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特性的研究

来源 :草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4个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次的刈割处理,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黄花苜蓿和杂花苜蓿每年适合刈割2次,此时,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达到最大值;而紫花苜蓿刈割2或3次均可,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在刈割2和3次之间差别不大,但明显高于刈割1和4次处理;不同苜蓿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形态发育阶段之间均呈极显著的二次相关,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此外,通常认为的黄花苜蓿比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并非是由物种的差异引起的,而主要是由收获时生育阶段的差异引起的。
其他文献
在河西盐渍化土地区选择了天然草地、小麦地、1年生苜蓿地、2年生苜蓿地和3年生苜蓿地,就不同利用方式对盐渍化土有机质和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农作物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种植苜蓿后,前2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3年后显著增加。土壤盐分在开垦种植后显著下降,苜蓿地的降盐效果更好。可溶性阳离子中,Mg2+含量的下降趋势最大,其变化曲线与全盐相同;Na+向土壤下层迁移,Ca2+含量随土壤
期刊
全球领先的文件处理专家——富士施乐宣布截止到2005年3月.富士施乐亚太区打印机2004财年销售台数增长达到113%。富士施乐亚太区整体打印机业务的快速增长,充分体现了富士施乐打
通过对库布齐沙地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人工种植的沙打旺和塔落岩黄芪植被的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土壤蛋白酶、脲酶、转化酶活性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借鉴前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水分与林草植被建设的相互效应出发,提出了以土壤水分平衡为核心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创业。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科教兴国”战略服务的办社宗旨。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优势。形成了品牌和资源优势。
印刷业是人类最大、最早的信息产业,印刷标准化的建立自然也离不开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码打样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博得印刷界的强烈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地上植物量、植被盖度、破坏的生草面积、绝对鼠密度和有效洞口数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异性,但各自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原鼠兔的危害程度;5项研究指标的综合影响是
在介绍空间诱变育种定义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阐明了植物体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经强辐射、微重力及多因素复合作用下,形态学、物候期、细胞学、生理生化和
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中期6块样地进行了群落间异质性和群落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间异质性与环境因素差异多数为正相关,说明环境对撂荒演替中期群落组成与结构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