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县板灯龙的现状与保护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年春节元宵期间,大田县的乡村便会舞起板灯龙,这一习俗世代沿袭,受到群众的喜爱,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先后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这一大型民间民俗活动,挖掘、抢救和保护大田板灯龙,对于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当地三个文明建设,为海西建设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县;板灯龙
  一、基本内容
  板灯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龙珠是由一柄长约二米,上端用竹篾扎成珠形的木棍制成,珠内置有灯烛火。龙头高约三米,是在一块木板上用竹片、竹篾扎成龙头的形状,糊上彩纸,画上鳞纹,配上宛如铜铃的龙眼、高挑张扬的龙角和一张一翕的龙嘴,缀上彩纸铰成的龙须,并在龙头内点上龙烛。龙身是由一节一节硬实的灯板连缀而成。每节灯板长约二米,上面钉着两个(玉田范氏龙为三个)灯座,每个灯座可配插一支粗长的龙烛;龙烛的四方是用竹篾扎成的护栏,裱贴着透明剔亮的龙纸,龙纸两侧画上鳞纹或花草,而前方、后方的龙纸上则书写着诸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一类的祈颂语;灯板的前后两端各有一个锄把大小的圆孔,圆孔中穿插着一根尺把长的硬木龙轴,龙轴在灯板中上短下长,上下都有插销卡座,可使灯板牢固连缀和灵活摆动。龙尾的灯板则比其他的灯板略长,在竹片扎成的支骨上裱贴上龙纸,在龙纸上彩饰龙鳞、尾鳍。
  元宵黄昏时分,舞龙者在家人送行的鞭炮声中,扛着各自制作的龙节在村道上集结“接龙”。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龙珠、龙首、龙身、龙尾各就各位,数千米长龙浑然一体。待龙队首领检阅完毕,随着一声令下,三声响铳及三声擂鼓过后,迎龙活动开始了。迎龙从祖祠出发,出发前要先摆“龙头供”,祭奠龙头。龙队以响铳开路,续后是锣鼓队(今时还配有鼓號队)、彩旗队、彩灯牌坊、龙队,最后还有一个锣鼓队。龙在德高望重者手执的“龙珠”的引导下,作腾、伏、挪、摇等动作在乡间或街巷穿行。龙头通常要二十来个精壮小伙子每班六人轮流合力执舞,拖龙尾的也要三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方可胜任。龙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放鞭炮或烟花迎接。长长的巨龙在欢呼声中、在烟花丛中穿街衢、走村落,一会儿作“巨龙漫游”,一会儿作“龙头钻阵”,一会儿作“绳蟒脱壳”,一会儿作“穿花打旋”……有时几条龙至开阔处相聚时,“穿龙”“跑龙”,上千节龙疾走穿行,盘旋翻腾,景象极其壮观。配以大小爆竹、锣鼓唢呐,大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之势。此时迎龙进入高潮。
  迎龙一般到深夜,结束后再回到祖祠。以前,大田迎龙还有分龙果习俗。迎龙结束时,由家有增丁、建房、中举的族人捐赠粳米,制成龙果(每节二块,每块一市斤)集中分发。迎龙过之后,龙珠、龙头、龙尾存于祠堂,龙节由各家各户各自带回。参加迎龙的人回家,家人鸣炮迎接龙灯,给迎龙者吃米粉红蛋,以兆好运。
  至此,整个迎龙活动宣告结束。
  二、相关用品
  响铳10—20支;大鼓(俗称龙头鼓)一面,鼓面直径38cm、鼓肚直径45cm;大(钢)锣一面,直径40cm;碗锣一面,直径25cm;大小钹各一对;笛子数支。
  三、历史渊源
  大田迎板灯龙的习俗历史悠久,迄今已逾千年。
  唐朝末年,中原士族追随李靖王南迁闽中腹地,定居于均溪两岸。 据大田范氏族谱记载:肇基祖范元超,祖籍南京西湖里,唐僖宗文德元年升御史中丞,昭宗天复辛酉年弃职携眷入闽住建州,天佑元年(公元905年)迁居尤溪即玉田,蕃衍子孙。定居后即将南京的榜龙传入玉田,于是大田有了端庄威严的板灯龙。从此,每年元宵前后迎板灯龙的习俗遍及大田境内18个乡镇。可以说:“大田迎龙源于唐,而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今。”
  大田板灯龙以均溪镇玉田村最为壮观。相传皇帝因玉田范氏元世祖御史中丞范元超历代有功于朝廷,特赐其龙每节龙板可点三盏灯(其他龙均为二盏灯),从此玉田村范氏板灯龙被大家称为“大龙”。每逢元宵佳节,玉田村的龙最大最长,最长达1700多节。
  四、大田县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别称“岩城”。东与德化为邻,西和永安、三元交界,南同永春、漳平接壤,北跟沙县、尤溪毗连,全境面积2294平方千米,辖10个乡、8个镇,有264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36.8万。
  大田县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均溪河畔就有人聚居耕作。近年出土的石器和印纹陶片表明,开发大田的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延平府上奏朝廷割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县边隅地合置大田县。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大田属永安专区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晋江专区,1963年划归三明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设三明市,大田县隶属之。从此,大田这个名字像颗璀璨的明珠嵌在九州八闽的版图上。
  大田的地理环境可概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山地占总面积79.4%。大田素有“闽中宝库”之称,是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省内五大重点铁矿区之一,石灰石、瓷土资源遍及全境。
  大田有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田的陆路交通只有永(安)大(田)简易公路,人们基本靠古驿道和大小的山路步行。航道只有简易小木船可通镇东桥下,且河道小、险滩多。由于闭塞,纵使重大战事也难波及,处于崇山峻岭之中的村庄,有着“十里不同语,隔河不同俗”的远古民俗。独特的地域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民俗文化的构成。
  五、濒危状况
  近年来,虽在县和有关部门大力扶持下,对大田板灯龙做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和弘扬工作,活动开展良好,但仍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迎龙这一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土壤已发生变化,文化图腾以及迎神庙会、宗族祭祀一些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逐渐被现代节日的文化活动所代替,迎龙活动的次数在减少,地域在缩小,甚至停止。   二是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制作板灯龙的老艺人相继谢世,有些绝技几近失传。
  三是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审美要求和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参与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的热情越来越低,导致人们对迎龙这一民俗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淡。
  六、传承谱系
  大田板灯龙以均溪镇玉田村板灯龙为代表,自玉田范氏肇基祖元超公于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从南京传入板灯龙后,子承父传,长盛不衰,因此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师承关系。现仅略举一些自清末以来在当地较有名气的艺人。
  清末:范冠鳌、范士林、范思善(擅长绘画、书法)。
  民国:林五九(法师、擅长制龙头)、范美郁、范新筒、范永充(擅长绘画、书法)、范尚乞、范延年、范庄元、范冠万(擅长制龙头)。
  现代:范承统、范美楼、范钦义(擅长制龙头)、范永焕、范崇塘、范承俊、范志芳、范志梁(擅长绘画、书法)。
  七、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2004年,县文体局及乡镇文化服务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将板灯龙列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县文体局将其编入《大田县文化遗产名录》。
  县文体局以村文化协管员为“抓手”,举办板灯龙制作培训班,组织青少年向老艺人学习板灯龙的制作工艺。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县、乡、村每年投入资金约25万元,用于购置材料及发放扎制龙头龙尾误工补贴,其中均溪镇的玉田、红星、温镇等村两委每年向社会筹集约15万元的资金用于元宵节开展迎龙活动。举办城区舞龙比赛,组织舞龙队参加广场文化等活动,扩大影响,带动全县迎龙活动的开展。2019年春节期间,还参与组织策划了大田县首届民俗文化周大型活动,采取政府拨补、企业赞助、民众参与的形式,举行了汇集全县精彩民俗精华的开幕式,举办了狮王争霸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县板灯龙表演闹元宵、戏剧展演、猜灯谜、写楹联、逛花灯、舞狮等活动。
  将1995年修复的范元超纪念堂作为玉田村板灯龙培训、制作基地和收藏之所。
  继续深入调研,建立健全大田板灯龙文字及影像资料档案;建立大田板灯龙玉田民俗文化生态保护村。
  完成以建立相对完整的资料档案为主的静态基础保护工作。
  邀请有关专家、老艺人举办大田板灯龙制作、迎龙培训班;建立均溪镇玉田村、红星村、温镇村及全县其余17个乡镇每个乡镇1—2个大田板灯龙迎龙示范村;大力宣传、传承大田板灯龙艺术。
  促使大田板灯龙在继承上有所创新,丰富其内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使此项艺术得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它打造成为大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面旗帜,更好地为大田文化经济全面发展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扶持乡村自发的春节期间的迎龙活动,举办全县性迎龙比赛;促进大田板灯龙制作、迎舞艺术的普及;举办大田迎龙(板灯龙)民俗旅游节活动,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文化交流,打造大田板灯龙民俗品牌,促进大田三个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范立洋.大田板灯龙[J].福建史志,2016(4):61-62.
  [2]福建年鉴社.福建年鑒[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345.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文化馆
其他文献
一家人聚在一起,常常和节日有关。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一起到乡下,和爷爷奶奶还有其他亲戚一起过节。  过节前几日,爸爸特意从元祖买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淇淋月饼,有火山豆口味、巧克力豆口味和草莓口味的,我十分爱吃。这些月饼,除了被妈妈尝了一口之外,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动过。  中秋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要带月饼一起去奶奶家。爸爸问我要不要带几块冰淇淋月饼给奶奶尝一下,我表面上同意了,其实心里纠结得很,临出门
摘 要:文章介绍了公益广告对湘西侗族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应用。公益广告促进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和振兴,在推动湘西侗寨和其他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发展和精准扶贫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益广告;侗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  注:本文系怀化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湘西民族民间习俗在公益广告中的传播与引用”(HHUY2017-44)研究成果。  有着悠久历史的湘西侗族民间习俗文化,体现了勤劳、聪慧的侗族儿女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课堂改革的新方向,本文归纳了笔者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深度改革的新方向的一些思考,包括关注新技术的应用,注重课堂的组织形式,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开展师生的平等对话。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新技术;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平等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很多年,初中语文课堂也几经
父亲做了一辈子的煤矿工人,我记忆里年轻时候的他,总是幽灵一样地让我惧怕;白森森的牙齿,黑黢黢的面容,不笑的时候,只有那眸子是亮的。曾经有一年,陪他下过一次井,在N米深的地下,我突然觉得,黑原来是那样地让人绝望和恐怖,一种几乎使我窒息了的无助和空茫,让我下意识地便紧紧握住了父亲的手。黑暗中,我们谁也不说话,但却是知道,那一刻,彼此的心,比任何时候,都要亲密无间且了无隔阂。  那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
《双城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在动乱时代感人肺腑的故事,展示了一份纯洁无私的爱.温柔、善良、美丽的露西与独立、善良、勇敢的达奈之间爱情让人感动,仁
打我记事起,那桥就在那里……  它只有一道弯,连结着村这头与通往外面世界的小道。尽管这座桥钢筋暴露,水泥残缺,桥面破裂,伤痕累累,可它依旧是座桥。  爷爷也和这座桥一样,垂垂老矣。他颈部暴起的青筋、粗糙的皮肤、花白的头发、浑浊的双眼,无一不显示着他度过的诸多岁月。可他仍然爱骄傲地告诉我,当年,那桥是他建的!每当谈起那座桥,他的眼睛里就会泛起星星点点的幸福。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每天早晨都踏着晨露,
目的 探讨基于CT dicom数据3D全息可视化成像在肾及腹膜后巨大肿瘤精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4~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例患者,术前诊断肾肿瘤4例,腹膜后肿瘤3例.肿瘤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发展下,教育制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所在,要从落实素质教育上来进行,做好学生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创造性思维其实就是在创造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同时不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实际,对企业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