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种题型最早于1999年高考问世后,人们在惊诧中冠以“话题作文”,而后一片呼声。之所以受欢迎正是体现了对传统封闭式作文的否定,为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空间。自诞生之日起,迅速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和新课标的欢迎之列。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话题作文也不例外。从全国受欢迎的程度看,话题作文体现了选材的开放性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原则性,然而回顾话题作文这种题型的成长过程,我却有这样几个思考:
其一,“立意自定”的原则能否在命题中体现。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诚信。除此以外,它还提供了一则有关“诚信”的寓言故事(此处略)。寓意很明显:诚信比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中的任何一个都重要。话题虽然没有明示主题,但暗含的价值取向,一目了然。考生能“立意自定”吗?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正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了难: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的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按摩,经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都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都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其二,“文体自选”是好事还是坏事。新课标中所提出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可见“文体自选”恰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首肯。
这类话题作文的出现给那些只认定一种文体写作的同学、老师提了一个醒: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可偏废。考生要接受,完成话题作文,就应当具备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从以上可以看出,怎样把“好事”做好,理顺教、写、练、考几方面的关系,还需要重新定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对语文学习应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其三,作文“打假”昭示了什么。话题作文中本是有“不得抄袭”这项要求,可到了2001年后,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无奈地参加了全国轰轰烈烈的“打假”行列。在那短时间内查找原作,对有嫌疑的作品进行核对,真不知效果如何。回想,2004年的全国语文甲卷: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2004年江苏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话题作文,让“造假”者无法适从。这样的好题目随着命题范围的扩大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我认为写作练习要端正心态看。话题作文只是写作检测中的一个题型罢了。纵观以往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难道它们真是该淘汰吗?它们对于那些只搞“学术专攻”的写作训练,不也是一味良药吗?
其一,“立意自定”的原则能否在命题中体现。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诚信。除此以外,它还提供了一则有关“诚信”的寓言故事(此处略)。寓意很明显:诚信比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中的任何一个都重要。话题虽然没有明示主题,但暗含的价值取向,一目了然。考生能“立意自定”吗?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正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了难: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的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按摩,经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都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都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其二,“文体自选”是好事还是坏事。新课标中所提出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可见“文体自选”恰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首肯。
这类话题作文的出现给那些只认定一种文体写作的同学、老师提了一个醒: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可偏废。考生要接受,完成话题作文,就应当具备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从以上可以看出,怎样把“好事”做好,理顺教、写、练、考几方面的关系,还需要重新定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对语文学习应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其三,作文“打假”昭示了什么。话题作文中本是有“不得抄袭”这项要求,可到了2001年后,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无奈地参加了全国轰轰烈烈的“打假”行列。在那短时间内查找原作,对有嫌疑的作品进行核对,真不知效果如何。回想,2004年的全国语文甲卷: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2004年江苏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话题作文,让“造假”者无法适从。这样的好题目随着命题范围的扩大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我认为写作练习要端正心态看。话题作文只是写作检测中的一个题型罢了。纵观以往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难道它们真是该淘汰吗?它们对于那些只搞“学术专攻”的写作训练,不也是一味良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