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中缺少对学生设计过程培养的重视,学生没有学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渔”,导致学生在设计的道路上一直处在迷茫中,也导致在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中与设计公司对人才要求的不对等,不能够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教学现状的观察,探讨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这些设计过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设计思维;哲学思维;设计方法的多样性;法国教学方式;“尖荷行动”
目前,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困难,也导致用人单位急缺优质设计人才,不愿意用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就说明了学校的教育与设计公司对人才需求的脱节。现在在学校教学的时候,学生们做作业或是做毕业设计的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我讲述自己的想法的时会直接告诉我他要做个什么样子的设计,中间几乎不做调研,没有过程直接讲到了结果。当我问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好看、吸引人这样宽泛孔洞的内容。
大家会发现现在的在校学生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并没有学到非常重要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其实老师们确实会给学生布置调研的任务作业。但是往往调研流于形式,局限于百度,更谈不上调研的多样性,而学生在讲述他的调研内容时更多叙述他所找到的信息,没有从调研信息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问题关键,严重缺少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我想这应该和多年应试教育的模式有着必然联系,告知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缺少思考,更谈不上创意思维。
关于调研的实践,学生的调研往往只进行一次,其实应该是多次调研,分层级的层层深入。比如在第一次调研后,已经得出了这个产品目前需要一个什么方向的设计,这个方向就是一个“点”,然后再针对这个“点”进行调研,从这个“点”进入后要拓展调研的宽度,很多时候是跨学科的。其实这是一个哲学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在法国的艺术类院校,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会开设哲学课,他们把哲学当做方法论来指导专业的学习研究。所以国外的很多艺术院校就是一个探索式实验式的学习模式,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作用。
国内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说自己没有创意,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课题学习过程,不知道怎么调研,没能找到设计方法,没有找到那个有趣的重要的“点”,他怎么可能设计出所谓“创意”的设计呢。其实国内的学生的思维一样天马行空,一点不比外国的学生差。只是没有学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渔”。如果在四年的学习中间,能连续性的完整的实践4到5个课题的话,那么学生才可能能够掌握对设计过程的学习。
咱们国内的视觉传达的学生设计工作方法也过于单一,过多的定留在平面材质上,甚至是包装作业也懒得做个模型。我在法国美院的感觉就是学校是个大的实验工作室,学生们在这个实验室里进行着各种材料的结合,各种形式的视觉创新,各种形式的感官体验。就像是我的法国老师给我的一个比喻,他说学校就像是一个大的厨房,里面有很多材料和工具,然后你就可以在里面试着做出好吃的饭菜。所以在学校里,学生们往往也是很开心的,因为就像是玩一样。但是做课题的时候却又是十分严谨的。在我没有去法国之前总是听到人们说法国这个国家浪漫,人们好像都是漫不经心的,但是到了他们的艺术院校后,却发现他们的治学是十分严谨的。就像是他们的博物馆都是按年代进行划分的,卢浮宫展出的藏品是较为传统的艺术作品,塞纳河对岸的奥赛博物馆展出的是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这一时期的作品,再接下来是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的是现代艺术作品,然后艾佛尔铁塔附近的东京馆展出的是当代艺术家作品,并且一直是在更新当中。所以人们能用一个星期在巴黎看博物馆,就能大概的了解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过程。
还有前面提到的艺术院校的哲学观念,因为哲学一直在问“为什么”,所以不管是设计还是艺术,都会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所以最后做出来的成品都是有根有据,非常理性、和有逻辑的。所以在高校里提倡用哲学的方法观引导学生,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近期在郑州易斯顿美术学院进行了一场实战训练活动--“尖荷行动”。活动的主要宗旨是一切从实际商业项目出发,由资深美指、设计总监以用人单位、团体管理、专业导师三种身份,带领真实的设计项目走进高校。以公司管理模式和作业方法,完成客户分析、項目定位、头脑风暴、草图绘制、完稿设计、现场提案、现场评审的项目全过程。这次设计项目的题目是《中部国际设计中心标志设计》,这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参与实战有7位导师,84位学生分成7组参加。
我观摩了其中几位导师的实战过程,最后也看了7组的提案,所以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设计公司在日常设计工作中的工作方式、思路、步骤、目的、提案展示等。在和几位导师的交谈和最后观看提案中,都强调了调研过程、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好,一是让实际项目走进学校,二是由设计公司有多年经验的设计工作者带领学生做项目,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了解设计过程,并且了解市场上对设计要求的趋势,为学生迈入社会提早做出准备,然后学生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的学习。在对学校教师的培养上应该是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设计老师在是高校教师的同时还兼任社会上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这样能与客户接触和社会接轨。这样培养的学生也能够有一定的高度,并且在毕业后能够满足市场对于毕业生的需要。
【关键词】:设计思维;哲学思维;设计方法的多样性;法国教学方式;“尖荷行动”
目前,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困难,也导致用人单位急缺优质设计人才,不愿意用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就说明了学校的教育与设计公司对人才需求的脱节。现在在学校教学的时候,学生们做作业或是做毕业设计的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我讲述自己的想法的时会直接告诉我他要做个什么样子的设计,中间几乎不做调研,没有过程直接讲到了结果。当我问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好看、吸引人这样宽泛孔洞的内容。
大家会发现现在的在校学生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并没有学到非常重要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其实老师们确实会给学生布置调研的任务作业。但是往往调研流于形式,局限于百度,更谈不上调研的多样性,而学生在讲述他的调研内容时更多叙述他所找到的信息,没有从调研信息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问题关键,严重缺少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我想这应该和多年应试教育的模式有着必然联系,告知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缺少思考,更谈不上创意思维。
关于调研的实践,学生的调研往往只进行一次,其实应该是多次调研,分层级的层层深入。比如在第一次调研后,已经得出了这个产品目前需要一个什么方向的设计,这个方向就是一个“点”,然后再针对这个“点”进行调研,从这个“点”进入后要拓展调研的宽度,很多时候是跨学科的。其实这是一个哲学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在法国的艺术类院校,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会开设哲学课,他们把哲学当做方法论来指导专业的学习研究。所以国外的很多艺术院校就是一个探索式实验式的学习模式,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作用。
国内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说自己没有创意,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课题学习过程,不知道怎么调研,没能找到设计方法,没有找到那个有趣的重要的“点”,他怎么可能设计出所谓“创意”的设计呢。其实国内的学生的思维一样天马行空,一点不比外国的学生差。只是没有学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渔”。如果在四年的学习中间,能连续性的完整的实践4到5个课题的话,那么学生才可能能够掌握对设计过程的学习。
咱们国内的视觉传达的学生设计工作方法也过于单一,过多的定留在平面材质上,甚至是包装作业也懒得做个模型。我在法国美院的感觉就是学校是个大的实验工作室,学生们在这个实验室里进行着各种材料的结合,各种形式的视觉创新,各种形式的感官体验。就像是我的法国老师给我的一个比喻,他说学校就像是一个大的厨房,里面有很多材料和工具,然后你就可以在里面试着做出好吃的饭菜。所以在学校里,学生们往往也是很开心的,因为就像是玩一样。但是做课题的时候却又是十分严谨的。在我没有去法国之前总是听到人们说法国这个国家浪漫,人们好像都是漫不经心的,但是到了他们的艺术院校后,却发现他们的治学是十分严谨的。就像是他们的博物馆都是按年代进行划分的,卢浮宫展出的藏品是较为传统的艺术作品,塞纳河对岸的奥赛博物馆展出的是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这一时期的作品,再接下来是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的是现代艺术作品,然后艾佛尔铁塔附近的东京馆展出的是当代艺术家作品,并且一直是在更新当中。所以人们能用一个星期在巴黎看博物馆,就能大概的了解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过程。
还有前面提到的艺术院校的哲学观念,因为哲学一直在问“为什么”,所以不管是设计还是艺术,都会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所以最后做出来的成品都是有根有据,非常理性、和有逻辑的。所以在高校里提倡用哲学的方法观引导学生,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近期在郑州易斯顿美术学院进行了一场实战训练活动--“尖荷行动”。活动的主要宗旨是一切从实际商业项目出发,由资深美指、设计总监以用人单位、团体管理、专业导师三种身份,带领真实的设计项目走进高校。以公司管理模式和作业方法,完成客户分析、項目定位、头脑风暴、草图绘制、完稿设计、现场提案、现场评审的项目全过程。这次设计项目的题目是《中部国际设计中心标志设计》,这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参与实战有7位导师,84位学生分成7组参加。
我观摩了其中几位导师的实战过程,最后也看了7组的提案,所以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设计公司在日常设计工作中的工作方式、思路、步骤、目的、提案展示等。在和几位导师的交谈和最后观看提案中,都强调了调研过程、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好,一是让实际项目走进学校,二是由设计公司有多年经验的设计工作者带领学生做项目,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了解设计过程,并且了解市场上对设计要求的趋势,为学生迈入社会提早做出准备,然后学生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的学习。在对学校教师的培养上应该是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设计老师在是高校教师的同时还兼任社会上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这样能与客户接触和社会接轨。这样培养的学生也能够有一定的高度,并且在毕业后能够满足市场对于毕业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