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汇集了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系列研究成果。全書共分16章,对水利发展形势和任务、水灾害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水利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模型研究、洪水风险调控与洪水管理、缺水风险与供水安全、水环境保护调控准则和对策、水生态价值与生态环境建设、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国虚拟水贸易研究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发展总体思路和近期、中期目标进行了研究。该书总体针对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这一重大问题,定量分析了水利与国民经济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量化分析了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回答了水利工作面临的一系列“度”的问题,提出了面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水利发展模式及一系列调控准则。《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是加快水利建设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认为,要实现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水利科技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水利事业更强、更快、更好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我国悠久的水利工程建设历史来看,科技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立足于全国水情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全国水利建设发展的整体布局,形成了水利现代化大格局,这也为水利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机遇,对水利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当前水利科技创新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部分单位对水利科技创新工作不重视,科技部门不完善、科技人才短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制不适应等情况成为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此,加快水利科技创新势在必行。
  (1)全面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一是要建设科技创新相关机构,按照国家或地方水利部门的相关部署,进一步加快建立水利科技管理机构,落实专职负责人员,打造上下联动的水利科技管理队伍。对水利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分配,高效整合,推动与水利科研机构、水利院校或高校水利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打造水利科技资源高效率利用的全新格局。二是多渠道融资,进一步强化科研资金的投入,用于鼓励水利科技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科技创新发展,打造多元化、多渠道的水利科技投入体系。三是强化评价考核机制,构建奖励制度,将水利科技创新纳入不同层次水利部门年度考核体系中,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对水利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以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等方式来引导水利科技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四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的和谐氛围。健全水利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重视青年水利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全力打造水利科技创新队伍。
  (2)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应用工作。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仅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同时还要注重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及智能化、信息化的综合应用。不仅需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换代,同时还要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贡献比例,全面抓住科技创新驱动水利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结合水利现代化建设实践,加强对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全面深化水利现代化基础科技创新的研发,加强水利先进技术引进与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快传统水利工程向现代水利工程的转变。一是要重点开展水利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按照目标要求,明确水利科技创新与水利信息化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水利院校、水利科研机构的优势,将引进技术与开发技术紧密结合,重点提高水利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开发实践能力。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水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是水利建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要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等在水利勘察、水资源保护、防洪抗旱方面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大水利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水利科技推广应用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进一步完善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自身的发展需求,设立水利科技推广基金,建立水利科技推广制度,推动全国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薛朝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法务总监)
其他文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不仅孕育了绚丽多姿、光彩照人的华夏文明,还塑造了伟大厚重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此同时,黄河作为我国北方地区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不仅是连接西北地区与东部渤海的重要生态廊道,还贯穿了我国多个重要经济区及能源基地,在保障国家、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各朝各代都将治理黄河视作“固国本、兴盛世”的有力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黄河治理与保护取得了有
期刊
摘 要:为了解济南趵突泉泉域强渗漏带的特征,采用野外试验、遥感解译及电法勘探等方法,分析了洼地型强渗漏带店子—二仙强渗漏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及渗漏量等,结果表明:店子—二仙强渗漏带东部地势高于西部地势;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薄,为0~9 m,下部为基岩界面,地下水补给能力较强;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以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植被覆盖为主,占整个流域面积的84.84%;完全自然条件下,小流域
期刊
编者按:厄瓜多尔科卡科多辛克雷(Coca Codo Sinclair,简称CCS)水電站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水利“走出去”的样板工程,号称厄瓜多尔“第一工程”。该工程由中资机构总承包承揽建设,2016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见证了该水电站的竣工发电仪式。CCS水电站位于亚马逊河二级支流Coca河上,为径流引水式,装有8台冲击式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1500 M
期刊
摘 要:库岸边坡失稳滑移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针对库水位变动及降水影响下的区域性库岸边坡稳定性问题,引入Scoops 3D模型,采用瞬态非饱和渗流理论计算降雨入渗,并利用Boussinesq理论计算库水位匀速变动情况下的浸润线,综合分析区域性库岸边坡的稳定性状态。以三峡水库万州段为例,采用3种工况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区域内库岸边坡的稳定性对降雨的响应更为明显,计算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库岸边坡的稳定
期刊
摘要:“水文法”是目前分析黄河水沙变化原因的常用方法,而黄河泥沙多产生于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期,雨量集中、历时短、强度大,以往建立的降雨输沙模型中采用的降雨因子多基于日尺度降雨数据计算,不足以反映短历时的暴雨集中程度。基于无定河降雨摘录资料,以5 min为统计时段,采用动态泰森多边形法计算了短历时降雨特征指标,并通过MK法分析了降雨指标的变化趋势。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及MWP法等识别了无定河流域天然下垫
期刊
摘要:山洪灾害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是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是开展其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区为例,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将山洪灾害系统划分为自然灾害系统、环境灾害系统和人为灾害系统,选取多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10 min降雨量、年最大6h降雨量、年最大24 h降雨量、地形起伏度、地形指数、河网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共10个指标构
期刊
摘要:探地雷达凭借其高效、连续、无破损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水利、道路、市政等工程质量评估与隐患探测中。通过对探地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反演分析,可以得到结构内部情况。本文基于一种适用于连续优化问题的改进蚁群算法,建立了道路、堤坝、隧道等层状结构体系介电特性反演算法,实现了结构层介电参数和厚度的智能优化识别。理论模型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收敛至理论值,误差满足要求。利用该方法分析实际路面雷达回波信号,
期刊
摘 要:微水试验是一种简便且相对快速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野外试验方法,但在国内实际勘察中的应用偏少,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疑虑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总结已有微水试验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水试验模型平台,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微水试验、抽水试验和注水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法求参结果分析了微水试验的可靠性。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激发方式下的微水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在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微水试验结果和传
期刊
摘 要:微生物诱导成矿技术已被证实可用于沙漠化治理,而钙源直接影响固化效果。为了确定最佳钙源,使用多种钙源用于风积沙固化研究,基于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形貌观测等手段,分析不同钙源作用下固化效果及相应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氯化钙与醋酸钙均可有效固化风积沙,氯化钙作用效果优于醋酸钙,而乳酸钙作为钙源时易出现渗流不畅现象、固沙效果较差。氯化钙对应的微生物成矿过程能在风积沙颗粒间产生大量方解石晶体,晶体间的有
期刊
摘 要:适宜的田间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地下滴灌条件下将无膜移栽(NFT-SDI)、覆膜移栽(WFT-SDI)和覆膜直播(FS-SDI)三种栽培方式棉花的生长和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WFT-SDI、FS-SDI处理相比,NFT-SDI棉花生育期仅比WFT-SDI多2 d,脱蕾铃率低,叶面积指数适宜,根系最长,为136 cm,有利于中部侧根系发育,对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