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是一幅画,品是一首诗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的雨》是一个构思别致、写法独到的文本。文章以宁坤索画开篇,不仅介绍了画作的立意,并一一录下画上的题跋。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一首诗记录四十年前“雨中静坐”的情味。
  明亮的回忆描摹成一幅画,深挚的情感凝聚成一首诗。一幅画作,扼要交代了写作的由头,又鲜明直观,引人入胜。同时,文章的写作手法由画作手法承续而来,重以侧面描写。诗歌作结,余韵悠长,让读者在诗意中徘徊留恋。文章画意与诗情密合无间,相得益彰,别致的构思,堪称独步。
  汪曾祺画图清新质朴,题跋意味深長,二美兼具,把读者带入了昆明雨季鲜活的蓬勃世界中。
  仙人掌原本俗物,不足为奇,但在昆明,却算得上真正的“奇葩”:悬空倒挂不仅能存活,还能开出金黄色的花朵。这是昆明雨季创造的奇迹,而不是作者的凭空造奇。作者特地强调“这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见过”来打消读者的顾虑。出人意表的是,仙人掌不仅具“辟邪”的神力,还兼“辟猪羊”的奇功。作者妙趣横生,居然拟想猪羊也“怕扎”,引人一哂。仙人掌的奇观是汪曾祺落笔的第一道风景,读者既为作家的信誓旦旦感到阅读的愉悦,也为作家展示的民俗风情心旌摇曳,心向往之。
  菌子多,在雨季也不算稀奇。但在昆明,菌子鲜腴,滋味隽永,堪称奇味。四十年回忆路迢迢,作者以“味”为“道”,倏忽抵达印象昆明,人间至味从笔尖传至舌尖,让读者口舌生津,心生向往。
  作家贾平凹盛赞汪曾祺是“文章圣手”。对比,是写出事物特征的重要手段。作者先是把昆明与其他地方做了比较,显出昆明的菌子之盛。然后充分调动多种写作手段,让各色菌子在味道上一较高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相当精彩。牛肝菌“滑,嫩,鲜,香,极好吃”,一字一顿,仿佛品咂不尽,回味无穷,这是正面描写。“炒牛肝菌要多放蒜,防止昏倒”,读者自会想到牛肝菌味美之极,让人难以投箸,以至于要想出防止昏倒的烹调方法,这是侧面描写。青头菌好吃,作者略去不谈,仅提出“格调”来和牛肝菌一争高下。牛肝菌好吃,稍逊于俗;青头菌好吃,贵在不俗。
  作者换副笔墨,以“味极鲜浓,无可方比”形容鸡枞。换句话说,就是“最好吃”,这又把前两种味道比了下去。最妙的是作者还借一位萌汉来侧面衬托鸡枞的至味。作者明面上是为了调侃昆明火车慢,赞赏昆明鸡枞多,可读者何尝不会有这样的联想:萌汉忘却危险,纵身一跃,全是鸡枞味美之魅啊。
  干巴菌之美改用抑扬之法。干巴菌貌丑至极,如牛粪,一抑;杂乱至极,再抑;择净费时,三抑;最后竟然捧出意想不到的好滋味,实在让人惊叹。至于“中看不中吃”的鸡油菌,既与干巴菌的“中吃不中看”相映成趣,更成为昆明雨季里菌子“极多”的明证。唯有极多,才能味道参差,良莠并存。
  如果说题跋是画图的二度空间,那么这两段精彩的文字又延展出雨意朦胧的第三度空间,植物蓬勃,食趣盎然。作者没有正面写雨,但是读者自会感觉到雨季那“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的明亮与旺盛,甚至会生出“空翠湿人衣”的幻觉。
  作者又把深情委婉的情愫交给了诗稿,向情感的记忆漫溯,不仅流连物事,更在于驰骋情思、营造意境,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诗香,沁人心脾。
  在汪曾祺看来,昆明的“火炭梅”名副其实:炽红颜色,硕大个头,一点都不酸。作者拿别地的杨梅来与之作比,仿佛这是全国的杨梅之最。但是,撩动回忆与其说是舌尖的滋味,不如说是心尖的触发。作者刻画了一位俊俏的小姑娘形象,喜爱花饰,声音娇羞,别具风情。小姑娘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吆唤声明亮娇柔,构成一道明媚的风景。人与物互相映衬,让昆明的空气变得柔和,衬托了昆明雨季的娇媚,难以忘怀。如果上一段的莽大汉是为了衬托菌子的美味,而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则完全融入了雨季的画中,浑然天成。这样的场景,就如一页明媚的诗篇,字字句句让人流连忘返。这样的场景,也如一幅隽永的小品,一笔一画让人赏之不尽。
  缅桂花是一种被误会的花。在昆明,被误称“桂”;在北方,被误称“兰”。原因如出一辙,都是因其散发着难以譬喻的香气。这是它的奇特之一。但是,拜雨季所赐,昆明的缅桂还是鲜明出众,它长成了一棵大树!蓬勃蓊郁,绿光闪耀,居然把房间都映照绿了。这样的场景,分明就是杨万里“芭蕉分绿上纱窗”一般的浓浓诗意。这是它的又一奇特之处。文章写到这里,字里行间无不依旧淅淅沥沥着昆明的雨。作者玩转对比手法,出奇翻新,把桂花异乎寻常的特点交代得别具特色。
  当然,除了房间的绿影,感动人心还有房东母女的情意。缅桂花是房东母女的生活来源之一,但她们对房客并不吝啬。缅桂花那么高,“乱摘”的结果可能会毁了花,折了树,甚至还可能伤了客人。房东爱花惜花,又念着房客,所以亲自摘,亲自送。送来的满带雨珠的缅桂花满满地摆在盘子里,散发着昆明人家的人情质朴的芬芳。这和卖火炭梅的女孩子还有不同。卖火炭梅的女孩含蓄,让人联想到“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美,为一种康健的、蓬勃的生命驻足赞叹。而房东小女,则让人想到作者在手捧缅桂花时那种油然而生的柔软和感动。
  作者写入文章的三位人物,各有情态,虽然只是一个剪影,并无详细的正面着墨,但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画面。可见,汪曾祺文笔老到,深得小品之秘妙。作家毕飞宇以为读书的速度不宜快,要慢下来。这样的阅读主张尤其适切阅读汪曾祺的作品。如果草草掠过,必然无法品咂其中滋味,也就错失了心中的感动。
  作者终于要正面描写一场昆明的雨了。这是一场下在游子心中的雨。这场雨曾下在李商隐的心里,也下在汪曾祺的心里。作者工于营造氛围,深谙暗示手法,让读者在停停下下的昆明的雨季里诗思遐想。
  “积雨少住”的早晨,作者到莲花池去,先是看了“满池的清水”。这个细节映照的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不知几十年后写文章纪念时,汪曾祺是否也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喟叹。然后看了“陈圆圆的塑像”,陈圆圆是江苏人,随吴三桂入滇后投池身亡。陈圆圆与汪曾祺、朱德熙是江苏老乡,这个细节耐人寻味。作者借典故,借传说,不动声色地把乡愁丝丝缕缕地织入昆明的雨水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汪曾祺学问驳杂,涉笔成趣,留有余味。这是阅读时最容易忽视的秘妙之处,读者往往被炽烈的情感打动,而对这样被包装起来的情感习焉不察,这是值得警惕的。
  木香花爬在架上,密匝匝地将院子遮得光影黯淡,连独立的鸡都显得无比惆怅。清代八大山人有画作《孤禽图》,一只鸡缩颈,拱背,白眼,一足立地,一足悬。汪曾祺从小习画,曾在八大山人的画作上下过功夫,甚至自评“八大山人无此霸悍”。在这里,他把“白眼”连头一起插进了翅膀里,化八大山人傲兀不群为惘然惆怅,别有一番情味。这看似闲笔,其实饱蕴情感。这也是作家区别于一般描写家乡往事文章的笔力之处。
  更值得一提的是同游者朱德熙。朱德熙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的老乡、挚友。汪曾祺说朱德熙是他一辈子最好的酒友。据说,朱德熙把汪曾祺的这首诗挂在自己的书房里,直到去世。好友偕行,不必切切察察,喋喋不休,而是心领神会,无声胜有。可见,那个下午的情味是两人都无法忘怀的。作者陶然而醉,由心而发,写下了情韵悠扬、余味无穷的诗篇:“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仿佛这是一场天长地久的雨,仿佛这是一次无有终了的情。又仿佛一个电影的长镜头,拉长延伸到岁月的深处,依旧摇曳着古典的友情。读者也许记得杜甫的典故:“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今人多以“旧雨”代指老友。忆及这个典故,或许心中就会对此有更深的领悟,这是老朋友才能营造出来的美好意境啊。
  “往事回思如细雨”,作者匠心之处不止于描写昆明淅淅沥沥、点点滴滴的雨季,更在于重现那些娓娓道来、头头是道、萦绕心头的回忆和思念。
  昆明的雨,滋润着一个旺盛蓬勃的世界,迥异他处的仙人掌,缤纷无匹的菌子,硕大鲜艳的杨梅,高大芬芳的缅桂,精心采撷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昆明丰沛的雨水。昆明的雨更滋养了明亮的趣味,柔美的人情,淡淡的乡愁,怎能不叫人动情呢!
  昆明的雨,浅浅淡淡一幅画,淅淅沥沥一首诗,观之不尽,味之无穷,怎能不叫人想念呢?
  (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大规模考试公平性原则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点’的确认”(编号:MJYKT2019-003)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的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生成超出预设方案之外的新的学习探究主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共享学习经验、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创造新情境、习得新方法、生成新内容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关键词:课堂动态 生成 误区  课堂动态生成的核心,是教师对信息的捕捉、判断、重建的能力。因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迈进的过程,随时都有可
写作中的模仿,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课题。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行为主义心理学也提出“模仿”是人类学习不可逾越的阶段。然而许多教师一提起“模仿”,就认为这是一种机械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其实这种认识是偏颇的。  一、写作中的“举一反三”可以从模仿开始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蜂蜜,需要来往飞行大约30万公里,吸收大约1200万个花朵的液汁,每次采集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能力的训练十分关键,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小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提出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以语言发展为本的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语文 核心素养 语言发展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效率较低,教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校语言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视,不断探索并创新语言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以此来增强语言教学的亮点,提升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热情,适当地借助多种资源给学生营造丰富的、生动欢快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渐达到最佳境界。因此,笔者立足本班实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学生园语言教学和游戏活
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其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初中生必背61首古诗词,足见古诗词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沉淀,蕴涵着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还熔铸了中华文化之魂与民族道德之根。所以,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将担负起重要责任。为此,笔者
摘 要:综合性学习属于新课程理念中的重要学习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质量的转变,是实现实践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学习、主动学习的关键。当前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生活教育理论,这样可以提升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35  生活教育理论比
摘 要:随着近几年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加科学地开展写话教学成为小学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图画书资源整合对写话教学的积极影响。图画书资源整合是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的重要步骤,可以增强写话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经验,对资源整合的路径展开思考,以期对未来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话教学 图画书资源 整合
摘 要:在《道德经》的论述中,老子主要围绕“道”的概念进行阐释,在老子眼中,“道”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因此世人只需要按照“道”的轨迹去作为就可以,因此“道”的各种行为特点就是人们应该遵循的,是大善,“善”既是“美”,这些行为是符合“美”的标准的,是应该崇尚的。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围绕老子“道”的概念中符合“美”的特点,分析老子是如何以具体的世间万物为源域、通过以隐喻为认知手段去说明“道”这
摘 要: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增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网络资源。多种多样的网络资源和教材比较起来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让教师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在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充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教材资源与网络资源,展现出教学本质。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里如何有效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网络资源 初中语文 合理利用  初中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学习科目。而在对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时,语文教师不仅可以通过阅读教学,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让学生“写”出精彩,提高小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核心,并以学生们为切入点,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