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文化自信教育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定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并就如何渗透文化自信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文化自信教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可以为民族繁荣注入强劲的動力。所以,文化自信教育成为当前各学科关注的重点。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有何意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渗透呢?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
  古语有云:“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自信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而文化自尊心、自信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融入国际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话语、价值认同、人文性格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西方文化霸权主义逐渐抬头。受多种文化影响,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低。保护好传统文化,呼唤传统文化回归,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唤。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和借鉴功能,文化教育历来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历史课程中包含丰富的文化素材,历史新课标也要求“从历史角度认知中国国情,培养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还可以增加历史教学的活力。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化自信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夯实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的对策
  1.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中的文化素材
  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其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编写的,虽然内容以结论性、评价性的论述为主,但对文化的整体阐述和构建是非常科学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根本,就文化自信教育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整合与文化自信相关的素材,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文化自信教育。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学习中,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确定“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分析儒家思想的影响,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让学生了解传统思想文化发展情况”的单元文化教学目标。然后,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搜集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资料,介绍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成就,讲述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并以明清思想文化为重点,讲述时代发展对思想家的影响,使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有所了解,认识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所以辉煌灿烂,是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的观点,树立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文化体验
  文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历史是过去的事,由于年代久远,因此学生很难对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和结论有强烈的认同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与历史对话的机会,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深化学生的文化认知。如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京剧片段,如《铡美案》《三岔口》选段,或者利用PPT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戏曲和书画艺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然后,利用徐悲鸿字画拍出天价的新闻,讲述传统书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社会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3.借助于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思考
  问题是思考的开端。人们认识的提高,起源于问题的产生,落脚于释疑解惑。可以说,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养过程,本就是一个发现、探讨、研究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认识的过程。鉴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能力,管窥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这就要求教师巧用问题来教学,借助于问题链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在深层思考中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如学习《国共的十年对峙》一课时,在讲述有关长征的知识时,教师要详细讲解长征精神的内容,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和给出以下问题的答案:长征是一场被动但伟大的战略转移,在长征路上,共产党人面临着哪些风险和挑战?虽然困难重重,却也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反映了革命前辈们乐观自信的精神,长征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然后让学生搜集资料,探讨长征精神所蕴含的革命智慧和斗争勇气,提高对长征文化的认识,激发自信心和前进的勇气。
  4.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
  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是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素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要以过去发生的文化事件为主要参考对象。但是,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文化素材非常多,学生能接触到的文化素材也丰富多样,许多文化素材对文化事件的描述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可靠途径。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史料,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让学生借助于史料辨别历史真伪、探究文化原貌。如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许多学生很容易形成单一思维和文化自卑及防御心理,认为中国贫穷又落后,所以才“挨打”。落后就要挨打是真的,但历史具有复杂性,清朝的落后主要是思想和政治落后,而清朝经济实力还是很强的。对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素材,如英国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数据,让学生思考英国挑起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并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中外文明冲突的后果,客观地看待问题,直至扬善抑恶,得出正确结论。
  三、结语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历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担起文化育人重任,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渗透到教学中,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为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菡.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顾冬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8.
  [3]曹永哲.文化自信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83184.
其他文献
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工程建设投资、设计、施工、运营4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解决了传统工程合同管理中出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设备、生活元素、地理图表、地理实验等,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使其在情境中通过体验获取到相应的知识,以提高其地理知识掌握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情境体验式 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知识复杂,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导致学
作为隧道初期支护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隧道二次衬砌作业的开展可有效提升围岩及其支护的稳定性。但是因一些因素影响,致使二次衬砌出现背后孔洞问题。二衬背后空洞的存在,不
论述了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阅读推广工作的优化策略。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为例,着重从主题、形式、宣传渠道等方面介绍了2019年我馆开展的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池塘养殖密度在不断增大,对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环境恶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
利用稻田冬闲养鱼既可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又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来年的农药、化肥支出。稻田冬闲养鱼,通过稻田工程改造、科学放养和管理,可亩产商品鱼200-300公斤,亩获纯利1000元
银鲫以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银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养殖技术简单,养殖效益好,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其养殖面积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近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广和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反映出学生阅读量的积累,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
最近,一个直径53.5米、周长160米的深水养殖网箱在广东湛江市特呈岛附近海域亮相。据悉,该网箱为全球最大,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深水网箱养殖科技水平,可养鱼80-100吨,相当于800
根据几年对赤眼鳟的养殖观察,一般来说赤眼鳟的抗病性较强,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放养密度加大,加上管理不善、种质退化等原因,也出现了一些病害。下面对赤眼鳟的一些常见病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