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佺期是初唐时期重要的宫廷诗人,以创作应制诗为主,为近体诗的定型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从诗人可确考的编年诗歌中分析了诗人入仕、被贬以及遇赦的三个阶段,结合每阶段的诗歌创作分析沈佺期其人其诗。
关键词:应制诗;三个阶段;编年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44-02
沈佺期(约656-716),字云卿,相州内黄人(今河南内黄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约武后垂拱元年(685),在朝中任协律郎等职,参与修撰《三教珠英》。长安元年(701),迁为考功员外郎,次年,旋擢为考功郎中,三年,再迁给事中。四年,因考功受贿案被弹劾入狱。中宗神龙元年(705),“考功受贿,劾未究,会张易之败,遂长流流驩州(今越南榮市)。”(《新唐书·文艺传》卷一百二十七欧阳修宋祁中华书局)景龙元年(707),遇赦北归,迁台州录事参军,后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历中书舍人、太子詹事。”(《旧唐书·文苑传》卷一百四十刘响中华书局)约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卒,享年约六十一岁。有《沈佺期集》十卷。
沈佺期的诗歌历来不为人称道。这主要是因为沈佺期在唐代依附武后和张氏兄弟,人品不足为人称道,且诗歌思想相对单一。直至当代,对其诗歌总体的研究,相对于唐代其他诗人来说,还是较少。
纵观沈佺期的经历,其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少年居家到进士及第,至累迁给事中;第二阶段:从因考功受贿而下狱至遇赦回京;第三阶段:从北归回京以后至开元四年去世。这三个阶段因经历、遭遇的不同,在诗歌题裁的选用、表现对象、情感表达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色。本文主要以现存确为沈佺期所作且可编年的94首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分析沈佺期这三个阶段的诗歌艺术特色。
一、第一阶段(约656-约703)
应制诗是封建官僚奉皇帝所作、所和之诗,由于多为歌功颂德之作,历来学术界都不重视。沈佺期在上元二年(675),十九岁时就中进士,其后几乎三十年时间里,政治上一帆风顺,为武则天所赏识。在仕途平稳的第一阶段,沈佺期的创作主要为应制诗。这些应制诗在风格上仍表现出齐梁遗风,艳丽绮靡,极尽旖旎绚丽之能事。内容上也多是一些歌功颂德之词。例如“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中“玉流”和“金魄”,以艳丽之词来写水流和明月。另《从幸香山寺应制》、《嵩山石淙侍宴应制》等诗,都是词藻华丽、色彩艳丽之诗。虽然,沈佺期的应制诗还没有摆脱齐梁诗歌之遗风,但总体来说,其诗歌更加追求大气精致、注重对仗工整,思想也更加浑厚,这是齐梁诗歌所不及的。
除了应制诗,沈佺期在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还有一些送别诗和感物诗。如《古意呈乔補阙知之》、《送友人任括州》、《古离别》和《览镜》等,相比其应制诗,这类诗的内容和思想就更加充实,语言也更加平实朴素。完全不同于应制诗绮靡和艳丽色彩。如《古意呈乔捕阙知之》“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质朴的语言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不舍。
在诗体方面。此时沈佺期的诗歌还表现出了从古体向新体诗过渡的特点,古体诗约占此时期诗歌的五分之一。此外,主要使用五言律诗和五言排律。在齐梁“永明体”讲求神韵、格律之后,唐代开始,更加注重近体诗的发展,从“初唐四杰”到沈佺期,近体诗的发展已有一个阶段,所以,在沈佺期第一阶段的诗歌中,已经以新体诗为主要体裁。从可以编年的诗歌数量上来统H-,近体诗约为二十首,为第一阶段诗歌总数的五分之四。
二、第二阶段(约704~约707)
此阶段,是沈佺期人生最不得意的时候,先是长安四年(704)因“考功受贿”被弹劾而入狱,此事未果,又因张易之兄弟的牵连而被贬岭南。在这被流贬的四五年中,沈佺期所作的诗,内容比较丰富多样,思想也较第一阶段充实。这一时期的诗歌一改前诗片面追求艺术的完美、词藻的华丽,而是将贬谪的经历、思想、情感作为主题,在意境和情感的容量上也超过了前作。
首先,长安四年(704),沈佺期因“考功受贿”案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被弹》、《移禁司刑》等七首诗(此七首诗系确考狱中所作),用血和泪写出了自己的冤屈和不平,以及在狱中的黑暗现状。“平生守直道,遂为众所嫉”(《被弹》),在此诗中沈佺期,为自己鸣不平,抒发愤懑之情,道出自己遭人陷害而入狱,指明“考功受贿”确是一个冤案。沈佺期十八、九岁中进士,至被弹入狱近三十年的时间当中,仕途一直很顺利,且为武则天所赏识,游兴作诗,每一次,沈佺期都会复命参加,表现出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定会因锋芒毕露而遭受妒忌,所以诗人才会在《被弹》中写出自己是遭人嫉妒。被冤入狱。“三日唯一饭,两旬不再栉。是时盛夏中,膜赫多瘵疾”(《被弹》),诗人在狱中生活的十分艰苦,食不果腹,身体多病,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此阶段的诗主要是描述诗人在狱中艰苦的生活以及所见所闻,几乎篇篇含泪、字字见愁,语言质朴、情致深长。
其次,中宗神龙元年(705),武后退位,张易之兄弟被杀。沈佺期因曾依附张氏兄弟而受到牵连,在“考功受贿”案未果的情况下,被流放到最南边的驩州。这也是作者大量创作贬谪诗的时期。此时期的诗歌可编年的为35首,是其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且内容多为描写路经之地地域环境的险恶,“夕宿含沙里,晨行蔺露间。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入鬼门关》);还有送别友人的感伤之诗,“两地江山万余里,何等重谒圣明君”(《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既写出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出了对前景的迷茫和伤感,以及期盼圣主再顾怜之情。神龙元年岁末,诗人在经历了一年的奔波劳累之后,终于到达贬所驩州。在厚驩州居住的时日,诗人写出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岭表寒食》),“肝肠余几寸,拭泪坐春风”(《驩州南亭夜梦》),情感真挚,声声含泪,使人读之肝肠百转。相对第一阶段的应制诗,这一时期,作者还创作了《题椰子树》等风格质朴,语言浅易的感物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心声,是值得一读的山水咏叹佳作。
再次,神龙三年,沈佺期遇赦北归。得知喜讯的时候,创作了《喜赦》。全诗以“归、通、迎、报、飞”等动词,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及北归的急切心理。在北归途中,诗人更是创作了《度贞阳峡》、《夜泊越州逢北使》等作品,既有对沿途景物的猎奇,又有对自身境遇和前途的深思。
从长安四年到神龙三年,沈佺期创作了几十首关于岭南人文景致的诗歌,虽说是贬谪之诗,抒发自己思乡、惆怅、不得志的情怀,但其对岭南山山水水的描述,不得不说别有一番审美意蕴。
三、第三阶段(707~约716)
沈佺期在神龙三年年底,亦或是次年初回到京城,开元四年卒。从台州录事参军累迁至太子少詹 士。此阶段,诗人又回到了宫廷应制诗之创作。在可考的编年诗歌中,除三首送别诗以外。其余几乎全为应制之诗,显然,此时期诗人的应制诗创作比第一阶段更加丰富。诗人在游幸和奉和过程中,又回到了以前游宴、咏物诗的创作中。此阶段的诗,仍是以“丽”为主,“锦帐迎风转,琼筵拂雾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凤凰楼下交天仗,鸟鹊桥头敞御筵”(《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这些诗句都极尽绚丽之能事,词藻华丽、色彩艳丽。但此时期的诗歌更加活泼流畅、秀逸清丽。更能将情与景融为一体,在对君主或事物赞赏表层意象下,表现出对自然美、境界美的主体感受和情感,将情与景熔为一炉。如《幸白鹿观应制》:“紫风真人府,班龙太上家。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本诗以“府”和“家”延伸到远处的“天”和“山”,亦然一幅由近及远的美景,随后又以“圣藻”和“仙杯”引入记事抒情,想象丰富,由景入情,浑然一体,既写出了白鹿观的美景,又达到了歌功颂德的效果。艺术感觉纤巧细腻,而且声律精工细密,对仗工整,不同于齐梁宫体诗的矫饰堆砌和虚浮靡弱。这比第一阶段的诗有过之而无不及。
诗人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可编年的诗歌,五古有五首,七古一首,第二阶段,古诗总数为八首,但到第三阶段,确为诗人所作又可编年的诗歌中仅有《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一首古诗。然而究其总数来说,第三阶段的创作是最为丰富的。形成这样一个诗体比例现象的原因是近体诗在唐代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而且,在此阶段,诗人主要以律诗和排律的形式来创作应制诗,相对于绝句,律诗更加有助于应制诗表达磅礴宏伟的气势和气吞山河、包举宇内的大唐气象。
沈佺期的一生,虽然算不得几经风霜,但当年被贬至南方最为荒凉的驩州,途经瘴疠之地,遭受离乡之苦,诗人的诗歌风貌也会跟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而反复。但总体来说,诗人的创作仍以应制诗为主要题材,这也是受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其次,诗人在贬谪过程中所写的贬谪诗也有很高的可读性,凄凉哀伤、情感真挚,真切的塑造了一个肝肠百转,思家念国的贬谪官员形象。人品不同于诗品,无论沈俭期是不是“考功受贿”,是不是谗附张氏兄弟,我们都应该客观的看待他在诗歌创作中的贡献。
关键词:应制诗;三个阶段;编年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44-02
沈佺期(约656-716),字云卿,相州内黄人(今河南内黄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约武后垂拱元年(685),在朝中任协律郎等职,参与修撰《三教珠英》。长安元年(701),迁为考功员外郎,次年,旋擢为考功郎中,三年,再迁给事中。四年,因考功受贿案被弹劾入狱。中宗神龙元年(705),“考功受贿,劾未究,会张易之败,遂长流流驩州(今越南榮市)。”(《新唐书·文艺传》卷一百二十七欧阳修宋祁中华书局)景龙元年(707),遇赦北归,迁台州录事参军,后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历中书舍人、太子詹事。”(《旧唐书·文苑传》卷一百四十刘响中华书局)约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卒,享年约六十一岁。有《沈佺期集》十卷。
沈佺期的诗歌历来不为人称道。这主要是因为沈佺期在唐代依附武后和张氏兄弟,人品不足为人称道,且诗歌思想相对单一。直至当代,对其诗歌总体的研究,相对于唐代其他诗人来说,还是较少。
纵观沈佺期的经历,其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少年居家到进士及第,至累迁给事中;第二阶段:从因考功受贿而下狱至遇赦回京;第三阶段:从北归回京以后至开元四年去世。这三个阶段因经历、遭遇的不同,在诗歌题裁的选用、表现对象、情感表达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色。本文主要以现存确为沈佺期所作且可编年的94首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分析沈佺期这三个阶段的诗歌艺术特色。
一、第一阶段(约656-约703)
应制诗是封建官僚奉皇帝所作、所和之诗,由于多为歌功颂德之作,历来学术界都不重视。沈佺期在上元二年(675),十九岁时就中进士,其后几乎三十年时间里,政治上一帆风顺,为武则天所赏识。在仕途平稳的第一阶段,沈佺期的创作主要为应制诗。这些应制诗在风格上仍表现出齐梁遗风,艳丽绮靡,极尽旖旎绚丽之能事。内容上也多是一些歌功颂德之词。例如“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中“玉流”和“金魄”,以艳丽之词来写水流和明月。另《从幸香山寺应制》、《嵩山石淙侍宴应制》等诗,都是词藻华丽、色彩艳丽之诗。虽然,沈佺期的应制诗还没有摆脱齐梁诗歌之遗风,但总体来说,其诗歌更加追求大气精致、注重对仗工整,思想也更加浑厚,这是齐梁诗歌所不及的。
除了应制诗,沈佺期在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还有一些送别诗和感物诗。如《古意呈乔補阙知之》、《送友人任括州》、《古离别》和《览镜》等,相比其应制诗,这类诗的内容和思想就更加充实,语言也更加平实朴素。完全不同于应制诗绮靡和艳丽色彩。如《古意呈乔捕阙知之》“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质朴的语言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不舍。
在诗体方面。此时沈佺期的诗歌还表现出了从古体向新体诗过渡的特点,古体诗约占此时期诗歌的五分之一。此外,主要使用五言律诗和五言排律。在齐梁“永明体”讲求神韵、格律之后,唐代开始,更加注重近体诗的发展,从“初唐四杰”到沈佺期,近体诗的发展已有一个阶段,所以,在沈佺期第一阶段的诗歌中,已经以新体诗为主要体裁。从可以编年的诗歌数量上来统H-,近体诗约为二十首,为第一阶段诗歌总数的五分之四。
二、第二阶段(约704~约707)
此阶段,是沈佺期人生最不得意的时候,先是长安四年(704)因“考功受贿”被弹劾而入狱,此事未果,又因张易之兄弟的牵连而被贬岭南。在这被流贬的四五年中,沈佺期所作的诗,内容比较丰富多样,思想也较第一阶段充实。这一时期的诗歌一改前诗片面追求艺术的完美、词藻的华丽,而是将贬谪的经历、思想、情感作为主题,在意境和情感的容量上也超过了前作。
首先,长安四年(704),沈佺期因“考功受贿”案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被弹》、《移禁司刑》等七首诗(此七首诗系确考狱中所作),用血和泪写出了自己的冤屈和不平,以及在狱中的黑暗现状。“平生守直道,遂为众所嫉”(《被弹》),在此诗中沈佺期,为自己鸣不平,抒发愤懑之情,道出自己遭人陷害而入狱,指明“考功受贿”确是一个冤案。沈佺期十八、九岁中进士,至被弹入狱近三十年的时间当中,仕途一直很顺利,且为武则天所赏识,游兴作诗,每一次,沈佺期都会复命参加,表现出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定会因锋芒毕露而遭受妒忌,所以诗人才会在《被弹》中写出自己是遭人嫉妒。被冤入狱。“三日唯一饭,两旬不再栉。是时盛夏中,膜赫多瘵疾”(《被弹》),诗人在狱中生活的十分艰苦,食不果腹,身体多病,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此阶段的诗主要是描述诗人在狱中艰苦的生活以及所见所闻,几乎篇篇含泪、字字见愁,语言质朴、情致深长。
其次,中宗神龙元年(705),武后退位,张易之兄弟被杀。沈佺期因曾依附张氏兄弟而受到牵连,在“考功受贿”案未果的情况下,被流放到最南边的驩州。这也是作者大量创作贬谪诗的时期。此时期的诗歌可编年的为35首,是其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且内容多为描写路经之地地域环境的险恶,“夕宿含沙里,晨行蔺露间。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入鬼门关》);还有送别友人的感伤之诗,“两地江山万余里,何等重谒圣明君”(《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既写出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出了对前景的迷茫和伤感,以及期盼圣主再顾怜之情。神龙元年岁末,诗人在经历了一年的奔波劳累之后,终于到达贬所驩州。在厚驩州居住的时日,诗人写出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岭表寒食》),“肝肠余几寸,拭泪坐春风”(《驩州南亭夜梦》),情感真挚,声声含泪,使人读之肝肠百转。相对第一阶段的应制诗,这一时期,作者还创作了《题椰子树》等风格质朴,语言浅易的感物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心声,是值得一读的山水咏叹佳作。
再次,神龙三年,沈佺期遇赦北归。得知喜讯的时候,创作了《喜赦》。全诗以“归、通、迎、报、飞”等动词,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及北归的急切心理。在北归途中,诗人更是创作了《度贞阳峡》、《夜泊越州逢北使》等作品,既有对沿途景物的猎奇,又有对自身境遇和前途的深思。
从长安四年到神龙三年,沈佺期创作了几十首关于岭南人文景致的诗歌,虽说是贬谪之诗,抒发自己思乡、惆怅、不得志的情怀,但其对岭南山山水水的描述,不得不说别有一番审美意蕴。
三、第三阶段(707~约716)
沈佺期在神龙三年年底,亦或是次年初回到京城,开元四年卒。从台州录事参军累迁至太子少詹 士。此阶段,诗人又回到了宫廷应制诗之创作。在可考的编年诗歌中,除三首送别诗以外。其余几乎全为应制之诗,显然,此时期诗人的应制诗创作比第一阶段更加丰富。诗人在游幸和奉和过程中,又回到了以前游宴、咏物诗的创作中。此阶段的诗,仍是以“丽”为主,“锦帐迎风转,琼筵拂雾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凤凰楼下交天仗,鸟鹊桥头敞御筵”(《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这些诗句都极尽绚丽之能事,词藻华丽、色彩艳丽。但此时期的诗歌更加活泼流畅、秀逸清丽。更能将情与景融为一体,在对君主或事物赞赏表层意象下,表现出对自然美、境界美的主体感受和情感,将情与景熔为一炉。如《幸白鹿观应制》:“紫风真人府,班龙太上家。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本诗以“府”和“家”延伸到远处的“天”和“山”,亦然一幅由近及远的美景,随后又以“圣藻”和“仙杯”引入记事抒情,想象丰富,由景入情,浑然一体,既写出了白鹿观的美景,又达到了歌功颂德的效果。艺术感觉纤巧细腻,而且声律精工细密,对仗工整,不同于齐梁宫体诗的矫饰堆砌和虚浮靡弱。这比第一阶段的诗有过之而无不及。
诗人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可编年的诗歌,五古有五首,七古一首,第二阶段,古诗总数为八首,但到第三阶段,确为诗人所作又可编年的诗歌中仅有《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一首古诗。然而究其总数来说,第三阶段的创作是最为丰富的。形成这样一个诗体比例现象的原因是近体诗在唐代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而且,在此阶段,诗人主要以律诗和排律的形式来创作应制诗,相对于绝句,律诗更加有助于应制诗表达磅礴宏伟的气势和气吞山河、包举宇内的大唐气象。
沈佺期的一生,虽然算不得几经风霜,但当年被贬至南方最为荒凉的驩州,途经瘴疠之地,遭受离乡之苦,诗人的诗歌风貌也会跟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而反复。但总体来说,诗人的创作仍以应制诗为主要题材,这也是受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其次,诗人在贬谪过程中所写的贬谪诗也有很高的可读性,凄凉哀伤、情感真挚,真切的塑造了一个肝肠百转,思家念国的贬谪官员形象。人品不同于诗品,无论沈俭期是不是“考功受贿”,是不是谗附张氏兄弟,我们都应该客观的看待他在诗歌创作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