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粳稻生产展望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p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粳稻具有口感好,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广等优势,粳稻推广一直是我国稻作生产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该文主要结合陕南地区水稻生产现状,重点分析在陕南地区推广粳稻的可行性,并对在陕南地区发展粳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促进陕南地区粳稻顺利推广,提高水稻品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粳稻;陕南地区;展望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37-02
  稻米是世界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稻米种植区域广,产量较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粳米尤其是东北大米是我国人们最为喜爱的稻米品种之一。为此,开展粳稻的推广种植工作,想方设法增加优质粳稻种植面积,提高粳稻产量,对于满足我国人民的需求,保障粮食安全都有重要意义。陕南地区自古也是稻米的主产区,汉中平原作为我国籼稻的主要产区,稻米品质优良。随着近年来粳稻市场需求的增加,关于在陕南地区发展粳稻的设想越来越多的被提及,本文将结合陕南地区稻米生产现状分析在该区推广粳稻的可行性,以期为提高我国优质稻米产量提供参考。
  1 陕南稻米生产条件及现状
  1.1 生产条件 陕南地区的水稻种植区域主要位于汉江沿岸。该区域有着丰富的光,热和水等稻米生长必须条件。气象资料显示该地年日照总时长达1 700h以上,平均气温15℃,年均降水量在800㎜,因此就气候条件而言,完全能够满足发展粳稻的需求。此外,由于陕南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稻田灌溉、排水条件较好,且土层深厚而肥沃能够满足粳稻的生长需要。
  1.2 生产现状 陕南地区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主流品种一直是籼稻,种植面积在8万hm2,产量可达60万t/a。近年来受粳稻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陕南地区开始进行粳稻引种试种,相关部门开展了粳稻引种的试验。结果表明:新稻20号,宁粳4号以及新稻18号在陕南地区均有较好的生产性状,满足引种需要,可在我区推广种植。
  2 发展粳稻生产的前景
  2.1 产量优势 与陕南地区主要水稻品种籼稻相比,粳稻在抗逆性,感光性及产量方面均具明显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粳稻较籼稻增产70㎏/667m2。此外,从我国近年对国审水稻品种区试产量结果分析,粳稻平均产量约为609.90㎏/667m2,籼稻平均产量约为542.51㎏/667m2,粳稻比籼稻平均增产67.39㎏/667m2,增幅达12.42%。而根据2005-2012年在农业部冠名的105个超级稻品种产量分类统计,粳稻品种平均产量比籼型到品种高77.12㎏/667m2,增幅位14.77%。
  2.2 品质优势 相对于籼稻,粳稻在品质方面也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粳稻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高出籼稻2个,10个百分点。二是由于粳稻所含支链淀粉所占比例较大,胶稠度较高引起粳米饭在口感柔软细腻,更易下咽。三是从中医理论分析,粳米更具养生价值。这是因为其性平,味甘,有平和五脏,除烦渴、补气健脾、止泻痢之功效,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欢迎。四是大量研究表明,粳米在加工、营养以及蒸煮等方面均较籼米更能满足市场需求。五是粳米消费不断增加。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稻米消费逐渐由籼米改为粳米,我国人均年粳米消费也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17.5㎏提高到目前的30.0㎏,一些大中城市中高收入群体对粳米消费快速增长,“籼改粳”在消费领域呈现加速趋势。
  2.3 经济优势 粳稻的经济效益较籼稻要好。一方面就单价而言,自2004年以来,政府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至今,粳稻单价较籼稻高0.4元。另一方面就2种稻米价格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粳稻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小,在多数年份,粳稻的价格约高于籼稻30%左右。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种植粳稻的收益要高于籼稻,这对于促进陕南地区农民增收,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种稻热情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发展粳稻生产依据及展望
  3.1 示范种植及技术支持 一是根据陕南平坝示范种植结果显示:籼稻的安全播种期在4月8~10日(粳稻在4月5~8日),陕南平坝籼稻的安全抽穗期在8月20日左右(粳稻在9月5日左右),所以如果种植粳稻(粳稻比籼稻耐寒),不但将播种期提前10d左右,而且可以将水稻成熟期向后推迟15d左右。水稻灌浆结实期后移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8月份的高温不利的天气,以及立秋后强冷空气活动导致水稻“秋封”。这样籼改粳后不但从时空上可以延长水稻生长期20d以上,而且可以提高稻米品质,是一项高产增效的好措施;二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已经开展了籼改粳方面的一些试验,为汉中粳稻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结合育种,利用新技术培育、研发高档优质粳米新品种;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适合汉中地区粳稻高产优质的粳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扩大推广面积,提高汉中大米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2 陕南粳稻生产展望 陕西省水稻主产区陕南,是传统的籼稻种植区,近年也加大了粳稻品种引进示范力度,将来粳稻面积也会扩大。汉中是陕西水稻种植最集中产区,11个县(区)全部有水稻种植,总面积7.85万hm2,总产47.55万t,分别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的64.9%和56.3%。汉中地区年均气温12~14℃,无霜期长达211~254d,年降雨量700~1 800mm,年日照时数1 300~1 800h,气候温暖湿润,具有7 000a的种稻历史。长期以来,汉中地区主要种植籼型水稻,稻米品质较差,市场竞争力弱。因此,示范推广优质粳稻新品种,不仅能改善汉中地区水稻种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很好改善人们的食米品质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4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陕南地区在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非常适合发展籼稻改粳稻。种植示范表明,2种水稻在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方面的对比也均以粳稻优于籼稻。此外,通过在陕南地区进行了小片区的籼稻改粳稻的生产试验,结果显示主要生长性状表现良好,以及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已经开展了籼改粳方面试验形成了粳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因此,我们认为在陕南地区发展粳稻生产能够取得较好的效益,同时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温福,潘文博,徐正进.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01-805.
  [2]阮少兰,毛广卿.大米蒸煮品质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上业,2004(10):25-26.
  [3]杨振玉.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及其技术策略[J].杂交水稻,2005,20(2):5-6.
  [4]闵捷,朱智伟,许立,等.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粳稻品种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分析[[J].中国稻米,2008(5):1-2.
  [5]王丹英,章秀福,朱智伟,等.食用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J].作物学报,2005,31(8):1086-1091.
  [6]褚庆全,齐成喜,杨飞,等.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作物杂志,2005(1):9-12.
  [7]赵国珍,杨世准,苏振喜,等.云南高原粳稻与韩国粳稻品质特性比较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8,22(3):331-334.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简述了《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重要性教学难点、加该课程强其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培养具备《食品标准与法规》高素质的食品工程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工程师;食品标准与法规;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139-03  这几年,从“三聚氰胺”到“问题酸奶”,从“瘦肉精”到“速生鸡”,从“毒生姜”到假羊肉,食品案问题频繁曝
期刊
摘 要:选择热粳优35(粳杂)、甬优1540(籼粳杂交)、扬两优6号(籼杂,对照品种)3种水稻,考察不同播种期对其秧苗素质、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比较粳稻和籼稻的差别,探索在京山县适宜种植的粳稻品种和最佳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3个高产播种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内,籼粳杂交品种甬优15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籼杂扬两优6号和粳杂品种热粳优35。以产量为考察指标,适宜在京山
期刊
摘 要:根据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定位和特点,立足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紧扣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围绕教学团队的内涵,重点从团队建设、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为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也为其他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
期刊
摘 要:为验证“富岛”控释肥料在晚稻上施用的效果,采用6处理3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在插秧前,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结果表明:667㎡施用控释肥料2号50kg、15%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5kg、30%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5kg、15%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0kg,前三者分別增产35.71%、9.15%、35.32%,增加纯收益343.33元、140.67元、347.56元,产投比分别为2.39、1
期刊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对板栗产量的影响,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减量施肥、常规施肥和增量施肥,对其土壤生物学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随着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常规施肥>增量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增量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不同
期刊
摘 要:依据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公共工程属性,将农民参与和农民满意情况引入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改进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结合成功度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模型。以舒城县刘院等2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为例,应用后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等级值为1.831 8,属于“成功”等级。由此可知,改进的后评价
期刊
摘 要:以玉米品种苏玉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的种植密度,为提高该品种的单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苏玉29的株高、穗位、倒伏倒折率、空秆率、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相对含量、百粒体积和百粒重则下降,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苏玉29在67 500万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为8 805.0kg/hm2。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S)分析小麦子粒湿面筋含量。采用国标GB/T14608-1993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湿面筋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2.33,决定系数(R2)=90.6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湿面筋的预测均方差(RMSEP)=2.70;相
期刊
摘 要: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特点以及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抗旱、耐盐、节水高产品种十分缺乏的问题,确定了以多抗(抗旱、耐盐、抗寒、抗干热风、抗病、抗倒伏)、节水、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以丰富小麦品种遗传基础、提高品种产量潜力和抗逆水平为突破口,改进选种场圃设置,创新抗旱耐盐育种方法,育成了以抗旱耐盐碱丰产为主要特点的沧麦抗旱耐盐系列品种。  关键词:小麦;抗旱
期刊
摘 要:以玉米品种巡天969为材料,经20mg/L、40mg/L、60mg/L、80mg/L的烯效唑(烯效唑)和清水对照浸种12h,在20℃湿度为85%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所提高;但是对第2叶长和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加大而增强;烯效唑处理使第2叶叶宽增加,SPAD值均有所提高,但第2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