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走偏锋的游戏剧情
《敌军前线》没有描述正面战场的战斗,而是二战时期德国占领区下抵抗组织的殊死抗争。游戏中依次展现法国、挪威、波兰等国的抵抗组织反抗纳粹、争取解放的战斗历程。其中,波兰战役是浓墨重彩渲染的重头戏:玩家作为波兰救国军战士,将与纳粹展开悬殊较量,并亲身参与著名的华沙起义。游戏的结局也并没有以二战的胜利收场,而是华沙遭到纳粹的血腥镇压,起义最终彻底失败,主角在逃到安全地带后面对已成一片火海的华沙失声痛哭——战争的惨烈和无情表露无遗,带给玩家巨大的心理震撼。
除了华沙起义,游戏中也穿插了一些二战时期的经典战斗,如玩家将跟随英军突袭并破坏纳粹位于挪威的重水工厂,摧毁纳粹的核计划。战争后期还跟随盟军搜寻、摧毁纳粹的V2火箭发射基地等等。基本上玩家在游戏中都是面对敌强我弱、敌我悬殊的局面。抵抗组织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装备上,相比德军都处于绝对劣势,因此玩家的任务当然不是与敌军展开正面较量,而是进行渗透、破坏、情报搜集、人员营救、伏击作战等非常规作战。玩家不可能感受到横扫千军的快感,相反,小心谨慎、高度警惕才是游戏中需要做的:小心翼翼地渗透、暗杀,如履薄冰的执行各种危险任务等等,考验着玩家的战术水平与毅力。
游戏的主线剧情是固定的,但是分支任务可以自行选择,在从抵抗组织战士手中获得武器时也可以选择使用何种武器。
游戏总体设计显特色
由于《敌军前线》主旨是描绘抵抗组织的坚韧抗争,而非正面战场作战,因此,其并不纯粹依靠宏大的画面与火爆的战斗来吸引眼球。应该说,《敌军前线》设计非常贴合游戏定位:游戏配乐压抑且低沉,充分展现了抵抗组织所处的艰苦环境,尤其是每个关卡开始前的定格画面,总会给人以极强的战场沉浸感。以教堂、地下据点、偏僻乡村为依托的抵抗组织顽强地与纳粹进行战斗,游戏画面表现的战火中的城市与乡镇,战火中满目疮痍的华沙城非常逼真,战争对于华沙的破坏令人震撼。游戏中用了大量篇幅表现波兰救国军以及华沙起义的情景,之前同类游戏很少涉及这一方面。
武器装备上,游戏遵循了二战的历史背景,没有出现穿越或者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武器:MP40冲锋枪、G43半自动步枪、毛瑟98k步枪、MP44突击步枪、MG42机枪、卢格手枪等德制武器悉数亮相,其他国家武器则有美国汤姆逊冲锋枪、勃朗宁BAR自动步枪、M1911手枪以及司登冲锋枪、苏联SVT40半自动步枪等等。总的来说,游戏中出现的基本上是德制和美制武器。此外游戏中还出现了两支二战中装备量很少、极为少见的微声枪械:一支是德利尔卡宾枪,另一支为威尔洛德微声手枪,均为英国枪械。这两支消声武器射速很低,但射击精度较高,非常适宜渗透及暗杀使用。狙击步枪方面,游戏中毛瑟98k步枪和苏制SVT40步枪都有狙击型号供玩家使用。
爆炸物方面,有手榴弹、定时炸弹、燃烧瓶供使用,但定时炸弹与炸药包往往玩家并不直接持有,需要到敌人手里夺取才能获得,较为麻烦。相比而言,枪弹的获得就非常简单,玩家完全不用为枪弹担心,几乎到处都有弹药箱或补给站,只要靠近就会自动补充,往往玩家还没有用完手中的枪弹就可以立即补满。游戏中很多德军士兵都背着铁拳火箭筒,符合二战后期德军的装备。在游戏中玩家也的确非常需要铁拳,对付德军的坦克或装甲车辆,铁拳往往是不二选择,燃烧瓶虽然也能摧毁坦克,却要靠得很近且多次命中才有效果,对于玩家而言非常容易丧命。游戏中有大量的油桶,玩家要充分利用。射爆油桶往往可以摧毁车辆,杀死站在油桶周围的敌人,但是要注意自己不能靠得太近。
游戏中,主角进行狙杀时会以慢动作进行重演播放,而且瞄准镜中也会有一个辅助的红点(当然中、低难度的级别中才有),帮助玩家修正瞄准点,准确射杀目标。玩家可以投出石块吸引敌人注意或引开敌人等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戏的难度。在主角破门而入突入室内时游戏也会以慢动作进行,给玩家充分的时间射杀敌人同时避免误伤人质。
但是,游戏始终没有脱离抵抗组织这一定位,玩家所要面对的是难以想像的凶猛敌人:天空中,斯图卡轰炸机、战斗机猛烈地轰炸和攻击着抵抗组织藏身的据点;地面上,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对抵抗组织形成了强大的攻势。玩家所在的团队想与德军进行正面硬拼根本无法想像,往往在取得一场胜利后就要立刻转移,在打击对手时要时刻面对敌人源源不断的援军和火力支援,令人深刻地感受到抵抗组织是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开展行动。
游戏抛开了正面战场而以另一个视角展现二战,给玩家带来了一种独特且深刻的心灵感悟。虽然游戏的硬件设计不算拔尖,但游戏的内容与内涵足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