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好企业离退休职工工作对于社会,对于企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企业离退休职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退休群众人口的增加,最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法规能否认真贯彻落实,关系到职工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关系到离退休职工晚年幸福、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逐步迈向社会化管理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离退休管理人员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队伍庞大
我国国有企业由于改制时间短,建厂时间长,职工队伍庞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同时,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中,有大部分的子女及亲属在同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衣食住行,生老病养等需要管理和服务的问题,会格外引起离退休职工子女及亲属的关注。因此,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管理工作,影响到企业在岗职工的队伍。
(二)离退休职工分布过于分散
我国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离退休员工居住普遍分散,有的与原有单位距离过远,有的不居住在城市,给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带来了困难。
(三)离退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企业大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国有企业改制后依然如此,所以离退休管理岗位上的员工大多专业化水平不足,甚至把这一岗位是为闲职,缺乏责任感,和专业的业务水平,对于离退休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工作中缺乏热情和爱心,甚至是有厌倦情绪,处理事情拖拖拉拉,不够专业。
(四)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整体的社会保障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诸多问题仍存在着影响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的因素,制约着改革的推进。
二、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认识问题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老职工为了企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这一幕在电视剧《大工匠》里面有着完美的体现,现代企业追求效益,往往忽视了老职工的贡献,重视企业的管理与发展,而忽视了对于离退休職工的管理工作,甚至错误地认识他们是企业的负担,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都没有完善的前提下,要正确认识老员工的历史作用,我们要带着尊重和理解老同志的深厚感情重视和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
(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退管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服务整体水平
服务管理人员要更加重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老职工,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铺平道路,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每年只是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几次活动,离退休职工有困难尽力帮助解决,上级布置的任务努力完成就行了。要全面做好离退休老职工的管理工作,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老职工新的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并结合实际有所创新。
(三)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切实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只有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按制度操作、按制度办事,才能行之有效地减少工作随意性,确保工作任务有条不紊按时完成,制度是执行落实的根本保障。要根据实际,按照上级要求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如会议制度、年度计划制度、学习通报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建立联系制度等。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做好企业职工离退休工作的重点内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而离退休工作人员是退休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素质,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这无论在企业的哪一个部门都是先决条件。
(五)采用信息化管理的体系
提退休职工管理应该和企业现代管理一样,与时俱进,建立多元化的管理理念,要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弥补老职工居住分布的缺陷,和离退休岗位管理人员人手的不足,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具体应该:1.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实现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2.组建工作网络,把离退休职工组织起来,形成以离退管理部门为主、离退休人员自主管理网络为辅的管理工作机制。可依托已有的离退休基层党支部、党小组体系或新建这类组织,按生活片区、按楼栋为单元,划分行政大组、小组。3.借助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大量最基层的动态信息、抓准亟待研究解决的共性问题。在网络上发布各类稿件,发布各类学习资料,内容可以包括:党的政策、健康生活、文体活动等。
三、结论
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不但能更好地安抚离退休职工,而且能间接地做好在职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还能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程连昌.老年政策顾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
[2]王文军.养老、医疗社会保险最新知识问答[M].北京:工商出版社出版,2008(4).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退休群众人口的增加,最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法规能否认真贯彻落实,关系到职工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关系到离退休职工晚年幸福、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逐步迈向社会化管理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离退休管理人员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队伍庞大
我国国有企业由于改制时间短,建厂时间长,职工队伍庞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同时,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中,有大部分的子女及亲属在同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衣食住行,生老病养等需要管理和服务的问题,会格外引起离退休职工子女及亲属的关注。因此,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管理工作,影响到企业在岗职工的队伍。
(二)离退休职工分布过于分散
我国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离退休员工居住普遍分散,有的与原有单位距离过远,有的不居住在城市,给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带来了困难。
(三)离退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企业大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国有企业改制后依然如此,所以离退休管理岗位上的员工大多专业化水平不足,甚至把这一岗位是为闲职,缺乏责任感,和专业的业务水平,对于离退休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工作中缺乏热情和爱心,甚至是有厌倦情绪,处理事情拖拖拉拉,不够专业。
(四)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整体的社会保障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诸多问题仍存在着影响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的因素,制约着改革的推进。
二、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认识问题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老职工为了企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这一幕在电视剧《大工匠》里面有着完美的体现,现代企业追求效益,往往忽视了老职工的贡献,重视企业的管理与发展,而忽视了对于离退休職工的管理工作,甚至错误地认识他们是企业的负担,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都没有完善的前提下,要正确认识老员工的历史作用,我们要带着尊重和理解老同志的深厚感情重视和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
(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退管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服务整体水平
服务管理人员要更加重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老职工,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铺平道路,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每年只是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几次活动,离退休职工有困难尽力帮助解决,上级布置的任务努力完成就行了。要全面做好离退休老职工的管理工作,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老职工新的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并结合实际有所创新。
(三)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切实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只有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按制度操作、按制度办事,才能行之有效地减少工作随意性,确保工作任务有条不紊按时完成,制度是执行落实的根本保障。要根据实际,按照上级要求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如会议制度、年度计划制度、学习通报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建立联系制度等。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做好企业职工离退休工作的重点内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而离退休工作人员是退休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素质,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这无论在企业的哪一个部门都是先决条件。
(五)采用信息化管理的体系
提退休职工管理应该和企业现代管理一样,与时俱进,建立多元化的管理理念,要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弥补老职工居住分布的缺陷,和离退休岗位管理人员人手的不足,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具体应该:1.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实现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2.组建工作网络,把离退休职工组织起来,形成以离退管理部门为主、离退休人员自主管理网络为辅的管理工作机制。可依托已有的离退休基层党支部、党小组体系或新建这类组织,按生活片区、按楼栋为单元,划分行政大组、小组。3.借助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大量最基层的动态信息、抓准亟待研究解决的共性问题。在网络上发布各类稿件,发布各类学习资料,内容可以包括:党的政策、健康生活、文体活动等。
三、结论
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不但能更好地安抚离退休职工,而且能间接地做好在职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还能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程连昌.老年政策顾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
[2]王文军.养老、医疗社会保险最新知识问答[M].北京:工商出版社出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