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车内发臭的背后体现一个行业怎样的尴尬?
南京金陵客车这个夏天似乎不太好过。在武汉街头运营的双层公交车发出奇臭的“尸臭味”,持续时间竟达半年。甚至有人戏称,金陵客车将金陵一绝“臭干”带上了公交车。或许这又为汽车室内安全纠纷添一笔案例。
“320辆客车,总得按程序换吧。”南京金陵客车制造厂副总梁先红无奈地对本刊记者说。8月5日,在楚天金报刊出标题为《怪臭双层公交每日熏惨十万乘客》后,引起强烈反响。南京金陵客车面临媒体和民众的双层压力。行业标准的缺失或许成为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
从“道奇公羊车甲醛超标案”到“奇瑞QQ疑致儿童白血病案”,再到“金陵客车‘臭臭门’”。产生这样的结果是源于厂家成本与老百姓身体健康间的博弈。
臭臭门
8月5日,在武汉公交有限公司有十年工龄的陈先生,实在忍受不住客车散发出的“尸臭味”。这臭味已经散发了大概半年了,现在正值夏天,异味更严重。为了掩盖异味,即使喷上两瓶空气清新剂也无济于事。“开车结束后回休息室休息,同事都不和我坐一起,因为我的衣服都是臭的。离开那充满臭味的车厢,就舒服些,心情就好些,在车上蛮烦躁,头昏昏沉沉的,眼发花。”该司机说,他开的公交不是最臭的,最臭的那一辆502的司机已经被乘客骂得不敢再开了。
他们是来自武汉的605路、502路、701路、535路等公交车的司机,在事件发生后,武汉公交集团并没有立即停止运行“臭”公交。
尽管饱受臭味困扰,家住二七路的胡卫华先生和女友也不得不捂着鼻子坐509路。他的女友则怀疑是化学药品的味道,他们最怕坐双层车,一般都等单层车坐。
司机和乘客埋怨的对象,正是去年底陆续在武汉上线运营的南京金陵客车——中国最早生产双层客车的厂家之一。
虽然,南京金陵客车制造厂第一时间派出相关专家进行检测,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公布相关检测结果。记者联系金陵客车时,相关负责人以目前正在解决问题婉言拒绝。目前,金陵客车采取更换武汉公交车顶的办法解决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内饰有害物质与有害气体检测标准正在制定之中。”一位不具名的高分子专家告诉本刊记者。
标准虽没有形成,但业内对内饰材料有害气体与有害气体检测形成了一些共识,即会主动寻找权威的、业内公认的机构进行检测。
汽车制造企业、尤其是知名汽车品牌,一般对内饰材料供应商有严格的检测要求。如果内饰材料供应商拿不出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汽车制造企业是不会采购的。而有些“特别认真”的汽车制造企业,即使供应商拿出了检验报告,他们还会自己再委托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以确保气体安全。
南京金陵方面表示,他们看了“金泉”的检测报告后,认为合格,所以采用了“金泉”供应的材料。他们并未再进行检测。
据楚天金报记者调查,双方的检测报告都未涉及内饰材料有害物质与有害气体检测。
南京金陵客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出厂之前,他们闻到了车厢内有异味,但他们认为这是新车的正常气味,没有引起注意。购买方武汉公交集团方面也表示,他们闻到了车厢内有异味,但他们也认为这是新车的正常气味,没有引起注意。
行业标准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汽车室内环境标准,有些标准并没有强制性。”参与金陵客车调查的高分子专家不无担忧的对本刊记者说。早在2004年,《汽车内环境标准》(下称标准)起草专家小组就已经成立,计划2006年出台该标准,因检测技术存在难点等原因被搁浅。2008年3月1日起,国内首次制定的检测车内空气污染的标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正式实施,迈出了改善车内环境的艰难一步,但该《方法》并未包含如何判定车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等问题,使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无据可依。去年发布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由于缺乏强制性,使标准很难实施下去。
尽管问题很明显,但标准的制定过程却并不顺利,甚至有点“难产”。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车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标准法规,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和验证。而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又变化太大,很难有一个具备可比性的内外部检测环境。
专家如此解释不无道理,然而“难产”原因可能远不止于此。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和内饰供应商技术水平无法适应标准才是问题的关键。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车内空气污染主要原因在于,汽车生产企业和装饰企业在设计、生产汽车和提供汽车装饰服务时,不断提高车厢密闭性,使车内空气污染物更容易聚积而产生污染;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一些质量不高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劣质材料,加剧了车内空气污染。
相关专家也表示,车内空气质量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已经很难消除,而且汽车消费者一般也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不难想见,如果标准真的开始全面推行的话,我国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客车企业肯定要遭受巨大的冲击,这本身与国家支持汽车产业的大方向也是不相吻台的。事实上,尽管标准的草案已经出台,但一些业内人士对标准能否尽快实施并不抱太殷切的希望,原因在于标准草案中关于标准的实施方式也还存在着矛盾之处。草案在前言中明确说明了本标准是自愿采用的,编写工作组也建议这个标准属推荐性的,但标准草案的封面代号却是强制性标准代号。“强制执行”还是“推荐执行”依然还是未定之数,这也充分说明了标准实施的难度。
然而,不管有着怎样的难度,也不管“强制”还是“推荐”,从“以人为本”、对车友身体健康负责的角度出发,标准的尽快实施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表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该以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加大相关环保标准的宣传力度,引导汽车生产厂商生产出完全合乎环保标准的车辆,从而推动国内汽车产业的一次飞跃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是车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就得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变革,并兼顾经济可行性来解决。要在车辆制造过程中预防污染,切断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发生源。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适合汽车这一特殊商品,而且其治理效果极其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手记 “臭”从何而业
杨 江
南京金陵客车“臭臭”事件的线索是由一位武汉记者提供的。去年,武汉新进一批南京金陵的双层客车,记者登上客车发现其中臭味难挡。时过一年,记者再次登上该公交车,仍有刺鼻的臭味,此时距离记者第一次经历已过六月。随后,楚天金报上发布了以《双层公交车异味每日熏惨十万客 似动物死尸味》为题的报道,在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媒体报道后,大量南京市民纷纷向当地媒体资讯原因,普遍关注以下三个原因:一、臭味从何而来;二、这些臭味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三、厂商和公交公司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媒体、专家和市民都在关注厂商和公交公司这两方将怎么解决这三个问题。
8月6日,金陵客车制造厂预估车内材料装饰出现问题,该公司紧急派出调查组奔赴武汉。8月7日,金陵客车制造厂以及配套厂来到武汉,记者随即进行深入采访。经过检测发现这批“臭公交”内饰板未经有害检测即上线运营。
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内饰有害物质与有害气体检测标准正在制定之中。虽然国家没有强制标准,但业内对内饰材料有害气体与有害气体检测形成了一些共识,即会主动寻找权威的、业内公认的机构进行检测。金陵客车是否主动寻找权威的、业内公认的机构检测不得而知。
跟随南京金陵客车前往是汽车顶板供应商常州金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这批车内顶板是由该公司提供。
南京金陵方面表示,他们看了“金泉”的检测报告后,认为合格,所以采用了“金泉”供应的材料。他们并未再进行检测。
武汉公交集团购买公交车之前,会与厂家签署一份造车协议。协议内对公交车的制造有规定,比如顶板用什么材料,椅子用什么材料。
武汉公交集团与南京金陵同样签署了这样一份协议。协议规定,顶板用铝塑板,但南京金陵后来将顶板材料改成了亚麻板。而这批公交车的疑似“臭源”正是出自亚麻板。
记者问梁先红更换顶板材料之前,是否通知了武汉公交集团,梁先红不置可否。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出现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结果。南京金陵、武汉公交集团以及“金泉”三方都告诉记者亚麻板是在高档汽车上才使用的材料,此次在公交中使用,提高了公交车的档次。在记者的要求下,“金泉”向记者传真了两份检测报告,不过,两份报告都未涉及内饰材料有害物质与有害气体检测。
南京金陵方面表示,出厂之前,他们闻到了车厢内有异味,但他们认为这是新车的正常气味,没有引起注意。购买方武汉公交集团方面也表示,他们闻到了车厢内有异味,但他们也认为这是新车的正常气味,没有引起注意。
就这样,内饰材料未经有害检测的“怪臭公交”被运回武汉,并陆续上线运营。
呜呼哀哉,320辆怪臭公交运营上线,这是谁的责任?恐怕需要多方“协调统一”吧。
链接:国外如何防范车内污染
相对于中国汽车内环境标准的缺失,国外具有相对成熟的内环境标准,值得借鉴。
欧美国家: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俄罗斯也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以防止汽车驾驶室(车舱)的空气被污染。
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
由德国环保署与德国汽车制造学会联合制定的“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相关规定包括:一、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需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
二、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比如车内甲醛含量每立方米不能超过0.08mg。
三、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
日韩等亚洲国家:
韩国汽车通过高科技自动监测车内空气质量,高档车一般配备AQS空气质量传感器,一旦车外的空气质量超标,AQS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废气流入车内;日本汽车厂商针对车内空气污染专门开发了系列附属产品,譬如包括带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车空调等,同时出厂前,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价。
南京金陵客车这个夏天似乎不太好过。在武汉街头运营的双层公交车发出奇臭的“尸臭味”,持续时间竟达半年。甚至有人戏称,金陵客车将金陵一绝“臭干”带上了公交车。或许这又为汽车室内安全纠纷添一笔案例。
“320辆客车,总得按程序换吧。”南京金陵客车制造厂副总梁先红无奈地对本刊记者说。8月5日,在楚天金报刊出标题为《怪臭双层公交每日熏惨十万乘客》后,引起强烈反响。南京金陵客车面临媒体和民众的双层压力。行业标准的缺失或许成为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
从“道奇公羊车甲醛超标案”到“奇瑞QQ疑致儿童白血病案”,再到“金陵客车‘臭臭门’”。产生这样的结果是源于厂家成本与老百姓身体健康间的博弈。
臭臭门
8月5日,在武汉公交有限公司有十年工龄的陈先生,实在忍受不住客车散发出的“尸臭味”。这臭味已经散发了大概半年了,现在正值夏天,异味更严重。为了掩盖异味,即使喷上两瓶空气清新剂也无济于事。“开车结束后回休息室休息,同事都不和我坐一起,因为我的衣服都是臭的。离开那充满臭味的车厢,就舒服些,心情就好些,在车上蛮烦躁,头昏昏沉沉的,眼发花。”该司机说,他开的公交不是最臭的,最臭的那一辆502的司机已经被乘客骂得不敢再开了。
他们是来自武汉的605路、502路、701路、535路等公交车的司机,在事件发生后,武汉公交集团并没有立即停止运行“臭”公交。
尽管饱受臭味困扰,家住二七路的胡卫华先生和女友也不得不捂着鼻子坐509路。他的女友则怀疑是化学药品的味道,他们最怕坐双层车,一般都等单层车坐。
司机和乘客埋怨的对象,正是去年底陆续在武汉上线运营的南京金陵客车——中国最早生产双层客车的厂家之一。
虽然,南京金陵客车制造厂第一时间派出相关专家进行检测,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公布相关检测结果。记者联系金陵客车时,相关负责人以目前正在解决问题婉言拒绝。目前,金陵客车采取更换武汉公交车顶的办法解决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内饰有害物质与有害气体检测标准正在制定之中。”一位不具名的高分子专家告诉本刊记者。
标准虽没有形成,但业内对内饰材料有害气体与有害气体检测形成了一些共识,即会主动寻找权威的、业内公认的机构进行检测。
汽车制造企业、尤其是知名汽车品牌,一般对内饰材料供应商有严格的检测要求。如果内饰材料供应商拿不出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汽车制造企业是不会采购的。而有些“特别认真”的汽车制造企业,即使供应商拿出了检验报告,他们还会自己再委托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以确保气体安全。
南京金陵方面表示,他们看了“金泉”的检测报告后,认为合格,所以采用了“金泉”供应的材料。他们并未再进行检测。
据楚天金报记者调查,双方的检测报告都未涉及内饰材料有害物质与有害气体检测。
南京金陵客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出厂之前,他们闻到了车厢内有异味,但他们认为这是新车的正常气味,没有引起注意。购买方武汉公交集团方面也表示,他们闻到了车厢内有异味,但他们也认为这是新车的正常气味,没有引起注意。
行业标准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汽车室内环境标准,有些标准并没有强制性。”参与金陵客车调查的高分子专家不无担忧的对本刊记者说。早在2004年,《汽车内环境标准》(下称标准)起草专家小组就已经成立,计划2006年出台该标准,因检测技术存在难点等原因被搁浅。2008年3月1日起,国内首次制定的检测车内空气污染的标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正式实施,迈出了改善车内环境的艰难一步,但该《方法》并未包含如何判定车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等问题,使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无据可依。去年发布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由于缺乏强制性,使标准很难实施下去。
尽管问题很明显,但标准的制定过程却并不顺利,甚至有点“难产”。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车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标准法规,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和验证。而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又变化太大,很难有一个具备可比性的内外部检测环境。
专家如此解释不无道理,然而“难产”原因可能远不止于此。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和内饰供应商技术水平无法适应标准才是问题的关键。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车内空气污染主要原因在于,汽车生产企业和装饰企业在设计、生产汽车和提供汽车装饰服务时,不断提高车厢密闭性,使车内空气污染物更容易聚积而产生污染;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一些质量不高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劣质材料,加剧了车内空气污染。
相关专家也表示,车内空气质量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已经很难消除,而且汽车消费者一般也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不难想见,如果标准真的开始全面推行的话,我国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客车企业肯定要遭受巨大的冲击,这本身与国家支持汽车产业的大方向也是不相吻台的。事实上,尽管标准的草案已经出台,但一些业内人士对标准能否尽快实施并不抱太殷切的希望,原因在于标准草案中关于标准的实施方式也还存在着矛盾之处。草案在前言中明确说明了本标准是自愿采用的,编写工作组也建议这个标准属推荐性的,但标准草案的封面代号却是强制性标准代号。“强制执行”还是“推荐执行”依然还是未定之数,这也充分说明了标准实施的难度。
然而,不管有着怎样的难度,也不管“强制”还是“推荐”,从“以人为本”、对车友身体健康负责的角度出发,标准的尽快实施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表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该以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加大相关环保标准的宣传力度,引导汽车生产厂商生产出完全合乎环保标准的车辆,从而推动国内汽车产业的一次飞跃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是车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就得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变革,并兼顾经济可行性来解决。要在车辆制造过程中预防污染,切断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发生源。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适合汽车这一特殊商品,而且其治理效果极其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手记 “臭”从何而业
杨 江
南京金陵客车“臭臭”事件的线索是由一位武汉记者提供的。去年,武汉新进一批南京金陵的双层客车,记者登上客车发现其中臭味难挡。时过一年,记者再次登上该公交车,仍有刺鼻的臭味,此时距离记者第一次经历已过六月。随后,楚天金报上发布了以《双层公交车异味每日熏惨十万客 似动物死尸味》为题的报道,在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媒体报道后,大量南京市民纷纷向当地媒体资讯原因,普遍关注以下三个原因:一、臭味从何而来;二、这些臭味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三、厂商和公交公司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媒体、专家和市民都在关注厂商和公交公司这两方将怎么解决这三个问题。
8月6日,金陵客车制造厂预估车内材料装饰出现问题,该公司紧急派出调查组奔赴武汉。8月7日,金陵客车制造厂以及配套厂来到武汉,记者随即进行深入采访。经过检测发现这批“臭公交”内饰板未经有害检测即上线运营。
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内饰有害物质与有害气体检测标准正在制定之中。虽然国家没有强制标准,但业内对内饰材料有害气体与有害气体检测形成了一些共识,即会主动寻找权威的、业内公认的机构进行检测。金陵客车是否主动寻找权威的、业内公认的机构检测不得而知。
跟随南京金陵客车前往是汽车顶板供应商常州金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这批车内顶板是由该公司提供。
南京金陵方面表示,他们看了“金泉”的检测报告后,认为合格,所以采用了“金泉”供应的材料。他们并未再进行检测。
武汉公交集团购买公交车之前,会与厂家签署一份造车协议。协议内对公交车的制造有规定,比如顶板用什么材料,椅子用什么材料。
武汉公交集团与南京金陵同样签署了这样一份协议。协议规定,顶板用铝塑板,但南京金陵后来将顶板材料改成了亚麻板。而这批公交车的疑似“臭源”正是出自亚麻板。
记者问梁先红更换顶板材料之前,是否通知了武汉公交集团,梁先红不置可否。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出现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结果。南京金陵、武汉公交集团以及“金泉”三方都告诉记者亚麻板是在高档汽车上才使用的材料,此次在公交中使用,提高了公交车的档次。在记者的要求下,“金泉”向记者传真了两份检测报告,不过,两份报告都未涉及内饰材料有害物质与有害气体检测。
南京金陵方面表示,出厂之前,他们闻到了车厢内有异味,但他们认为这是新车的正常气味,没有引起注意。购买方武汉公交集团方面也表示,他们闻到了车厢内有异味,但他们也认为这是新车的正常气味,没有引起注意。
就这样,内饰材料未经有害检测的“怪臭公交”被运回武汉,并陆续上线运营。
呜呼哀哉,320辆怪臭公交运营上线,这是谁的责任?恐怕需要多方“协调统一”吧。
链接:国外如何防范车内污染
相对于中国汽车内环境标准的缺失,国外具有相对成熟的内环境标准,值得借鉴。
欧美国家: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俄罗斯也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以防止汽车驾驶室(车舱)的空气被污染。
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
由德国环保署与德国汽车制造学会联合制定的“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相关规定包括:一、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需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
二、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比如车内甲醛含量每立方米不能超过0.08mg。
三、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
日韩等亚洲国家:
韩国汽车通过高科技自动监测车内空气质量,高档车一般配备AQS空气质量传感器,一旦车外的空气质量超标,AQS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废气流入车内;日本汽车厂商针对车内空气污染专门开发了系列附属产品,譬如包括带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车空调等,同时出厂前,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