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政与财政:边疆治理视域下的清代茶叶边销模式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政府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推行了茶马贸易、陕甘茶引、以票代引、四川边引、部票贸易等五种不同的茶叶边销模式.五种茶叶边销模式的茶源地、茶叶种类、经营主体和课税标准差异明显.茶叶边销是清政府治边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清政府通过茶叶边销征收茶税,增加财政收入,为其治理边疆提供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清政府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茶叶边销降低其治理边疆的成本.此外,茶叶边销还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商品交换,推动了边疆牧区土特产的商品化,推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史疆域的稳固意义重大.它促使清代边疆地区形成点、线结合的贸易.
其他文献
研究中国文学,首先要追问的是何为"中国文学"?或者换一种提问方式:"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及其"观念"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学界关于中国文学观念的争论,长期滞留于"纯文学"还是"杂文学"、文学史上何时或有无"文学自觉"或"文学独立"等老问题.时至今日,老问题尚未解决,一系列新问题,包括如何看待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和非虚构文学、如何应对文化研究对文学的"浸入"、如何甄别文学关键词之中大量的"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等等,则已然出现.刘勰讲"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故只有
"批评性"是关系到文学批评生存发展的本体性问题及命题,也是强化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功能作用的内驱力,更是批评自身建设及完善提高的推进器.作为批评的总体性概念,"批评性"关系到批评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批评性"多维立体的构成系统,从强化批评的现代性、核心价值、功能作用、主体性等方式及路径实现"批评性".批评的逻辑起点是主客体关系中的经验与理念的统一,在其主体间性及其经验与理念间性中提供批评创造及"批评性"发挥与实现的空间.作为文学批评的总体性及本体性概念,"批评性"与无批评性、缺乏批
20世纪初年,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无政府主义的传入,现代意义的阶级观念与中国传统的表示等级身份的阶级概念相互渗透,由此产生了同盟会诸人与梁启超围绕如何看待"地主—佃农"、"资本家—劳动者"关系的争论,也出现了对阶级再生产、职业与阶级的关系的最早探讨和无政府主义的阶级废灭论.辛亥革命之后,由于举国对官僚、军阀统治的不满,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造成的民族危机,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的影响,使得国民革命和阶级斗争思想形成共情,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官僚成为革命的共同目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的阶级认知经历了第一个
作为一种以情感高于真相、片面呈现真相、真相界定真空为特征的社交媒体传播现象,"后真相"现象生成于现代西方社会中真相需求消解、真相真实消解和真相权威消解的真相还原困境.相仿的命名和相似的消解内涵使"后真相"概念自出现就同聚焦西方社会现代性问题的后现代主义密切关联,而西方社会"后真相"现象所指代的真相还原困境早在其命名行为前就已出现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中.后现代主义基于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剖析出西方社会真相还原困境根源于元叙事的崩溃、部分真实的虚拟景观和符号化的现实,其本质是资本主义通过知识商品化的信
康德的历史终结论不仅是他的历史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对于他的道德形而上学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这个问题上,康德各个文本中呈现出来的观点似乎是不一致的.这需要从现象界和理知世界两个层面来思考这一问题,并可以分别从个体与整体两个视角来考察.在现象界的个体视角中,历史的终结意味着每个人在其生命终结时自己清算一生的所作所为;而在现象界的人类整体视角中,历史是永不终结的,历史总是向未来无限地延伸着,人类世代也是向未来无限地延续着.在理知世界,历史的终结对于个体灵魂而言意味着,灵魂对整个感官世界的疏离和无能为力,在这点上,
早期歌谣与谚语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体,汉代以后二者不断交叉,渐至没有严格的区分,形成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体之一.谣谚文体属性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具有民间性、口头性和集体性的特征.与民间性、口头性和集体性的属性特征相适应,谣谚在艺术上具有篇幅短小、韵律和谐的特征.篇幅短小一是句式短,以四言、五言为主;二是句数不多,以一句、两句为主.谣谚属于韵文文学,讲究韵律,节奏明快,可以合乐而歌、载歌载舞和讽诵咏叹.谣谚的功能特征可概括为谶示神谕与预示吉凶、记录民俗与反映民情、总结经验与传授知识、歌颂善政与批判虐政、施行
当代美国非裔女诗人丽塔·达夫的诗集《母爱》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冥后"神话的创造性改写,讲述了女性的个人成长历程.通过对神话故事原型的追溯与分析可以看出,神话故事的循环结构,以及故事发展中"地上""地下"的双向旅行,是改写文本依循的深层结构.在《母爱》这本诗集中,诗人通过在神话的功能结构中置入自传成分和现实要素,建构了崭新的、神话与现实交织的话语系统,在其中,文学传统是敞开的,创作者的加入有意识地生产出具有当代性的文本意义.诗集中呈现了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男性中心"的视角,造成了性别
史书载赋现象萌蘖于《左传》,兴起于两汉,承继于后世正史.依据"形态学"的概念和分类原则,以及宋前史书于纪、传、志三体中收录有前代及当世的大量赋篇、赋题、赋序、赋集、赋句和赋评的事实,汉到唐代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史传式赋学批评形态.史传式赋学批评内涵丰富,大致有树立选赋标准、交代录赋缘由、揭示赋学背景、展示赋学流变四个方面的内涵;与其他批评形态相比,还呈现出传主与传文互释、叙事与批评结合、包容量大与依附性兼具的鲜明特征.这些不仅反映出其时的赋学观念和批评意识,使读者能在整体的史学观照中把握一代代赋学发展的脉
在徐小斌的《羽蛇》、《炼狱之花》、《蓝毗尼城》等小说中,"以虚拟实、借幻求真"的幻境频频出现.徐小斌小说中的幻境主要包括巫幻之境与梦幻之境两种类型,它以借此言彼的方式对社会症候、人性劣根、文化顽疾等予以讽喻,在"幻"与"真"的空间变形及虚实张力中,深化了读者对现实弊病及苦痛人生的认识.徐小斌小说中的幻境书写独具价值,它不仅以绮丽的审美想象拓宽了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使幻境书写成为由真实与神秘、世俗与宗教、智慧与诗情缠绕而成的叙事迷宫,而且以文学的虚构性使幻境成为探索未来世界形态的工具,并使幻境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