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rat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介绍在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旨在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厘清高职音乐欣赏课的开发思路,以期将处于受冷落和边缘化阶段的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诠释。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开发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一所学校的课程开发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目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出现了诸如实践导向课程、能力本位课程、行动导向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等模式,在育人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通过对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却得出职业教育具有功能单一化倾向的结论。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等,所培养的人才缺陷严重。究其原因发现,对课程的开发大都侧重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层面,而对公共课、选修课领域却鲜有涉及,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则尚处在“零”开发阶段。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在选修课中虽然仅占2~5个学分,但对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单位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仅就在非艺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作一简要阐述。
  环节一:准确把握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定位与开发理念
  本世纪初,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大专院校要适时开设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并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学分,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与专业课程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既不同于作为必修课程的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欣赏课,也不同于作为基础音乐教学性质的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它是非艺术高职院校的一门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均衡发展。音乐欣赏课是对学生实施音乐美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定位可理解为:结合高职教育目标,通过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理解和审美体验,启迪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行为、超越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的理念:根据高职学生兴趣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特点,遵循“泰勒原理”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发展的态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地去体验音乐,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音乐作品去欣赏,而不是简单地奉“流行音乐至上”。
  环节二:根据高职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整合音乐欣赏课程内容
  据笔者调查,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音乐理论知识匮乏、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没有系统的授课教材,对于课程定位不清,教学内容完全根据授课教师的喜好和熟练程度确定,教学中具有很大随意性;有的则无论任何专业的学生都使用统一的专业性很强的中外古典音乐作品为主的音乐欣赏教材,无法突出个性化与差异性,不能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远远脱离现代学生的审美观,在实施中由于难度太大,授课教师也不完全依据教材讲课,造成教材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
  鉴于以上情况,首先,授课教师要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调查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喜欢听的曲目、所学专业特点及将来所走向的岗位等内容,据此及时调整安排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要一成不变。且要结合高职生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合理安排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中外音乐、古典与通俗、声乐与器乐的比重,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比如,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可多安排一些经典流行英文歌曲、英文歌舞剧等内容;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可多安排一些地方的民歌或者其他国家代表性的民歌内容,等等。
  其次,教学内容要注重选择一些著名音乐家的优秀音乐作品。特别是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也容易产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方式,建议安排中外音乐作品比例为6︰4。
  第三,要灵活设计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可将符合高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感兴趣内容放在第一阶段,按照先中后外、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讲解。以我院09级装璜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该课程使用我院教师编写的《大学生音乐欣赏》校本教材。由音乐欣赏基础、声乐艺术、器乐艺术、名曲赏析四大部分组成,分为音乐欣赏基础知识、五线谱与简谱知识、声乐艺术、器乐艺术、西方名曲欣赏、地方音乐欣赏共六章内容, 28学时(其中2课时为考试),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下表:
  环节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目前,部分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学习需求,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课都是固定模式:老师将欣赏的作品先作简单介绍,然后放音乐让学生听,再分析曲式结构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听”状态,甚至有的音乐欣赏课成了听歌课、看电影课。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说:“一名教师,你首要的紧迫任务,就是创造一种吸引力。”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设计必须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审美习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授课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并学会与人的交流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育人的任务。   要重视要求学生课前对授课曲目知识点的搜集和课后知识拓展再学习过程。课前知识点的搜集包含如曲作者及其生平、作品创作的背景、思想内涵以及相关的拓展知识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以小组方式提交资料收集报告的方式;课后的知识拓展再学习包含欣赏该作曲家的其它曲目、同时期其它作曲家的作品、学唱有代表性的旋律,等等,这样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快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课后拓展阶段的结果,也是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收到了良好的欣赏效果。两者资料收集情况都将作为课程结束考核的依据之一。
  笔者曾经采用“学生推荐—学生讲解”的模式,成效明显。即根据学生人数和学时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全体学生都要覆盖),小组数是课时数的一半。要求每组课下合作确定本组认为最值得欣赏的一首曲目,并查找相关资料。每次下课前预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由组代表向大家推荐欣赏,不仅要向大家说出推荐理由,还要能对这首曲目进行简单讲解、分析,不足的地方,再由教师做相应补充。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调查反映,学生对此举非常欢迎。
  环节四:重视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
  首先,授课教师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充分的教学素材。比如,丰富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和影像等资料,课堂上则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尽可能地减少平淡的讲解,更不能使用灌输的方式教学。要营造优美的欣赏环境,用来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全身心地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启发诱导、提示点拨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欣赏一首新曲目时,先不对作品做任何讲解,而是让学生去聆听作品感受音乐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让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探讨,交流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讲解;或者是讲故事、提问题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等,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领会音乐的真谛。比如,《春之声圆舞曲》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先“抓”住学生的耳朵,然后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时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其次,借助网络优势,开发音乐欣赏网络辅助课程是音乐欣赏课程的补充与延伸。如将上课时所用到的文字、音、视频资料及拓展内容,如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国别的各种音乐风格作品等多媒体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做好链接,以方便学生课下自学,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第三,学校要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快乐成长的平台,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团,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文艺晚会、歌手比赛等等文艺活动,拓展第二课堂。这样既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为校园增添活力。以上都是音乐欣赏课的有效延伸,让学生在丰富多采的音乐教学中得到艺术的熏陶,
  环节五:改革高职音乐欣赏课程考核方式
  现行的音乐欣赏课程考核方式,多为在期末时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关于音乐欣赏的论文或者出几道欣赏试题开卷考试,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始终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子,从而达不到设立该课程的目的。应采取师生共同评价的方法,即从选修课学生中选出几名优秀的“学生助教”与教师一起评价,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值就是该学生的最后得分,在评价中,师生是平等的,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相互交流,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评价的内容从出勤、学习态度、作业质量、与人合作等四个方面考量,比重分别占30%、20%、30%、20%;将每节课的课前准备、课堂到课率、课后资料收集整理情况均作为考核的依据,这样做可以平衡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与最终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促进教学目标地实现。凡出勤率少于学期总课时1/2者,不能参加本科目的考试,即不能取得学分;分数在60分以上者才视为合格,即获得相应的学分数。
  总之,抓好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发,是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授课教师的辛勤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学会听、学会欣赏,从“被听”逐步达到“欣赏”的境界,使学生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达到使之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光.对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新思考.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12).
  [2]刘小君.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意义.艺术教育.
  [3]蒋玲玲.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科教文汇,2010,(02).
  [4]王敏靖.高等职业学院音乐欣赏课程开发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5]王玲.谈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辽宁高职学报,2012,(03).
  [6]孔蕊.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音乐欣赏课的定位与实施.考试周刊,2008,(33).
其他文献
科学的种植决策,不仅能够充分地利用本地资源,调整产品结构,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种植的决策过程中,决策往往单纯地依赖于人们长期以来
在城市建设中,常有二栋或多栋高层建筑之间基于使用功能要求,如地下车库联合使用、连通地下商场等,而设计地下通道。有些穿越城市交通道路的地下通道,由于不能中断交通或地下
巴东是个老、少、边、穷、苦的山区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基础差、底子薄。受三峡工程建设影响,巴东更是三易其址,城市建设空间小。但如果近段时间你来到巴东,会发现,巴东城区
近年来,丹江口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移民安置政策,紧紧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纠正、服
张拉压浆双智能系统实现了预应力张拉、压浆全过程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效确保预应力施工质量,是目前国内预应力施工中最先进的工艺工法,可实现预应力双控
<正> 一、周围神经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一)瓦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当神经纤维切断后,远端部分在2~3小时内出现改变,雪兰氏裂隙增宽,24小时髓鞘变性,第3天轴索髓鞘
针对云南某金矿载金矿物与脉石矿物呈微细粒嵌布,浮选细磨中产生大量次生矿泥,加之原矿有部分易于泥化的粘土矿物,给选别造成困难的特点。采取添加混合分散剂分散矿泥,利用组合捕
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目的]研究“五点立体梅花”型测温点布阵法在高大平房仓粮情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在标准平房仓测温点确定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增设测温点,形成“五点立体梅花”型布阵,经过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新生阅读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提高新生阅读质量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94名不同民族的本科及大专护理学的新生班级的学生进行阅读现状调查。结果:(1)不同层次的护理学专业新生对阅读现状的满意度的评分有影响,统计学有差异性(P<0.05),且满意度本科高于专科。(2)不同民族的护理学专业新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的评分有影响,统计学有差异性(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