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学习方式中,要求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本文采用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利用探究实验,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 民主 探究实验 共同进步
新课标的重要特点是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我们学校现在采用“四模” 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自学预习、合作探究、训练检测、拓展提高”四个模块。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主,小组活动多,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性时采用的方法:
1、做民主型的教师,创设民主教学氛围
“创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基础。”在课堂上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想就能自由发挥,达到较好的效果。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找机会让他们多展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去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而不能是小组长的“一言堂” 。
2、探究实验激活课堂,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重教师传授,请学生发展的不弊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供学生在课上及课外探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试验中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每个实验桌上给出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试管、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U型管、橡皮管、橡皮塞、单孔橡皮塞、带支管的烧瓶、玻璃导管、漏斗、铜丝、水槽、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铁架台等仪器。学生会问:“今天桌上放这么多仪器干什么?”老师说:“今天老师要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你们能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认为最理想的装置是哪组装置?为什么?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情境一出,学生的思维火花被迅速点燃。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与众不同。学生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多组装置,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期,学生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热情就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起来。
我们还组织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化学实验小组,该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多项课外探究,例如李超、野海青等的对“化肥浓度过大对植物危害”进行探究;郭凯磊等对公路上的积雪为什么可用食盐来消除的进行探究;刘佩等探究了“菠菜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有道理吗?张可欣等对生活中常见的牙膏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探究。这些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化学知识,更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关爱每个学生,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对于潜能生来说,因为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受不到表扬,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有较强的厌学情绪,在课堂学习中没有学习热情,参与性差,大多数对所学习的问题不闻不问,在课堂上滥竽充数,因此学习成绩如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对这部分学生,要格外关爱,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作为教师,我从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出发,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时时从语言、神态、动作上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次赞赏,一个机会。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在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九(2)班的孟晓越就是一个例子,在一次监考时,他一直左顾右盼,态度很不端正,我拿起他的卷子认真看了一下说:“其实你很聪明,如果你能再认真一点儿,再仔细一点儿,以你的实力,考上重点高中应该没有大问题。”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我发现他学习化学的热情一直很高,他的化学成绩一直位于优生的行列。
有些学困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是因为他们基础薄弱,有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因而破罐子破摔,最终放弃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给他们补课,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化学课程学习到第五、六单元时,学习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但是有很多学生对化学式的正确书写,元素的化合价,甚至连元素符号都不明白,学习的困难很大。这时及时补课,抓基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个小组内,我让5、6号在组内挑选一个优生(1、2、3号)做自己的辅导员,帮助他们补习基础知识。基础打好了,能听懂学习内容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课堂活动的热情就提高了。
总之,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打开学生心扉,认清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潜力,加强学法指导并辅之以个别辅导,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并且使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韩江燕,女,1973年2月,汉,籍贯:河北省武安市,工作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八中学,职称:中学二级教师,河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 民主 探究实验 共同进步
新课标的重要特点是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我们学校现在采用“四模” 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自学预习、合作探究、训练检测、拓展提高”四个模块。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主,小组活动多,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性时采用的方法:
1、做民主型的教师,创设民主教学氛围
“创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基础。”在课堂上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想就能自由发挥,达到较好的效果。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找机会让他们多展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去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而不能是小组长的“一言堂” 。
2、探究实验激活课堂,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重教师传授,请学生发展的不弊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供学生在课上及课外探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试验中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每个实验桌上给出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试管、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U型管、橡皮管、橡皮塞、单孔橡皮塞、带支管的烧瓶、玻璃导管、漏斗、铜丝、水槽、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铁架台等仪器。学生会问:“今天桌上放这么多仪器干什么?”老师说:“今天老师要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你们能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认为最理想的装置是哪组装置?为什么?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情境一出,学生的思维火花被迅速点燃。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与众不同。学生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多组装置,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期,学生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热情就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起来。
我们还组织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化学实验小组,该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多项课外探究,例如李超、野海青等的对“化肥浓度过大对植物危害”进行探究;郭凯磊等对公路上的积雪为什么可用食盐来消除的进行探究;刘佩等探究了“菠菜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有道理吗?张可欣等对生活中常见的牙膏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探究。这些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化学知识,更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关爱每个学生,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对于潜能生来说,因为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受不到表扬,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有较强的厌学情绪,在课堂学习中没有学习热情,参与性差,大多数对所学习的问题不闻不问,在课堂上滥竽充数,因此学习成绩如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对这部分学生,要格外关爱,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作为教师,我从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出发,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时时从语言、神态、动作上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次赞赏,一个机会。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在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九(2)班的孟晓越就是一个例子,在一次监考时,他一直左顾右盼,态度很不端正,我拿起他的卷子认真看了一下说:“其实你很聪明,如果你能再认真一点儿,再仔细一点儿,以你的实力,考上重点高中应该没有大问题。”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我发现他学习化学的热情一直很高,他的化学成绩一直位于优生的行列。
有些学困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是因为他们基础薄弱,有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因而破罐子破摔,最终放弃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给他们补课,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化学课程学习到第五、六单元时,学习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但是有很多学生对化学式的正确书写,元素的化合价,甚至连元素符号都不明白,学习的困难很大。这时及时补课,抓基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个小组内,我让5、6号在组内挑选一个优生(1、2、3号)做自己的辅导员,帮助他们补习基础知识。基础打好了,能听懂学习内容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课堂活动的热情就提高了。
总之,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打开学生心扉,认清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潜力,加强学法指导并辅之以个别辅导,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并且使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韩江燕,女,1973年2月,汉,籍贯:河北省武安市,工作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八中学,职称:中学二级教师,河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