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和谐思想及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经历了现代化时代。然而,现代化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后现代主义是在西方后工业化时代土壤中孕育的文化思潮,作为一种对现代化、现代性后果反思的思潮,对于我国避免现代化进程中的消极因素,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和否定。现代主义是十八世纪以来工业化的产物,它以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真善、绝对、统一性、一体化,以及经验性和终极关怀等为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主义而言的,提出了与现代主义近乎截然相反的观点和见解。他们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反表现主义、反人本主义,表现出反传统、反权威的共同特征,认为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世界观、社会观等诸多领域,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演变,是“一次带根本性的革命,其深刻程度是过去多少世纪以来所不遇的。”
  后现代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否定西方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等过程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在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上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和谐思想。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西方近代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人有权利对自然界进行征服和索取。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被认为是统治与被统治、改造与被改造、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现代世界观就产生了一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在决定对待自然的方式时,人类的欲望及其满足是惟一值得考虑的东西。”这种只强调人的主体性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造成了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失衡,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认为,必须重新认识人的主体地位,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主客融合的整体性。人类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都必须以整体性作为基础,离开了整体性,人就变成了孤独的人,科学也只能为专制主义或为某个集团的利益服务。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把人看作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人种不过是众多物种之一种,既不比别的更好,也不比别的更坏。” “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否则,我们及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将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
  ·反对科学至上的观念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各种先进科技和精密仪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空前增强。科学技术成为了现代化最核心的理念,理性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这种工具理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等,如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和意义的沦丧、信仰危机等。人的主体性的丧失、社会的涣散反过来又带来许多其他社会问题。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认为,现代的理性主义破坏了旧的奴役和压制人的根源,却又重新设置了新的奴役和压制,使人在理性主义建构的框架下逐渐丧失自己的本性,成为一种盲目追求利益和精确计算的动物。霍克海默曾指出“最初作为神话的解毒剂而出现的理性,最终转变成一种新式的神话,一种奴役人的力量。”科学技术意识取代了自由、平等的社会进步意识,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成为控制人、奴役人的力量。需要指出的是,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般地反对科学本身,“而是仅对那种允许现代自然科学数据单独参与建构我们的世界观的科学主义。”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而是由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和使用者对其进行了错误的定位造成的。
  ·强调多元文化的包容
  现代性追求的目标是论证世界的整体和统一,在“一”和“多”的问题上,现代主义强调的是“一”而非“多”。他们强调科学的唯一性和真理性,强调思维方式上的确定性和一元性。这样做实质上忽视了世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阻碍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平等对话、和谐发展。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近代以来西方同一性的思维模式进行了反思,他们反对同一性和整体性,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多元性,倡导以开放的、多元的方法来构建文化与社会,如费耶阿本德强调,任何规则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那种普遍的、固定的方法论原理解释不了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产生不利影响。阿道尔诺也认为,“有差别的事物的交流才是可能的,交流概念作为一个客体概念才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平就是那种没有支配而只有差异者相互渗透的独特状态。”利奥塔号召人们,“让我们向同一整体开战;让我们成为那不可表现之物的见证人;让我们继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蕴含的和谐思想,无疑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后现代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启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系统的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一定的发展原则。后现代主义思潮倡导主客融合的整体性思维,对于明确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坚持的发展原则,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这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和谐社会享有的主体,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次,要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之间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具体上又表现为“社会体制”与“社会秩序”的统一,即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建设主体
  后现代主义思潮反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推崇人的情感、意志,把人们从理性的压制中解放出来,使人们在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中去自由的生活,摆脱现代理性的片面的束缚,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本身,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论述了社会建设主体的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南昌县委党校)
其他文献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市场竞争的各种压力,使电力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应重新审视自己,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在竞争中发展壮大.rn
日前,以“创业创新、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与会专家与企业家共聚一堂,探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此次论坛由浙江省政协、中国民
收藏老照片,不仅收藏一种价值,也收藏一段历史、一种情怀。如今,随着人们怀古思想的不断增强,老照片作为一种怀旧的精神寄托和历史见证,开始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珍爱”的宝贝。老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完善和发展,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信息的制作和传输速度也加快,这使得网络上出现信息膨胀的局面,形成信息超量现象,超过了受众的承受范围,传播效果大大折扣。怎样与时俱进,利用新的应用载体进一步强化传播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微博成为最热门的网络应用之一,本文将对这一应用网络人际传播的实现,和如何强化微博的人际传播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浪微博;网络人际传播
5月15至16日,由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举办的海洋环境经济核算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相关涉海学术界、管理部门、联合国机构、相关组织和企业界的52名代表应邀参加了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深入,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必然打破传统的利益关系格局,导致更多利益群体的兴起,而这些利益群体基于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
老妈常说,她上辈子肯定是欠我们家的,几十年来一直为全家人操持家务、买菜做饭,什么时候能歇一歇?我知道,老妈这不是诉苦而是炫耀,真要让她放下菜篮在家里享福,老妈肯定会难
期刊
摘 要:在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现象,所以借鉴制造业中精益建造的管理思想,但是由于工程项目本身复杂性与参与者众多的自身特点,不能像制造业一样能够有效的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共享,所以引出了BIM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有点与实现过程。  关键词:BIM技术;精益化管理;价值工程  建筑项目高能耗、低效率等问题一直阻碍我国建筑业现代化的转型
期刊
王锴,前蜀重臣,一生历经晚唐、前蜀、后唐三朝,曾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于政治之外博览群书,精于禅理,尤擅文章,多留意国家文化建设,曾力劝高祖王建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