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中的“意”之渊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city_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王阳明心学中,“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其来源于《大学》中“诚意”这一范畴。但是,“意”是王阳明站在自己心学的立场上,对《大学》中“诚意”的“意”这一范畴,进行的重新解释和发挥。所以“意”在具有《大学》中“诚意”的“意”的含义的同时,又同时具有了王阳明心学所特有的含义。本文将探析阳明心学中的“意”之渊源,弄清“意”中的哪些含义是王阳明从《大学》中“诚意”思想中继承而来,哪些含义又是王阳明站在自己心学立场上,对《大学》中“诚意”思想的发展和突破,其包含的新的意义又是什么。
  关键词:王阳明;意;大学;诚意
  科研项目:本文为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项目“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的成果。项目号(2016zgzx10)。
  一、《大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关系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主要阐述儒家修身、齐家等的思想。《大学》在唐之前,并未受到很好的重视,自韩愈倡导“道统说”开始,《大学》才受到人们的关注。时至北宋,二程竭力推崇《大学》,才使得它的影响力空前提高。朱熹作《大学章句集注》,这使得《大学》的影响力开始达到高峰,最终成为“四书”之一。朱熹对《大学》的解释和发挥,使得《大学》成为了理学的理论基石。王阳明的心学,正是在对朱熹《大学章句》的批判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的重解——《大学古本旁释》、《大学问》来阐发和确立的。
  《大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纲八条目,其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属于三纲,是基本原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属八条目,是八项方法。第二部分是对三纲八条目的解说和论证。朱熹将三纲八条目称为“经”,把解释三纲八条目的那一部分称为“传”。朱子发现,“传”这一部分基本是逐条解释三纲八条目的,但是在逐条解释中却缺少对“致知在格物”、“诚其意在致知”的论证,而且对于“诚其意在致知”的论证出现在了传文的开始地方,并没有按照三纲八条目的顺序进行。朱熹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出现了错简和阙文,因此朱子“移其文,补其传”,将大学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和补充。王阳明以古本为正,认为《大学》没有无阙文,也没有错简,而朱子对《大学》的修改和注解,并不是《大学》的本义。“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1]王阳明认为《大学》之所以把“诚意在致知”放在传文之首,是因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2]他认为《大学》中“诚意”是大头脑,其他纲常条目都是为“诚意”服务,而要达到“意诚”,就得去“致良知”。所谓致良知就是不自欺,就是实实落落地按照本心良知去做,这样做了,自然就会“意诚”。
  王阳明以《大学》古本为依据,将“新”改为“亲”,以“格”为正,以物为“意之所在”,以”格物”为“去其心之不正”, 以“致知”为“致良知”,按照自己的心学体系,将《大学》再重新进行注解,进而阐发了自己的心学思想。因此,《大学》对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发展和形成,起着基础并且重要的作用。
  二、王阳明心学中“意”对《大学》中“意”的继承
  “意”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心与物接触时产生的。“意”来源于《大学》中的“诚意”说。王阳明特别重视“诚意”,他认为“诚意”是《大学》的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用功第一义”。
  那么什么是“诚意”?《大学》本文说:“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3]。王阳明在答人问题时说:“为学功夫有深浅,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1],王阳明把“诚意”理解成了“实用其意”,是在强调其实践的含义。但是“实用其意”只有在“为善去恶”的基础上,其伦理价值才是确定的。因此王阳明在此所谈的“意”是被加以限定的,是能够“为善去恶”的“意”,因而事实上“诚意”并不是实实在在地去按照自己的意识活动的指向去做,而是按照指向善的意识活动去实实落落地做。那么意识活动如何才能指向善,“意”又如何能够成为“诚”的“意”?王阳明在《大学古本旁释》里说:“诚意只是慎独,工夫只在格物用,犹《中庸》之戒惧也。”王阳明认为要使“意”变成“诚”的意,就必通过“慎独”等具体的方法使意识的内容变为“诚”的状态,而后在实实落落地按照那“诚”的“意”去做,如果仅仅实实在在地按照“意”之所向去做,就会引出许多大的问题,就会出现不分善恶、任“意”而为的状况。
  由此可知,王阳明心学中的“意”,是源自于《大学》“诚意”,是王阳明在对“诚意”的独到解释中发展而来的。《大学》在谈“诚意”时,所说的“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使得“诚意”中的“意”有了善的限制,而正是这一善的限制,才使王阳明得出“盖心之本体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的结论。虽然,此后王阳明是在解释《大学》中“格物”“致知”等范畴中将“意”的含义丰富起来的,但王阳明心学中“意”的含义,最初是继承于“诚意”中“意”的含义。
  三、王阳明心学中“意”对大学中“意”的突破与发展
  王阳明早年便提出了“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的理论。而在心、意、知、物四个范畴中,有三个范畴需要通过“意”来说明和界定,这表明了“意”在王阳明心学中有较重要的地位。王阳明心学中的“意”,虽来源于《大学》中“诚意”的“意”,但是随着王阳明对《大学》中心、知、物三个概念的定义,他的心学中“意”却突破了《大学》中“意”的含义。
  王阳明心学中的“意”在其哲学中的含义并不是一贯相同的,如“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此处感如果指外感,那么这里的“意”就是指主体对于外部刺激所做的反应的意念感觉。 “意欲温清、意欲奉养者所谓意也,而未可谓之诚意”这里所说的“意”,实则是指心之所发的意向活动。“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所发也遇父便谓之孝”、“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一物”等这里所说的“意”,是指在意之意向活动中所产生的关于物的观念与意义。
  王阳明认为“心”是发出“意”的主体,它含纳良知,并且倾向于认同良知。而 “意”是沟通“心”和“物”的一个桥梁,是“心”应物而起的意识活动,同时“意”又是意识对象的意义。当主体的“心”看到客体的“物”时,便发出对“物”的意向活动。该意向活动是通过观念之物(意义)指向客观之物的,是主体的“心”对客体的物的意义赋予活动。王阳明心学中的物,主要是指我们人伦日用中的“事”。而“事”便是由心所发动的“意”指向,并且构成的。然而,虽然“心”含纳良知,并且倾向于认同良知,但是心若不能朗照事物,便会发出恶的“意”。因此在伦理生活中,要进行道德事物,便需要进行“诚意”。由于“心”中含纳良知,并倾向于认同良知,所以要去诚意,其实不需外求,只需要探求尊崇本“心”,致良知,依着良知去做就是了。
  王阳明心学中的“意”的含义,虽然是承袭了《大学》中诚意的“意”含义,但是在对“物”、“知”等范畴进行解释的时候,王阳明又突破和发展了“意”的含义,将其理解成了构成“物”的活动,理解成了意义赋予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
  [2] 王陽明:《传习录》上,《阳明全书》上,中华书局,第39页.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8页.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优帝尔(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对日本大耳白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   方法:   1.选择日本大耳白40只,随机分成A、B组(
摘 要:电力系统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是供电公司的职责所在。基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供电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公司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切实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供电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本文以蓟县供电分公司为例,对其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并
摘 要:我局10kV开关柜有一半是采用的KYN型,而每年我局因为手车开关隔离触头(下面简称动静触头)发热引起爆炸的案例时有发生,此文就针对一起10kV开关爆炸的原因以及为什么铜铝搭接容易引起发热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此类家族型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触头盒;静触头;母排  1故障概况  某220kV变电站内一台10kV开关故障,造成2号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跳开2号主变低压侧开关,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用电检查工作中窃电与违约用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用电管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电检查中窃电与违约用电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营销稽查;反窃电;用电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供电企业管理工作逐步向市场方向转移,供电企业在保证供电稳定性以及供电质量的同时,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而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窃电与违约用电是供电企业电力损耗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用电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