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29-01
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
1.意大利台地园概述
别墅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作成若干的台地,即主建筑位于山坡地段最高处,前面沿山势开辟多层平台,分别配置保坎、花坛、水池、喷泉及雕像,各层台地间以蹬道相联系,轴线两旁栽植植物作为庄园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过渡,即所谓的台地园。
2.意大利台地园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台地园形成的重要原因。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平原和谷地夏季闷热,山丘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气流。温和的气候与政治的安定吸引了大量贵族、主教和资本家在郊外经营别墅,由此意大利造园出现了适应山地、丘陵的布局方式。
3.意大利台地园的主要特色
台地园的通常布局为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度。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台地园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每与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淌或流水梯,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
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及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造园要素
1.轴线
台地园是依山势开辟的几层方正平坦的台地,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或局部轴线上,布局多是对称几何形。庭园有时只有一条主轴,有时分主次轴,还有几条轴线或直角相交、或平行、或呈放射状。初期庭园中,各台层有独立轴线而无贯穿各层的轴线;至中期则出现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且富于层次变化,各种水景、雕塑、台阶都是轴线上的主要装饰,有时仅以不同形式的水景组成全园的轴线。
2.水景
由于意大利台地园布局紧凑,高差大,顺势利导引入山泉水,布置各种跌水、喷泉,形成气氛活跃的景观。初期庭园内,水池外形以几何形为主,水流依地形变化形成瀑布、水阶梯等常规水景。中、后期庭园水景开始追求新奇的效果,水池外形丰富,如法尔奈斯庄园的蜈蚣形链式水景和贝壳形水盘。在水景处理上,不仅注重水的光影与音响效果,还以“水”为主题形成多彩的水景。
3.石作
石作包括平台、台阶、栏杆、挡土墙、雕塑等要素,这些都是建筑向花园的延伸。由于台地园建于山上,要分层塑造台地,挡土墙、栏杆、台阶能够削弱各级台地间的不协调,因而成了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文艺复兴后期,尤其注重对台阶、栏杆等视觉焦点的精细处理。
4.植物景观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以“自然服从秩序”为原则,追求图案美和几何美。因此台地园出现了将树木修剪成各种形状的“绿色雕刻”或拱门、廊道的“绿色建筑”;将树木修剪成“绿色剧场”或绿丛植坛及迷园。从建筑上俯瞰时,这种图案式构图有很好的观赏效果,故其多设置在建筑前的平台和底层台地。意大利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植物配置时常选用深浅不同的绿植造景,色彩淡雅均一。后期庭园植物配置受法式花园的影响开始注重色彩、形状的对比。
三.文艺复兴不同时期台地园的特征及实例
1.文艺复兴初期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发源地,人文主义者的实践唤起人们对别墅生活的向往,佛罗伦萨郊外肥沃的土壤、郁葱的林木与丰富的水源为建造庄园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初期台地园多建在丘陵坡地上,选址时注意周围环境,要求有可远眺的前景。园地顺山势辟成独立的多台层,无贯穿中轴线。建筑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外,风格保留中世纪的痕迹。喷泉、水池常作为局部中心,并与雕塑结合,形式简洁。绿丛植坛是常见装饰,多设在下层台地上。快速兴建起的植物园既丰富了园林植物的种类,又加强了游憩功能。?
菲耶索勒美第奇庄园建于1458~1462年间,由建筑师米开罗佐设计,坐落在阿尔诺山腰的陡坡上,视野开阔。 庄园由三级台地构成,受地势所限上下两层稍宽,中间层狭窄。入口设在台地东端,进门后有小广场,西侧是半扇八角形水池,背景是树木和绿篱组成的植坛,导向明晰。建筑前庭是开敞的草地,点缀大型盆栽。西面有独立而隐蔽的花园,当中为椭圆形水池,围着四块植坛。建筑与花园相间布置的方式既削弱台地的狭长感,又使建筑被花园环绕,四周景色各异。下层台地采用图案式布置方式,便于居高临下欣赏。庄园虽无豪华的装饰,却以杰出的设计手法,通过简洁的空间布局,形成与周围景色和谐的整体。
2.文藝复兴中期
16世纪,罗马继佛罗伦萨后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城市。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让艺术师的才华充分体现在建筑的宏伟壮丽和花园的豪华气势上。中期台地园布局严谨,有明确轴线贯穿全园,以水池、雕塑及台阶、坡道加强透视效果。园中理水技巧娴熟,注重水的光影和音响效果。植物造景上由常绿植物形成了高低不一的绿篱、绿墙及绿色剧场的天幕,迷园形状日趋复杂,花坛、喷泉由直线变成曲线造型,令人眼花缭乱。
罗马美第奇庄园建于1540年,因选址优良、布局精心和王宫般的府邸著称,由建筑师李毕设计,坐落在罗马城边的山坡上。它构图简洁,两层台地以矩形植坛为主,建筑坐落在顶层露台上,前面有草地植坛和方尖碑泉池,面对别墅的一侧是树丛,将视线引向长平台两端。平台尽头是围墙和伞松树丛,透过树丛望去景色迷人。底层台地由矩形绿丛构成,东南上方有观景平台,由此经一片树林通向帕纳斯山丘。庄园的造园要素简单,但尺度很大,与建筑相协调,建筑掩饰了地形的起伏变化,并使视线在空间上富有变化。在顶层平台上越过底层花园的树梢和挡墙,可欣赏300m开外花园中朦胧的树丛,景观上互为借景,浑然一体。
3.文艺复兴后期
17世纪下半叶,意大利造园从高潮逐渐走向没落,造园风格背袭了最初的人文主义,反映出巴洛克艺术的非理性特征,此后与巴洛克艺术同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登上历史舞台。
园林艺术出现追求新奇,表现夸张的倾向,园内充斥着繁杂的装饰小品,建筑物体量偏大,占有统率地位。水景新颖别致,绿色雕塑的形象和植坛的花纹日益精细,同时暴露出滥用整形树木的特点,形态不自然。花园形状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各种形式的图案。花坛、水渠、台阶多设计成流动的曲线型,林荫道纵横交错,整体用透视术造成幻觉。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先由建筑师波尔塔在1598年开始建造,到1603年由建筑师多米尼基诺完成,水景工程由封塔纳和奥利维埃里负责。 庄园坐落在阿平宁山半山腰的小镇上,府邸前庭视野开阔,两侧平台上是小花园,布局十分华丽而巧妙。厨房的烟道移至平台两侧,成为装饰性小塔楼,与府邸融为一体。由于具备山林和乡村环境中庄园重要的标识性作用,府邸建造在山坡上,充分利用了环境条件。
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
1.意大利台地园概述
别墅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作成若干的台地,即主建筑位于山坡地段最高处,前面沿山势开辟多层平台,分别配置保坎、花坛、水池、喷泉及雕像,各层台地间以蹬道相联系,轴线两旁栽植植物作为庄园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过渡,即所谓的台地园。
2.意大利台地园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台地园形成的重要原因。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平原和谷地夏季闷热,山丘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气流。温和的气候与政治的安定吸引了大量贵族、主教和资本家在郊外经营别墅,由此意大利造园出现了适应山地、丘陵的布局方式。
3.意大利台地园的主要特色
台地园的通常布局为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度。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台地园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每与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淌或流水梯,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
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及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造园要素
1.轴线
台地园是依山势开辟的几层方正平坦的台地,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或局部轴线上,布局多是对称几何形。庭园有时只有一条主轴,有时分主次轴,还有几条轴线或直角相交、或平行、或呈放射状。初期庭园中,各台层有独立轴线而无贯穿各层的轴线;至中期则出现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且富于层次变化,各种水景、雕塑、台阶都是轴线上的主要装饰,有时仅以不同形式的水景组成全园的轴线。
2.水景
由于意大利台地园布局紧凑,高差大,顺势利导引入山泉水,布置各种跌水、喷泉,形成气氛活跃的景观。初期庭园内,水池外形以几何形为主,水流依地形变化形成瀑布、水阶梯等常规水景。中、后期庭园水景开始追求新奇的效果,水池外形丰富,如法尔奈斯庄园的蜈蚣形链式水景和贝壳形水盘。在水景处理上,不仅注重水的光影与音响效果,还以“水”为主题形成多彩的水景。
3.石作
石作包括平台、台阶、栏杆、挡土墙、雕塑等要素,这些都是建筑向花园的延伸。由于台地园建于山上,要分层塑造台地,挡土墙、栏杆、台阶能够削弱各级台地间的不协调,因而成了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文艺复兴后期,尤其注重对台阶、栏杆等视觉焦点的精细处理。
4.植物景观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以“自然服从秩序”为原则,追求图案美和几何美。因此台地园出现了将树木修剪成各种形状的“绿色雕刻”或拱门、廊道的“绿色建筑”;将树木修剪成“绿色剧场”或绿丛植坛及迷园。从建筑上俯瞰时,这种图案式构图有很好的观赏效果,故其多设置在建筑前的平台和底层台地。意大利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植物配置时常选用深浅不同的绿植造景,色彩淡雅均一。后期庭园植物配置受法式花园的影响开始注重色彩、形状的对比。
三.文艺复兴不同时期台地园的特征及实例
1.文艺复兴初期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发源地,人文主义者的实践唤起人们对别墅生活的向往,佛罗伦萨郊外肥沃的土壤、郁葱的林木与丰富的水源为建造庄园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初期台地园多建在丘陵坡地上,选址时注意周围环境,要求有可远眺的前景。园地顺山势辟成独立的多台层,无贯穿中轴线。建筑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外,风格保留中世纪的痕迹。喷泉、水池常作为局部中心,并与雕塑结合,形式简洁。绿丛植坛是常见装饰,多设在下层台地上。快速兴建起的植物园既丰富了园林植物的种类,又加强了游憩功能。?
菲耶索勒美第奇庄园建于1458~1462年间,由建筑师米开罗佐设计,坐落在阿尔诺山腰的陡坡上,视野开阔。 庄园由三级台地构成,受地势所限上下两层稍宽,中间层狭窄。入口设在台地东端,进门后有小广场,西侧是半扇八角形水池,背景是树木和绿篱组成的植坛,导向明晰。建筑前庭是开敞的草地,点缀大型盆栽。西面有独立而隐蔽的花园,当中为椭圆形水池,围着四块植坛。建筑与花园相间布置的方式既削弱台地的狭长感,又使建筑被花园环绕,四周景色各异。下层台地采用图案式布置方式,便于居高临下欣赏。庄园虽无豪华的装饰,却以杰出的设计手法,通过简洁的空间布局,形成与周围景色和谐的整体。
2.文藝复兴中期
16世纪,罗马继佛罗伦萨后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城市。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让艺术师的才华充分体现在建筑的宏伟壮丽和花园的豪华气势上。中期台地园布局严谨,有明确轴线贯穿全园,以水池、雕塑及台阶、坡道加强透视效果。园中理水技巧娴熟,注重水的光影和音响效果。植物造景上由常绿植物形成了高低不一的绿篱、绿墙及绿色剧场的天幕,迷园形状日趋复杂,花坛、喷泉由直线变成曲线造型,令人眼花缭乱。
罗马美第奇庄园建于1540年,因选址优良、布局精心和王宫般的府邸著称,由建筑师李毕设计,坐落在罗马城边的山坡上。它构图简洁,两层台地以矩形植坛为主,建筑坐落在顶层露台上,前面有草地植坛和方尖碑泉池,面对别墅的一侧是树丛,将视线引向长平台两端。平台尽头是围墙和伞松树丛,透过树丛望去景色迷人。底层台地由矩形绿丛构成,东南上方有观景平台,由此经一片树林通向帕纳斯山丘。庄园的造园要素简单,但尺度很大,与建筑相协调,建筑掩饰了地形的起伏变化,并使视线在空间上富有变化。在顶层平台上越过底层花园的树梢和挡墙,可欣赏300m开外花园中朦胧的树丛,景观上互为借景,浑然一体。
3.文艺复兴后期
17世纪下半叶,意大利造园从高潮逐渐走向没落,造园风格背袭了最初的人文主义,反映出巴洛克艺术的非理性特征,此后与巴洛克艺术同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登上历史舞台。
园林艺术出现追求新奇,表现夸张的倾向,园内充斥着繁杂的装饰小品,建筑物体量偏大,占有统率地位。水景新颖别致,绿色雕塑的形象和植坛的花纹日益精细,同时暴露出滥用整形树木的特点,形态不自然。花园形状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各种形式的图案。花坛、水渠、台阶多设计成流动的曲线型,林荫道纵横交错,整体用透视术造成幻觉。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先由建筑师波尔塔在1598年开始建造,到1603年由建筑师多米尼基诺完成,水景工程由封塔纳和奥利维埃里负责。 庄园坐落在阿平宁山半山腰的小镇上,府邸前庭视野开阔,两侧平台上是小花园,布局十分华丽而巧妙。厨房的烟道移至平台两侧,成为装饰性小塔楼,与府邸融为一体。由于具备山林和乡村环境中庄园重要的标识性作用,府邸建造在山坡上,充分利用了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