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廠聚焦新时代干部员工队伍建设需求,立足油田公司和采油厂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把干部员工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发展我成长”有效途径之一,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工作理念,着力在打造“一岗多能”复合型干部员工队伍上狠下功夫,为采油厂打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培训计划科学性
红岗采油厂从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宣传贯彻、座谈、调研等方式征集培训需求,确保培训计划更具科学性。
从组织层面入手,培训计划承接发展战略。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科室长和基层支部书记为本部门、本单位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率先组织学习公司和采油厂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等,站位采油厂未来3-5年人力资源现状、保持40万吨以上发展目标,对三支队伍中的关键岗位、关键人才、急缺人才等培训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了培训工作齐抓共管、战略发展有人才保障。
从工作层面入手,培训计划承接深化改革。紧密结合采油厂“油公司”模式改革方案,重新对三支队伍进行岗位能力评估,梳理员工在适应改革发展方面急需提升的短板。新增了物联网模式下采油工培训计划,员工基本实现了“精一岗、会二岗、懂三岗”。萨尔图采油作业区成立后,在优化109人的基础上,生产运行秩序平稳有序;优化出来的人员,按需分流到油气处理站、单井罐以及数据监控中心岗位,有效化解了岗证不符的问题,顺利转岗上岗。
从个人层面入手,培训计划承接成长规划。利用每年年初的人力资源盘点之机,为关键岗位人员、改革中涉及的员工重新制定成长规划。厂领导亲自到新型作业区改革的采油单位、未来业务转型的后勤单位,宣传鼓励员工报考第二、第三工种,参加技能鉴定。采油厂利用厂网共享了采油、作业、集输三大工种题库,完善了操作岗位大学生上重要岗位等题库,以“自助餐”的形式供员工“跨界”自选学习。截至目前,具有两种职业操作证书的971人,三种及以上的198人,分别占操作员工总数的59%和12%。
二、以“针对性”培训为抓手,实现培训目标层次化
采油厂针对三支队伍特点,实施分层次、差异化培训,在“一活一精一实”上下功夫,实现三支人才队伍共同进步。
操作岗位员工培训体现一个“活”字。一是以培养岗位操作骨干、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开展“个性化,延伸化”按需培训,通过师带徒、干部包班组、技师包片等方式,充分发挥“物联岗模式下高技能人才”作用。二是以“练本领、推优秀”为重点,开展以赛代培,每年至少举办2-3个工种的技能赛事。重点组织了采油组、作业组青工竞赛,选拔出11名选手参加公司第二届青工技能大赛,其中2名选手荣获采油组铜牌。同时,通过厂里内部竞聘考试,选拔出6名优秀操作岗位人员到管理岗位锻炼。三是以调动特殊工种人员参训取证积极性为重点,采油厂在薪酬激励上出台了指导意见,即培训合格、取证成功的特殊工种人员效益工资可享受班长待遇,在评聘“操作骨干”中享受采油厂单独下发的名额等。四是以提高员工岗位任职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鉴定前培训,为有效克服倒班员工集中培训难的问题,采取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相结合,利用业余时间科学安排学习课程,组建了培训师和学员群,及时帮助员工答疑解惑。先后举办鉴定前培训20期、培训93人,逐步培养了一支“一岗多能”操作岗位员工队伍。
技术岗位员工培训体现一个“精”字。以培养技术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坚持“送出去培训、回岗位发展”的培训思路,重点围绕攻关制约采油厂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通过两总师亲自培训、调整交流、课题攻关等培训方式,开展了“开发知识、注水管理、压裂技术、不正常井处理、绘图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理论研修与实践锻炼等多重结合的途径,使26名大学毕业生逐步成长为厂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带头人,在厂内建设了一支“一精多会”的技术人才骨干队伍。
管理岗位员工培训体现一个“实”字。以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为重点,一是开办干部讲堂,利用每星期四晚上业余时间开讲,讲业务、讲党史、讲党性教育、讲传统文化,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科级干部跟进讲、业务科员轮流讲,实现了业务视野“拓展”、党性教育补“钙”。二是开展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出台了为期两年的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各科室协同做好顶层设计,拟定学习题库、必修项目、达标标准,目前已先后完成了党务知识、石油精神、安全技能、经营管理常识等5期培训和考试,考试结果作为干部评先选优和调整使用的主要依据之一,激发了200余名基层干部真学实用,建设了一支“一专多能”的管理者队伍。
三、以“创新性”培训为依托,实现培训方法多样化
坚持“按需施教,与时俱进”,在沿用讲授法、轮换法、图表法等基础上,创新应用三种培训方式。
打造“指尖上的微课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为了满足新形势“线上+线下”学习培训的需求,采油厂组织有考评经验的采油、集输、作业等九大工种的兼职培训师纷纷学习制作课件,全力打造指尖“微课堂”。
开设走动式现场培训。为破解集中培训难的问题,开展以“实地+图表”“理论+实操”“课件+视频”为核心的三个“1+1”培训方式,把教学课堂搬到操作现场,实现员工在岗位上就地学习、边学边练。特别是在接收油田新区块后,采油厂及时抽调2名采油高级技师,在疫情期间深入新接收区块单井罐生产现场,通过走动式教学进行一对一培训,40余名单井罐转岗人员快速掌握了岗位操作技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独立顶岗。近两年来,采油厂先后完成了采油工、作业工、集输工的走动式培训,切实满足大岗位大工种的改革需求。
回访式跟踪培训。为进一步检验、夯实培训效果,厂内持续加大培训的跟踪管理力度,定期组织专业考核队伍对培训人员进行座谈回访,动态跟踪了解员工培训效果、指导岗位操作技能,帮助员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近一年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共举办内部培训班61期,培训人员1038人次;外部培训50期,培训人员246人次。
(作者: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雷 博
一、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培训计划科学性
红岗采油厂从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宣传贯彻、座谈、调研等方式征集培训需求,确保培训计划更具科学性。
从组织层面入手,培训计划承接发展战略。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科室长和基层支部书记为本部门、本单位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率先组织学习公司和采油厂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等,站位采油厂未来3-5年人力资源现状、保持40万吨以上发展目标,对三支队伍中的关键岗位、关键人才、急缺人才等培训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了培训工作齐抓共管、战略发展有人才保障。
从工作层面入手,培训计划承接深化改革。紧密结合采油厂“油公司”模式改革方案,重新对三支队伍进行岗位能力评估,梳理员工在适应改革发展方面急需提升的短板。新增了物联网模式下采油工培训计划,员工基本实现了“精一岗、会二岗、懂三岗”。萨尔图采油作业区成立后,在优化109人的基础上,生产运行秩序平稳有序;优化出来的人员,按需分流到油气处理站、单井罐以及数据监控中心岗位,有效化解了岗证不符的问题,顺利转岗上岗。
从个人层面入手,培训计划承接成长规划。利用每年年初的人力资源盘点之机,为关键岗位人员、改革中涉及的员工重新制定成长规划。厂领导亲自到新型作业区改革的采油单位、未来业务转型的后勤单位,宣传鼓励员工报考第二、第三工种,参加技能鉴定。采油厂利用厂网共享了采油、作业、集输三大工种题库,完善了操作岗位大学生上重要岗位等题库,以“自助餐”的形式供员工“跨界”自选学习。截至目前,具有两种职业操作证书的971人,三种及以上的198人,分别占操作员工总数的59%和12%。
二、以“针对性”培训为抓手,实现培训目标层次化
采油厂针对三支队伍特点,实施分层次、差异化培训,在“一活一精一实”上下功夫,实现三支人才队伍共同进步。
操作岗位员工培训体现一个“活”字。一是以培养岗位操作骨干、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开展“个性化,延伸化”按需培训,通过师带徒、干部包班组、技师包片等方式,充分发挥“物联岗模式下高技能人才”作用。二是以“练本领、推优秀”为重点,开展以赛代培,每年至少举办2-3个工种的技能赛事。重点组织了采油组、作业组青工竞赛,选拔出11名选手参加公司第二届青工技能大赛,其中2名选手荣获采油组铜牌。同时,通过厂里内部竞聘考试,选拔出6名优秀操作岗位人员到管理岗位锻炼。三是以调动特殊工种人员参训取证积极性为重点,采油厂在薪酬激励上出台了指导意见,即培训合格、取证成功的特殊工种人员效益工资可享受班长待遇,在评聘“操作骨干”中享受采油厂单独下发的名额等。四是以提高员工岗位任职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鉴定前培训,为有效克服倒班员工集中培训难的问题,采取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相结合,利用业余时间科学安排学习课程,组建了培训师和学员群,及时帮助员工答疑解惑。先后举办鉴定前培训20期、培训93人,逐步培养了一支“一岗多能”操作岗位员工队伍。
技术岗位员工培训体现一个“精”字。以培养技术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坚持“送出去培训、回岗位发展”的培训思路,重点围绕攻关制约采油厂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通过两总师亲自培训、调整交流、课题攻关等培训方式,开展了“开发知识、注水管理、压裂技术、不正常井处理、绘图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理论研修与实践锻炼等多重结合的途径,使26名大学毕业生逐步成长为厂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带头人,在厂内建设了一支“一精多会”的技术人才骨干队伍。
管理岗位员工培训体现一个“实”字。以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为重点,一是开办干部讲堂,利用每星期四晚上业余时间开讲,讲业务、讲党史、讲党性教育、讲传统文化,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科级干部跟进讲、业务科员轮流讲,实现了业务视野“拓展”、党性教育补“钙”。二是开展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出台了为期两年的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各科室协同做好顶层设计,拟定学习题库、必修项目、达标标准,目前已先后完成了党务知识、石油精神、安全技能、经营管理常识等5期培训和考试,考试结果作为干部评先选优和调整使用的主要依据之一,激发了200余名基层干部真学实用,建设了一支“一专多能”的管理者队伍。
三、以“创新性”培训为依托,实现培训方法多样化
坚持“按需施教,与时俱进”,在沿用讲授法、轮换法、图表法等基础上,创新应用三种培训方式。
打造“指尖上的微课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为了满足新形势“线上+线下”学习培训的需求,采油厂组织有考评经验的采油、集输、作业等九大工种的兼职培训师纷纷学习制作课件,全力打造指尖“微课堂”。
开设走动式现场培训。为破解集中培训难的问题,开展以“实地+图表”“理论+实操”“课件+视频”为核心的三个“1+1”培训方式,把教学课堂搬到操作现场,实现员工在岗位上就地学习、边学边练。特别是在接收油田新区块后,采油厂及时抽调2名采油高级技师,在疫情期间深入新接收区块单井罐生产现场,通过走动式教学进行一对一培训,40余名单井罐转岗人员快速掌握了岗位操作技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独立顶岗。近两年来,采油厂先后完成了采油工、作业工、集输工的走动式培训,切实满足大岗位大工种的改革需求。
回访式跟踪培训。为进一步检验、夯实培训效果,厂内持续加大培训的跟踪管理力度,定期组织专业考核队伍对培训人员进行座谈回访,动态跟踪了解员工培训效果、指导岗位操作技能,帮助员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近一年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共举办内部培训班61期,培训人员1038人次;外部培训50期,培训人员246人次。
(作者: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