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玉涛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医生。微博粉丝330万,在年轻家长中有极高的口碑!每年多次的国际医学交流,他能把最前沿的育儿知识传递给你。著有《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
过敏不是病,是免疫系统出现偏差的一种现象。举个例子大家就很好明白了:有两棵一样的树苗,将其中一棵树苗的树尖给剪掉,另一棵树苗两侧的枝给砍掉。过一两年,这两棵树的形状肯定不一样了,这个过程和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是一样的。因为孩子出生时,免疫系统就像小树苗一样,它怎么发育,关键看家长怎么“修剪”。在“修剪”的过程中,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孩子就会出现过敏,最常见的导致过敏的养育方式有3种。
干净过度,消毒剂使用过多
可能有家长要说了,干净不好吗?消毒能杀菌,难道不可以?然而,任何问题都需要辩证地看。
细菌不是敌人,是朋友
消毒液、湿纸巾、免洗洗手液……现在可能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东西,可是10年前,这些东西在家庭里几乎看不到。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对清洁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是很稚嫩的,生怕他们感染细菌后生病,认为细菌是敌人,只有把细菌杀灭,孩子才能健康。其实这样做对人体的生理成熟并不利。人从来就生长在一个有菌世界,从出生开始,很多细菌就像朋友一样和我们相伴一生,我们应该把它们看成朋友,而不是敌人。
过度清洁,使免疫系统休眠了
免疫系统就像消防队员,让他在家睡上3天3夜,然后突然让他起来灭火去,他不会马上进入状态,但如果让他天天进行消防训练,一有火情,他会马上进入状态。孩子需要不断地接触少量细菌来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如果清洁过度,孩子的免疫系统接触不到细菌,无所事事,就休眠了。等到突然来了细菌,反而不能做出快速反应,孩子就会被细菌击倒。而让孩子经常接触很少量的细菌,会不停地刺激免疫系统,不让它睡着,一旦有大量细菌进入体内,就能做出快速反应。
消毒剂在悄悄溜进孩子的身体
过去,孩子手脏了、脸脏了,用肥皂和清水洗。而现在,有了湿纸巾、免洗洗手液,又方便又清洁,用完了手上脸上是没细菌了,但其中所含的消毒剂会留在孩子的皮肤上,如果孩子爱吃手或用手抓东西吃,就会把消毒剂吃到肚子里。虽说一次两次不会有事,但长期使用,就成了大问题,消毒剂会把肠道内固有的细菌杀死,对肠道造成损伤,使孩子出现胃肠道问题,甚至因为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过敏。
母乳喂养越来越少
宝宝第一口很少能吃到母乳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刚出生,妈妈的奶还没下来,饿坏了孩子怎么办?先给他喝配方粉吧。其实,刚出生时,婴儿的脂肪是灰色脂肪(也叫棕色脂肪),这种灰色脂肪能够维持孩子至少3天的能量,不用担心他会饿坏。孩子出生之前,肺里都是水,出生后,他要通过哭来使肺里的水尽早被吸收,所以他哭不是因为饿了。但家长往往因为爱子心切,急于加配方粉,使很多孩子失去了第一口吃母乳的机会,从而增加了过敏的机会。
母乳喂养是有菌喂养
母乳喂养好,不仅仅在于它的营养配比最适合宝宝,而且因为它是有菌喂养。母乳中的细菌从哪儿来?是从妈妈那儿来的,妈妈在之前的二三十年间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细菌,这些细菌集中在妈妈的乳头和乳管内,孩子吸吮的过程中,就把细菌吃进肚子里,从而帮助孩子的肠道菌群尽早建立。所以,在给孩子母乳喂养时,不用消毒乳房,也不要把母乳挤到奶瓶里喂,孩子没有经过舔妈妈乳头细菌的这个过程,母乳喂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种违背自然的喂养方式会人为地增加孩子过敏的概率。
用了太多不该用的抗生素
不该用的时候用孩子发烧时,一天两天家长还能忍,到了第三天,很多家长就投降了,所有的原则都可以放弃,什么好得快就用什么,而抗生素则是家长眼中的退烧法宝。其实,发烧的孩子95%以上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而且现在的一项研究发现,感冒后吃抗生素痊愈的时间要比不吃抗生素晚半天!抗生素对感冒无效,还会杀死孩子体内的好细菌,提高过敏风险,所以,不能把抗生素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救命稻草”。
该用的时候用得不规范
遇到细菌感染,抗生素还是很管用的。但有时候家长因为担心抗生素的副作用,病情见好就不用了,比如医生让用5天,吃了3天好了,就不给孩子吃了。这样做的结果,是细菌没有被完全杀死,它会反扑,而且在反扑的过程中,产生抗体,以后再用同一种药,就不管用了,因为细菌已经有了耐药性。这种不断滥用抗生素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做法,也会导致过敏的发生。
干净就好,不必无菌。让消毒剂远离家长,就可以降低过敏风险。
第一口尽量喂母乳,喂母乳前不要消毒乳头,是减少过敏的关键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不该用的时候不用,要用就用够疗程,可以减少过敏的概率。
心理专家解读
棉花堆里长大的孩子不会走路
听了崔大夫的话,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写文章时写过的一句话:在棉花堆里长大的孩子学不会走路,因为他从来不知道摔疼是什么感觉,从不需要应对身体的不平衡,长大了他摔的跤会更狠。如果放手让孩子去爬,去走,开始,他蹒跚着,让你很担心,但跌了几次以后,他会走得更好、更快,长大了反而会少摔跟头。这个道理与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成长是一样的,你不给孩子接触细菌的机会,恨不得把他放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免疫系统就没有锻炼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逐渐走向成熟的机会。
从崔大夫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过敏和感染其实是在天平的两端,要想让孩子的身体保持正常,天平就必须是平衡的。过去,环境卫生差,孩子患感染性疾病很多;而现在,家庭环境往往过度清洁,虽然细菌感染已经很少了,但过敏的机会又多了,这就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和自然界中的各种东西接触,让他能够适应自然界,这样才是他的自然生存之路。但现代社会有时会让养育方式离自然越来越远。其实,作为一个生命体,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基因是一个高智慧的基因,但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却用很多自以为是好的东西取代了很自然的一些东西,这样导致的结果肯定是失衡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把他从棉花堆里“解放”出来吧。
过敏不是病,是免疫系统出现偏差的一种现象。举个例子大家就很好明白了:有两棵一样的树苗,将其中一棵树苗的树尖给剪掉,另一棵树苗两侧的枝给砍掉。过一两年,这两棵树的形状肯定不一样了,这个过程和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是一样的。因为孩子出生时,免疫系统就像小树苗一样,它怎么发育,关键看家长怎么“修剪”。在“修剪”的过程中,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孩子就会出现过敏,最常见的导致过敏的养育方式有3种。
干净过度,消毒剂使用过多
可能有家长要说了,干净不好吗?消毒能杀菌,难道不可以?然而,任何问题都需要辩证地看。
细菌不是敌人,是朋友
消毒液、湿纸巾、免洗洗手液……现在可能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东西,可是10年前,这些东西在家庭里几乎看不到。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对清洁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是很稚嫩的,生怕他们感染细菌后生病,认为细菌是敌人,只有把细菌杀灭,孩子才能健康。其实这样做对人体的生理成熟并不利。人从来就生长在一个有菌世界,从出生开始,很多细菌就像朋友一样和我们相伴一生,我们应该把它们看成朋友,而不是敌人。
过度清洁,使免疫系统休眠了
免疫系统就像消防队员,让他在家睡上3天3夜,然后突然让他起来灭火去,他不会马上进入状态,但如果让他天天进行消防训练,一有火情,他会马上进入状态。孩子需要不断地接触少量细菌来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如果清洁过度,孩子的免疫系统接触不到细菌,无所事事,就休眠了。等到突然来了细菌,反而不能做出快速反应,孩子就会被细菌击倒。而让孩子经常接触很少量的细菌,会不停地刺激免疫系统,不让它睡着,一旦有大量细菌进入体内,就能做出快速反应。
消毒剂在悄悄溜进孩子的身体
过去,孩子手脏了、脸脏了,用肥皂和清水洗。而现在,有了湿纸巾、免洗洗手液,又方便又清洁,用完了手上脸上是没细菌了,但其中所含的消毒剂会留在孩子的皮肤上,如果孩子爱吃手或用手抓东西吃,就会把消毒剂吃到肚子里。虽说一次两次不会有事,但长期使用,就成了大问题,消毒剂会把肠道内固有的细菌杀死,对肠道造成损伤,使孩子出现胃肠道问题,甚至因为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过敏。
母乳喂养越来越少
宝宝第一口很少能吃到母乳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刚出生,妈妈的奶还没下来,饿坏了孩子怎么办?先给他喝配方粉吧。其实,刚出生时,婴儿的脂肪是灰色脂肪(也叫棕色脂肪),这种灰色脂肪能够维持孩子至少3天的能量,不用担心他会饿坏。孩子出生之前,肺里都是水,出生后,他要通过哭来使肺里的水尽早被吸收,所以他哭不是因为饿了。但家长往往因为爱子心切,急于加配方粉,使很多孩子失去了第一口吃母乳的机会,从而增加了过敏的机会。
母乳喂养是有菌喂养
母乳喂养好,不仅仅在于它的营养配比最适合宝宝,而且因为它是有菌喂养。母乳中的细菌从哪儿来?是从妈妈那儿来的,妈妈在之前的二三十年间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细菌,这些细菌集中在妈妈的乳头和乳管内,孩子吸吮的过程中,就把细菌吃进肚子里,从而帮助孩子的肠道菌群尽早建立。所以,在给孩子母乳喂养时,不用消毒乳房,也不要把母乳挤到奶瓶里喂,孩子没有经过舔妈妈乳头细菌的这个过程,母乳喂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种违背自然的喂养方式会人为地增加孩子过敏的概率。
用了太多不该用的抗生素
不该用的时候用孩子发烧时,一天两天家长还能忍,到了第三天,很多家长就投降了,所有的原则都可以放弃,什么好得快就用什么,而抗生素则是家长眼中的退烧法宝。其实,发烧的孩子95%以上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而且现在的一项研究发现,感冒后吃抗生素痊愈的时间要比不吃抗生素晚半天!抗生素对感冒无效,还会杀死孩子体内的好细菌,提高过敏风险,所以,不能把抗生素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救命稻草”。
该用的时候用得不规范
遇到细菌感染,抗生素还是很管用的。但有时候家长因为担心抗生素的副作用,病情见好就不用了,比如医生让用5天,吃了3天好了,就不给孩子吃了。这样做的结果,是细菌没有被完全杀死,它会反扑,而且在反扑的过程中,产生抗体,以后再用同一种药,就不管用了,因为细菌已经有了耐药性。这种不断滥用抗生素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做法,也会导致过敏的发生。
干净就好,不必无菌。让消毒剂远离家长,就可以降低过敏风险。
第一口尽量喂母乳,喂母乳前不要消毒乳头,是减少过敏的关键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不该用的时候不用,要用就用够疗程,可以减少过敏的概率。
心理专家解读
棉花堆里长大的孩子不会走路
听了崔大夫的话,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写文章时写过的一句话:在棉花堆里长大的孩子学不会走路,因为他从来不知道摔疼是什么感觉,从不需要应对身体的不平衡,长大了他摔的跤会更狠。如果放手让孩子去爬,去走,开始,他蹒跚着,让你很担心,但跌了几次以后,他会走得更好、更快,长大了反而会少摔跟头。这个道理与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成长是一样的,你不给孩子接触细菌的机会,恨不得把他放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免疫系统就没有锻炼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逐渐走向成熟的机会。
从崔大夫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过敏和感染其实是在天平的两端,要想让孩子的身体保持正常,天平就必须是平衡的。过去,环境卫生差,孩子患感染性疾病很多;而现在,家庭环境往往过度清洁,虽然细菌感染已经很少了,但过敏的机会又多了,这就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和自然界中的各种东西接触,让他能够适应自然界,这样才是他的自然生存之路。但现代社会有时会让养育方式离自然越来越远。其实,作为一个生命体,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基因是一个高智慧的基因,但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却用很多自以为是好的东西取代了很自然的一些东西,这样导致的结果肯定是失衡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把他从棉花堆里“解放”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