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南的发展,先后批复了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级战略规划,这对河南省及其周边省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因素,河南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层面功能区而言还存在明显差距。为了快速提高河南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进而切实提高河南省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建议在河南现有经济区域框架下大力建设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中原古都经济圈”,打造河南经济新名片。
一、中原古都经济圈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经济圈又称城市群集合,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目前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经济圈有以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为代表的美国大都市经济圈,构成美国甚至世界的經济中心;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代表的日本大都市经济圈,享有“亚洲金融中心”的称誉等。
尽管国情不同,但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都出现了城市经济圈这种空间经济形态;欧、美、日等是城市化先进地区和国家,其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与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经验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中原古都经济圈,即以郑州为核心,由开封、洛阳、安阳、许昌等古都城市组成的近似于圆形的经济区域。从空间结构来看,它是以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交会点(郑州)为核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沿铁路线紧密相连的城市为范围构成的经济区域。古都经济圈的优势和建设古都经济圈的依据是明显的,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上述城市是我国唯一的古都密集的区域,其知名古都数量占全国“八大古都”的一半,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明确提出“中原古都经济圈”的概念本身就会获得很大的社会关注度,同时也能提高河南省的外部影响力乃至世界影响力。
第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按步骤进行,因而需要一个明确的核心区域,古都经济圈所包含的城市自然形成了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这个区域近似于早期中原城市群的构成,包含“郑汴一体化”“郑汴洛工业走廊”等重要发展战略并与之构成了很好的层次关系。
第三,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经济发展仍要依赖工业化与城镇化,而且城镇化仍是本届中央政府推动的重点工作。中原古都经济圈依据其历史形成的城市基础和辐射效应,通过城市功能的融合和城市特色的提炼,在形成现代“都市圈”或“城市带”的同时可以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典范和“三化”协调的典范。
第四,古都经济圈内所有城市均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具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效应并具有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具备了进一步经济一体化的客观条件和趋势,因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现代经济。
第五,这些古都城市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并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因此,古都经济圈内城市可以在强化各自古都文化特色、形成独特文化品牌的同时在整体上使中原经济区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高地,这不仅可以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而且符合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建议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框架下建设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中原古都经济圈。目前,已运用经济一体化等理论,通过数据统计和经济计量分析论证了建设古都经济圈的合理性,并就古都经济圈的推进步骤、发展规划和预期蓝图做了初步的研究。
二、古都经济圈现状分析
(一)古都城市经济圈的界定范围
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圈”指的是拥有一个核心增长极,并辐射带动周围若干和核心密切相关的腹地城市,构成类似环形的经济增长区域。“城市经济圈”具有三个特征:核心增长极、周围相关腹地城市以及关系密切。
古都經济圈以郑州为核心增长极,包含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焦作、安阳、平顶山、鹤壁等城市。古都经济圈为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这些城市当中,郑州、开封、许昌、洛阳、安阳均是世界知名的古都城市,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这些城市均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经济模式。另外,古都经济圈拥有发达的交通优势,东西向的陇海路交通干道,南北向的京广线交通干道。应充分发挥古都城市圈特色,形成一体化、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城市密集群。
(二)古都经济圈城市经济水平
2013年,古都经济圈总人口为1218万,土地面积为4218平方公里,生产总值(GDP)为6846亿元,占到河南省经济总量的68%,GDP增长率平均水平为9.94%;第三产业比重为4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财政收入占到全省比重76%,财政支出仅为全省的65%。
古都经济圈作为河南省经济密集中心,综合实力明显,以经济总量最大的郑州为核心,向四周扩散,形成紧密结合的产业链,成为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快速发展的区域,凸显出中原崛起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虽然古都经济圈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但是与我国已经相对成熟的经济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个别城市仍需要大幅提高服务业的发展。
古都经济圈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4431亿元,占到全省比重的55.3%;出口总额为52.7亿美元,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87.8%;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632元,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9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33亿元,占到全省总额的70%。
(三)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城市经济圈形成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核心增长极,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在我国中部城市中已经占据一定的地位。通过郑州向周围地区进行创新扩散、信息分享以及产业带动等效应,可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联动发展。
郑州作为古都经济圈的核心增长极,2013年城区GDP产值为3335亿元,为其他7个古都城市圈GDP的总和。
三、古都经济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城市作为创新的载体,向外进行经济扩散,一方面,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周围城市的经济产业结构变化。
针对古都经济圈内部城市,本文重点考察三个层面的经济联系:第一,古都经济圈中所有城市的经济联系总量,即对每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总和进行加总;第二,计算古都经济圈内任意一个城市与其他所有城市经济联系总量的平均值;第三,计算古都经济圈内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平均值。其次,为了比较,我们采用与上面针对古都经济圈内部城市计算经济联系强度同样的步骤,分别计算“古都经济圈内部与外部城市之间”和“古都经济圈外部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后,为了显示上述各类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变化或成长性,我们运用上述步骤,针对上述所有城市分别计算其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经濟联系强度。
古都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分析。创新测度的研究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引力模型来测算创新联系强度系数,模型公式为:
其中I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创新联系强度,K为引力系数,一定为固定值, 分别为城市i和城市j的创新规模,D为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
为了更好地反映城市创新规模,本文通过对城市规模、创新规模、对外联系三个指标中的多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重要因子成分作为创新规模的代替值。
本文通过选取古都城市圈各城市如下指标作为分析对象,见表2-1。选取数据为2013年,数据来源于《2014年河南统计年鉴》。
表2-1 创新研究相关指标分类
表2-2为各城市综合创新因子得分,从各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因子1可以归纳为经济创新规模得分,因子2可以归纳为经济创新发展潜力得分。可以看出,郑州市作为古都经济圈核心增长极,经济创新规模得分是最高的,洛阳作为第二增长极,创新潜力得分是最高的。从综合创新得分来看,郑州远远高出其他城市,排名第一,洛阳第二,开封、焦作紧随其后。
从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可以看出,省会郑州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强度普遍较高,其中郑州与开封的联系强度为11.4,为最高;从平均联系强度排名来看,郑州、开封、洛阳与其他城市联系位居前列。
四、古都经济圈产业分工现状与互补性分析
古都经济圈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日益一体化,最根本的动力是产业的分工与关联性。所以本部分要分别展现古都经济圈内部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关联性。
(一)分析方法
在此我们要做的工作是,通过计算各个城市各个产业的区位熵,显示出各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即专业化产业,而这其中具有的差异就体现了各个城市的产业分工。
分析某区域不同城市的产业分工现状,通常的方法是计算该区域各城市不同产业的区位熵。若某产业的区位熵大于1, 表明该产业是该城市的主导产业或专业化产业, 这种产业在本区域的产业分工中肩负着某种产品的输出功能。
根据数据情况,本文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选用了如下17个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二)计算结果及说明
通过下文表3-1可以看到,在17大类产业上,古都经济圈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工,但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产业重叠现象。这种既有产业分工又有产业重叠的现象应该是一种好现象,这为古都经济圈内部的产业集聚和产业互补提供了条件。
通过表3-1,我们能够看到以下具体现象:
第一,这些城市当中有5个城市的专业化产业中包括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是所有城市中普及程度最高的专业化产业。这反映了古都经济圈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具有很高的城市发展水平。是否拥有发达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是判定城市发展水平高低的最好指标之一。而且,拥有发达的上述两个产业也反映了古都经济圈城市的特质,也就是说,古都经济圈城市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特色,并拥有经过深度发展的文化,因而会有利于形成和发展上述产业。
第二,这些城市当中有4个城市的专业化产业中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教育业,这既反映了河南省的特点又体现了一些好现象。较多城市以农林牧副渔业和制造业为专业化产业,这是由河南省的省情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国家对河南省的定位决定的,而以农林牧副渔业和制造业为专业化产业也将为河南省经济带来更多的优势、特色和机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发展符合河南省大力发展物流业的政策导向,也反映了河南省在全国的交通与区位优势。金融业也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将郑州打造成中部金融中心始终是河南省的追求,以郑州为中心的古都经济圈城市以金融业为专业化产业将为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奠定腾飞的基础。古都经济圈城市更多以教育业为专业化产业,这很好地体现了古都经济圈的本质,即古都经济圈的最大优势是文化,而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是重视教育。
第三,这些城市当中有3个城市以采矿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为专业化产业,这些都反映了河南省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水平。较多城市以采矿业为专业化产业,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是由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较多城市以房地产业为专业化产业并不是好现象,但这是由我国国情和国家政策决定的。较多城市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专业化产业则是好现象,这说明了河南省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说明了中原经济区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第四,这些城市当中仅有郑州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专业化产业,这与古都经济圈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国唯一古都聚集地的地位极不相称。当然,这有统计上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古都经济圈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展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大力建设古都经济圈的一个重要原因。古都经济圈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作為其特色的文化产业如果得不到充分发展,就是一个政策上的缺憾。 第五,具体到各个城市,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在政治、金融、文化体育和娱乐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对外服务功能突出;开封则在特色旅游、休闲娱乐、批发和零售、农林牧渔等产业上较为发达;洛阳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相对较好;鹤壁的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非常显著;新乡在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具有相对优势;许昌的信息传输、电气制造服务和软件业的优势明显;安阳的制造业相对较强。
总体上看,无论是针对所有产业的分析还是针对专业化产业的分析,古都经济圈各个城市的产业之间既有重叠又有差异,具有比较合理的产业分工且产业之间也有明显的互补性。相对于古都经济圈外的其他城市来说,这样的产业结构安排是相对较好的,当然也是符合其一体化的特征与水平的。然而,古都经济圈的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分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缺陷有两个:一是整体产业化水平仍然带有低端化的特征,二是一些原本具有特色的产业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这就给古都经济圈的整体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一是努力优化产业结构使其高端化,二是充分发挥其特色产业如文化产业使其形成在全国同类产业中的优势。还要在对古都经济圈进行整体产业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更多手段优化其产业分工、深化其产业互补性、提升其产业结构,最终在古都经济圈内形成高效而可持续的生产网络。
五、打造古都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旧增长动力与发展方式正在转换与接续。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进入新常态,后发的中部省份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力促中部崛起是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中部是全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纽带,是资源要素输送的必经要道。中部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经济战略能否实现“全国一盘棋”。尤其在新常态下,中原经济肩负着引领中西部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此环境下,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建设古都经济圈。
(一)充分发挥郑州作为核心增长极的带动作用
回顾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和发展的历程,城市群通常以大都市为核心,通过与周边城市间的紧密互动,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巴尔的摩等主要城市和卫星小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与纽约的兴起并与周边区域形成产业分工协同体系密切相关;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及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也是东京、大阪和上海等核心城市发挥带动作用的结果。
中部崛起也应走强化大城市的核心作用、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道路。但从实际看,“强化郑州中心城市地位”作为古都经济圈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距离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中原城市群具备支撑中部崛起的潜力。与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比较,中原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位居第一,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的城市有7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空间广阔。但旨在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中心城市——郑州,在产业、要素、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还无法起到足够的带动作用,这不仅制约了中原经济圈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能,也导致中原城市发展的“离心化”。
(二)制定一体化发展规划
我国的大型城市经济圈都是由不同的城市、地域以及各级行政主体组成的经济综合体。古都经济圈的城市均在河南省内,由省政府形成统一的规划,明确经济圈发展的具体的整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消除各地产业分工不明确、社会资源浪费的不良现象。应打造完善的交通体系,形成信息共享的相互沟通平台,打造完善的配套物流系统,消除因为地域而造成的产品流通障碍。
同时,形成大统一市场。要打造城市经济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我国加入WTO后,在市场规则上逐渐与国际接轨,应逐步完善市场体系,真正发挥市场的经济作用。因此,古都经济圈的建设首先要逐步完善市场,在古都经济圈内构建商品共同流通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各城市创新潜力,寻找经济增长点。
(三)打造文化示范区域
古都城市圈拥有丰富的歷史文化,建设文化示范区,就是要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使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彰显、文化品牌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积极推进各城市文化项目进展,各地区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绿色生态的文化产业。打造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文化品牌及产品,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规模。建立文化产业的物流网络,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交通网络、营销网络,加大文化传播的力度。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结构发展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县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培育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通过古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配合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作为明确发展方向,提高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例。逐渐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大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得全民社会保障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國民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耿明斋教授)
一、中原古都经济圈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经济圈又称城市群集合,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目前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经济圈有以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为代表的美国大都市经济圈,构成美国甚至世界的經济中心;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代表的日本大都市经济圈,享有“亚洲金融中心”的称誉等。
尽管国情不同,但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都出现了城市经济圈这种空间经济形态;欧、美、日等是城市化先进地区和国家,其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与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经验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中原古都经济圈,即以郑州为核心,由开封、洛阳、安阳、许昌等古都城市组成的近似于圆形的经济区域。从空间结构来看,它是以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交会点(郑州)为核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沿铁路线紧密相连的城市为范围构成的经济区域。古都经济圈的优势和建设古都经济圈的依据是明显的,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上述城市是我国唯一的古都密集的区域,其知名古都数量占全国“八大古都”的一半,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明确提出“中原古都经济圈”的概念本身就会获得很大的社会关注度,同时也能提高河南省的外部影响力乃至世界影响力。
第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按步骤进行,因而需要一个明确的核心区域,古都经济圈所包含的城市自然形成了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这个区域近似于早期中原城市群的构成,包含“郑汴一体化”“郑汴洛工业走廊”等重要发展战略并与之构成了很好的层次关系。
第三,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经济发展仍要依赖工业化与城镇化,而且城镇化仍是本届中央政府推动的重点工作。中原古都经济圈依据其历史形成的城市基础和辐射效应,通过城市功能的融合和城市特色的提炼,在形成现代“都市圈”或“城市带”的同时可以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典范和“三化”协调的典范。
第四,古都经济圈内所有城市均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具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效应并具有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具备了进一步经济一体化的客观条件和趋势,因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现代经济。
第五,这些古都城市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并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因此,古都经济圈内城市可以在强化各自古都文化特色、形成独特文化品牌的同时在整体上使中原经济区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高地,这不仅可以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而且符合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建议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框架下建设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中原古都经济圈。目前,已运用经济一体化等理论,通过数据统计和经济计量分析论证了建设古都经济圈的合理性,并就古都经济圈的推进步骤、发展规划和预期蓝图做了初步的研究。
二、古都经济圈现状分析
(一)古都城市经济圈的界定范围
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圈”指的是拥有一个核心增长极,并辐射带动周围若干和核心密切相关的腹地城市,构成类似环形的经济增长区域。“城市经济圈”具有三个特征:核心增长极、周围相关腹地城市以及关系密切。
古都經济圈以郑州为核心增长极,包含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焦作、安阳、平顶山、鹤壁等城市。古都经济圈为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这些城市当中,郑州、开封、许昌、洛阳、安阳均是世界知名的古都城市,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这些城市均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经济模式。另外,古都经济圈拥有发达的交通优势,东西向的陇海路交通干道,南北向的京广线交通干道。应充分发挥古都城市圈特色,形成一体化、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城市密集群。
(二)古都经济圈城市经济水平
2013年,古都经济圈总人口为1218万,土地面积为4218平方公里,生产总值(GDP)为6846亿元,占到河南省经济总量的68%,GDP增长率平均水平为9.94%;第三产业比重为4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财政收入占到全省比重76%,财政支出仅为全省的65%。
古都经济圈作为河南省经济密集中心,综合实力明显,以经济总量最大的郑州为核心,向四周扩散,形成紧密结合的产业链,成为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快速发展的区域,凸显出中原崛起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虽然古都经济圈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但是与我国已经相对成熟的经济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个别城市仍需要大幅提高服务业的发展。
古都经济圈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4431亿元,占到全省比重的55.3%;出口总额为52.7亿美元,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87.8%;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632元,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9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33亿元,占到全省总额的70%。
(三)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城市经济圈形成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核心增长极,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在我国中部城市中已经占据一定的地位。通过郑州向周围地区进行创新扩散、信息分享以及产业带动等效应,可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联动发展。
郑州作为古都经济圈的核心增长极,2013年城区GDP产值为3335亿元,为其他7个古都城市圈GDP的总和。
三、古都经济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城市作为创新的载体,向外进行经济扩散,一方面,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周围城市的经济产业结构变化。
针对古都经济圈内部城市,本文重点考察三个层面的经济联系:第一,古都经济圈中所有城市的经济联系总量,即对每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总和进行加总;第二,计算古都经济圈内任意一个城市与其他所有城市经济联系总量的平均值;第三,计算古都经济圈内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平均值。其次,为了比较,我们采用与上面针对古都经济圈内部城市计算经济联系强度同样的步骤,分别计算“古都经济圈内部与外部城市之间”和“古都经济圈外部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后,为了显示上述各类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变化或成长性,我们运用上述步骤,针对上述所有城市分别计算其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经濟联系强度。
古都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分析。创新测度的研究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引力模型来测算创新联系强度系数,模型公式为:
其中I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创新联系强度,K为引力系数,一定为固定值, 分别为城市i和城市j的创新规模,D为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
为了更好地反映城市创新规模,本文通过对城市规模、创新规模、对外联系三个指标中的多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重要因子成分作为创新规模的代替值。
本文通过选取古都城市圈各城市如下指标作为分析对象,见表2-1。选取数据为2013年,数据来源于《2014年河南统计年鉴》。
表2-1 创新研究相关指标分类
表2-2为各城市综合创新因子得分,从各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因子1可以归纳为经济创新规模得分,因子2可以归纳为经济创新发展潜力得分。可以看出,郑州市作为古都经济圈核心增长极,经济创新规模得分是最高的,洛阳作为第二增长极,创新潜力得分是最高的。从综合创新得分来看,郑州远远高出其他城市,排名第一,洛阳第二,开封、焦作紧随其后。
从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可以看出,省会郑州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强度普遍较高,其中郑州与开封的联系强度为11.4,为最高;从平均联系强度排名来看,郑州、开封、洛阳与其他城市联系位居前列。
四、古都经济圈产业分工现状与互补性分析
古都经济圈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日益一体化,最根本的动力是产业的分工与关联性。所以本部分要分别展现古都经济圈内部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关联性。
(一)分析方法
在此我们要做的工作是,通过计算各个城市各个产业的区位熵,显示出各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即专业化产业,而这其中具有的差异就体现了各个城市的产业分工。
分析某区域不同城市的产业分工现状,通常的方法是计算该区域各城市不同产业的区位熵。若某产业的区位熵大于1, 表明该产业是该城市的主导产业或专业化产业, 这种产业在本区域的产业分工中肩负着某种产品的输出功能。
根据数据情况,本文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选用了如下17个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二)计算结果及说明
通过下文表3-1可以看到,在17大类产业上,古都经济圈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工,但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产业重叠现象。这种既有产业分工又有产业重叠的现象应该是一种好现象,这为古都经济圈内部的产业集聚和产业互补提供了条件。
通过表3-1,我们能够看到以下具体现象:
第一,这些城市当中有5个城市的专业化产业中包括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是所有城市中普及程度最高的专业化产业。这反映了古都经济圈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具有很高的城市发展水平。是否拥有发达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是判定城市发展水平高低的最好指标之一。而且,拥有发达的上述两个产业也反映了古都经济圈城市的特质,也就是说,古都经济圈城市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特色,并拥有经过深度发展的文化,因而会有利于形成和发展上述产业。
第二,这些城市当中有4个城市的专业化产业中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教育业,这既反映了河南省的特点又体现了一些好现象。较多城市以农林牧副渔业和制造业为专业化产业,这是由河南省的省情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国家对河南省的定位决定的,而以农林牧副渔业和制造业为专业化产业也将为河南省经济带来更多的优势、特色和机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发展符合河南省大力发展物流业的政策导向,也反映了河南省在全国的交通与区位优势。金融业也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将郑州打造成中部金融中心始终是河南省的追求,以郑州为中心的古都经济圈城市以金融业为专业化产业将为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奠定腾飞的基础。古都经济圈城市更多以教育业为专业化产业,这很好地体现了古都经济圈的本质,即古都经济圈的最大优势是文化,而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是重视教育。
第三,这些城市当中有3个城市以采矿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为专业化产业,这些都反映了河南省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水平。较多城市以采矿业为专业化产业,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是由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较多城市以房地产业为专业化产业并不是好现象,但这是由我国国情和国家政策决定的。较多城市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专业化产业则是好现象,这说明了河南省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说明了中原经济区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第四,这些城市当中仅有郑州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专业化产业,这与古都经济圈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国唯一古都聚集地的地位极不相称。当然,这有统计上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古都经济圈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展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大力建设古都经济圈的一个重要原因。古都经济圈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作為其特色的文化产业如果得不到充分发展,就是一个政策上的缺憾。 第五,具体到各个城市,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在政治、金融、文化体育和娱乐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对外服务功能突出;开封则在特色旅游、休闲娱乐、批发和零售、农林牧渔等产业上较为发达;洛阳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相对较好;鹤壁的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非常显著;新乡在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具有相对优势;许昌的信息传输、电气制造服务和软件业的优势明显;安阳的制造业相对较强。
总体上看,无论是针对所有产业的分析还是针对专业化产业的分析,古都经济圈各个城市的产业之间既有重叠又有差异,具有比较合理的产业分工且产业之间也有明显的互补性。相对于古都经济圈外的其他城市来说,这样的产业结构安排是相对较好的,当然也是符合其一体化的特征与水平的。然而,古都经济圈的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分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缺陷有两个:一是整体产业化水平仍然带有低端化的特征,二是一些原本具有特色的产业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这就给古都经济圈的整体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一是努力优化产业结构使其高端化,二是充分发挥其特色产业如文化产业使其形成在全国同类产业中的优势。还要在对古都经济圈进行整体产业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更多手段优化其产业分工、深化其产业互补性、提升其产业结构,最终在古都经济圈内形成高效而可持续的生产网络。
五、打造古都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旧增长动力与发展方式正在转换与接续。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进入新常态,后发的中部省份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力促中部崛起是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中部是全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纽带,是资源要素输送的必经要道。中部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经济战略能否实现“全国一盘棋”。尤其在新常态下,中原经济肩负着引领中西部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此环境下,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建设古都经济圈。
(一)充分发挥郑州作为核心增长极的带动作用
回顾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和发展的历程,城市群通常以大都市为核心,通过与周边城市间的紧密互动,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巴尔的摩等主要城市和卫星小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与纽约的兴起并与周边区域形成产业分工协同体系密切相关;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及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也是东京、大阪和上海等核心城市发挥带动作用的结果。
中部崛起也应走强化大城市的核心作用、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道路。但从实际看,“强化郑州中心城市地位”作为古都经济圈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距离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中原城市群具备支撑中部崛起的潜力。与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比较,中原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位居第一,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的城市有7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空间广阔。但旨在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中心城市——郑州,在产业、要素、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还无法起到足够的带动作用,这不仅制约了中原经济圈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能,也导致中原城市发展的“离心化”。
(二)制定一体化发展规划
我国的大型城市经济圈都是由不同的城市、地域以及各级行政主体组成的经济综合体。古都经济圈的城市均在河南省内,由省政府形成统一的规划,明确经济圈发展的具体的整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消除各地产业分工不明确、社会资源浪费的不良现象。应打造完善的交通体系,形成信息共享的相互沟通平台,打造完善的配套物流系统,消除因为地域而造成的产品流通障碍。
同时,形成大统一市场。要打造城市经济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我国加入WTO后,在市场规则上逐渐与国际接轨,应逐步完善市场体系,真正发挥市场的经济作用。因此,古都经济圈的建设首先要逐步完善市场,在古都经济圈内构建商品共同流通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各城市创新潜力,寻找经济增长点。
(三)打造文化示范区域
古都城市圈拥有丰富的歷史文化,建设文化示范区,就是要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使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彰显、文化品牌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积极推进各城市文化项目进展,各地区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绿色生态的文化产业。打造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文化品牌及产品,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规模。建立文化产业的物流网络,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交通网络、营销网络,加大文化传播的力度。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结构发展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县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培育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通过古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配合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作为明确发展方向,提高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例。逐渐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大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得全民社会保障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國民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耿明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