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因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缺乏不断遭到严重的破坏。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息息相关,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正是培养学生环境价值观的最佳课堂。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他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
关键词:科学课:环保意识:培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但现今,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因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缺乏不断遭到严重的破坏:滥施农药杀死土壤中的生物。造成土壤板结。减少有效耕地面积;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气候恶劣,加速土壤沙漠化;过度捕捞。使水产资源骤减,甚至枯竭,使水生物种难于恢复……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息息相关,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正是培养学生环境价值观的最佳课堂。苏教版3-6年级科学课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如《生命之源——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奇妙的声音王国》、《岩石与矿物》、《我们的地球》、《共同的家园》等等。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让孩子们从小就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意识。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他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笔者就目前小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尝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价值观,力求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建立一套可持续培养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境价值观。
一、收集资料,渗透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课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围绕几个小小课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有关的资料,再通过课堂上的展示、交流,获取新的知识。如在教学《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假想与实验》时可以分别设计:①20世纪,发生在不同国家的环境公害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的发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②噪音对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危害?③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有哪些?留给我们什么教训?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收获了攫取知识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环保意识。
二、动手实验,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嫌做实验麻烦,认为实验做不做都无所谓,口头上讲清楚就行了。殊不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实验营造出的活生生的情景,能让学生的感受强烈,印象深刻。在教学《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通过实验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水污染的危害性,为此进行了以下的对比实验:提前一周,当着学生的面,将两个洋葱分别置于盛有清水和洗发水的容器中,放在教室里。上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效果。一个新鲜如旧,一个则已腐烂变质。学生知道了受污染的水对植物有很大的危害性,这使他们能够很容易理解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使农作物有毒、河流变黑、鱼儿死亡、人类的健康受到很大的伤害等,从而使学生提高“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联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联系实际进行调查可以围绕小课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情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市的一些乡镇地处丘陵山区,有很多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玄武岩的贮藏量大。早几年一些乡镇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开办了许多采石场。不少学生就来自那些地区。在教学《岩石与矿物》一单元前,教师就组织这些学生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进行“采石场周围污染环境行为的调查”。上课时,教师在肯定了开采矿石对人类的贡献后,就请生活在矿区周围的同学拿出调查报告,联系实际谈谈他们以前和现在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描述中的灰蒙蒙的天空、看不清真面目的植物、呛人的粉尘、满目疮痍的山谷等事例使学生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无规划的过度开发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也更加热爱我们这个有树、有草、有花、有小鸟、空气新鲜的美丽校园。
四、讲解讨论,拓宽环保视野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它们是什么做的》中的《纸》一课时,教师结合书中的图示,讲解了造纸的主要原料、造纸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造纸过程中大量排放废水污染了环境。然后,围绕“随着用纸量的增加,会发生什么问题”、“用什么材料造纸更能保护森林资源”、“怎样节约用纸”、“未来的纸会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在学习《塑料》一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就塑料不易降解埋在地下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一特点讨论:“白色污染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再进行知识链接——可降解塑料。媒体出示生活中正在使用的可以自行降解的塑料制品,如可降解饭盒、可降解塑料盆、可降解瓶子等等,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要环保、时时要环保。
五、展开想象,设计环保未来
在课堂上还可根据学生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设计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如无污染的汽车、森林中的乐园、未来的房屋、生态农业园、蓝色农业园、海洋中的城市等等。好多同学用绘制图画、文字描述等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尽管学生的设想有时可能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是他们在自己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所跨出的可贵的一步,因为科学的发现过程往往是大胆的假设与小心求证的结合。
在科学课中,能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还有很多。生物的栖息地、空气与水、我们的食物、生活中的嗓音、土壤与动植物等教材内容,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让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永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
(责任编辑:符 洁)
关键词:科学课:环保意识:培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但现今,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因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缺乏不断遭到严重的破坏:滥施农药杀死土壤中的生物。造成土壤板结。减少有效耕地面积;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气候恶劣,加速土壤沙漠化;过度捕捞。使水产资源骤减,甚至枯竭,使水生物种难于恢复……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息息相关,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正是培养学生环境价值观的最佳课堂。苏教版3-6年级科学课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如《生命之源——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奇妙的声音王国》、《岩石与矿物》、《我们的地球》、《共同的家园》等等。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让孩子们从小就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意识。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他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笔者就目前小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尝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价值观,力求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建立一套可持续培养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境价值观。
一、收集资料,渗透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课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围绕几个小小课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有关的资料,再通过课堂上的展示、交流,获取新的知识。如在教学《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假想与实验》时可以分别设计:①20世纪,发生在不同国家的环境公害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的发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②噪音对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危害?③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有哪些?留给我们什么教训?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收获了攫取知识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环保意识。
二、动手实验,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嫌做实验麻烦,认为实验做不做都无所谓,口头上讲清楚就行了。殊不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实验营造出的活生生的情景,能让学生的感受强烈,印象深刻。在教学《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通过实验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水污染的危害性,为此进行了以下的对比实验:提前一周,当着学生的面,将两个洋葱分别置于盛有清水和洗发水的容器中,放在教室里。上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效果。一个新鲜如旧,一个则已腐烂变质。学生知道了受污染的水对植物有很大的危害性,这使他们能够很容易理解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使农作物有毒、河流变黑、鱼儿死亡、人类的健康受到很大的伤害等,从而使学生提高“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联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联系实际进行调查可以围绕小课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情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市的一些乡镇地处丘陵山区,有很多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玄武岩的贮藏量大。早几年一些乡镇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开办了许多采石场。不少学生就来自那些地区。在教学《岩石与矿物》一单元前,教师就组织这些学生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进行“采石场周围污染环境行为的调查”。上课时,教师在肯定了开采矿石对人类的贡献后,就请生活在矿区周围的同学拿出调查报告,联系实际谈谈他们以前和现在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描述中的灰蒙蒙的天空、看不清真面目的植物、呛人的粉尘、满目疮痍的山谷等事例使学生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无规划的过度开发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也更加热爱我们这个有树、有草、有花、有小鸟、空气新鲜的美丽校园。
四、讲解讨论,拓宽环保视野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它们是什么做的》中的《纸》一课时,教师结合书中的图示,讲解了造纸的主要原料、造纸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造纸过程中大量排放废水污染了环境。然后,围绕“随着用纸量的增加,会发生什么问题”、“用什么材料造纸更能保护森林资源”、“怎样节约用纸”、“未来的纸会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在学习《塑料》一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就塑料不易降解埋在地下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一特点讨论:“白色污染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再进行知识链接——可降解塑料。媒体出示生活中正在使用的可以自行降解的塑料制品,如可降解饭盒、可降解塑料盆、可降解瓶子等等,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要环保、时时要环保。
五、展开想象,设计环保未来
在课堂上还可根据学生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设计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如无污染的汽车、森林中的乐园、未来的房屋、生态农业园、蓝色农业园、海洋中的城市等等。好多同学用绘制图画、文字描述等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尽管学生的设想有时可能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是他们在自己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所跨出的可贵的一步,因为科学的发现过程往往是大胆的假设与小心求证的结合。
在科学课中,能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还有很多。生物的栖息地、空气与水、我们的食物、生活中的嗓音、土壤与动植物等教材内容,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让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永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