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全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国家和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在各方面的不断努力,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根据专家判断,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人类的很多生活方式也将被迫改变。
作为中学生,了解疾病传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也能很大程度上保护周围的人。
本研究旨在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对高中生卫生习惯的影响,评估目前的宣传教育手段和力度是否还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使之能更贴近青少年的需求,以便在今后的疫情新常态下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一、线上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本市高中在读学生,年龄为15~18岁,于2020年12月通过问卷星设计并发布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6份。问卷均为匿名填写,在问卷开头部分写有指导语,对调查的背景和填写要求进行了介绍。
1.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所在年级),对新冠病毒传播方式的了解以及疫情后自身卫生习惯和相关行为等,疫情导致的心理变化以及是否求助他人等。
2.统计学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EXCEL导入,使用统计菜单计算每个选项所占百分比。按照不同性别分组,在组间进行卡方检验。设立ɑ=0.05。
二、调查结果
1.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是非题中,以下问题选择肯定的回答者占比超过50%:对新冠病毒传播方式的了解(97.45%);随身携带备用口罩(92.35%);进食前洗手(78.57%);洗手次数增加(79.59%);洗手时间延长(60.71%);人群密集处佩戴口罩(94.39%);主动保持社交距离(73.98%);进食采用分餐制(97.45%);咳嗽、打喷嚏时注重礼仪(88.27%);多人用餐时使用公筷(73.98%);减少外出次数(74.49%);加强室内通风(82.65%);每日运动量减少(63.27%)。
肯定回答未超过50%的问题有:随身携带酒精棉片(33.67%);随身携带快速手消毒液(48.47%);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35.71%)。
单项选择中,报告自己疫情后患感染性疾病次数较疫情前减少的比例为31.6%。
2.按照不同性别分组后比较发现,在保持社交距离的问题上,女生比男生習惯更好;在六步洗手法这个问题上,男生表现更好;在运动量减少的问题上,女生更显著;其他卫生习惯在男、女生之间表现没有太大差异。
3.针对焦虑情绪,认为自己对疫情有焦虑情绪的有93人,其中以轻微焦虑为主,男、女生分组比较无差异。焦虑者中认为需要寻求帮助的比例为21.5%,在不同的可能求助的对象中,最可能的为父母、朋友。
三、讨论与分析
在问卷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持续的情况下,绝大部分高中生对疾病病原体的呼吸道传播途径都非常了解。在各种宣传倡导下,对预防病毒传播的卫生习惯也掌握得不错,在宣传语中最常见的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三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中生对洗手这一习惯的掌握情况:用餐前洗手、每日洗手次数和持续时间等都做得比较好,但对于规范的六步洗手法,目前的情况还不够理想,仅35.71%的高中生可以做到,其中女生能做到六步洗手法的明显少于男生。在日常的宣传教育中,还需要对高中生加强和落实规范的六步洗手法教育,真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口罩使用的观念上,高中生接受度较高,在人群密集处主动戴口罩,并且大多数同学有随身携带备用口罩的习惯。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行为,也说明前期的宣传教育工作颇有成效。
超过半数的同学能主动保持社交距离,注重开窗通风,并且遵守咳嗽礼仪,进餐时知晓分餐制以及公筷的使用,这些都是在疫情后开始被重视、被推广的卫生行为,高中生对此掌握得较好。
在不同性别的组间比较中,女生保持社交距离的意识更强,男生对此不太重视,因此对男生的宣传教育还需要加强。
在疫情期间,大家的户外活动时间普遍减少,运动量减少是在情理之中的,在这一问题上,性别差异比较明显,女生更显著。因问卷内容所限,此项描述为定性结果,并未对运动时间做定量分析。在疫情影响了运动量的问题上,学校、学生本人都应予以重视,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开展非聚集性的体育活动。
在疫情期间,由于居家时间明显增多,人际交流方式也被迫改变,特别是在疫情暴发初期,学校延期开学,课程均改为网上讲授。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欠稳定,且易受环境影响,情绪出现波动也在情理之中。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到,大约半数的同学认为自己有焦虑情绪,以轻度为主,其中21.5%认为需向他人寻求帮助,主要求助对象为父母、朋友。由此可以了解到,疫情已经给部分学生带来焦虑情绪,而高中生对自己的情绪变化也有比较清楚的自我认识,并有向他人求助的意识。父母和朋友作为身边最亲近的人,对舒缓焦虑情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学校一般都配置了心理辅导老师,开设了心理课程,相比于家长和朋友,心理老师能更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更专业的处理。
我们认为,在疫情持续的大环境下,需要更好地发挥学校心理老师的作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和疏导。另外还可以利用心理课举办心理学讲座、开展互动游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由此可见,疫情也对中学的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专家预测,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青少年们应掌握科学规律,顺应世界的变化,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医疗机构和学校也应从实际出发,及时宣传有效的预防手段,做好教育工作,关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指导老师:张东菊)
专家点评
选题体现了孩子们关心社会,关注社会热点的责任感。本报告体现了科学调查研究的全过程:有明确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选取科学,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内容充实,问卷调查内容设计合理,既有整体分析,又有性别差异的分析,从而使调查结论具有一定的广度,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建议增加调查的样本数量,通过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分析结果表现出来,不仅更直观、形象,也会使论证更明晰。
作为中学生,了解疾病传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也能很大程度上保护周围的人。
本研究旨在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对高中生卫生习惯的影响,评估目前的宣传教育手段和力度是否还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使之能更贴近青少年的需求,以便在今后的疫情新常态下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一、线上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本市高中在读学生,年龄为15~18岁,于2020年12月通过问卷星设计并发布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6份。问卷均为匿名填写,在问卷开头部分写有指导语,对调查的背景和填写要求进行了介绍。
1.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所在年级),对新冠病毒传播方式的了解以及疫情后自身卫生习惯和相关行为等,疫情导致的心理变化以及是否求助他人等。
2.统计学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EXCEL导入,使用统计菜单计算每个选项所占百分比。按照不同性别分组,在组间进行卡方检验。设立ɑ=0.05。
二、调查结果
1.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是非题中,以下问题选择肯定的回答者占比超过50%:对新冠病毒传播方式的了解(97.45%);随身携带备用口罩(92.35%);进食前洗手(78.57%);洗手次数增加(79.59%);洗手时间延长(60.71%);人群密集处佩戴口罩(94.39%);主动保持社交距离(73.98%);进食采用分餐制(97.45%);咳嗽、打喷嚏时注重礼仪(88.27%);多人用餐时使用公筷(73.98%);减少外出次数(74.49%);加强室内通风(82.65%);每日运动量减少(63.27%)。
肯定回答未超过50%的问题有:随身携带酒精棉片(33.67%);随身携带快速手消毒液(48.47%);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35.71%)。
单项选择中,报告自己疫情后患感染性疾病次数较疫情前减少的比例为31.6%。
2.按照不同性别分组后比较发现,在保持社交距离的问题上,女生比男生習惯更好;在六步洗手法这个问题上,男生表现更好;在运动量减少的问题上,女生更显著;其他卫生习惯在男、女生之间表现没有太大差异。
3.针对焦虑情绪,认为自己对疫情有焦虑情绪的有93人,其中以轻微焦虑为主,男、女生分组比较无差异。焦虑者中认为需要寻求帮助的比例为21.5%,在不同的可能求助的对象中,最可能的为父母、朋友。
三、讨论与分析
在问卷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持续的情况下,绝大部分高中生对疾病病原体的呼吸道传播途径都非常了解。在各种宣传倡导下,对预防病毒传播的卫生习惯也掌握得不错,在宣传语中最常见的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三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中生对洗手这一习惯的掌握情况:用餐前洗手、每日洗手次数和持续时间等都做得比较好,但对于规范的六步洗手法,目前的情况还不够理想,仅35.71%的高中生可以做到,其中女生能做到六步洗手法的明显少于男生。在日常的宣传教育中,还需要对高中生加强和落实规范的六步洗手法教育,真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口罩使用的观念上,高中生接受度较高,在人群密集处主动戴口罩,并且大多数同学有随身携带备用口罩的习惯。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行为,也说明前期的宣传教育工作颇有成效。
超过半数的同学能主动保持社交距离,注重开窗通风,并且遵守咳嗽礼仪,进餐时知晓分餐制以及公筷的使用,这些都是在疫情后开始被重视、被推广的卫生行为,高中生对此掌握得较好。
在不同性别的组间比较中,女生保持社交距离的意识更强,男生对此不太重视,因此对男生的宣传教育还需要加强。
在疫情期间,大家的户外活动时间普遍减少,运动量减少是在情理之中的,在这一问题上,性别差异比较明显,女生更显著。因问卷内容所限,此项描述为定性结果,并未对运动时间做定量分析。在疫情影响了运动量的问题上,学校、学生本人都应予以重视,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开展非聚集性的体育活动。
在疫情期间,由于居家时间明显增多,人际交流方式也被迫改变,特别是在疫情暴发初期,学校延期开学,课程均改为网上讲授。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欠稳定,且易受环境影响,情绪出现波动也在情理之中。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到,大约半数的同学认为自己有焦虑情绪,以轻度为主,其中21.5%认为需向他人寻求帮助,主要求助对象为父母、朋友。由此可以了解到,疫情已经给部分学生带来焦虑情绪,而高中生对自己的情绪变化也有比较清楚的自我认识,并有向他人求助的意识。父母和朋友作为身边最亲近的人,对舒缓焦虑情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学校一般都配置了心理辅导老师,开设了心理课程,相比于家长和朋友,心理老师能更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更专业的处理。
我们认为,在疫情持续的大环境下,需要更好地发挥学校心理老师的作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和疏导。另外还可以利用心理课举办心理学讲座、开展互动游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由此可见,疫情也对中学的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专家预测,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青少年们应掌握科学规律,顺应世界的变化,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医疗机构和学校也应从实际出发,及时宣传有效的预防手段,做好教育工作,关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指导老师:张东菊)
专家点评
选题体现了孩子们关心社会,关注社会热点的责任感。本报告体现了科学调查研究的全过程:有明确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选取科学,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内容充实,问卷调查内容设计合理,既有整体分析,又有性别差异的分析,从而使调查结论具有一定的广度,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建议增加调查的样本数量,通过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分析结果表现出来,不仅更直观、形象,也会使论证更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