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人,不仅应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能力是要求信息社会的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计算机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计算机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一节内容时,不能泛泛而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而应把病毒发作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对学生有所展示,这当然可以通过找一些图像资料或做课件展示病毒发作时的情景及其危害,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感性认识。
二、采用主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老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变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采用主题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环节进行:
1.确定主题:确立本节课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创作或创造的欲望。
2.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考虑用什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分析问题: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问题,作一下简单或详细的流程演示,让学生对解决的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自主探索:解决的思路清晰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去探讨、处理问题。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或步骤。
5.评价及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采取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采取对某一学生进行讲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亦可让学生相互评价。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的机会,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
1.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让学生自己交流,亦可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
2.开展“系列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3.学以致用,提倡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
4.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
四、注意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技术课,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活用、实践。
计算机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计算机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
五、注重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操作机器和使用软件,这是一种错觉,在信息技术中,应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才发挥作用。
2.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应当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用计算机、需要一定的软件,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的学习。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应采取主题教学——即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看到任务的完成,还要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通過完成任务驱动知识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都是面对面的。人对某些问题的自律或良好的道德表象会因为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而有所约束,可是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的交往是隐现的。正是由于其信息交流是隐蔽性的,缺乏直接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压力,所以青少年在网上说谎、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发放病毒、甚至各种各样的信息犯罪现象不断出现。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更大。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应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及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计算机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计算机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一节内容时,不能泛泛而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而应把病毒发作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对学生有所展示,这当然可以通过找一些图像资料或做课件展示病毒发作时的情景及其危害,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感性认识。
二、采用主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老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变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采用主题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环节进行:
1.确定主题:确立本节课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创作或创造的欲望。
2.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考虑用什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分析问题: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问题,作一下简单或详细的流程演示,让学生对解决的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自主探索:解决的思路清晰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去探讨、处理问题。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或步骤。
5.评价及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采取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采取对某一学生进行讲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亦可让学生相互评价。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的机会,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
1.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让学生自己交流,亦可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
2.开展“系列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3.学以致用,提倡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
4.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
四、注意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技术课,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活用、实践。
计算机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计算机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
五、注重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操作机器和使用软件,这是一种错觉,在信息技术中,应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才发挥作用。
2.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应当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用计算机、需要一定的软件,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的学习。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应采取主题教学——即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看到任务的完成,还要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通過完成任务驱动知识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都是面对面的。人对某些问题的自律或良好的道德表象会因为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而有所约束,可是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的交往是隐现的。正是由于其信息交流是隐蔽性的,缺乏直接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压力,所以青少年在网上说谎、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发放病毒、甚至各种各样的信息犯罪现象不断出现。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更大。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应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及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