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i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意识的提高,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尤显重要。目前,我国对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指导。
  [关键词] 城市 街道 景观 设计 研究
  引言
   街道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的城市公共空间,街道是与城市居民之间最为密切、接触最多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街道景观作为街道空间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的框架。街道景观的特色、生气,也会使城市景观变得更加独特和丰富,在体现城市的特色和活力的同时,它还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整体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体现。
  1.城市街道景观的概念
   如果说街道是形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那么街道景观就是城市空间中最有生气、活力和晟动人的空间形态。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为城市的景观元素构成赋予了重要的人文背景和景观特点。从城市空劁的角度说.城市街道景观是指由一切实体建筑围合起来的室内景观空闻以外的一切室外景观的形态。如外部庭院、街道、广场、陆地、公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的空间。从城市街道景观环境的构成角度说,街道景观是人与自然和社会接触的活动场所。建筑、绿化、气候、水、景观都与人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舒适的、愉悦的、清洁的城市街道环境.会带给人们美好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的形象。反之,一个嘈杂的、冰冷的、脏乱的城市街道环境会给人们以糟糕的心情,使人们避而远之。
  2.我国城市街道景观存在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2.1我国城市街道景观基本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借助交通工具对城市环境进行观察和了解。现代城市的钢筋混泥土、高楼、快速道等建设,使得城市原有的那种亲切宜人感被吞噬着。我国虽然经过了近几年对城市街道的改建及景观环境设计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还是存在一些的问题。
  2.1.1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早几年,城市建筑兴起了模仿欧式建筑的风格,使得各个城市,各条街道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在街道景观的设计方面不注重地方的历史背景、不注重人的心理感受、不考虑材料和形式,造成街道景观设计过于雷同,缺少街道景观应有的个性。
  2.1.2注重形式而忽略功能设施
  在我国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街道的表面形式,求大,求宽。使得居民失去对城市生活价值追求的体验,丧失了街道作为空间的场所意义。
  
  2.1.3街道设施不全
  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种,街道设施的不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如公共厕所、地下通道、交通展示牌、座椅等严重缺失。特别是为老人、残疾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缺乏。这些设施的设计不仅能给城市街道景观增添美观还能方便城市的管理。
  2.1.4盲目的绿化,绿化千篇一律
  目前,我国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往往通过盲目的绿化来满足、美化街道景观。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街道树种、街道花坛中景观设计(图案、形式)的千篇一律。
  2.1.5街道环境“重车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桥、过街地道和入行横道线,行人不得不冒险横穿街道:许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宽机动车道,步行者不得以而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险性: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步行空间因而缺少安全性。
  2.1.6公共活动场所的缺乏
  在点、线、面存在的形态空间中,街道景观的设计者往往只考虑街道本身的线形景观,而忽略了线形空间中点的存在。如街道广场、公园等供人活动的场所。人作为街道景观组成动态要素,它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街道景观的平淡,从而缺乏活力。
   2.2原因分析
  2.2.1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工具造成的混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节奏正走向高速化,原有的交通工具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机动车流。为了满足其机动、高速的快速交通,从而扰乱了居民的生活活动,给行人的行动自由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有些城市街道,为了满足以汽车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大肆拓宽路面。从而忽视街道环境景观。
  2.2.2城市化加速发展对街道景观环境的影响
  在物质、科技的繁荣发展下,现代城市正处在加速发展中。随之带来的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等矛盾也突显出来。如城市快速发展与落后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街道的改建、拓宽等。如果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城市街道景观将变得更加美丽。反之对城市街道景观将是很大的破坏。如长沙的芙蓉路的交通改造,使街道绿化量的减少。
  2.2.3受到国外建筑思潮的影响
  受国外建筑思潮的影响,我国原有各民族的建筑特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建筑作为时代进步的体现,他本身固有的形态、美感、整体结构、空间的环境都对城市街道景观有一定的影响。
  2.2.4城市的土地利用与房地产业的开发
  由于我国在《城市规划法》中没有对街道环境做出具体的规定,造成沿街建筑的造型、色彩等没有有效的结合城市街道景观。造成城市街道景观杂乱且无特色。更有一些房地产项目,为了追求高利润,对一些传统的低层住房进行拆除,耿而代之的是一些围合起来密不透风的钢筋混泥土结构的高层建筑。从而剥夺了人们室外交流的城市街道景观空间。
  3.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城市中的地位。关注人在城市街道环境中的生理和心里的需求,满足人们在活动中的正常需要并为其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从而肯定人的价值和地位。在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创造一个美好的城市街道空间。
  3.2尊重历史、地域、文脉的原则
   城市街道文化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多随着城市的生产、建设而发展。所形成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却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首先要保护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形体,对已经造成破坏的应及时进行修复,使它的价值得以更完美体现,其次我们还要利用它、美化它,使其成为街道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保护了城市中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表达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3遵循艺术原则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应遵循艺术原则,通过视觉秩序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设计手法创造街道的视觉美学效果,同时利用街道景观要素的艺术化处理来强化街道的设计主题和场所特征,通过艺术小品、街道家具等设施的配置来增强街道的可识别性,最终给人带来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和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符合人们在城市生活中长期的审美要求。
  3.4整体协调性原则
   街道设施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使街道景观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做到各种设施与周围环境(为人服务的座椅、綠化等服务设施)的相互协调,强调和重视街道空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和活动需求。
  3.5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随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强调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一层是关注影响发展的因素。城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环境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点,祟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
  3.6个性特色化原则
   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在特定历史和特定地区的反映,它体现于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及当地习俗之中,一般仅分布于某一个地区范围内,使其不在其它地区重复出现,具有不可替代的形态、形象和形式。因此城市道路景观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它的个性特色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个性。在城市景观要素的设计中,通过创造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实体,把这些具有个性的文化含义体现出来,从而彰显城市街道特色。
  
  结束语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以城市设计的理念作指导,从城市总体出发、以人为本、
  遵循艺术等设计为原则,对街道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提出合理街道景观
  设计理念,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的差异来
  设计素材,考虑不同类型的街道景观风格,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满足人的需求,
  创造和谐、美观的街道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主编,城市规划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夏祖华,黄伟康编著,城市空间设计
  [3]齐康主编,城市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
  [4]刘滨谊编,城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王浩编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6]盖湘涛著,城市景观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杜,1993年
  
  
  作者:王静陈婉姝
  单位:天津市华泰苑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墨守成规的现象,提倡采用概念设计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推动结构设计的发展。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定义、应用研究及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概念设计 建筑设计 应用 发展  前言  清晰的结构概念设计会使我们的设计变得更加简单有效,而且可以回避掉一些看似很难解决的结构问题,并且使
期刊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施工技术的更新也日新月异。施工技术上的新突破,施工机械装备的更新和改进,使得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企业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如何满足新形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概述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分析其重要性,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内容;重要性;改进  1引言    为了保证施工工程能够优质、高速、低耗、文
期刊
摘要: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是衡量供电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的重要依据,其反映了一种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文章分析了现有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指出目前各种线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电量潮流法计算线损的新方法。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潮流法    0.前言    线损率是考核电力部门电能损耗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也是电力系
期刊
【摘要】道路高边坡特别是不良地质位置的高边坡的不当处理常常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地形复杂多变,加之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频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边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山区城市道路快速建设维护中,部分道路由于边坡和河谷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在大雨、地震和其他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将面临突发工程灾害的问题。  【关键词】不良地
期刊
【摘要】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适当冷冻机规模都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管理非常智能,它利用高精度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来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  [关键词]智能建筑;节能;控制  引言  智能建筑的节能是指智能建筑内能源的消费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智能建筑的节能是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通过节能管理,节省大厦的运行和管理费用,
期刊
摘要:  材料与设计的关系,是要体现其整体的美,要把材料和设计的共同点提炼出来,把设计和环境空间艺术找出其本身的内涵,我们要把材料与设计的合理结合,从材料与环境的融合角度来做环境空间艺术设计,把材料本质的东西发挥出来,让材料与设计的搭配有个合理巧妙的展现。    关键词:材料与设计环境空间艺术合理搭配 发挥本质    唐代禅师青原惟信在禅悟时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所以,一样的石材在我们看
期刊
摘要:介绍了多层建筑中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对其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设置依据、方法、排烟量计算等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多层建筑、排烟系统、排烟口  前言:  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类建筑拔地而起,但是建筑火灾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大量的建筑火灾实例表明,火灾中的浓烟是造成建筑火灾蔓延及人员伤亡的致命杀手。因此,防排烟系统设计已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要】目前,别墅设计随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长效、低耗、舒适”是专家们为别墅提出的新目标、新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对别墅的节能设计及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别墅;节能改造;地源热泵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别墅设计发展很快,不论是私人设计建造的独立式别墅,还是开发区统一规划施工的别墅群,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规模。长期以来,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景观生态学于上世纪60年代真正的崛起,基于此理论下的城市广场的生态构建有了更高的行为准则,本文着重介绍了营造城市广场中生态景观时,需把握的原则,并剖析现今城市广场营建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构建城市广场生态景观构成的要素及与之相适应的实践途径。  关键字: 城市广场;景观生态学;生态景观;构建原则     城市广场生态景观的提出,是通过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理论、建筑学、美学等诸多学科参与下
期刊
摘要:本文从工程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对云南富宁至广南高速公路K127+800~K128+040段边坡失稳的形成原因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岩层结构与边坡产状组合关系决定了其潜在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坡角无支护的开挖,以及强降雨的影响,导致K127+800~K127+870、K127+940~K127+980两段坡体顶部出现滑塌,产生工程滑坡。通过现场实际勘察对此失稳边坡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合理、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