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主要是指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境内藏族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意为农业人群。“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洼”(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巴、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也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藏族以糌粑为主食,糌粑即青稞炒熟磨成的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可食用。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藏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之一,是集祖国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它凝聚了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也为藏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最为完整,最有影响的民族医药学之一。
藏族自古就有天葬的习俗,于是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藏族人民掌握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等的位置及作用。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隆”(气)、“赤巴”(火)、“培根”(土和水)三大因素;饮食精微、肉、血、脂肪、骨、骨髓、精七种物质基础;大便、小便、汗液三种排泄物。三大因素支配七种物质基础和三种排泄物的运行变化。“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主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因此,藏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在于环境、气候和饮食起居的影响及体内三大因素的失调。藏医的诊断方法亦与中医一样,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藏医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
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内服药物采取“热者寒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外治有灸疗、放血、拔罐、热酥油止血、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常用药是由多种药物配制的成药,共有1400多种,其中一部分药材为青藏高原特产。
藏医学典籍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8世纪宇脱·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该书共分四个部分,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各科临床实践,包括人体解剖、胚胎发育、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临床各科、方剂药物、诊断与治疗器械等等,内容极为丰富。历代藏医都会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对其进行修订和增补,特别是经11世纪宇脱的14世后代——新宇脱·云丹贡布进行全面修订的版本,成为现今流行的版本。宇脱·云丹贡布对藏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此受到历代藏医和藏族人民群众的普遍尊敬,被列为“吐蕃九名医”之首,被称为“雪域医圣宇脱王”。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巴、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也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藏族以糌粑为主食,糌粑即青稞炒熟磨成的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可食用。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藏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之一,是集祖国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它凝聚了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也为藏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最为完整,最有影响的民族医药学之一。
藏族自古就有天葬的习俗,于是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藏族人民掌握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等的位置及作用。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隆”(气)、“赤巴”(火)、“培根”(土和水)三大因素;饮食精微、肉、血、脂肪、骨、骨髓、精七种物质基础;大便、小便、汗液三种排泄物。三大因素支配七种物质基础和三种排泄物的运行变化。“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主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因此,藏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在于环境、气候和饮食起居的影响及体内三大因素的失调。藏医的诊断方法亦与中医一样,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藏医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
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内服药物采取“热者寒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外治有灸疗、放血、拔罐、热酥油止血、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常用药是由多种药物配制的成药,共有1400多种,其中一部分药材为青藏高原特产。
藏医学典籍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8世纪宇脱·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该书共分四个部分,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各科临床实践,包括人体解剖、胚胎发育、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临床各科、方剂药物、诊断与治疗器械等等,内容极为丰富。历代藏医都会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对其进行修订和增补,特别是经11世纪宇脱的14世后代——新宇脱·云丹贡布进行全面修订的版本,成为现今流行的版本。宇脱·云丹贡布对藏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此受到历代藏医和藏族人民群众的普遍尊敬,被列为“吐蕃九名医”之首,被称为“雪域医圣宇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