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17年7月19日
地点:中央电视台星光剧场
曲艺声声,在全国顶尖的曲艺舞台上,四川曲艺人又一次扬眉吐气。
2017年7月19日晚,“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成果汇报演出”在央视星光剧场举行,来自四川的叮当(张旭东)、任平分别以谐剧《让我看你一眼》和四川清音《蒹葭》亮相。7月20日,在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会上,叮当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两年前,中国曲艺家协会正式启动“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叮当、任平名列首批10位入选者,这也是四川曲艺成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曲艺人感应时代脉搏,肩负起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品牌活动办的有声有色,文艺佳作迭出。
创建平台 曲艺群英汇聚四川
今年9月,第四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系列活动将在四川岳池举办,全国各地“中国曲艺之乡”的曲艺工作者将汇聚岳池,展演两年来新创作的曲艺作品。以“树乡风 扬乡名”为主题的“岳池论坛”也将同步展开,各地专家学者将围绕提升中国曲艺之乡品牌、珍稀曲种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基层曲艺人才的培养、基层曲艺创作等议题展开讨论。
从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这一活动已经在西部首个“中国曲艺之乡”——岳池举办了6年。“中国曲协从1994年开始认定‘中国曲艺之乡’,到2011年全国已经有20多个,但相互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谈到创办这一活动的初衷,省曲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李蓉表示,一方面是为了在四川搭建“中国曲艺之乡”交流、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旨在推进四川“中国曲艺之乡”的建设工作,打造四川曲艺人才培养摇篮、普及推广窗口、创意研发基地。
6年来,“岳池杯”已成为全国性的曲艺品牌活动。以2015年9月第三届活动为例,来自全国31个“中国曲艺之乡”的三百多名演员,带来了四川竹琴、四川清音、粤曲、绍兴莲花落、二人转等34个曲艺节目,每场演出都有近千名观众到场。“这是对‘中国曲艺之乡’蓬勃风貌和建设成果的全面展示和集中检阅。”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表示,曲艺来自民间、面向社会、服务人民,离开了基层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除了岳池之外,近年来我省遂宁、彭州、泸县、巴州也相继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而在品牌活动建设上,“花开的声音·四川省优秀少儿曲艺节目展演”“向人民报告——蜀风蜀韵四川优秀曲艺节目进京展演”“说唱四川·曲艺创作工程”“曲艺名家风采工程”等竞相呈现,曲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众也获得了大量精神食粮。
办赛选才 夯实曲艺人才基础
四川曲藝人紧张的日程表上,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一直是“标红加粗”的重点工作。目前,第四届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已结束初赛,46个节目将于8月下旬参与决赛竞逐。
“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创新,但是如果专业人才断档,我们还能拿什么来谈创新?”李蓉对此曾经深有体会,2004年,中国曲协开始举办全国少儿曲艺大赛,结果前三届赛事四川地区两度缺席,唯一参加的一次仅获三等奖,显示出我省曲艺新苗严重匮乏的紧迫现状。
痛定思痛,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于2012年应运而生,目的就在于通过曲艺队伍自身建设,推进四川曲艺事业继承和发展。参加首届比赛决赛的25个节目中,四川清音《植树谣》、金钱板《成都福娃》、谐剧《采访时刻》等6个节目获一等奖,并代表四川参加第五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一举斩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2015年第三届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入围决赛的节目已达到36个,涉及四川扬琴、四川清音、四川竹琴、四川金钱板等十多个曲种,其中不乏濒危项目。而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四川均有节目获一等奖,少儿曲艺欣欣向荣。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举办至今,已经积累了近百个少儿曲艺节目。“以前少儿表演的传统曲目,虽然经典,但都是在演绎‘成人的故事’,罕有自己的题材。”李蓉介绍,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则大量发掘原创曲目,无论是内容还是格调都明朗健康,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他们的成长共鸣。
“虽然参加比赛的孩子们,今后不一定都成为专业曲艺演员,但只要他们在参与曲艺、观看曲艺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在走近传统文化中收获了快乐,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表示,从另一个角度说,从小注入曲艺艺术的细胞,拉近与曲艺的距离,孩子们长大后对曲艺就有一种亲切感,曲艺也就有了观众基础。
下沉培训 助力曲艺梦想发光
曲艺被称为“文艺轻骑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机动灵活,能够广泛服务于广大基层民众。近年来,四川曲艺人利用这一特性,深入开展了大量公益性曲艺为民、惠民、乐民活动。李蓉介绍,省曲协每年组织数千名曲艺家、曲艺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以及各市州乡镇、街道等,开展慰问演出100多场,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
而在这些面向基层的曲艺活动中,“四川曲艺流动讲堂”成了一张闪亮的名片。今年7月,严西秀、叮当、张廷玉、李多4位曲艺名家,到德阳市中江县开展曲艺创作培训。在2016年,“四川曲艺流动讲堂”还相继走进遂宁、广安、巴中等地。
“曲艺尚未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省曲协因此组织艺术家、专家学者到基层讲学,并根据当地曲艺发展现状‘按需定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李蓉说。
大型曲艺情景剧《望红台》,便是“四川曲艺流动讲堂”结出的硕果。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巴中市巴州区希望利用曲艺的方式,再现“红军长征在巴中”的历史故事。然而,参与演出的78位巴州区当地演员中,只有两三人是专业曲艺演员。
怎么办?“四川曲艺流动讲堂”发挥了作用。从2016年3月开始,省曲协组织了一大批曲艺表演艺术家来到巴中,进行了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的集中培训,传授清音、扬琴、盘子、竹琴、荷叶、车灯等四川曲艺表演技艺。2016年9月22日《望红台》首演结束后,执导该剧的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安凤英泪流满面,她没想到这些来自机关、社区、学校的“非专业演员”经过短时间培训,竟能登上舞台圆满奉献如此专业的表演。
“《望红台》一方面起到了文化扶贫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曲艺人才的‘孵化器’。”李蓉希望这样的经验可以在全省复制,推动各地曲艺自我“造血”。
地点:中央电视台星光剧场
曲艺声声,在全国顶尖的曲艺舞台上,四川曲艺人又一次扬眉吐气。
2017年7月19日晚,“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成果汇报演出”在央视星光剧场举行,来自四川的叮当(张旭东)、任平分别以谐剧《让我看你一眼》和四川清音《蒹葭》亮相。7月20日,在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会上,叮当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两年前,中国曲艺家协会正式启动“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叮当、任平名列首批10位入选者,这也是四川曲艺成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曲艺人感应时代脉搏,肩负起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品牌活动办的有声有色,文艺佳作迭出。
创建平台 曲艺群英汇聚四川
今年9月,第四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系列活动将在四川岳池举办,全国各地“中国曲艺之乡”的曲艺工作者将汇聚岳池,展演两年来新创作的曲艺作品。以“树乡风 扬乡名”为主题的“岳池论坛”也将同步展开,各地专家学者将围绕提升中国曲艺之乡品牌、珍稀曲种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基层曲艺人才的培养、基层曲艺创作等议题展开讨论。
从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这一活动已经在西部首个“中国曲艺之乡”——岳池举办了6年。“中国曲协从1994年开始认定‘中国曲艺之乡’,到2011年全国已经有20多个,但相互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谈到创办这一活动的初衷,省曲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李蓉表示,一方面是为了在四川搭建“中国曲艺之乡”交流、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旨在推进四川“中国曲艺之乡”的建设工作,打造四川曲艺人才培养摇篮、普及推广窗口、创意研发基地。
6年来,“岳池杯”已成为全国性的曲艺品牌活动。以2015年9月第三届活动为例,来自全国31个“中国曲艺之乡”的三百多名演员,带来了四川竹琴、四川清音、粤曲、绍兴莲花落、二人转等34个曲艺节目,每场演出都有近千名观众到场。“这是对‘中国曲艺之乡’蓬勃风貌和建设成果的全面展示和集中检阅。”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表示,曲艺来自民间、面向社会、服务人民,离开了基层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除了岳池之外,近年来我省遂宁、彭州、泸县、巴州也相继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而在品牌活动建设上,“花开的声音·四川省优秀少儿曲艺节目展演”“向人民报告——蜀风蜀韵四川优秀曲艺节目进京展演”“说唱四川·曲艺创作工程”“曲艺名家风采工程”等竞相呈现,曲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众也获得了大量精神食粮。
办赛选才 夯实曲艺人才基础
四川曲藝人紧张的日程表上,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一直是“标红加粗”的重点工作。目前,第四届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已结束初赛,46个节目将于8月下旬参与决赛竞逐。
“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创新,但是如果专业人才断档,我们还能拿什么来谈创新?”李蓉对此曾经深有体会,2004年,中国曲协开始举办全国少儿曲艺大赛,结果前三届赛事四川地区两度缺席,唯一参加的一次仅获三等奖,显示出我省曲艺新苗严重匮乏的紧迫现状。
痛定思痛,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于2012年应运而生,目的就在于通过曲艺队伍自身建设,推进四川曲艺事业继承和发展。参加首届比赛决赛的25个节目中,四川清音《植树谣》、金钱板《成都福娃》、谐剧《采访时刻》等6个节目获一等奖,并代表四川参加第五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一举斩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2015年第三届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入围决赛的节目已达到36个,涉及四川扬琴、四川清音、四川竹琴、四川金钱板等十多个曲种,其中不乏濒危项目。而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四川均有节目获一等奖,少儿曲艺欣欣向荣。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举办至今,已经积累了近百个少儿曲艺节目。“以前少儿表演的传统曲目,虽然经典,但都是在演绎‘成人的故事’,罕有自己的题材。”李蓉介绍,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则大量发掘原创曲目,无论是内容还是格调都明朗健康,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他们的成长共鸣。
“虽然参加比赛的孩子们,今后不一定都成为专业曲艺演员,但只要他们在参与曲艺、观看曲艺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在走近传统文化中收获了快乐,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表示,从另一个角度说,从小注入曲艺艺术的细胞,拉近与曲艺的距离,孩子们长大后对曲艺就有一种亲切感,曲艺也就有了观众基础。
下沉培训 助力曲艺梦想发光
曲艺被称为“文艺轻骑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机动灵活,能够广泛服务于广大基层民众。近年来,四川曲艺人利用这一特性,深入开展了大量公益性曲艺为民、惠民、乐民活动。李蓉介绍,省曲协每年组织数千名曲艺家、曲艺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以及各市州乡镇、街道等,开展慰问演出100多场,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
而在这些面向基层的曲艺活动中,“四川曲艺流动讲堂”成了一张闪亮的名片。今年7月,严西秀、叮当、张廷玉、李多4位曲艺名家,到德阳市中江县开展曲艺创作培训。在2016年,“四川曲艺流动讲堂”还相继走进遂宁、广安、巴中等地。
“曲艺尚未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省曲协因此组织艺术家、专家学者到基层讲学,并根据当地曲艺发展现状‘按需定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李蓉说。
大型曲艺情景剧《望红台》,便是“四川曲艺流动讲堂”结出的硕果。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巴中市巴州区希望利用曲艺的方式,再现“红军长征在巴中”的历史故事。然而,参与演出的78位巴州区当地演员中,只有两三人是专业曲艺演员。
怎么办?“四川曲艺流动讲堂”发挥了作用。从2016年3月开始,省曲协组织了一大批曲艺表演艺术家来到巴中,进行了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的集中培训,传授清音、扬琴、盘子、竹琴、荷叶、车灯等四川曲艺表演技艺。2016年9月22日《望红台》首演结束后,执导该剧的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安凤英泪流满面,她没想到这些来自机关、社区、学校的“非专业演员”经过短时间培训,竟能登上舞台圆满奉献如此专业的表演。
“《望红台》一方面起到了文化扶贫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曲艺人才的‘孵化器’。”李蓉希望这样的经验可以在全省复制,推动各地曲艺自我“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