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人,这四种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是指要培养幼儿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共处与合作。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金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奖的。他又以25年为一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人合作而获奖者,第一个25年为41%,第二个25年上升为65%,第三个25年竟达到79%。这就有力地说明,科技愈发展,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没有互相关心、支持与合作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可见,善于与他人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
1. 教给幼儿一些合作交往的技能 众所周知,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幼儿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孩子们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时却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为了解决矛盾,成人经常会直接介入到孩子中间,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的依赖性逐渐增加,变得不合群。其实,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教给幼儿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应教导幼儿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与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
其次,要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如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小食品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一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最后,要培养幼儿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幼儿年龄小,可能不明白友爱、帮助、合作等词汇的含义,所以,成人不要在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简单地告诉他们要合作、谦让,而应在平时通过图书、画册、电视,或在幼儿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
2. 为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环境 幼儿的合作品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环境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有利于幼儿合作品质形成的精神环境必须是宽松愉悦、温馨和谐的,这样的环境能使幼儿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效诱发幼儿合作的兴趣,萌发合作的意识,产生合作的行为。具体来说应包括:一要尊重幼儿合作的愿望,允许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项目和伙伴,开展合作活动。二要理解幼儿的合作方式与习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合作方式去代替孩子的合作方式。三是支持幼儿的合作行为,平等地参与孩子的活动,欣赏孩子成功的合作作品。四是宽容幼儿的合作失误,引领幼儿在失误中寻求成功的方法。孩子年龄小,在合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在组化活动中,有的孩子不小心把纸张弄破搞脏了,或碰到了水彩颜料;在合唱活动中,有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有的喜欢表现自己,故意突出自己的声音,影响合唱的和谐性,这时教师切忌急躁,横加指责,因为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影响合作的气氛,降低合作的积极性。教师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允许幼儿及时更换材料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材料的正确方法,把幼儿和唱的声音录下来,并放给他们听,使幼儿亲身感受到只有唱得整齐 ,控制自己的声音,才能产生良好的合唱效果。
时间、空间、材料都是幼儿进行合作活动的物质基础,若三者没有真正落实好,幼儿的合作教育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首先保证幼儿进行合作的时间和机会,不能因外在因素挤掉孩子合作的机会,相反还要多开展一些旨在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活动,如:体育竞赛游戏、组画活动、主题建构、小组朗诵、合唱活动、共同布置活动室等,其次,要拓展幼儿合作的空间,这样的空间,不仅指有利于幼儿开展合作的宽敞活动场所,而且指应把幼儿的合作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再次,要保证幼儿合作中所需要的材料,使幼儿的合作活动能顺利进行。
3. 帮助幼儿积累合作的经验 幼儿具备与人合作交往的经验和技巧,是幼儿取得合作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给与重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积累合作的经验,把增强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性行为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活动前,教师可引导幼儿协商合作的主题,讨论合作的材料以及场地的布置,根据幼儿各自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幼儿讨论、协调、发表意见时,教师应教育幼儿认真倾听,尊重别人,不随便插嘴,不东张西望,到处走动,若不同意对方的意见,要等小朋友把话讲完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合作与交往,当幼儿在合作中出现矛盾时,应引导幼儿用协商的口吻进行表达与沟通,如“我们需要帮助,你来帮我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想一想有更好的办法吗?”同时,教师应利用幼儿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共同想办法加以解决,使幼儿看到集体的智慧,尝到合作的“甜头”在活动结束后,鼓励幼儿回顾、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是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学到什么新本领?有什么高兴的和不开心的事?从而使幼儿分享合作交往的经验和乐趣,增强其团队精神和合作共事的意愿。
总之,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点滴地积累和渗透,我们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一切可能而有效的手段,加强幼儿的合作交往教育,使合作的意义和益处被幼儿充分地体验和认识,使幼儿成长为具备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作交往品质。
1. 教给幼儿一些合作交往的技能 众所周知,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幼儿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孩子们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时却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为了解决矛盾,成人经常会直接介入到孩子中间,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的依赖性逐渐增加,变得不合群。其实,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教给幼儿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应教导幼儿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与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
其次,要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如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小食品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一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最后,要培养幼儿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幼儿年龄小,可能不明白友爱、帮助、合作等词汇的含义,所以,成人不要在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简单地告诉他们要合作、谦让,而应在平时通过图书、画册、电视,或在幼儿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
2. 为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环境 幼儿的合作品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环境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有利于幼儿合作品质形成的精神环境必须是宽松愉悦、温馨和谐的,这样的环境能使幼儿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效诱发幼儿合作的兴趣,萌发合作的意识,产生合作的行为。具体来说应包括:一要尊重幼儿合作的愿望,允许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项目和伙伴,开展合作活动。二要理解幼儿的合作方式与习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合作方式去代替孩子的合作方式。三是支持幼儿的合作行为,平等地参与孩子的活动,欣赏孩子成功的合作作品。四是宽容幼儿的合作失误,引领幼儿在失误中寻求成功的方法。孩子年龄小,在合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在组化活动中,有的孩子不小心把纸张弄破搞脏了,或碰到了水彩颜料;在合唱活动中,有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有的喜欢表现自己,故意突出自己的声音,影响合唱的和谐性,这时教师切忌急躁,横加指责,因为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影响合作的气氛,降低合作的积极性。教师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允许幼儿及时更换材料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材料的正确方法,把幼儿和唱的声音录下来,并放给他们听,使幼儿亲身感受到只有唱得整齐 ,控制自己的声音,才能产生良好的合唱效果。
时间、空间、材料都是幼儿进行合作活动的物质基础,若三者没有真正落实好,幼儿的合作教育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首先保证幼儿进行合作的时间和机会,不能因外在因素挤掉孩子合作的机会,相反还要多开展一些旨在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活动,如:体育竞赛游戏、组画活动、主题建构、小组朗诵、合唱活动、共同布置活动室等,其次,要拓展幼儿合作的空间,这样的空间,不仅指有利于幼儿开展合作的宽敞活动场所,而且指应把幼儿的合作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再次,要保证幼儿合作中所需要的材料,使幼儿的合作活动能顺利进行。
3. 帮助幼儿积累合作的经验 幼儿具备与人合作交往的经验和技巧,是幼儿取得合作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给与重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积累合作的经验,把增强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性行为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活动前,教师可引导幼儿协商合作的主题,讨论合作的材料以及场地的布置,根据幼儿各自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幼儿讨论、协调、发表意见时,教师应教育幼儿认真倾听,尊重别人,不随便插嘴,不东张西望,到处走动,若不同意对方的意见,要等小朋友把话讲完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合作与交往,当幼儿在合作中出现矛盾时,应引导幼儿用协商的口吻进行表达与沟通,如“我们需要帮助,你来帮我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想一想有更好的办法吗?”同时,教师应利用幼儿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共同想办法加以解决,使幼儿看到集体的智慧,尝到合作的“甜头”在活动结束后,鼓励幼儿回顾、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是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学到什么新本领?有什么高兴的和不开心的事?从而使幼儿分享合作交往的经验和乐趣,增强其团队精神和合作共事的意愿。
总之,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点滴地积累和渗透,我们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一切可能而有效的手段,加强幼儿的合作交往教育,使合作的意义和益处被幼儿充分地体验和认识,使幼儿成长为具备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作交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