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会做人、交往,增强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是未来幼儿适应社会活动的需要。
【关键词】家园配合 开展 亲子活动 培养 幼儿社会性行为 实践探索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
当前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遵守行为规则的意识,缺乏文明礼貌与人友好交往的技能与意识,在父母的宠溺下滋长了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及时教育引导。《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幼儿园除了加强教育引导之外,还要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组织家长开展亲子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配合形式,亲子活动不仅是沟通父子、母子之间情感的桥梁,也是幼儿感受父母之爱的重要途径,在和谐的亲子活动中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习惯。
一、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为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习惯营造氛围
新《纲要》在社会领域中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为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营造良好氛围。
(一)利用家长助教
幼儿园的教育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共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家长委员会的建立,经常性的家长工作调查,为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搭建了平台。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网络视窗为家园互动敞开了教育孩子的大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则为每一位家长全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发展,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创设了最为宝贵的场所,而利用家长助教,对家长与幼儿都有启迪。例如在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小小解放军”中,我们请来了浩浩当连长的爸爸。浩浩爸爸很热情,组织活动进行得热烈而有序,能够带动家长和孩子的情绪,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家长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给了孩子们很好的示范作用,当然孩子们的活动热情也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到了参与亲子游戏的乐趣。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快乐和谐的家园亲子互动促进了良好亲子关系、良好同伴关系、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相互间的交往、合作、谦让等社会行为得到有效积极的发展。
(二)利用家长“传道”
我们和家长间建立起了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经常举办一些由家长主讲的讲座等,向其他家长“传道”,交流自己的家教经验,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共同承担起培养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任。并努力在尊重、平等、理解、协商的原则下真诚合作。如小欣妈妈是位小学教师,平时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小欣在她的引导下也特别的懂事、聪明、懂礼貌,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讲座中,她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了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家长们,他们听得专注认真。讲座后,小欣妈妈又耐心地解答了家长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气氛活跃融洽,效果较好。小宇是班上的小调皮,平时很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但小朋友却不太愿意和他一起。小宇爸爸说小宇在家里总是由他说了算,养成了他听不得别人意见的习惯,很难与别人交往。小宇爸爸在部队工作,平时较忙。对孩子的教育不太在意,碰到问题往往简单指责。听了小欣妈妈的介绍后小宇爸爸感悟很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真有大学问,我们过去真的不够重视,对孩子太任其自然了,今天听了介绍,才明白培养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比单纯地学习知识重要得多。孩子教育方面还真是要向各位家长多学学。”
在教子有方的家长讲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之后,有些家长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他们自发地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建立了QQ群,在BBS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得彼此之间的“传道”更为随意、氛围更为宽松。家长之间的关系由此变得更为密切。另外,家长能随时随地及时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同时也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更加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三)组织家长结伴游
为了让家长目睹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和优质的教育行为,我们鼓励家长自发组织家庭外出活动。由家委会带头发起,幼儿家庭以自愿为主组织自驾游、爬山、打球、参观图书馆等形式,现场体验“教子有方”的经验,从而使需要帮助的家长的行为方式得以改变,同时增加幼儿之间交往的机会。
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习惯的养成
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亲子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师要积极营造和利用支持性的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一)结合日常教育开展园内亲子活动
幼儿良好的行为形成是需要“教给”的,如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何友好地与同伴相处;怎样当好小主人、小客人;在公共场合怎样做才有礼貌;外出活动时要注意什么;在游戏时会不会等待、合作、轮流、分享、谦让等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与人相处时以与成人的交往更为容易,因为幼儿比较崇拜成人,喜欢模仿成人,成人又比较了解幼儿的想法,比较容易猜测出幼儿的意图。因此,在平时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创设了亲子互动性的活动,打破以往以教师指导为主的活动组织模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在自愿的基础上,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家长走进幼儿的游戏,与幼儿共同合作开展游戏活动,并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根据角色的变化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如:在刚进行“医院”的角色游戏时,幼儿常常因为不确定看病的流程而发生争执,有的认为先挂号再看病,有的认为可以先抢救再挂号,还有的认为去小诊所看病也可以先看病再交钱,还有的时候幼儿会在游戏中与同伴不合的合作、争抢角色和道具等等,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顺利开展。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我们请来了当医生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一起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通过正确的示范使幼儿逐步明白看病的基本程序,一些医疗材料的使用,了解“看病”时人们之间礼貌的言语交流,有秩序的排队等待,在公共场合中的文明行为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关注孩子的表现,在重难点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及时的帮助,幼儿动手操作的信心增强了,不再因为细节处理不好而失去制作的兴趣了,另外,家长对幼儿不太注意的操作习惯也给予及时的提醒和监督,废材料要扔到垃圾桶里,手脏了用抹布擦,和小朋友一起使用操作材料,一起合作,一起分享作品等,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活动行为习惯。 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我们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关注、了解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我园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目睹自己的孩子在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例如:邀请家长与本班幼儿一起外出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我园的“六·一”游艺活动和“新年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观察自己的孩子与人共处、与人交往的发展情况。通过活动,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并在老师指导下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对胆小的孩子,家长知道应扩大孩子的交际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对于任性的孩子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引导他们将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形成健康心理,使他们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引导家长开展家庭亲子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第一对象。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树立模范形象,一些好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有所影响。
我们重视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主动开展亲子活动,学习社会行为,如从接待客人的前期准备开始就让幼儿参与进来,教幼儿有礼貌地邀请客人,客人来了让幼儿分发糖果、点心,或拿出喜欢的玩具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使孩子学会礼貌待人,当好小主人。
还可以在与幼儿一起做饭做菜,一起摆碗筷、收拾玩具等等一系列的生活亲子活动中,让幼儿能学到很多的本领,也培养了幼儿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并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在与幼儿一起外出散步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认识、了解新鲜事物,主动与他人打招呼,提醒幼儿爱护小区里的花草树木以及公共财产,坐车时学会排队,知道给有困难的人让座等等,家长对幼儿好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就能促进幼儿的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养成。
另外,和谐的亲子阅读也能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儿童读物里的各种形象对幼儿来说有着巨大的感染,好听的故事情节会深深打动他们,使他们受到教育。如:《阿里巴巴和七十大盗》《萝卜回来了》《司马光砸缸》等让幼儿知道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知道了人们是要互相帮助的。
三、组织家长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亲子活动
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行为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它克服了空洞单调的口头说教形式,以直观、具体的实践活动方式为幼儿所接受。社区教育活动使孩子们的着眼点从“我自己”“我们家”转移到“我们周围”,使他们不仅学会关心自己还要关心他人,有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与人交际的能力,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社会能力的关键。
(一)利用社区自然环境,感受人自然之间的亲密和谐关系
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社区环境的欲望和参加社区活动的兴趣,我们组织家长带孩子们到森林公园、左海公园、动物园等地方去游玩。“采集泥土”“喂鸽子”“把离群的猫头鹰送回家”“清理草坪”“爬山”等活动,既让孩子亲近了自然又锻炼了体魄,使幼儿明白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清明时节组织家长跟幼儿一起到马鞍省军区大院给林则徐陵园扫墓,到军事博物馆介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再带领幼儿到鼓山游玩、观察幼儿园周边的建筑群落。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通过各种社区参观活动,让成人的合作、分享与协助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组织家长带孩子们参观银行、邮局、水厂,观察工作人员工作时的情景,对幼儿进行职业认识教育。回到幼儿园后,设置相应的场景开展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工作》、《谁是最辛苦的人》、《我长大了要当……》等活动,激发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成人的劳动的感情。
(四)开展社区献爱心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在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我们组织家长及大班的小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卖报纸,还将自己富裕的玩具和穿小的衣服带到幼儿园,捐献给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小伙伴;在重阳节到干休所、社会福利院慰问离退休的老干部和孤寡老人。用他们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带给老人们欢乐,驱赶老人心中的寂寞。
幼儿社会性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指导家长在家开展亲子活动的时候,我们还不断提醒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还让家长认识到,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爱,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孩子对家长和周围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在我们的努力下,现在亲子活动不仅在园内定期开展,也被家长们积极地运用到了家庭教育中,成为家庭娱乐和教育的一个不错的形式。家长们有的上网为大家收集有关资料,有的不时地写来活动体会和建议,有的积极为班级亲子活动出谋划策、收集材料,还有的邀请老师去家中观摩亲子活动。家长们积极的合作态度让我们相信,只要家园的全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孩子们定会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积极尝试的,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习惯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刊.
【关键词】家园配合 开展 亲子活动 培养 幼儿社会性行为 实践探索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
当前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遵守行为规则的意识,缺乏文明礼貌与人友好交往的技能与意识,在父母的宠溺下滋长了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及时教育引导。《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幼儿园除了加强教育引导之外,还要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组织家长开展亲子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配合形式,亲子活动不仅是沟通父子、母子之间情感的桥梁,也是幼儿感受父母之爱的重要途径,在和谐的亲子活动中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习惯。
一、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为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习惯营造氛围
新《纲要》在社会领域中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为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营造良好氛围。
(一)利用家长助教
幼儿园的教育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共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家长委员会的建立,经常性的家长工作调查,为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搭建了平台。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网络视窗为家园互动敞开了教育孩子的大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则为每一位家长全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发展,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创设了最为宝贵的场所,而利用家长助教,对家长与幼儿都有启迪。例如在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小小解放军”中,我们请来了浩浩当连长的爸爸。浩浩爸爸很热情,组织活动进行得热烈而有序,能够带动家长和孩子的情绪,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家长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给了孩子们很好的示范作用,当然孩子们的活动热情也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到了参与亲子游戏的乐趣。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快乐和谐的家园亲子互动促进了良好亲子关系、良好同伴关系、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相互间的交往、合作、谦让等社会行为得到有效积极的发展。
(二)利用家长“传道”
我们和家长间建立起了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经常举办一些由家长主讲的讲座等,向其他家长“传道”,交流自己的家教经验,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共同承担起培养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任。并努力在尊重、平等、理解、协商的原则下真诚合作。如小欣妈妈是位小学教师,平时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小欣在她的引导下也特别的懂事、聪明、懂礼貌,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讲座中,她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了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家长们,他们听得专注认真。讲座后,小欣妈妈又耐心地解答了家长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气氛活跃融洽,效果较好。小宇是班上的小调皮,平时很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但小朋友却不太愿意和他一起。小宇爸爸说小宇在家里总是由他说了算,养成了他听不得别人意见的习惯,很难与别人交往。小宇爸爸在部队工作,平时较忙。对孩子的教育不太在意,碰到问题往往简单指责。听了小欣妈妈的介绍后小宇爸爸感悟很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真有大学问,我们过去真的不够重视,对孩子太任其自然了,今天听了介绍,才明白培养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比单纯地学习知识重要得多。孩子教育方面还真是要向各位家长多学学。”
在教子有方的家长讲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之后,有些家长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他们自发地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建立了QQ群,在BBS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得彼此之间的“传道”更为随意、氛围更为宽松。家长之间的关系由此变得更为密切。另外,家长能随时随地及时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同时也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更加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三)组织家长结伴游
为了让家长目睹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和优质的教育行为,我们鼓励家长自发组织家庭外出活动。由家委会带头发起,幼儿家庭以自愿为主组织自驾游、爬山、打球、参观图书馆等形式,现场体验“教子有方”的经验,从而使需要帮助的家长的行为方式得以改变,同时增加幼儿之间交往的机会。
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习惯的养成
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亲子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师要积极营造和利用支持性的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一)结合日常教育开展园内亲子活动
幼儿良好的行为形成是需要“教给”的,如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何友好地与同伴相处;怎样当好小主人、小客人;在公共场合怎样做才有礼貌;外出活动时要注意什么;在游戏时会不会等待、合作、轮流、分享、谦让等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与人相处时以与成人的交往更为容易,因为幼儿比较崇拜成人,喜欢模仿成人,成人又比较了解幼儿的想法,比较容易猜测出幼儿的意图。因此,在平时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创设了亲子互动性的活动,打破以往以教师指导为主的活动组织模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在自愿的基础上,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家长走进幼儿的游戏,与幼儿共同合作开展游戏活动,并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根据角色的变化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如:在刚进行“医院”的角色游戏时,幼儿常常因为不确定看病的流程而发生争执,有的认为先挂号再看病,有的认为可以先抢救再挂号,还有的认为去小诊所看病也可以先看病再交钱,还有的时候幼儿会在游戏中与同伴不合的合作、争抢角色和道具等等,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顺利开展。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我们请来了当医生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一起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通过正确的示范使幼儿逐步明白看病的基本程序,一些医疗材料的使用,了解“看病”时人们之间礼貌的言语交流,有秩序的排队等待,在公共场合中的文明行为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关注孩子的表现,在重难点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及时的帮助,幼儿动手操作的信心增强了,不再因为细节处理不好而失去制作的兴趣了,另外,家长对幼儿不太注意的操作习惯也给予及时的提醒和监督,废材料要扔到垃圾桶里,手脏了用抹布擦,和小朋友一起使用操作材料,一起合作,一起分享作品等,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活动行为习惯。 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我们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关注、了解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我园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目睹自己的孩子在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例如:邀请家长与本班幼儿一起外出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我园的“六·一”游艺活动和“新年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观察自己的孩子与人共处、与人交往的发展情况。通过活动,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并在老师指导下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对胆小的孩子,家长知道应扩大孩子的交际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对于任性的孩子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引导他们将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形成健康心理,使他们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引导家长开展家庭亲子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第一对象。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树立模范形象,一些好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有所影响。
我们重视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主动开展亲子活动,学习社会行为,如从接待客人的前期准备开始就让幼儿参与进来,教幼儿有礼貌地邀请客人,客人来了让幼儿分发糖果、点心,或拿出喜欢的玩具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使孩子学会礼貌待人,当好小主人。
还可以在与幼儿一起做饭做菜,一起摆碗筷、收拾玩具等等一系列的生活亲子活动中,让幼儿能学到很多的本领,也培养了幼儿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并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在与幼儿一起外出散步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认识、了解新鲜事物,主动与他人打招呼,提醒幼儿爱护小区里的花草树木以及公共财产,坐车时学会排队,知道给有困难的人让座等等,家长对幼儿好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就能促进幼儿的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养成。
另外,和谐的亲子阅读也能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儿童读物里的各种形象对幼儿来说有着巨大的感染,好听的故事情节会深深打动他们,使他们受到教育。如:《阿里巴巴和七十大盗》《萝卜回来了》《司马光砸缸》等让幼儿知道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知道了人们是要互相帮助的。
三、组织家长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亲子活动
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行为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它克服了空洞单调的口头说教形式,以直观、具体的实践活动方式为幼儿所接受。社区教育活动使孩子们的着眼点从“我自己”“我们家”转移到“我们周围”,使他们不仅学会关心自己还要关心他人,有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与人交际的能力,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社会能力的关键。
(一)利用社区自然环境,感受人自然之间的亲密和谐关系
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社区环境的欲望和参加社区活动的兴趣,我们组织家长带孩子们到森林公园、左海公园、动物园等地方去游玩。“采集泥土”“喂鸽子”“把离群的猫头鹰送回家”“清理草坪”“爬山”等活动,既让孩子亲近了自然又锻炼了体魄,使幼儿明白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清明时节组织家长跟幼儿一起到马鞍省军区大院给林则徐陵园扫墓,到军事博物馆介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再带领幼儿到鼓山游玩、观察幼儿园周边的建筑群落。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通过各种社区参观活动,让成人的合作、分享与协助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组织家长带孩子们参观银行、邮局、水厂,观察工作人员工作时的情景,对幼儿进行职业认识教育。回到幼儿园后,设置相应的场景开展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工作》、《谁是最辛苦的人》、《我长大了要当……》等活动,激发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成人的劳动的感情。
(四)开展社区献爱心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在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我们组织家长及大班的小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卖报纸,还将自己富裕的玩具和穿小的衣服带到幼儿园,捐献给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小伙伴;在重阳节到干休所、社会福利院慰问离退休的老干部和孤寡老人。用他们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带给老人们欢乐,驱赶老人心中的寂寞。
幼儿社会性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指导家长在家开展亲子活动的时候,我们还不断提醒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还让家长认识到,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爱,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孩子对家长和周围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在我们的努力下,现在亲子活动不仅在园内定期开展,也被家长们积极地运用到了家庭教育中,成为家庭娱乐和教育的一个不错的形式。家长们有的上网为大家收集有关资料,有的不时地写来活动体会和建议,有的积极为班级亲子活动出谋划策、收集材料,还有的邀请老师去家中观摩亲子活动。家长们积极的合作态度让我们相信,只要家园的全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孩子们定会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积极尝试的,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习惯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