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病例,正确的发现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她在耶路撒冷看到的是一个假冒的庸人、伪装的恶魔,
  但她仍然在一个错误的病例身上正确地发现了我们社会的
  通病——无力思考导致普通人作恶
  问世53年后,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文版终于和我们见面了。但它出版得太迟了。我们空谈了很多年“平庸的恶”或“恶的平庸”,却差不多完全错过了与此相关的严肃讨论。
  1961年,前纳粹德国中校、灭绝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的具体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法庭受审。战前即逃出德国的汉娜·阿伦特决定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要亲眼见识一个“肉身的”重要的纳粹分子,于是专程前往现场,为《纽约客》杂志写出五篇庭审报道,日后扩编成书。
  在阿伦特眼中,艾希曼是一个恶人,但他是一个与她想象中的恶人形象截然不同的恶人,她“费尽全力也无法从艾希曼身上找到任何残忍的、恶魔般的深度”。他中等身材,瘦,半秃,细脖子,牙不好,近视眼,流鼻涕,记性差,满嘴陈词滥调,沒有任何才气,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机械行事。
  “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动机,这种勤奋本身算不上是犯罪。”她写道,“他只不过,直白地说吧,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让她震惊的是(德国演员芭芭拉·苏科娃在2012年的电影《汉娜·阿伦特》中用茫然的表情和恍惚的步态再现了她的这一反应),他远非她心目中的恶魔。她看到的只是一个平庸的恶人,她在他身上发现了恶的平庸。她得出结论:正是这份平庸让他作恶。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激起了强烈的争议。作为20世纪一位高度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和偶像级知识分子,阿伦特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人们指责她背叛受害者,为刽子手开脱。她对当权者一贯的怀疑此时被视为傲慢,而弥漫在字里行间的讽刺很容易被认为是对以色列国和以色列司法制度抱有敌意。她对欧洲犹太人上层在大屠杀期间助纣为虐的指責触及了一个不可触碰的巨大禁忌,几乎使一切犹太人组织对她敬而远之。她对德国人性格和行为的批判、对德国青年一代所谓负罪感的揭露,也没有为她赢得太多的喝彩。
  1975年阿伦特去世以后,围绕此书的争议仍然没有平息。近年来,随着大量历史文献的公开,她笔下的艾希曼形象不断瓦解。艾希曼在战后留存的大量自述表明,他历来是一个坚定的纳粹分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足够的决心和充分的动机从事种族灭绝的事业。德国学者贝蒂娜·施唐内特在所著《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之前》中指出,阿伦特“落入了他的圈套:‘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仅仅是一个面具”。美国学者德博拉·利普施塔特也借《艾希曼审判》一书质疑了阿伦特研究方法的不妥:依赖不足为信的证据得出不留余地的结论。阿伦特甚至缺席了多次庭审,审判中途长达五个星期的度假让她错过了至关重要的质证阶段,因而没有看到其他许多现场记者注意到的那个在受攻击状态下性情大变的艾希曼。
  但是,这并不是说《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或“恶的平庸”今天已经失去了意义。阿伦特对艾希曼的误诊无损于她建立在《极权主义的起源》和《人的条件》等著作之上的地位。也许她在耶路撒冷看到的是一个假冒的庸人、一个伪装的恶魔,但她仍然在一个错误的病例身上正确地发现了我们社会的通病——无力思考导致普通人作恶。
  我们应该感谢翻译家付出的艰巨劳动,但阅读本书的中文版是个略嫌痛苦的过程。这种感觉不仅来自有时粗糙而随意的翻译(数千和数十万统统成了“成千上万”)、自造的词语(如“魔性维度”)和轻率使用的汉语成语,译文的语气往往也给阿伦特涂上了一层她完全没有的粗俗色彩,如“比任何客观事实都更要命的是艾希曼本人的烂记性”( faulty memory,有误的记忆)。删掉正文中的德文词语则不仅改变了原文,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惑,而不是便利了阅读。这些瑕疵不幸地降低了这本重要著作的学术价值。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作者:〔美〕汉娜·阿伦特
  译者:安尼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59元
其他文献
南庚戌已经不满足于“最大规模的华人媒体”,  他希望成为“非洲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影响更多的非洲人  大部分时间,南庚戌在非洲。强烈的日照讓他的皮肤变得黝黑,他中等身材,声音洪亮。  南庚戌出生于1970年,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仍旧过着每个月往返于中国和非洲各国之间的忙碌生活。  南庚戌的忙碌生活源于他的多重身份,企业老板,多个中非文化交流协会、基金会的主席、会长。  1999年、2009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临近岁末,12月10日至11日,在有着改革开放“排头兵”地位的广东,从全球各地赶来的40位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由澳大利亚中国友好交流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2018从都国际论坛,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与合作共赢”。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之中的光辉篇章,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
当今,中美俄关系的走势,关键是中美能否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美俄能否避免卷入冲突。我们应该看到,中美俄关系有几个新的特点值得关注。不冲突、不对抗是大国必须坚持的底线思维  世界的发展需要安全与和平,而要保持已经延续70年的世界和平,中美俄,尤其是中美要有历史的担当,努力构建以“不冲突、不对抗”为前提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可喜的是经过几次会晤两国元首已有初步共识,接
每至中秋前,社交媒体上就会呈分裂状态,挺广式月饼和挺苏式、京式月饼的,五仁月饼的拥趸和倒五仁月饼的反对派,爱甜月饼的,喜欢咸月饼的,都加入到这一场口水嘉年华中。至于能不能说服对方不重要,关键是要捍卫自己的口味喜好——谁也不能自认为掌握了月饼的味道标准,就不允许别人再有另外的想法。  这种情形,有点像朱熹当年痛心疾首地认为时人读书不精,是因为书出版得太多了。过去物质匮乏的年月,月饼在很多人眼里是上等
细想一下,两个人结婚不也是导入任务菜单吗,生孩子不也是导入任务菜单吗。  李敖曾说,他之所以比别人多读了些书是因为不赖床。别人早起通常会赖一阵子,他则会一咕噜爬起来做事情。有人比你记性好,还比你好学,你可咋办。  人可粗分成两种,一种人可以立即进入状态,另一种人则思前想后半天动不了。前一种人成了企业家和行动派,后一种人出了思想家和废柴。在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扎克伯格心血来潮,想
闭关锁国是长期贴在大清帝国身上的标签,其实大明王朝  在对外关系上更具封闭性,然而这一点往往为郑和下西洋  昙花一现的辉煌所掩盖  日本三位学者合著的《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旨在将元明清三朝共计近500年的历史视为一个整体,并以紫禁城为机杼串联起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北京城处于联结汉人本部板块与共同形成中国的外围板块的关键地带,并且也是欧亚大陆诸多商路的起始点。  这种将中国分为中原本部和内亚两个
这一经济学界的至高荣誉,首次被授予了一个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伴随着大国间的政治博弈而不断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分支——气候变化经济学。分析认为,这不是一个巧合,反映了各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分歧与博弈。  10月8日,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是获奖人之一,其获奖理由是:“将气候变化整合进了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  从1969
朝鲜半岛核问题是东北亚安全局势中最具复杂性和最具不确定性的因素,也是当前亚太乃至国际社会高度聚焦的安全热点。随着朝核问题的升温,国际社会上不断有人在问:中国为什么不能在管住朝鲜上负起更大责任?  针对朝核问题,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近日撰写长文,深度剖析朝核问题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作者指出,中国是自2003年起应美方要求斡旋半岛
当巴黎气候协议于2015年12月签署时,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承诺将全球变暖程度限制在与工业化前的水平相比不高于2摄氏度的水平,并各自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以解释如何在未来十年内控制或减少排放。目前,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远远超过对化石燃料工厂的投资;电池成本下降,电动汽车销量上升;甚至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燃煤发电站也在陆续关停。  但尽管取得了这一进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报告仍
朝鲜发出对方济各的邀请虽然令人意外,却是今年金正恩外交“魅力攻势”的一部分  当地时间10月18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梵蒂冈拜会教皇方济各,其间转达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邀请方济各访朝的意向。    一个月前,文在寅于9月18日至20日首次访问平壤,与金正恩举行了年内第三次朝韩领导人会晤,共同签署了《平壤共同宣言》,就早日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加强南北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朝鲜半岛建成永久和平地带等方面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