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语言的运用原则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f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保证正确和准确,对某一知识点,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要完整、严密,所教内容准确无误,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词。教学中所讲的某一知识点,某一问题都要讲清讲准,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要准确,每一句话的表述都要严谨,富有逻辑性,包括每一个字词的读音或书写,都要读的准确、规范。
   二、生动性
   语文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丰富,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语言呆板苦涩 ,老师自己讲的津津有味 ,唾沫四溅,而学生接受却比较困难,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会,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善于运用比喻,引起学生想象,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充分感染学生,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能深入浅出,变复杂为简单,抽象为直观,不受时间、空间、设备条件的限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因此,教师平时不但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还要锻炼想象力,使语文知识与自然世界,生活生产等联系起来,能做到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带动学生去想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接受新知识。
   三、启发性
   启发性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切教学方法,运用地好,都应该具有启发性。毫无疑问,其教学语言也一定具有启发性。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启发点后,在运用恰当的手段进行启发学生时,一般都离不开启发性的语言。启发的实质,是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向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探索之欲望。它包含着对学生思维的开启、引发工作和学生受启发引起的“开窍”、顿悟等反应,最后达到对问题产生带有一定创见的认识。
   四、激励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引导启发学生,都应该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成功地或有创造性地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应及时道出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不能正确地解决一个问题时,不仅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还要指出其解题思路中的合理成分并给予肯定。这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又会增强自信心。当学生一筹莫展时,除启发引导外,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包括眼神和表情,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当我们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时,还可以用挑逗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
   五、亲和性
   老师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表。教学语言使学生感到十分亲近,能打动学生的心扉,使之产生强烈地共鸣,受到强烈地感染。这样,有利于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增强师生间的信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语、数、外老师,由于课时比较多,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也多,更应该增强与学生的亲和程度。
   六、审美性
   一般的教学语言,只要求讲对、讲透、讲深刻,学生听懂、听明白就行了。而审美性的语言还要求简洁明了,过渡自然 ,语调抑扬顿挫、变化有致;语速快慢急缓,有张有弛,停顿自然、适当,节奏富于变化而又文采飞扬。这样的教学语言,除了让学生听懂,听明白之外,还让学生获得一种艺术享受,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七、幽默性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幽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形式,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地关注。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只要我们用心,机智地抓住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并富有教育性的情景或材料,因缘而发,用机智、风趣、诙谐,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也能创造出一个个愉快和谐,令人深受感染的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幽默的语言与动作,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快。
   八、善于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也叫着身体语言,是通过人的姿势、体态、表情、动作等非文字语言来传递信息的手段,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有益补充,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有了科学的教材,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缺乏体态语言的默契配合,课堂上的信息交流也变得不完全。当我们讲解一些事物时,能用恰当的手势等来表现它、演示它。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我们用信任的眼神鼓励他。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其实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常用的“问答法”是一种很古老的教学方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究其实质,苏格拉底对学生的发问,不在于考察对方知道了什么,而是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发学生内心的冲
期刊
我从教多年,下面就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后进生的转化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①新读书无用论有所蔓延,中学生或多或少的要受到冲击,思想上产生模糊认识,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以致于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②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离婚家庭日益增多,形成许多单亲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    ③现在的社会充
期刊
如何设计导语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借鉴名家的做法,总结了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   一、用问题导入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
期刊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实现有着重要贡献。   首先,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突破了语文教学时间
期刊
在推进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目标定位的和谐   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着力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自我培养,着力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自我培养,使学生成为独
期刊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下面,谈谈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
期刊
语文教学必然要紧密结合我们的生活,认真观照我们的生活。我从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包括兼做一名班主任的过程中,把“语文”的内涵扩大,用“文学”、“文化”的概念来指导学生,使他们从“大语文”之中更多更好地体会生活、领悟人生,从而发挥语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益处。   一、 转变观念是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关键   传统语文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严重割裂了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只是惟教本
期刊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是祖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素为人们喜闻乐见。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二、对联的特点
期刊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
期刊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对学生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从汉字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英语是表音的文字,而汉语不仅表音,还有表形、表义(合为表意)的功能。汉字的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就汉字的形体构造而言有“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