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关注课堂、关注儿童的发展。营建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诱发儿童的积极情感,是新课改下教学的追求。对于低段的小学生而言,“表演”满足他们好动、爱表现的欲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表演”,充分展示儿童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参与的乐趣。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进行探讨,着重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表演”活动开展的几点体会,以期让“表演”点亮数学课堂,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教育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这个“表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表演,而是包括一切“做”的活动的展示,只要是肢体语言的活动,在数学课堂上都可以定性为“表演”。
小学低段儿童年龄为六七岁,正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童心未泯的特殊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排斥传统灌输的方法,需要生动、活泼的氛围以及先进的理念与之相适应。“表演”作为一种肢体语言活动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承载着新的数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演,通过这个方式表达出思路和思维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分析以及理解能力。
一、表演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思维性强、逻辑严谨,数学知识抽象,对于以直观形象为认知特点的低段儿童而言,灌输教学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表演,可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提高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教学,教师会呈现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石榴树和柿子树有什么不同?两个小朋友跳的绳子又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自主交流对于绳子长短问题的判断,多数学生从图片上观察不出,低段儿童没有比较长短的方法,因此仅仅从图片进行判断,容易使孩子们陷入“蒙”的方式。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判断谁的绳子长、谁的绳子短?学生会探讨出“测量”的方法,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测量工具,怎么办?给儿童思考、探讨的时间,然后归纳和总结出“比”的方法:把绳子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哪个长哪个短就可以了。接着给学生几根绳子,让他们亲自“演一演”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两人一组,比一比谁高谁矮;让学生走上讲台,亲自“演一演”比較两根铅笔长短的方法......“表演”使学生又动手又动脑,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
二、“表演”有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而问题的发现、提出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而“表演”利于提出情境问题,引出教学的重点,提出课堂教学的课题,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但此时的“表演”,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技术处理,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如教学“6、7的分与合”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5的分与合”,拿出6张纸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把这6张纸分给2个小朋友?6的分与合有几种方法?问题提出后,让儿童拿出自己的学具自由分。如6朵小红花,指定一人给大家展示怎样把6朵小花分成两部分,并且把分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边分边讲,培养孩子敢于展示自己的能力,也促使孩子们在做中掌握6可以分为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这样的“分一分”活动发展了孩子们的数学思想,也给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孩子们营建“做”“学”“讲”的浓厚氛围,促进了他们乐学的实现,也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表演”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数学集趣味性、抽象性、实用性于一体,将这些特征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毋庸置疑,表演可以直接模拟情境,将数学的生活化情境表现出来,从而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如在“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如果是脱离生活情境单纯地认识图形、辨别图形、判断图形的形状而进行的练习教学,学生会缺乏兴趣,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如果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两个小朋友玩积木的情境,熟悉的情境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熟悉的各种形状的积木,更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辨一辨每一种积木的形状和特点,由积木形状的辨别有机过渡到“图形的认识”,然后再让孩子们拿出学具,一一和同桌交流,说出每一种学具的特点。如长方体的学具,长方体有六个面;圆柱的特点上下一样粗、两个圆一样大;球和圆柱都能滚动,而正方体、长方体不容易滚动等......学生们在做一做、试一试中,感知图形的特点,也为搭建积木奠定了基础。
四、“表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游戏、竞赛等的融入激活了课堂。如上文教学“认识图形”时,也可以让孩子们扮演各种图形进行自我介绍。“表演”涉及的方面多,如“话剧”的表演,涉及语文语言的运用、口语的表达。“表演”渗透的学科很多,除了语文,音乐、美术、实践、思想品德等都融于其中,也渗透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从这些方面看,“表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表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较好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综合能力。但是,数学教学中,也应摒弃为表演而表演的“表演”,应本着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注重表演的多元化、多样化。只有这样,“表演”才会成为智慧课堂的助推器,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动起来,课堂才能亮起来。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教育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这个“表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表演,而是包括一切“做”的活动的展示,只要是肢体语言的活动,在数学课堂上都可以定性为“表演”。
小学低段儿童年龄为六七岁,正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童心未泯的特殊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排斥传统灌输的方法,需要生动、活泼的氛围以及先进的理念与之相适应。“表演”作为一种肢体语言活动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承载着新的数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演,通过这个方式表达出思路和思维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分析以及理解能力。
一、表演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思维性强、逻辑严谨,数学知识抽象,对于以直观形象为认知特点的低段儿童而言,灌输教学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表演,可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提高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教学,教师会呈现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石榴树和柿子树有什么不同?两个小朋友跳的绳子又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自主交流对于绳子长短问题的判断,多数学生从图片上观察不出,低段儿童没有比较长短的方法,因此仅仅从图片进行判断,容易使孩子们陷入“蒙”的方式。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判断谁的绳子长、谁的绳子短?学生会探讨出“测量”的方法,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测量工具,怎么办?给儿童思考、探讨的时间,然后归纳和总结出“比”的方法:把绳子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哪个长哪个短就可以了。接着给学生几根绳子,让他们亲自“演一演”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两人一组,比一比谁高谁矮;让学生走上讲台,亲自“演一演”比較两根铅笔长短的方法......“表演”使学生又动手又动脑,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
二、“表演”有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而问题的发现、提出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而“表演”利于提出情境问题,引出教学的重点,提出课堂教学的课题,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但此时的“表演”,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技术处理,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如教学“6、7的分与合”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5的分与合”,拿出6张纸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把这6张纸分给2个小朋友?6的分与合有几种方法?问题提出后,让儿童拿出自己的学具自由分。如6朵小红花,指定一人给大家展示怎样把6朵小花分成两部分,并且把分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边分边讲,培养孩子敢于展示自己的能力,也促使孩子们在做中掌握6可以分为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这样的“分一分”活动发展了孩子们的数学思想,也给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孩子们营建“做”“学”“讲”的浓厚氛围,促进了他们乐学的实现,也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表演”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数学集趣味性、抽象性、实用性于一体,将这些特征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毋庸置疑,表演可以直接模拟情境,将数学的生活化情境表现出来,从而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如在“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如果是脱离生活情境单纯地认识图形、辨别图形、判断图形的形状而进行的练习教学,学生会缺乏兴趣,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如果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两个小朋友玩积木的情境,熟悉的情境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熟悉的各种形状的积木,更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辨一辨每一种积木的形状和特点,由积木形状的辨别有机过渡到“图形的认识”,然后再让孩子们拿出学具,一一和同桌交流,说出每一种学具的特点。如长方体的学具,长方体有六个面;圆柱的特点上下一样粗、两个圆一样大;球和圆柱都能滚动,而正方体、长方体不容易滚动等......学生们在做一做、试一试中,感知图形的特点,也为搭建积木奠定了基础。
四、“表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游戏、竞赛等的融入激活了课堂。如上文教学“认识图形”时,也可以让孩子们扮演各种图形进行自我介绍。“表演”涉及的方面多,如“话剧”的表演,涉及语文语言的运用、口语的表达。“表演”渗透的学科很多,除了语文,音乐、美术、实践、思想品德等都融于其中,也渗透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从这些方面看,“表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表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较好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综合能力。但是,数学教学中,也应摒弃为表演而表演的“表演”,应本着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注重表演的多元化、多样化。只有这样,“表演”才会成为智慧课堂的助推器,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动起来,课堂才能亮起来。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