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推进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从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宝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来改进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呢?本文主要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联系生活”两大方面,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生活数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1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
数学学科是一门富有内涵且应用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数学,可以说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而事实上,我们的数学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只是一门学科了。
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将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这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就是生活即教育。那么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内涵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这需要我们每个数学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的小课堂演变为生活的大课堂。
一、“生活即教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种贯穿在生活中的教育方式放在教学中,就是要求我们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我们数学老师要做的,就是寻找到生活与数学例题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让他们有学以致用的体会。
我们老师在教学数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名词,这些词语很抽象,也没有什么办法去更好的理解。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升与毫升”这一章节,我在研究教材时就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升”与“毫升”这对容量的单位无从理解,而在生活中,有许多的饮料包装上都有“升(L)”和“毫升(ML)”,于是就想到让学生收集一些带有“升(L)”或“毫升(ML)”标记的饮料瓶,这样学生对于“升(L)”和“毫升(ML)”这对容量的单位就有了一个概念,接着再告诉他们“1升=1000毫升”这样的公式概念以及“1升=2斤”这样的常识也就容易得多。
再如,在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一段关于“百分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就充分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物体来认识和学习“百分数”。课前,先让学生自己在商店、家里各个地方找到包装上带有“%”标志的瓶子(饮料、酱油、酒、醋……),在课堂上,让各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带有“%”的数字——“百分数”,并且,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再用这些百分数说说每个包装上“百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让我觉得:因为熟悉,所以学生感兴趣,因为可以看得见,所以学生学得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学得认真,学有所获!
原来这些书本中让人很陌生的数学名词,在生活中竟然就在我们身边,近得看得见,那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将教学融入生活,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二、“生活即教育”——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然而这些数学中简单而美丽的图画,也给我们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麻烦:各种公式、定理全部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小脑袋去想象,稍稍不注意,错误便接踵而至。那么怎么样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这些图形的知识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动手做一个模型,所谓“一模在手,想象无忧”,可以看得見的知识,远比需要不停想象的知识更容易让小学生掌握。然后让学生回去找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带实物,也可以是图片,课上,我再用幻灯让学生把这些图形放在眼前。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实物都会在学生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当我们在超市寻找一份自己想购买的东西时;当我们在奔波的旅途中计算时间和路程时;当我们执着于一个美丽图形的大小和最佳比例时……谁能否认自己在学数学,用数学?学数学,就是感受生活;学数学,就是在享受生活;学数学,就是在美化生活!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更要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在数学的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因为,有了生活,就有了数学,就有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生活数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1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
数学学科是一门富有内涵且应用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数学,可以说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而事实上,我们的数学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只是一门学科了。
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将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这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就是生活即教育。那么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内涵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这需要我们每个数学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的小课堂演变为生活的大课堂。
一、“生活即教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种贯穿在生活中的教育方式放在教学中,就是要求我们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我们数学老师要做的,就是寻找到生活与数学例题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让他们有学以致用的体会。
我们老师在教学数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名词,这些词语很抽象,也没有什么办法去更好的理解。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升与毫升”这一章节,我在研究教材时就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升”与“毫升”这对容量的单位无从理解,而在生活中,有许多的饮料包装上都有“升(L)”和“毫升(ML)”,于是就想到让学生收集一些带有“升(L)”或“毫升(ML)”标记的饮料瓶,这样学生对于“升(L)”和“毫升(ML)”这对容量的单位就有了一个概念,接着再告诉他们“1升=1000毫升”这样的公式概念以及“1升=2斤”这样的常识也就容易得多。
再如,在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一段关于“百分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就充分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物体来认识和学习“百分数”。课前,先让学生自己在商店、家里各个地方找到包装上带有“%”标志的瓶子(饮料、酱油、酒、醋……),在课堂上,让各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带有“%”的数字——“百分数”,并且,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再用这些百分数说说每个包装上“百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让我觉得:因为熟悉,所以学生感兴趣,因为可以看得见,所以学生学得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学得认真,学有所获!
原来这些书本中让人很陌生的数学名词,在生活中竟然就在我们身边,近得看得见,那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将教学融入生活,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二、“生活即教育”——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然而这些数学中简单而美丽的图画,也给我们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麻烦:各种公式、定理全部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小脑袋去想象,稍稍不注意,错误便接踵而至。那么怎么样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这些图形的知识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动手做一个模型,所谓“一模在手,想象无忧”,可以看得見的知识,远比需要不停想象的知识更容易让小学生掌握。然后让学生回去找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带实物,也可以是图片,课上,我再用幻灯让学生把这些图形放在眼前。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实物都会在学生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当我们在超市寻找一份自己想购买的东西时;当我们在奔波的旅途中计算时间和路程时;当我们执着于一个美丽图形的大小和最佳比例时……谁能否认自己在学数学,用数学?学数学,就是感受生活;学数学,就是在享受生活;学数学,就是在美化生活!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更要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在数学的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因为,有了生活,就有了数学,就有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