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长的假期里适合看书,而什么书最合适呢?我想是能够教你如何细细品味生活情趣的书,在此推荐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
这本《生活,是很好玩的》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分为有味、草木和春秋三辑,从美食、植物、旧事等方面来展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汪曾祺先生是一位生活家,他观察生活中的琐碎,却能找到独特的角度挖掘其中乐趣,文字间充满孩童视角的天真,又糅杂着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到。
汪曾祺先生谈及生活中的细节,跟你细细道来,吃过的美食、见过的花草或是过去的故事,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翻到这一章谈起各地不同的豆制品的做法,豆浆、豆皮、腐竹、豆腐,比如豆腐各地又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风味,提到最常见的麻婆豆腐的做法:
做麻婆豆腐的要领是: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做过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才知道我用的是瘦猪肉末。牛肉末不能用猪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县豆瓣。豆瓣须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汤汁渐渐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要撒一层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就吃。如果正在喝酒说话,应该把说话的嘴腾出来。麻婆豆腐必须是:麻、辣、烫。
没有什么浮华雕饰,就是弥漫着生活气息,也带着风趣幽默。读这一段仿佛可以品尝到这一盘麻婆豆腐的麻辣鲜香,形象而生动。翻开整本书,这样馋人的描写比比皆是,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不同滋味,而汪曾祺先生也在书中提到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用包容和探索的心对待不同地域口味的食物,也同样这样对待文化,对待生活。如同菜市里那五颜六色欣欣向荣的生活场景,生活里也不该只是一种乐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融合在一起才是生活。
汪曾祺先生对待生活乐观豁达的态度让人对于他的生平充满好奇,而回顾起汪曾祺先生的经历时,发现他出生于1920年,在读书求学阶段经历过抗日战争,在混乱的时局中辗转避难求学,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过下放到农科所劳动的经历,也曾经被关过牛棚,可在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中却从没有对于这些苦难的愤恨与抱怨,即便是他回忆自己下放到农科所上山劳动的日子也是有趣的:
一早,就上山,带两个干馒头、一块大腌萝卜。顿顿吃大腌萝卜,这不是个事。已经是秋天了,山上的酸枣熟了,我们摘酸枣吃。草里有蝈蝈,烧蝈蝈吃!蝈蝈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一会儿就能捉半土筐。点一把火,把蝈蝈往火里一倒,劈劈剥剥,熟了。咬一口大腌萝卜,嚼半个烧蝈蝈,就馒头,香啊。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后来汪曾祺先生被派往农科所,他在所里画着马铃薯图谱,每画完一种,就把土豆烤了吃了,“这里的马铃薯不下七八十种,每一种我都尝过。中国吃过那么多种马铃薯的人,大概不多”。
即便是回忆起三年困難时期那样食物贫乏生活艰难的日子,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中却不曾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困苦的日子也只是像极了寻常日子,就是生活里的一次经历。平平淡淡中透露出作者乐观的态度,也让我们了解到,这些经历过的回忆凝结起来就是生活。
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吗?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读到汪曾祺先生对于梧桐落叶都充满珍惜的段落,落叶并无法用金钱价值来衡量,其中包裹着的是我们对于秋天这个季节的回忆,而四季周而复始的更迭,我们的年纪慢慢增长,也慢慢学到一些什么。整本书读下来,了解到这本书的书名恰如其分传递给我们——生活,是很好玩的,要以更轻盈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人生百态都值得珍惜,即便看透人世间也要保有赤子之心。
这本《生活,是很好玩的》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分为有味、草木和春秋三辑,从美食、植物、旧事等方面来展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汪曾祺先生是一位生活家,他观察生活中的琐碎,却能找到独特的角度挖掘其中乐趣,文字间充满孩童视角的天真,又糅杂着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到。
汪曾祺先生谈及生活中的细节,跟你细细道来,吃过的美食、见过的花草或是过去的故事,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翻到这一章谈起各地不同的豆制品的做法,豆浆、豆皮、腐竹、豆腐,比如豆腐各地又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风味,提到最常见的麻婆豆腐的做法:
做麻婆豆腐的要领是: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做过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才知道我用的是瘦猪肉末。牛肉末不能用猪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县豆瓣。豆瓣须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汤汁渐渐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要撒一层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就吃。如果正在喝酒说话,应该把说话的嘴腾出来。麻婆豆腐必须是:麻、辣、烫。
没有什么浮华雕饰,就是弥漫着生活气息,也带着风趣幽默。读这一段仿佛可以品尝到这一盘麻婆豆腐的麻辣鲜香,形象而生动。翻开整本书,这样馋人的描写比比皆是,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不同滋味,而汪曾祺先生也在书中提到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用包容和探索的心对待不同地域口味的食物,也同样这样对待文化,对待生活。如同菜市里那五颜六色欣欣向荣的生活场景,生活里也不该只是一种乐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融合在一起才是生活。
汪曾祺先生对待生活乐观豁达的态度让人对于他的生平充满好奇,而回顾起汪曾祺先生的经历时,发现他出生于1920年,在读书求学阶段经历过抗日战争,在混乱的时局中辗转避难求学,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过下放到农科所劳动的经历,也曾经被关过牛棚,可在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中却从没有对于这些苦难的愤恨与抱怨,即便是他回忆自己下放到农科所上山劳动的日子也是有趣的:
一早,就上山,带两个干馒头、一块大腌萝卜。顿顿吃大腌萝卜,这不是个事。已经是秋天了,山上的酸枣熟了,我们摘酸枣吃。草里有蝈蝈,烧蝈蝈吃!蝈蝈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一会儿就能捉半土筐。点一把火,把蝈蝈往火里一倒,劈劈剥剥,熟了。咬一口大腌萝卜,嚼半个烧蝈蝈,就馒头,香啊。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后来汪曾祺先生被派往农科所,他在所里画着马铃薯图谱,每画完一种,就把土豆烤了吃了,“这里的马铃薯不下七八十种,每一种我都尝过。中国吃过那么多种马铃薯的人,大概不多”。
即便是回忆起三年困難时期那样食物贫乏生活艰难的日子,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中却不曾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困苦的日子也只是像极了寻常日子,就是生活里的一次经历。平平淡淡中透露出作者乐观的态度,也让我们了解到,这些经历过的回忆凝结起来就是生活。
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吗?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读到汪曾祺先生对于梧桐落叶都充满珍惜的段落,落叶并无法用金钱价值来衡量,其中包裹着的是我们对于秋天这个季节的回忆,而四季周而复始的更迭,我们的年纪慢慢增长,也慢慢学到一些什么。整本书读下来,了解到这本书的书名恰如其分传递给我们——生活,是很好玩的,要以更轻盈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人生百态都值得珍惜,即便看透人世间也要保有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