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深入研究时速80~250 km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技术,建立装配式轨道精细化分析模型,对轨道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列车荷载因素、土建因素、曲线段轨道板矢距调整因素和施工因素对轨道结构参数的影响,并对轨道结构进行选型分析及检算.研究表明:(1)轨道板长度、扣件间距对轨道板受力影响较小,轨道板宽度和厚度增大,轨道板受力减小;(2)3个速度级下,轨道板长度为4.7 m,厚度统一为0.2 m,扣件间距统一为0.6 m;第Ⅰ速度级板宽为2.2 m,第Ⅱ、Ⅲ速度级板宽为2.5 m;(3)轨道板采用预应力结构,在板
【机 构】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研究时速80~250 km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技术,建立装配式轨道精细化分析模型,对轨道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列车荷载因素、土建因素、曲线段轨道板矢距调整因素和施工因素对轨道结构参数的影响,并对轨道结构进行选型分析及检算.研究表明:(1)轨道板长度、扣件间距对轨道板受力影响较小,轨道板宽度和厚度增大,轨道板受力减小;(2)3个速度级下,轨道板长度为4.7 m,厚度统一为0.2 m,扣件间距统一为0.6 m;第Ⅰ速度级板宽为2.2 m,第Ⅱ、Ⅲ速度级板宽为2.5 m;(3)轨道板采用预应力结构,在板中开设圆孔限位;(4)装配式轨道采用“二层+回填”方案.检算表明,装配式轨道的强度可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需要.
其他文献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无法采用人工实施变形监测的难题,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以测量机器人作为数据采集设备,并与4G DTU进行串口通讯,采集的数据经过4G网络和互联网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上的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控制测量机器人,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周期观测,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平差计算,用户通过登录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测量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查询监测结果.通过研究,实现远程控制测量机器人进行数据自动化采集、数据自动化传输、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数据远程实时查询和共享,
针对广州市轨道交通18号线的工程特点,结合无砟轨道的功能、施工、服役状态,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无砟轨道.建立弹性地基梁板模型,对列车荷载效应、温度梯度作用效应、基础变形作用效应进行计算;基于极限状态法,将列车荷载效应、温度梯度作用效应、桥梁挠曲变形作用效应进行组合,按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的最不利值对预制道床板进行结构配筋设计,按标准组合进行裂缝宽度检算,并对预制道床板在制造、运输、施工时可能出现的临时荷载进行检算.研究表明,预制道床板纵向双层布置27根?14 mm的HRB400钢筋,横向双层布置29根?14
针对老旧建筑改造问题,提出老旧建筑群韧性评估与提升框架,对其韧性进行评估与提升.所提框架将老旧建筑群韧性评估与提升分为灾前、灾中和灾后恢复阶段.灾前通过文献回顾与分析建立旧社区的初始功能目标,并利用事件树分析方法将目标分解得到老旧建筑群功能目标.随后对老旧建筑群初始功能进行评估,判断其初始功能是否满足目标需求.对于未达到初始功能目标的建筑群,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其进行性能目标优化;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建筑群在灾害中的功能损失进行量化评估并提出老旧建筑群灾后功能恢复函数;最后,通过对建筑群三个阶段功能变化
射孔参数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储层压裂改造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人们对不同射孔参数条件下非均质储层岩石压裂裂缝的扩展机理认识不足,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水力压裂技术的现场实施.以天然非均质砂岩为对象,运用CT成像、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方法,分析天然砂岩内部矿物颗粒的成份、尺寸和空间位置等分布情况,建立砂岩矿物颗粒成分与尺寸和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构建含矿物颗粒的非均质砂岩三维数字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射孔参数下非均质砂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行为,探讨射孔的密度、方位角、布孔方式、深度、孔径等参数以及矿物颗粒对非均质砂岩水压裂缝空
介绍一种适用于双肢消能摇摆钢柱的可更换铰接柱脚节点构造及其静力试验研究.双肢消能摇摆柱是一种由两个钢柱肢及连接两柱肢的软钢系杆构成的结构构件,能够有效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变形模式防止发生“薄弱层”破坏,并利用软钢系杆屈服耗能,进而提升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所提出的柱脚节点具有转动及抗拔能力,防止柱脚在侧向作用下产生弯矩而屈服,并抵抗两柱肢在侧向力产生的倾覆作用下引起的拉力.基于屈服线理论推导该柱脚节点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设计柱脚节点试件并设置平行试件,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其实际受力行为及破坏模式
由于海底隧道服役环境中氯离子含量高,初期支护中的工字钢将不可避免产生锈蚀,导致工字钢与混凝土黏结性能下降,严重影响海底隧道支护体系的耐久性.该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锈蚀对工字钢与混凝土界面间黏结滑移行为的影响.首先对工字形型钢混凝土试件进行加速锈蚀试验和推出试验,得到试件破坏形态及黏结滑移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试件的黏结滑移力学性能及其过程中能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试样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劈裂破坏,其黏结滑移曲线由三段组成:直线上升段、曲线上升段、陡降段;②峰值黏结强度与其对应的峰值滑移都随锈蚀率增加呈现递减趋势
噪声环境评价是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年来新建城际铁路数量快速增长,具有成熟经验的设计速度100 km/h以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源强取值已不适用.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建立轮轨系统声辐射预测模型,计算不同车辆、速度工况下的地面线噪声源强,通过将广清城际铁路地面线噪声现场实测数据与仿真计算数据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按HJ 453—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对列车噪声源强位置的规定计算得到设计速度120~160 km/h时噪声源强建议值在94.6~97.6 dB
广州市轨道交通22号线是广州首批市域快线,设计最高运行速度160 km/h,设陈头岗停车场一处,需进行上盖开发.通过梳理现行停车场及车辆段敏感区域振动标准,考虑不同减振降噪措施的减振效果、施工工艺及经济指标等因素,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停车场及车辆段减振降噪措施,并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的减振降噪设计经验,最终确定陈头岗停车场轨道减振降噪的设计方案.研究表明,陈头岗停车场库外道岔区采用减振道砟垫,具有减振效果好、施工方便、快速,不影响过轨管线布置等特点;试车线车速较快,考虑到广州地铁多个停车场及车辆段
目前,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在城际铁路中已有应用,但对隔振垫刚度值选取缺乏系统性研究,导致其减振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针对此,开展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合理刚度取值系统研究.通过建立车轨空间耦合模型和轨道-隧道-土体有限元模型,分析时速160~250 km城际铁路隧道段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安全性、稳定性及减振效果,最终确定隔振垫刚度合理取值.研究表明,①速度一定时,随着隔振垫刚度增大,钢轨和浮置板垂向动态位移、隧道壁减振效果均随之减小;隔振垫刚度不变时,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轮重减载率和隧道壁源强振级随之增大.②隔振垫刚度为
交通运输系统是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新基建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交通土木正在经历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转型期.文章以交通土木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切入点,探讨现代交通土木在规划决策理论、基础设施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创新要求,同时针对人才的需求特性和培养模式开展讨论,提出培养具有洞察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系统能力、协调能力是新型人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