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势,有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思维,不墨守成规,善于从已有的旧知中发现新知,敢于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框框,显示出创新精神。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学生作文时处于被动状态,写作素材平淡无奇,所选材料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将别人的作文改头换面,写成千人一面,叙事千篇一律,议论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个性,缺乏创新。
在作文素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确立自信,反对盲从
确立自信心,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文章,这是作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就拿我教初一时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说吧,为结合单元教育要求,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的作文题,其中一位姓冯的学生写的是《我的新妈》,文中写道:“新妈自从登上我家的门,我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稍有不顺心,不是遭白眼,就是挨打骂。她带来的女孩是她的‘宠物’,我便成了一个野孩子。我曾几次暗暗流泪,也曾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看到这里,我不觉被这可怜的孩子动了情。在以后的生活中,三番五次地和他一起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总想抹去他心灵深处的创伤,用希望之火去点燃他那冰冷的心,后来在一次家访中,得知那位同学所谓的“后妈”竟是他的“亲妈”,而且他根本没有什么妹妹,所写的文章全是编造的,我不禁深深忏悔: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失败,学生写作步入误区的表现。有些同学错误认为,只有写大事、险事、伤心事,才会感动人,于是经常去“捡钱包”、“扶盲人过街”、“车上让座”、“为希望工程捐款”、“救落水儿童”等等,那种不假思索、凭空想象的文章怎能感动人呢?扭转不良文风,提高学生的习作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提倡确立自信,反对盲从,首先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我们应要求学生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写好自己的作文,确立“我不比别人差”、“我能行”的观念,定时、定字、定要求,加强训练,做到由浅入深,由易而难,逐渐完美。其次,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他们的劳动成果,哪怕点滴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让学生的作文在班上交流,可以出作文专栏,开展竞赛等。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从生活中得来。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有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素材,是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常结合课堂教学,预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收集资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仅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学习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还在于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这个内因。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我们每学期带领全班学生,走出课堂或去农林实验基地,或去工厂参观学习,有时请交通警察讲交通安全,请公安民警进行法制教育,或去旅游景点陶冶情操,领略祖国河山的无限美好。如同学们参观了中华恐龙园和常州军用机场后,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个个声情并茂。我班平时很怕作文的沈同学,也露出锋芒,他将自己“穿越侏罗纪”中的复杂心理活动,身临其境的感受写得栩栩如生,由恐龙恐惧的吼叫联想到生命的灭绝,联想到了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生物种类的锐减。可见,有了生活的体验,就会产生情感。材料积累多了,在作文时就可随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就会产生文如泉涌的感觉。
三、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最近几年的中考、高考的作文考题,对作文教育领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一位好的语文老师,绝对不会在作文指导时定框框、读范文,盲目依附,而是在精心设疑,引导质疑发展个性,拓宽思维上下功夫。如学生学习了《怀疑与学问》一文后,我们可提出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观点来启发他们大胆质疑和反向思维。如“开卷有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有意启发学生找出它们的片面性。有的学生提出“开卷未必有益”,认为要看什么卷,如果是黄色书刊、色情小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还有些同学提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这样标新立异,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同一篇文章来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
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意识到: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力,是素质教学之本。
(作者单位:419400湖南省麻阳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在作文素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确立自信,反对盲从
确立自信心,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文章,这是作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就拿我教初一时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说吧,为结合单元教育要求,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的作文题,其中一位姓冯的学生写的是《我的新妈》,文中写道:“新妈自从登上我家的门,我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稍有不顺心,不是遭白眼,就是挨打骂。她带来的女孩是她的‘宠物’,我便成了一个野孩子。我曾几次暗暗流泪,也曾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看到这里,我不觉被这可怜的孩子动了情。在以后的生活中,三番五次地和他一起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总想抹去他心灵深处的创伤,用希望之火去点燃他那冰冷的心,后来在一次家访中,得知那位同学所谓的“后妈”竟是他的“亲妈”,而且他根本没有什么妹妹,所写的文章全是编造的,我不禁深深忏悔: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失败,学生写作步入误区的表现。有些同学错误认为,只有写大事、险事、伤心事,才会感动人,于是经常去“捡钱包”、“扶盲人过街”、“车上让座”、“为希望工程捐款”、“救落水儿童”等等,那种不假思索、凭空想象的文章怎能感动人呢?扭转不良文风,提高学生的习作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提倡确立自信,反对盲从,首先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我们应要求学生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写好自己的作文,确立“我不比别人差”、“我能行”的观念,定时、定字、定要求,加强训练,做到由浅入深,由易而难,逐渐完美。其次,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他们的劳动成果,哪怕点滴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让学生的作文在班上交流,可以出作文专栏,开展竞赛等。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从生活中得来。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有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素材,是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常结合课堂教学,预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收集资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仅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学习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还在于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这个内因。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我们每学期带领全班学生,走出课堂或去农林实验基地,或去工厂参观学习,有时请交通警察讲交通安全,请公安民警进行法制教育,或去旅游景点陶冶情操,领略祖国河山的无限美好。如同学们参观了中华恐龙园和常州军用机场后,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个个声情并茂。我班平时很怕作文的沈同学,也露出锋芒,他将自己“穿越侏罗纪”中的复杂心理活动,身临其境的感受写得栩栩如生,由恐龙恐惧的吼叫联想到生命的灭绝,联想到了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生物种类的锐减。可见,有了生活的体验,就会产生情感。材料积累多了,在作文时就可随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就会产生文如泉涌的感觉。
三、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最近几年的中考、高考的作文考题,对作文教育领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一位好的语文老师,绝对不会在作文指导时定框框、读范文,盲目依附,而是在精心设疑,引导质疑发展个性,拓宽思维上下功夫。如学生学习了《怀疑与学问》一文后,我们可提出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观点来启发他们大胆质疑和反向思维。如“开卷有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有意启发学生找出它们的片面性。有的学生提出“开卷未必有益”,认为要看什么卷,如果是黄色书刊、色情小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还有些同学提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这样标新立异,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同一篇文章来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
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意识到: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力,是素质教学之本。
(作者单位:419400湖南省麻阳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