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克氏针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成人锁骨中1/3或中外1/3骨折患者116例,男96例,女20例,本组均为成人,以青壮年多见。横断骨折51例,斜形骨折25例,粉碎性骨折40例。交通伤60例,其他56例。均有较明显移位(骨折端分离>3mm),手术治疗时间为伤后3~7天。
手术步骤:均采用颈丛麻醉,其中有10例加用局麻,麻酸后,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高并靠近手术床缘,头偏向健侧,以骨折部位为中心,沿锁骨前缘做切口,根据手术需要决定手术切口长度。横断骨折一般为5cm,长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适当延长切口至6~8cm。沿锁骨切开颈阔肌,切开骨膜并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部位。横断骨折,以适合髓腔径的斯氏针,一般直径为2 mm或2.5 mm,提起骨折外侧端,将钢针向远侧端穿入,经肩峰后面穿出皮肤,此时拔出钢针并将钢针倒转后再次穿出,将骨折复位并用持骨钳或弯钳维持复位,将钢针向内侧端穿入到达内侧端皮质并穿出皮肤,再从内侧端将钢针拉出至肩峰部,使手指刚好不能摸及钢针,将内侧端针尾预弯成60°,针尾留5~7 mm,旋转180°后埋于皮下。长斜形骨折加用钢丝固定,粉碎性骨折先用钢丝固定好碎骨片再用上述方法固定。86例中加用钢丝28例。冲洗切口,彻底止血,视创面大小放置橡皮片引流,逐层缝合。根据年龄、性别特点选择美容缝合皮肤。
术后治疗及功能锻炼:完成手术仅仅是锁骨骨折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第一步,正确而恰当的术后治疗必不可少。术后治疗包括早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段,强调全程跟踪治疗和正确指导。术后沙袋压迫止血,抗生素使用1~3天以预防感染,三角巾悬吊保护,复查X线片。除凝血功能异常者外,不用止血药物,引流物24小时拔除;第2天下地活动,开始握拳锻炼。术后7~10天复查X线片,以后每1~2周复诊,指导功能锻炼,每月复查照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三角巾悬吊保护应根据内固定强度而决定外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内固定牢靠者外固定4周,内固定不牢靠的,外固定时间要适当延长,稳定性差的,应使用肩胸石膏固定,练习握拳动作,肘关节屈伸活动,骨折初步愈合后,加强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特别是摸头动作。钢针留置时间一般为4~8周,但应以X线片为依据。
评定标准:①优:骨折正常愈合,无局部畸形及疼痛,X线片示对位对线良好,肩关节活动正常。②良:骨折正常愈合,骨折稍有移位,局部稍隆起,肩关节活动正常。③差:骨折明显畸形愈合,局部明显隆起骨不连,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
结 果
本组11例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果优107例(92.24%),良7例(6.03%),差2例(1.72%)。
讨 论
目前国内对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有所扩大。章氏等认为,锁骨骨折复位不良,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锁骨的承载能力下降,可诱发肩锁和胸锁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主张锁骨骨折要达到解剖复位。我们认为无移位的锁骨骨折应采用非手术治疗,幼儿及老年人的锁骨骨折也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移位的锁骨骨折,不能使之解剖复位的或能复位但不能有效维持其复位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均宜行手术治疗。
粗克氏针固定锁骨骨折生物学的可行性已得到一些学者的证实。具有以下优点:①小切口形成瘢痕小,能满足病人外观需求;②符合微创操作,髓内固定需暴露骨折断端,对骨膜剥离少,软组织损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骨折愈合快;③钢针穿破双侧皮质固定,使锁骨成为整体,对其生物学及生物力学行为影响小。
手术注意事项:①肩后垫高,有利于钢针从肩峰穿出,并且顺利钻入近折端,否则顺行钻针时手摇钻不方便,复位困难,也不利于消毒铺巾。②在行骨膜下剝离及复位时动作要轻柔,剥离范围要尽量小。本组斜形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均用钢丝捆扎,注意钢丝不能陷入骨折端内,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粉碎性骨折先用钢丝将碎骨片用钢丝捆扎再复位,这样复位就显得容易。③逆行穿针时,因远折端呈扁平状,骨圆针应位于中央位置,避免偏于一侧而在顺行穿针进入近折端时骨折影响解剖复位,同时,骨圆针在锁骨内走行过短,支撑力减小,术后极易松动、退出、骨折再成角或移位。④骨圆针应足够粗,这样有足够的挤紧作用和维持复位作用,且钢针不会沿着弯曲的髓腔而进入胸腔,应根据髓腔大小使用2~2.5mm粗细的骨圆针,这样也能避免术后退针。⑤钢丝不能陷入骨折端内,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⑥钢针针尾留在锁骨内侧端,外侧针尾应位于肌肉之下,可避免术后疼痛,形成滑囊炎,影响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针尾从内侧端穿出预弯成60°左右,预弯部分保留5~7mm,以防钢针游走,旋转180°后埋于皮下,有利于术后拔除。
锁骨骨折骨圆针内固定后,骨折端仍遭受上肢活动时带来的旋转、分离、剪切等应力,无压应力存在骨圆针与锁骨是靠摩擦起轴向定位的,对纵向牵引力能很好克服,而对轴向牵引力不能很好克服。这就要求骨折应达到解剖复位,骨圆针直径与髓腔内径要相一致,甚至比髓腔略粗,使内固定与各骨折部分形成一整体。这样骨折端才能免受各种有害应力。术后三角巾保护,强调三角巾仅托住前臂是不够的,关键是托住肘部,这样上肢的重量才能真正由三角巾承担,4周内不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从而避免产生有害应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使锁骨骨折治疗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宗贤.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5,4:176.
2 朱求亮,颜茂华,等.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选择.实用骨科杂志,2005,4:101.
3 刘长征,汤瑞新,马立泰.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附134例报告).实用骨科杂志,2003,4:15.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成人锁骨中1/3或中外1/3骨折患者116例,男96例,女20例,本组均为成人,以青壮年多见。横断骨折51例,斜形骨折25例,粉碎性骨折40例。交通伤60例,其他56例。均有较明显移位(骨折端分离>3mm),手术治疗时间为伤后3~7天。
手术步骤:均采用颈丛麻醉,其中有10例加用局麻,麻酸后,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高并靠近手术床缘,头偏向健侧,以骨折部位为中心,沿锁骨前缘做切口,根据手术需要决定手术切口长度。横断骨折一般为5cm,长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适当延长切口至6~8cm。沿锁骨切开颈阔肌,切开骨膜并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部位。横断骨折,以适合髓腔径的斯氏针,一般直径为2 mm或2.5 mm,提起骨折外侧端,将钢针向远侧端穿入,经肩峰后面穿出皮肤,此时拔出钢针并将钢针倒转后再次穿出,将骨折复位并用持骨钳或弯钳维持复位,将钢针向内侧端穿入到达内侧端皮质并穿出皮肤,再从内侧端将钢针拉出至肩峰部,使手指刚好不能摸及钢针,将内侧端针尾预弯成60°,针尾留5~7 mm,旋转180°后埋于皮下。长斜形骨折加用钢丝固定,粉碎性骨折先用钢丝固定好碎骨片再用上述方法固定。86例中加用钢丝28例。冲洗切口,彻底止血,视创面大小放置橡皮片引流,逐层缝合。根据年龄、性别特点选择美容缝合皮肤。
术后治疗及功能锻炼:完成手术仅仅是锁骨骨折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第一步,正确而恰当的术后治疗必不可少。术后治疗包括早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段,强调全程跟踪治疗和正确指导。术后沙袋压迫止血,抗生素使用1~3天以预防感染,三角巾悬吊保护,复查X线片。除凝血功能异常者外,不用止血药物,引流物24小时拔除;第2天下地活动,开始握拳锻炼。术后7~10天复查X线片,以后每1~2周复诊,指导功能锻炼,每月复查照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三角巾悬吊保护应根据内固定强度而决定外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内固定牢靠者外固定4周,内固定不牢靠的,外固定时间要适当延长,稳定性差的,应使用肩胸石膏固定,练习握拳动作,肘关节屈伸活动,骨折初步愈合后,加强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特别是摸头动作。钢针留置时间一般为4~8周,但应以X线片为依据。
评定标准:①优:骨折正常愈合,无局部畸形及疼痛,X线片示对位对线良好,肩关节活动正常。②良:骨折正常愈合,骨折稍有移位,局部稍隆起,肩关节活动正常。③差:骨折明显畸形愈合,局部明显隆起骨不连,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
结 果
本组11例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果优107例(92.24%),良7例(6.03%),差2例(1.72%)。
讨 论
目前国内对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有所扩大。章氏等认为,锁骨骨折复位不良,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锁骨的承载能力下降,可诱发肩锁和胸锁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主张锁骨骨折要达到解剖复位。我们认为无移位的锁骨骨折应采用非手术治疗,幼儿及老年人的锁骨骨折也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移位的锁骨骨折,不能使之解剖复位的或能复位但不能有效维持其复位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均宜行手术治疗。
粗克氏针固定锁骨骨折生物学的可行性已得到一些学者的证实。具有以下优点:①小切口形成瘢痕小,能满足病人外观需求;②符合微创操作,髓内固定需暴露骨折断端,对骨膜剥离少,软组织损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骨折愈合快;③钢针穿破双侧皮质固定,使锁骨成为整体,对其生物学及生物力学行为影响小。
手术注意事项:①肩后垫高,有利于钢针从肩峰穿出,并且顺利钻入近折端,否则顺行钻针时手摇钻不方便,复位困难,也不利于消毒铺巾。②在行骨膜下剝离及复位时动作要轻柔,剥离范围要尽量小。本组斜形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均用钢丝捆扎,注意钢丝不能陷入骨折端内,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粉碎性骨折先用钢丝将碎骨片用钢丝捆扎再复位,这样复位就显得容易。③逆行穿针时,因远折端呈扁平状,骨圆针应位于中央位置,避免偏于一侧而在顺行穿针进入近折端时骨折影响解剖复位,同时,骨圆针在锁骨内走行过短,支撑力减小,术后极易松动、退出、骨折再成角或移位。④骨圆针应足够粗,这样有足够的挤紧作用和维持复位作用,且钢针不会沿着弯曲的髓腔而进入胸腔,应根据髓腔大小使用2~2.5mm粗细的骨圆针,这样也能避免术后退针。⑤钢丝不能陷入骨折端内,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⑥钢针针尾留在锁骨内侧端,外侧针尾应位于肌肉之下,可避免术后疼痛,形成滑囊炎,影响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针尾从内侧端穿出预弯成60°左右,预弯部分保留5~7mm,以防钢针游走,旋转180°后埋于皮下,有利于术后拔除。
锁骨骨折骨圆针内固定后,骨折端仍遭受上肢活动时带来的旋转、分离、剪切等应力,无压应力存在骨圆针与锁骨是靠摩擦起轴向定位的,对纵向牵引力能很好克服,而对轴向牵引力不能很好克服。这就要求骨折应达到解剖复位,骨圆针直径与髓腔内径要相一致,甚至比髓腔略粗,使内固定与各骨折部分形成一整体。这样骨折端才能免受各种有害应力。术后三角巾保护,强调三角巾仅托住前臂是不够的,关键是托住肘部,这样上肢的重量才能真正由三角巾承担,4周内不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从而避免产生有害应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使锁骨骨折治疗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宗贤.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5,4:176.
2 朱求亮,颜茂华,等.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选择.实用骨科杂志,2005,4:101.
3 刘长征,汤瑞新,马立泰.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附134例报告).实用骨科杂志,200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