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从幼儿的卫生习惯养成培训出发,探讨了培养幼儿良好卫生意识的方法和策略,并且指出幼儿的良好卫生意识培养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做到最有效的教学,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 卫生意识 培养 方法
幼儿对周围的环境都十分敏感,很容易接受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因此,知识贫乏、辨别能力较差的他们所需要科学正确的引导。幼儿的成长发育一直牵动着家长社会的神经,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伴随一生。那么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什么要从幼儿开始?良好的卫生意识怎样培养才科学合理?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何要从幼儿抓起
首先,保证幼儿安全是保障幼儿生长发育的一切前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幼儿能够健康茁壮成长的首要条件。由于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且身体各方面发育并不全面,皮肤十分娇嫩、骨骼非常脆弱,同时强烈的好奇心使其想要接触外界事物,相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其次,幼儿具有相当高的可塑性。我们通常说,刚生下来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可以在上面随意作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欲望非常强烈,善于模仿也渴望模仿,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十分敏感,但自身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学好学坏都非常容易。因而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意识,正确引导使其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尽可能避免不良卫生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最后,树立榜样,幼儿教育者的行为引导十分必要。在幼儿教育中,幼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卫生行为,以自我的行为为引导,指引幼儿保持自我卫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
二、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意识
良好的卫生意识包括:清洁意识、行为意识、整理意识。良好的清洁意识是指:每天起床后洗脸、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上床前要洗脚;饭前便后要洗手;根据天气温度定期洗澡、洗头等。良好的行为意识包括:不随意吐痰、不乱丢垃圾纸屑、不随地大小便等。良好的整理意识包括:整理自己的床铺、不随意放扔自己的贴身衣物等。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意识,老师需要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保障孩子们的卫生安全。
(一) 以身作则,正确利用孩子的模仿天赋
孩子是模仿的高手,一切学习都在模仿中成熟,一个聪明的老师应该看到教育的途径不仅仅是说教,对幼儿的卫生教育中做到以身作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聪明的老师更应该了解,对孩子卫生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恶习难改的现象,老师应该充满爱心有耐心,从而改掉孩子的恶习。
首先,教师应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考量自己的作为,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在犯错的时候不遮掩不害羞,在孩子们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对孩子们说明自己做错的原因,努力起到孩子们的表率作用。
其次,为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老师在学校要以身作则,在中午午休时与孩子们一同入睡,并耐心讲解什么样的睡姿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饭后什么时候睡觉是最科学的等等常识,在这个过程中纠正每个孩子出现的错误的睡眠习惯。同时老师应叮嘱家长要为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睡眠时间表,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睡眠观。
再次,在上学期间,老师注意在饭前和饭后讲解相关知识,并当场做出示范,让幼儿明白卫生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作用。
(二)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意识的有效途径
对孩子卫生意识应时时抓、事事抓,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对幼儿的卫生意识的培养。
1.形象教授法
将所教的东西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孩子们就有了直观的了解。例如:运用图片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形成图像记忆,将好的卫生习惯用积极的颜色加以描绘,坏的卫生习惯用消极的颜色加以描绘,孩子们对图像中坏的卫生习惯就会产生排斥,争相模仿好的生活习惯;将良好的卫生意识以儿歌的形式教给孩子们,简单易懂的儿歌中透露出的生活的道理传授给幼儿;在游戏或者表演中让孩子们了解坏习惯的危害,孩子在亲身参与游戏或者表演,对坏的卫生习惯不好的后果有了了解,对好的方面有了概念,促进了孩子的理解。
2.强化监督训练法
对同一件事物的反复训练会对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刺激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强化训练法就将这一原理发挥到极致。例如:通过对红绿灯的反复演示告诫孩子们“红灯停,绿灯行”的重要性;通过电视和网络反复播放不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造成的恶果来提醒孩子们。这样的训练是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应松懈,多监督多训练,每一次的错误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很快就会消失,好的习惯很快就能树立。
3.情感激励法
在幼儿教育中,激励教育法是一种普遍常见的效果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做的好的习惯进行口头或者实物表扬,对不好的习惯也不应重罚,要耐心劝导,特别是经过老师的教育改正了坏习惯的孩子更应该树立为典型进行表扬,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多说:“你最棒!”这样的激励语言,能明显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4.环境暗示法
幼儿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异常敏感,充满了好奇,具有很强的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孩子们上课时常常会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年龄特性,实现环境教学,将班级墙壁上一些零星的图画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甚至将其组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使孩子们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养成科学的良好的卫生意识。
三、结语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意识既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家长的配合,对于巩固学校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多与家长沟通,向其宣传科学的教育方式,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采取多种方式共同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卫生观念,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
幼儿教育中的幼儿良好卫生意识的培养需要集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教师的教育培养、家长的辅导帮助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幼儿的良好的卫生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各方面综合入手,给幼儿卫生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孙玉娟,孙钦锋.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3).
[2] 张玉欣.浅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3] 叶向红.小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12).
[4] 刘静.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4).
【关键词】幼儿教育 卫生意识 培养 方法
幼儿对周围的环境都十分敏感,很容易接受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因此,知识贫乏、辨别能力较差的他们所需要科学正确的引导。幼儿的成长发育一直牵动着家长社会的神经,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伴随一生。那么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什么要从幼儿开始?良好的卫生意识怎样培养才科学合理?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何要从幼儿抓起
首先,保证幼儿安全是保障幼儿生长发育的一切前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幼儿能够健康茁壮成长的首要条件。由于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且身体各方面发育并不全面,皮肤十分娇嫩、骨骼非常脆弱,同时强烈的好奇心使其想要接触外界事物,相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其次,幼儿具有相当高的可塑性。我们通常说,刚生下来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可以在上面随意作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欲望非常强烈,善于模仿也渴望模仿,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十分敏感,但自身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学好学坏都非常容易。因而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意识,正确引导使其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尽可能避免不良卫生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最后,树立榜样,幼儿教育者的行为引导十分必要。在幼儿教育中,幼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卫生行为,以自我的行为为引导,指引幼儿保持自我卫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
二、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意识
良好的卫生意识包括:清洁意识、行为意识、整理意识。良好的清洁意识是指:每天起床后洗脸、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上床前要洗脚;饭前便后要洗手;根据天气温度定期洗澡、洗头等。良好的行为意识包括:不随意吐痰、不乱丢垃圾纸屑、不随地大小便等。良好的整理意识包括:整理自己的床铺、不随意放扔自己的贴身衣物等。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意识,老师需要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保障孩子们的卫生安全。
(一) 以身作则,正确利用孩子的模仿天赋
孩子是模仿的高手,一切学习都在模仿中成熟,一个聪明的老师应该看到教育的途径不仅仅是说教,对幼儿的卫生教育中做到以身作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聪明的老师更应该了解,对孩子卫生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恶习难改的现象,老师应该充满爱心有耐心,从而改掉孩子的恶习。
首先,教师应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考量自己的作为,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在犯错的时候不遮掩不害羞,在孩子们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对孩子们说明自己做错的原因,努力起到孩子们的表率作用。
其次,为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老师在学校要以身作则,在中午午休时与孩子们一同入睡,并耐心讲解什么样的睡姿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饭后什么时候睡觉是最科学的等等常识,在这个过程中纠正每个孩子出现的错误的睡眠习惯。同时老师应叮嘱家长要为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睡眠时间表,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睡眠观。
再次,在上学期间,老师注意在饭前和饭后讲解相关知识,并当场做出示范,让幼儿明白卫生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作用。
(二)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意识的有效途径
对孩子卫生意识应时时抓、事事抓,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对幼儿的卫生意识的培养。
1.形象教授法
将所教的东西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孩子们就有了直观的了解。例如:运用图片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形成图像记忆,将好的卫生习惯用积极的颜色加以描绘,坏的卫生习惯用消极的颜色加以描绘,孩子们对图像中坏的卫生习惯就会产生排斥,争相模仿好的生活习惯;将良好的卫生意识以儿歌的形式教给孩子们,简单易懂的儿歌中透露出的生活的道理传授给幼儿;在游戏或者表演中让孩子们了解坏习惯的危害,孩子在亲身参与游戏或者表演,对坏的卫生习惯不好的后果有了了解,对好的方面有了概念,促进了孩子的理解。
2.强化监督训练法
对同一件事物的反复训练会对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刺激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强化训练法就将这一原理发挥到极致。例如:通过对红绿灯的反复演示告诫孩子们“红灯停,绿灯行”的重要性;通过电视和网络反复播放不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造成的恶果来提醒孩子们。这样的训练是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应松懈,多监督多训练,每一次的错误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很快就会消失,好的习惯很快就能树立。
3.情感激励法
在幼儿教育中,激励教育法是一种普遍常见的效果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做的好的习惯进行口头或者实物表扬,对不好的习惯也不应重罚,要耐心劝导,特别是经过老师的教育改正了坏习惯的孩子更应该树立为典型进行表扬,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多说:“你最棒!”这样的激励语言,能明显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4.环境暗示法
幼儿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异常敏感,充满了好奇,具有很强的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孩子们上课时常常会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年龄特性,实现环境教学,将班级墙壁上一些零星的图画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甚至将其组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使孩子们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养成科学的良好的卫生意识。
三、结语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意识既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家长的配合,对于巩固学校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多与家长沟通,向其宣传科学的教育方式,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采取多种方式共同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卫生观念,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
幼儿教育中的幼儿良好卫生意识的培养需要集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教师的教育培养、家长的辅导帮助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幼儿的良好的卫生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各方面综合入手,给幼儿卫生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孙玉娟,孙钦锋.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3).
[2] 张玉欣.浅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3] 叶向红.小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12).
[4] 刘静.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