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的《山河之書》以山河为表,以文化为里;一个个似陌生而又亲切的人或物,慢慢地走近我,和我招手,同我作揖,向我诉说……
  我喜欢余秋雨笔下描述的岜沙苗寨,西江苗寨美丽的女孩们,模样平静如水,于这普天之下最洁净的山岚间吐出一口气,自言自语一句:“我本是树。”那里的村民不仅对自然物崇拜如神,而且与山川树木之间全然一体的想法和做法有着惊人的生命哲学。
  我还跟随余秋雨到一个民族或是那些历史人物身边,看看他们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可以看出,作者对苏东坡也是有着几分偏爱的,好几篇文章所写的都是他的流放地,每篇中又自然有着他的篇幅。“乌台诗案”后,他历经孤独,苦寂无聊,独处于流放地,不断地思考、创作,于是作品渐渐地回归了空灵与纯粹,走向成熟;此外,还有心灵手巧的黄道婆从海南带回中原的纺织工艺,以及宋氏三姐妹对故乡的眷恋;古朴苏州的典雅高贵,美丽杭州的诗情画意……文化就贵在这一种与环境的关联吧。
  只有真正走过山河、热爱山河的人,笔下才能流淌出这气壮山河的描写这一方文化山河的《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余秋雨老先生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路就是书,山河也是书;山河默默无闻,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还有那一沙一石、一草一木。
  (指导教师:朱赶楼)
其他文献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的故事  作为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契诃夫,他的短篇小说流畅而温厚,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同情心、爱心。有人把他比成俄国的杜甫,他的笔触刺破小市民的虚伪、小官僚的无耻、穷苦人的可怜,让人苦笑,给人思索,但大体都是悲悯的。他和索尔仁尼琴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他们都担心俄罗斯的命运——其实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出了什么问题,要怎样解决,该往何处去?谁都不知道,只能
期刊
2020年春节后,在疫情的影响下,藏族女大学生斯朗巴珍需要在家里上网课。因为教学视频需要使用的流量比较大,手机信号总是卡顿,她没有办法,只好捧着手机爬到村庄附近的高山上去找信号。最后在村西头海拔近5000米的山上,找到了一个信号较好的地方。  雪山山顶十分荒凉和寒冷,中午气温最高时只有零下三四摄氏度。斯朗巴珍的脚边就是皑皑白雪,周围荒无人烟,偶尔会有一只山鹰悄无声息地从无边的天空滑过。这里还正好处
期刊
今晚,鱼虽没有上钩,可我却带回了一份久违的欣喜。  我坐在溪边,端着钓竿,百无聊赖地等着鱼儿上钩。这时,一只翠鸟飞了过来,停在了钓竿上头。  我可从来没见过比她更绚丽的鸟儿呢!  在那細长的钓竿末梢,仿佛盛开着一朵蓝色的大花,稍显钝重,将钓竿压得有些弯曲。我坐在那里,屏住呼吸,生怕吓跑了这位难得的访客。她竟然把我的钓竿当成了树,想到此,莫名的自豪就洋洋地溢满心间。  后来,她还是飞走了。但是我知道
期刊
岁月走到这里,忽然就开始抽筋。昨天,你在儿子眼里,还是女版的哆啦A梦、钢铁侠以及诸葛亮;而今日,你就成了平庸专制爱唠叨的家长。  他嘲笑微雕是变态艺术,说二胡只配演奏哀乐,马尔克斯一文不值……我欣赏这股锐气,我年少时比这小子还蠢。接下来,他怪我管头管脚,令他喘不过气来。至此,枪口终于转向我。好吧,不就是不操心嘛,这是我特长!  周末晚上,网游孩子歡乐多,直杀得屏幕变色,忘了今夕何夕。我本想提醒他去
期刊
雪崩,是世界上最令人谈之色变的自然灾害之一。但是,对于特种摄影师来说,雪崩却是他们不得不去面对和战胜的“恶魔”,他们的工作,就是记录下雪崩最翔实、最壮观、最真实的资料。中国女孩许琳,曾经亲身参与了一次雪崩拍摄。   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无人山谷,海拔在2600米以上,四周的山头上,皑皑的白雪终年不化。而这里,正是拍摄雪崩最理想的地点。  我们在山谷中一个山脚扎下营地,对整个山谷进行了勘探后,开始准
期刊
美国作家阿西莫夫说过一句话,他说:在科学研究中最激动人心,也是预示着新发现的短语,并不是“Eureka!”(有了!找到了!),而是“It's funny…”(有趣的是……)。  那阿西莫夫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正有价值的时刻,不是你发现了那个新东西,而是一个新现象看在你眼里,你发现和你以前理解的不太一样,你顺着这個不一样追下去,也许就能有重大收获。  你看,关于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新东西本身,
期刊
日本人的人际中,有点清冷的疏离,但是对草、木、鱼、虫倒是有种“淡爱”,属于“手边的乐趣”。之前非常喜欢日本人林将之写的《叶问》,书的篇首就说“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作为在都市长大的人,我觉得这种“附近”的气质,离日常生活不远,较为亲切和易操作。翻着书,一个意象在脑海里慢慢盛开:木屐贴地缓行。  永井荷风常常在工作之余,手执黑伞,趿屐独行,他既非奔向都市景观,也不
期刊
深圳大学史上最年轻正教授诞生,年仅26岁!对主人公侯逸凡来说,不过是自己传奇生涯的延长线罢了。10年前,她16岁,是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棋后。  侯逸凡下棋的天赋是在5岁那年开始显露的。  当时,小朋友们一起玩玻璃球跳棋,她上手很快,甚至打败了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哥哥姐姐。父母决定送她去学国际象棋。两年后,她在老家已难寻对手。母亲又带着她去山东投奔名师童渊铭。有了名师辅导,侯逸凡进步飞快。  2003
期刊
我第一次坐意大利的火车时,从罗马前往一个不知名的小镇蒙特。按照旅行攻略上标出的时间,火车一停,我拉起小伙伴抄起行李就往外跑。然而,看到陌生的站牌时,我们意识到下错站了,一查地图,还差了整整200公里。原来,火车晚点造成了我们的“意外”。  那已经是当天的最后一班列车了。我们用结结巴巴的英语沟通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博得了火车站站长的同情。他最后决定,派一辆双层豪华专列送我们前往目的地。  我们两个坐在
期刊
1876年底的一天,一位重量级嘉宾到访莫斯科音乐学院,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因为《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地位崇高。俄罗斯文学艺术界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能结识他,如果还能得到他只字片语的认可,那就更好了。  托尔斯泰的到来,无疑成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件大事。为了表达敬意,音乐学院特意为托尔斯泰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并让当时在音乐学院任教的柴可夫斯基作陪。  音乐会上,学院院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