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彰显学生个性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其他文献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的媒体,只要能说明问题,越简单越好。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不能被代替的教学媒体。采用录像实验教学,效果显著,真实可信。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可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投影机既可投影片,还可投影实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原理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随着
期刊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
期刊
阅读理解是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指视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所读材料的评价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同时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阅读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培养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师生所重视。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谈谈自己的粗
期刊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进行,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精讲多练”所代替。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诵读对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课堂上的诵读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当地方:    一、流于形式上的读    老师为了怕被别人说上课没有让学生诵读,所以随便让学生进行默读、小组读、齐读等,没有考虑各种诵读的适用性,或者老师安排学生朗读时间过少。例如,让学生用两三分钟默读一篇较长的课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目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的弊端,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和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把预设的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机械性的劳动,简单的重复活动,有的只是学生的应付与无奈。  2,模式化。教学结构模式
期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探索最佳教学途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    1、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与他们生活有关的一些问题,甚至增加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例如讲到概
期刊
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和品质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涵的时代性。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生产等对英语人才的要求。第二,对象的个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不用英才教育、模式整体教育。模糊“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界限,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内容的全面性。注重对学生文化、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培养,使
期刊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阅读常常被看作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在实践中,我也确实发现,当没有课业负担时,学生是十分乐意阅读课外读物的,并且阅读的面非常广,各种类别都有涉及。然而一旦阅读与作业、与考试进行挂钩后,学生这种主动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变得厌恶各类课外读物。然而阅读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
期刊
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还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