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杨初致苏庚春尺牍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位年轻策展人以“云·几”为《谢震、殷建国漆玉作品展》的学术主题,令人感动。因为这不只表明中国传统艺术媒材的生命力能为张海红、李听尘这样的年轻一代策展人所感知,更意味着她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时代意义有着深刻的领悟。她们的策展思路已经跳脱了陈旧的传统工艺制作窠臼,因而能在时代视野中引领我们探寻两位艺术家作品的新的时代意蕴。
  1996年,我随书画鉴定家苏庚春(19242001)到广州西关去拜访个叫杨初的画家。在座旧式的矮楼中,我们见到了精神矍铄的杨初先生。一阵寒暄之后,杨初先生拿出一幅自作的山水画。我们打开慢慢欣赏,是一幅《宋人诗意图》。苏庚春不停地啧啧赞赏。当时,我们代表我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表达了征集收藏的意愿。杨先生自然是满心欢喜,苏庚春反复强调,杨先生画艺过人,独具一格,但因为推广不力,故知其名者甚尟,日后必将有所作为。我们支付了杨先生1 000元稿酬后,带着画回到了博物馆。
  这是第一次见到杨初先生,很遗憾的是,也是最后一次见杨先生。后来苏庚春先生于2001年驾鹤西去,再加上我一直冗务缠身,因而便再无机缘去拜访杨先生。最近在整理苏庚春资料时,发现一通杨初致苏庚春的信札,才又勾起对杨先生的追忆。
  信札并无信封,乃用“广州中国画会”公文信笺所书,亦无书写的详细年份,其文日:
  庚春兄:
  来信收到!
  客人不喜欢弟之画,没关系,各有所嗜,各有所爱,很难强求千篇一律。
  兄在各方面诸多关照,弟已十分感激。区区小事,不足挂齿,请兄不要介意。
  现著爱人双绮代取回画幅,请交给她。
  望兄多注重珍摄身体,谨致
  文祺!
  苏太代笔问候!
  弟杨初.2.14.
  “广州中国画学会”成立于1 980年,原名“广州中国画会”,其宗旨为组织开展中国画艺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繁荣广州中国画艺术。第一任会长为胡根天(1892-1985),杨初曾担任第二任副会长及第三任艺术顾问。他们曾创办《广州中国画》报刊,不定期,我曾应主事者丘金峰邀约为其供稿,时间断断续续有数年之久,不过并未参加过他们的相关活动。世易时移,此学会现在已不知是否尚存?
  在正文之外,杨初在信笺上端再补记日:
  北全兄前日见面,约我兄到清平饭店一叙,请兄定一个时间,我再约北全。又及。
  “北全兄”,即姚北全(1937-2017),广西桂平人,曾为《广州日报》主任记者、广东省鉴藏家协会理事,兼擅绘事,以画金鱼见长。因其记者身份,与南来北往的书画家如启功、谢稚柳、关山月、刘海粟、苏庚春、陆俨少、黎雄才、潘兹、刘九庵、徐邦达等都有过密切的交往。忆昔笔者在粤时,亦曾随先师苏庚春与其有过书面之缘,一起茶聚,观摩展览,参加书画雅集等,并获赠其所绘的《金鱼图》数帧。我赴京后,因编辑苏庚春《犁春居书画琐谈》的缘故,还于去年专门致电询问其与苏庚春订交的情况。当时他因身体原因住在医院,不便面谈,说出院后再详谈,不想之后便传来他仙去的消息,实在令人遗憾。
  在获见此信后,我遂有意了解杨初的近况。经咨询多位广州画坛的旧雨新知,均答日知道其人,但近况不知。后来从网上得知其曾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遂直接询问文史馆的友人,知其已于2009年9月5日仙逝,不禁令人唏噓。所询问的诸多友人,分别从不同渠道发来杨初的资料,经汇总整理,大致知其基本情况如次:
  杨初(1921-2009)为广西桂林人,1946年学习于广西艺术馆美术部绘画班,翌年供职于广西省立桂林艺术专科学校教务处,1946年加入桂林市美术工作者协会,1956年加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1987年加入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在绘画方面,曾师承“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方人定(1901-1975),擅画山水、人物,出版有《杨初画集》。
  信中提及之夫人“双绮”,即黄双绮,曾为广州的中学老师,其父为近世广州有名的收藏家黄永雩(1902-1975)。黄字肇沂,号芋园,富藏金石、书画、古琴等,所藏天蜜琴,与春雷琴、秋波琴、绿绮台琴并称岭南四大名琴,著有《天蠁楼诗》等。记得当初随苏庚春去拜见杨初时,苏老便特地补充了一句:“他是大藏家黄永雩的女婿。”不过经过各种动荡与变革,在黄氏后人处,现在也见不到多少藏品了。依稀记得在广州越秀山上的广州美术馆曾经举办过次黄永雩藏品展,当时峨冠博带,踵接于门庭。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场合,倒是有可能再次见过杨初先生的,但确因人头攒动,难以识别各路豪杰,因而现在回忆,竟无丝毫印记。
  在信中,杨初提及请其夫人到苏庚春寓所取回画作之事,可知苏庚春在为杨初绘画作推介及传播。记得多次听苏老在客人面前谈起杨初的画,都是不遗余力地历数其优胜处。有不少客人,因此而成为杨初的艺术赞助人,所以杨氏在信中所言“兄在各方面诸多关照,弟已十分感激”,是有依据的。待苏庚春归道山后,我便很少有机会再听到杨初的名字,直至见到这封便条式的手札才又见昔日情景。从信中第一句“来信收到”,可知苏庚春也有鸿雁传书,可惜现在已无从获见。如今,两个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画坛耆宿,他们的名字已渐行渐远。他们曾经的知遇与交游,都已成为前尘往事。
其他文献
与魏良鹏的初识,是从一张迎春拍卖会的电子清柬开始。清柬在笔者姓名后,称谓用了罕有的“先生”二字。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是在性别上的一种误读。但是了解魏良鹏的人却知道,这基本是不可能犯的错误,所以只能溯源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女性的尊称,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知礼仪”。在接下来打交道的几天里,又不同场合里与魏良鹏相见,他始终都保持着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度”。看似不着痕迹,却是对个人修养有着极为严苛的
期刊
“夜场拍卖”(evening sale),起源于英国,定位于推出艺术领域中最稀缺、最珍贵的艺术作品,因此被认为是艺术品的高端拍卖会。东西方艺术家的各类“无题”作品往往是夜场拍卖的黑马,缔造一个个拍卖纪录。  “无题”,即无题可标或不愿标题。人们都想从艺术中找到意义,标题可以满足这样的渴望。它们提供了一把钥匙,可以解开(部分)艺术作品的含义。但亦有例外者“懒于取名”,如巴斯奇亚、赵无极、草间弥生、嶋
期刊
张伯驹虽出身名门贵胄,却无贵族子弟的傲慢娇贵,一心沉醉于传统文化艺术,带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节,喜欢以文会友,常在家中置办雅集,乐于结交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张伯驹多才多艺,尤其在收藏、诗词、戏曲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与之相识、相交的无不是当时这些领域的顶尖人物,甚至是国手般的存在。盘点张伯驹的交游圈,无论交往的广泛程度,还是交流的深度,近现代历史上似乎无出其右。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隐隐组成近现代收藏
期刊
IP、周边、手办、二次元……如果不了解动漫市场,那这些概念听起来就有些不明就里。“动漫周边”就是这样的一个衍生产业,以动漫或游戏为核心,向其他行业扩展所形成的衍生产品,包括模型、人偶、服装、饰品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像、书籍、手稿等文化产品。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动漫周边产品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动漫作品的成功。而中国动漫市场作为文化市场中备受瞩目的朝阳产业,近几年实现了
期刊
当我第一次翻开《大人》杂志合辑,仿佛打开了一个秘密盒子,盒子里装着一个小剧场,一幕又一幕民国生活图景涌现在眼前,舞台上社会名流、梨园伶人、书画艺人、文人墨客竞相登场,热闹非凡,演的是王朝更迭的北平,十里洋场的上海,历史湍流冲刷下的人间悲喜剧……这部时代巨制的“总导演”,就是一代传奇主编——沈苇窗。在这位老报人佘暇的收藏鉴赏和把玩摩挲中,很多作品直接鉴证了报人与画家、与文化名人之间的往来与情谊。  
期刊
“区块链”(Blockchain)的概念可以说是异常火爆,不少金融投资人士热衷于谈区块链,谈数字货币,淡行业颠覆,不论公共场合还是私下聚会,似乎不谈就有落伍之势,仿佛任何一个项目只要跟“区块链”挂上钩,都能摇身一变成为指日可期的金馍馍。目前,部分文交所、艺术品电商、拍卖行对区块链的态度也颇为暖昧,既跃跃欲试,又瞻前顾后;而极个别已经打出区块链招牌准备引资扩张的艺术机构,背后却无实质性项目支撑。鉴于
期刊
数千年来,屏风一直是传统中式家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从最初象征王权的斧扆,到分割室内空间、挡风屏蔽的实用家具,再发展为装点家居的东方奢侈品。而广绣绣屏便是这种奢侈品中的佼佼者,它随海上丝路而兴,融屏与绣于一体,结合广式的家具与广绣两种精湛的岭南工艺,曾谱写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广东省博物馆藏有数件技艺精湛的广绣屏风,均为清代藏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屏风在清代的发展,无论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水平都达
期刊
约访在一个风雨将至的午后,从蔡拥华工作室的窗户望出去,俨然一幅中国水墨的氤氲之气扑面而来,与房间内的朴物相映成趣。此情此景不禁让人生出物我两忘,云游方外之感。这就是蔡拥华的创作福地、心之源泉。對他来说,艺术之所向皆为心灵之所往,东西汇聚,中外交融,游于其中,不甚妙哉。  绘画无问东西  话题难免从个人经历谈起,必然也就绕不开他从版画到国画的专业转变历程。从版画入门的蔡拥华,在他执起刻刀和画笔的那瞬
期刊
《收藏·拍卖》:近几年国内外的动漫艺术品拍卖不断创下新的纪录,也让更多的收藏家看到了又尚未开垦的收藏板块。你如何看待“动漫周边”收藏的市场前景?  李保传:目前,国内动漫收藏的市场并不成熟,也可以说刚刚开始,收藏群体有限,收藏门类单一。在国外,每年都有专业的动漫专场拍卖,作品成交价屡创新高,如“丁丁历险记”“铁臂阿童木”等,这些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动漫周边”的收藏和关注。而在国内,却
期刊
一座法国城市,因东邻德国而成为两者争夺的焦点,却由此融法兰西与日耳曼文化于一体。虽历经战火,古城与藏于城市中的艺术品依旧焕发着生机,走访散落城市中的各大博物馆,体会它们如何以市级的力量构筑独具特色的收藏体系。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城市似乎天生具有某种令人迷失的特性,即当你漫步其中走走停停时,会经常产生一种无法定义其归属国度的感觉。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先不说漫步在街道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