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给学生设置讨论的话题。注意设置的问题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问题的答案不要单一,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心比心》的教学:
导入新课: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小组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探究新知: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而对求知的探究,尤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不可缺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有这样一段教学:
师:“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真的是刀绞“我”的心吗?
生1:不是的。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用心研究这个问题。
生2:我觉得一种痛苦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平时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不小心,手被火柴烧了一下,都钻心痛,何况邱少云是烈火烧身子呢!
师:说得更明白一些行吗?
生2: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也像在“我”身上燃烧一样,这真是万箭穿心般的痛苦呀!
师:说得真好!邱少云的痛让“我”感同身受!还有别的体会吗?
生2:“我”当时非常担心。因为“我”身后埋伏着整个潜伏部队,要是邱少云突然叫起来或者突然跳起来,整个部队就要遭受重大的损失。邱少云还那么年轻,他能忍受烈火的煎熬吗?这种深深地担扰紧张像刀绞一样地绞着“我”的心……。
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既深入理解课文,又升华了情感。
三、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一本语文教学光盘上,一位教师在上《狐假虎威》一课时,出现了这样的课堂情境: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当读到这儿时,有一位学生说:“如果狐狸不从老虎身边窜过,不就不会被逮住了吗?”
这一句话顿时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有的学生说:“这书上写的不正确,狐狸是那么的狡猾,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
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给学生设置讨论的话题。注意设置的问题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问题的答案不要单一,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心比心》的教学:
导入新课: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小组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探究新知: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而对求知的探究,尤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不可缺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有这样一段教学:
师:“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真的是刀绞“我”的心吗?
生1:不是的。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用心研究这个问题。
生2:我觉得一种痛苦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平时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不小心,手被火柴烧了一下,都钻心痛,何况邱少云是烈火烧身子呢!
师:说得更明白一些行吗?
生2: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也像在“我”身上燃烧一样,这真是万箭穿心般的痛苦呀!
师:说得真好!邱少云的痛让“我”感同身受!还有别的体会吗?
生2:“我”当时非常担心。因为“我”身后埋伏着整个潜伏部队,要是邱少云突然叫起来或者突然跳起来,整个部队就要遭受重大的损失。邱少云还那么年轻,他能忍受烈火的煎熬吗?这种深深地担扰紧张像刀绞一样地绞着“我”的心……。
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既深入理解课文,又升华了情感。
三、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一本语文教学光盘上,一位教师在上《狐假虎威》一课时,出现了这样的课堂情境: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当读到这儿时,有一位学生说:“如果狐狸不从老虎身边窜过,不就不会被逮住了吗?”
这一句话顿时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有的学生说:“这书上写的不正确,狐狸是那么的狡猾,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