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能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象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而习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深刻思考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体现趣味、强调分层、有效联系、突出开放”四个方面,对“图形与几何”领域,如何在习题设计上关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趣味;分层;联系;开放;想象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图形与几何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符号意识、数感、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统计数据分析观念等等的培养,这些都与空间图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我们的图形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基础就是孩子的想象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最大障碍在于“眼中有物,脑中无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当中长期、渐进的培养和训练。
一、体现趣味——因为好奇,所以愿意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有属于自己的兴奋点。例如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和孩子说接下来要玩一个游戏,其实孩子都知道,玩游戏就是做题目,但孩子们听完后还是会高兴的说“噢耶”,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这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就是兴奋点。
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寻找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的游戏情境中创造圆,生动有趣!由此我们得到启发,高段还可以编很多类似的题目。例如:PK:看谁画的多?请你画出与直线AB的距离等于2CM的点,这样的线有几条?
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孩子建立自己数学表象后,再来描述属于自己的思考,并进行一定的概括。简单的一个“PK”,把我们原来很枯燥乏味的題目就把它变成了有意义的、好玩的东西,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愿意去想,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强调分层——因为挑战,所以愿意
这种想象能力不是天然具备的。在设计习题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分层练习。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数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带有难度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深刻地思考,发挥最大潜能,从而实现“跳一跳摘到果子”。
例如:下面这是我们三年级学习图形周长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图案。
我们一般老师出卷的时候会把所有的长度标在上面,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改成长度都不告诉:所需的边长请你自己度量,然后计算。我们还会再给他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那就是:如果你需要测量的数据越少,你的水平就越高!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能力进行线的平移,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适当的缩减以后再进行周长的计算,这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你的数据越少,你的水平越高,让孩子要强调在这里要运用空间想象能力 ,对图形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进行处理。当然,我们在培养孩子这种想象能力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再增加一点东西,比方说:如果看着这样一个图形,拼起来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图案呢?把孩子想象的过程拉长,让更多的孩子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有属于他自己的思考,非常重要!
三、有效联系——因为整体,所以愿意
波利亚曾经说过:好的数学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还会有好几个。我们的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几何图形的问题时,我们就要发挥想象,寻找联系。差的老师是一题一题教的,好的老师是一类一类教的,要给孩子一种类的意识。
如浙江特级教师范新林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
师:请你们求一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图1)
生:(全场鸦雀无语,没有一个孩子举手)
师:那你们看看这个。(教师出示图2)
生:(兴奋)哦,我知道了,进行平移。
师:你们有了这个经验,再看看这个。
生:我们也可以进行平移。(学生自信地述说方法)
四、突出开放——因为开放,所以愿意
开放题是挖掘、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展示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良好载体,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才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一个最大的发展,体现受教育者公平和人人有份的原则。我们需要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足够的开放,我们在设计题目的时候,也应该多让孩子做一做开放题,放飞学生的想象,满足各个维度孩子思维发展的需求。当然,开放题是有不同类型的,有一些是条件开放,有一些是结论开放,还有一些是策略开放。
(一)条件开放。
所谓条件开放,就是针对一个只给出数学结论的习题,怎样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这个数学结论成立的条件。从结论不变入手,设计条件性开放,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等,多个角度思考使得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方法更灵活。
(二)结论开放
所谓结论性开放,是指一道数学题,条件是固定的,而符合条件的结论并不唯一。当学生具备了图形与几何某一方面的系统知识后,要检查学生的整个综合运用能力,可根据图形与几何方面具体内容设计相关结论性开放题。
(三)策略开放
所谓策略性开放,就是针对一道给出条件和结论的数学题,我们引导学生探究由已知条件得出结论的方法,方法是多元的。从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入手,设计策略性开放题,使学生经历解题的方法设计,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刻、越有创见。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善于挖掘,善于捕捉,孩子就会给我们无数个创造的惊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文.“在想象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2期
关键词:趣味;分层;联系;开放;想象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图形与几何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符号意识、数感、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统计数据分析观念等等的培养,这些都与空间图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我们的图形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基础就是孩子的想象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最大障碍在于“眼中有物,脑中无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当中长期、渐进的培养和训练。
一、体现趣味——因为好奇,所以愿意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有属于自己的兴奋点。例如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和孩子说接下来要玩一个游戏,其实孩子都知道,玩游戏就是做题目,但孩子们听完后还是会高兴的说“噢耶”,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这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就是兴奋点。
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寻找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的游戏情境中创造圆,生动有趣!由此我们得到启发,高段还可以编很多类似的题目。例如:PK:看谁画的多?请你画出与直线AB的距离等于2CM的点,这样的线有几条?
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孩子建立自己数学表象后,再来描述属于自己的思考,并进行一定的概括。简单的一个“PK”,把我们原来很枯燥乏味的題目就把它变成了有意义的、好玩的东西,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愿意去想,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强调分层——因为挑战,所以愿意
这种想象能力不是天然具备的。在设计习题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分层练习。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数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带有难度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深刻地思考,发挥最大潜能,从而实现“跳一跳摘到果子”。
例如:下面这是我们三年级学习图形周长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图案。
我们一般老师出卷的时候会把所有的长度标在上面,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改成长度都不告诉:所需的边长请你自己度量,然后计算。我们还会再给他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那就是:如果你需要测量的数据越少,你的水平就越高!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能力进行线的平移,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适当的缩减以后再进行周长的计算,这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你的数据越少,你的水平越高,让孩子要强调在这里要运用空间想象能力 ,对图形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进行处理。当然,我们在培养孩子这种想象能力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再增加一点东西,比方说:如果看着这样一个图形,拼起来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图案呢?把孩子想象的过程拉长,让更多的孩子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有属于他自己的思考,非常重要!
三、有效联系——因为整体,所以愿意
波利亚曾经说过:好的数学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还会有好几个。我们的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几何图形的问题时,我们就要发挥想象,寻找联系。差的老师是一题一题教的,好的老师是一类一类教的,要给孩子一种类的意识。
如浙江特级教师范新林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
师:请你们求一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图1)
生:(全场鸦雀无语,没有一个孩子举手)
师:那你们看看这个。(教师出示图2)
生:(兴奋)哦,我知道了,进行平移。
师:你们有了这个经验,再看看这个。
生:我们也可以进行平移。(学生自信地述说方法)
四、突出开放——因为开放,所以愿意
开放题是挖掘、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展示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良好载体,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才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一个最大的发展,体现受教育者公平和人人有份的原则。我们需要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足够的开放,我们在设计题目的时候,也应该多让孩子做一做开放题,放飞学生的想象,满足各个维度孩子思维发展的需求。当然,开放题是有不同类型的,有一些是条件开放,有一些是结论开放,还有一些是策略开放。
(一)条件开放。
所谓条件开放,就是针对一个只给出数学结论的习题,怎样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这个数学结论成立的条件。从结论不变入手,设计条件性开放,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等,多个角度思考使得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方法更灵活。
(二)结论开放
所谓结论性开放,是指一道数学题,条件是固定的,而符合条件的结论并不唯一。当学生具备了图形与几何某一方面的系统知识后,要检查学生的整个综合运用能力,可根据图形与几何方面具体内容设计相关结论性开放题。
(三)策略开放
所谓策略性开放,就是针对一道给出条件和结论的数学题,我们引导学生探究由已知条件得出结论的方法,方法是多元的。从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入手,设计策略性开放题,使学生经历解题的方法设计,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刻、越有创见。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善于挖掘,善于捕捉,孩子就会给我们无数个创造的惊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文.“在想象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