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佛山市禅城区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规划纲要》《佛山市禅城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总体方案》精神和禅城区教研室《小学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建设方案》的要求,东鄱小学确立了以ESD(可持续发展教育,下同)统领下的“生态、优质,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办学理念,设计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国家课程整合为主体,以地方ESD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两翼。育人目标是:教育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东鄱学子具有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学习能力和生活方式,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小公民。
东鄱小学的课程设计思路是: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三级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这正是当前禅城区深化课程改革对学校的要求。
以下是学校课程体系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一: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国家课程和教材进行符合区情、校情、学情的二次开发和处理,进行适当的内容整合、结构优化、单元重组、逻辑构建。
学校ESD教学模式实验组余少莉老师,她的课堂“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所教的学生,“五种能力”(指独立学习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书本结论、他人观点提出自主分析与评价能力;与他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突出,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特色。
她在《珍珠鸟》一文的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课前的预习探究作业,重在训练学生收集、分类、概括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比如,同以前不同,她增加设计了预习探究问题:
1. 了解人类与鸟类的关系。
2. 作者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这个环节的设计注重了对自主探究、运用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课中自主、合作探究环节,她让学生上台用课件展示“鸟类资料”,用思维导图展示作者得到珍珠鸟的信赖过程。然后通过聚焦“作者是否真正爱鸟”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知识更新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对书本结论、他人观点提出自主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课后应用探究作业则重在引导训练学生关注、发现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部分学生对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展开了调查,并且很快提出了解决方案的建议,可持续价值观得以有效培养。比如班上有一位名叫彭帆的同学,他为了能在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课前认真做了预习探究。在学习《珍珠鸟》过程中,当大家对作者是否真的爱鸟儿产生质疑时,他说,“我觉得,作者对鸟儿那么精心照顾,说它不爱鸟儿,也说不过去。我把作者对鸟儿的精心照顾当作是一种小爱,作者如果把鸟儿放回大自然,就是一种大爱了。”这就是可持续教学课堂下孩子在思维碰撞中闪现的智慧火花。
实施策略二:学校按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文化”“资源——环境”两大专题教育活动领域,大力度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风土人情紧密结合的校本课程。
比如:学校以校园环保体验区为平台,开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五大专题:1. 水中污染物降解;2. 大气污染物降解;3. 厨余垃圾降解;4. 固化物降解;5. 垃圾分类。有计划地践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亮点纷呈。
亮点一:通过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保系列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掌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科学知识,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在改变,可持续学习能力在提升。
1. 污水处理与利用,形成鱼菜共生环保生态链。活动流程:每月家庭排污水量的记录——家庭污水的去向认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提升——污水处理结构图的认识——了解污水处理的原理——体验被处理污水的再利用——形成鱼菜共生的生态环保系统。
2. 餐厨垃圾处理与利用,形成低碳环保生活生态链。活动流程:“我爱粮食粒粒行”活动评比——践行节约粮食,低碳环保生活——实施剩餐数量记录制度,减量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处理——形成营养价值高的肥料——校园绿化带种植、施肥——美化校园环境。
3. 垃圾分类体验区形成绿色环保生态链。活动流程:“5R行动,分类践行”垃圾分类专题教育活动评比——垃圾减量与正确分类行动——“变废为宝”六大风景线班级文化建设——“变废为宝”6.1缤纷时装秀——创意环保作品制作与义卖——“旧纸换新书”畅游藏书阁。
亮点二: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专题课程开发,让学生掌握人文社科领域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等有关的科学知识。
1.“神秘”百草园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百草园种“宝”植绿之行(认识阶段)——寻“宝”护绿之行(发展阶段)——品“宝”享绿之行(成果阶段)三个活动阶段,学习和了解中草药知识,传承广东凉茶文化;为学生搭建植绿护绿爱绿的大舞台,让学生在百草园植绿护绿爱绿的过程中,培养环境意识,共建生态、优质、低碳的校园环境;学会保健养生之道,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譹?訛共建绿色生态校园——百草园
?譺?訛共建植物研究园——中草药植物大花园
?譻?訛共建养生文化乐园——中草药驱蚊香包、广东凉茶节、中草药美食节
2. 古灯科技与文化综合实践活动。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东鄱小学以“走进古灯世界,感受灯文化魅力”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小组、分阶段研究了古灯的演变、造型、美学、材料等,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深入了解了古灯文化的内涵,感受古灯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了古灯迷人的风采。
实施策略三:通过“一体两翼”Lsd“2型”特色社团课程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我们的特色社团课程框架图如图1(见上页)。
东鄱小学“一体两翼”Lsd“2型”特色社团课程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兴趣小组阶段”(无明确目标,纯活动)——“活动课阶段”(有目标要求,具课程属性)——“校本课程初探阶段”(较活动课程更丰富,但缺整体规划)——引进ESD理念。2015年,《禅城区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给了东鄱小学拓展型课程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的特色课程除了“基本型”,还设置了“自选型”,并尝试走班制,汇聚、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让孩子们在特色社团活动中得以快乐成长。
东鄱小学的课程设计思路是: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三级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这正是当前禅城区深化课程改革对学校的要求。
以下是学校课程体系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一: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国家课程和教材进行符合区情、校情、学情的二次开发和处理,进行适当的内容整合、结构优化、单元重组、逻辑构建。
学校ESD教学模式实验组余少莉老师,她的课堂“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所教的学生,“五种能力”(指独立学习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书本结论、他人观点提出自主分析与评价能力;与他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突出,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特色。
她在《珍珠鸟》一文的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课前的预习探究作业,重在训练学生收集、分类、概括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比如,同以前不同,她增加设计了预习探究问题:
1. 了解人类与鸟类的关系。
2. 作者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这个环节的设计注重了对自主探究、运用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课中自主、合作探究环节,她让学生上台用课件展示“鸟类资料”,用思维导图展示作者得到珍珠鸟的信赖过程。然后通过聚焦“作者是否真正爱鸟”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知识更新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对书本结论、他人观点提出自主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课后应用探究作业则重在引导训练学生关注、发现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部分学生对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展开了调查,并且很快提出了解决方案的建议,可持续价值观得以有效培养。比如班上有一位名叫彭帆的同学,他为了能在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课前认真做了预习探究。在学习《珍珠鸟》过程中,当大家对作者是否真的爱鸟儿产生质疑时,他说,“我觉得,作者对鸟儿那么精心照顾,说它不爱鸟儿,也说不过去。我把作者对鸟儿的精心照顾当作是一种小爱,作者如果把鸟儿放回大自然,就是一种大爱了。”这就是可持续教学课堂下孩子在思维碰撞中闪现的智慧火花。
实施策略二:学校按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文化”“资源——环境”两大专题教育活动领域,大力度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风土人情紧密结合的校本课程。
比如:学校以校园环保体验区为平台,开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五大专题:1. 水中污染物降解;2. 大气污染物降解;3. 厨余垃圾降解;4. 固化物降解;5. 垃圾分类。有计划地践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亮点纷呈。
亮点一:通过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保系列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掌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科学知识,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在改变,可持续学习能力在提升。
1. 污水处理与利用,形成鱼菜共生环保生态链。活动流程:每月家庭排污水量的记录——家庭污水的去向认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提升——污水处理结构图的认识——了解污水处理的原理——体验被处理污水的再利用——形成鱼菜共生的生态环保系统。
2. 餐厨垃圾处理与利用,形成低碳环保生活生态链。活动流程:“我爱粮食粒粒行”活动评比——践行节约粮食,低碳环保生活——实施剩餐数量记录制度,减量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处理——形成营养价值高的肥料——校园绿化带种植、施肥——美化校园环境。
3. 垃圾分类体验区形成绿色环保生态链。活动流程:“5R行动,分类践行”垃圾分类专题教育活动评比——垃圾减量与正确分类行动——“变废为宝”六大风景线班级文化建设——“变废为宝”6.1缤纷时装秀——创意环保作品制作与义卖——“旧纸换新书”畅游藏书阁。
亮点二: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专题课程开发,让学生掌握人文社科领域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等有关的科学知识。
1.“神秘”百草园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百草园种“宝”植绿之行(认识阶段)——寻“宝”护绿之行(发展阶段)——品“宝”享绿之行(成果阶段)三个活动阶段,学习和了解中草药知识,传承广东凉茶文化;为学生搭建植绿护绿爱绿的大舞台,让学生在百草园植绿护绿爱绿的过程中,培养环境意识,共建生态、优质、低碳的校园环境;学会保健养生之道,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譹?訛共建绿色生态校园——百草园
?譺?訛共建植物研究园——中草药植物大花园
?譻?訛共建养生文化乐园——中草药驱蚊香包、广东凉茶节、中草药美食节
2. 古灯科技与文化综合实践活动。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东鄱小学以“走进古灯世界,感受灯文化魅力”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小组、分阶段研究了古灯的演变、造型、美学、材料等,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深入了解了古灯文化的内涵,感受古灯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了古灯迷人的风采。
实施策略三:通过“一体两翼”Lsd“2型”特色社团课程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我们的特色社团课程框架图如图1(见上页)。
东鄱小学“一体两翼”Lsd“2型”特色社团课程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兴趣小组阶段”(无明确目标,纯活动)——“活动课阶段”(有目标要求,具课程属性)——“校本课程初探阶段”(较活动课程更丰富,但缺整体规划)——引进ESD理念。2015年,《禅城区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给了东鄱小学拓展型课程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的特色课程除了“基本型”,还设置了“自选型”,并尝试走班制,汇聚、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让孩子们在特色社团活动中得以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