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思、意义与意象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思有别于意义。实词有相对稳定的意思,独出的词没有意义,意义的最小单元是语言游戏,只有在语言游戏中才能建构意义整体。意义连接了语言系统和生活世界,意思则仅仅从属于语言系统。对词而言,纯粹价值先于意义。意思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意象则是主观的联想。心象和意象均包含图像性质,但心象是浮动的印象,不稳定,未定型,是一种初步的有待指引、展开、完成的模糊辨认,这种辨认需要意向持续、深入地聚焦语言构造的范畴对象。因为人类没有“智性直观”,我们不可能全然洞悉诗歌和语言的秘密。
   关键词:意思;心象;意义;意象;诗本体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3-0077-05
  一、意思、意义与语言游戏
  意义是语言学和哲学的核心问题,语言学家看重意义问题的语言内部机制,哲学以语言为纽带,其研讨对象不限于语言内部,更强调语言与世界的关联。在语言的使用中,意义的最小单元是语言游戏,独出的词没有意义,意义是语言系统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意义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系统和世界,语言符号内部不能产生意义。
  罗素认为:“语词是代表不同于他们自身的某种东西的符号,在这种简单的意义上,语词全都具有意义。”① 这种“意义指称论”认为词的意义在于它们代表了指称对象。罗素主张的语言与世界的同构映射关系是古老的反映—符合论的翻版,“差不多可说是应用在语言研究上的反映论”②,类似于语言学中的“分类命名集”观念,“在有些人看来,语言,归结到它的基本原则,不外是一种分类命名集,即一份跟同样多的事物相当的名词术语表”③。后来,连罗素本人也不再坚持这种粗浅的语言反映论了。显然,词的意义不在于此。
  我们在此引入“意思”的概念与“意义”概念相区别,词自身谈不上意义,但词有意思,存在物雪的概念就是词语“雪”的意思,也是词语“雪”的指称对象。没有被人知觉的存在物和独出的语言符号均无意义,意义连接语言系统和生活世界,意思则仅仅从属于语言系统内部。实词的使用可以没有意义,但不能没有意思。语言游戏中词的意思是意义生成的基础。实词无意思的用法,语言系统排斥;有意思无完整意义的用法,语言系统容忍;有意思且有完整意义,语言系统接受;有完整意义并产出高价值语言事实,语言系统吸收,作为语言遗产保留。于句子层面而言也是如此。虚词和实词作为语言符号的差别,表现在虚词所指的缺位,即虚词不产出概念,没有意思,虚词虽然没有意思,但其在语言形式上构建了句子的意思,句子完整意思的构建离不开虚词。虚词所指的缺位不影响其作为语言符号的使用。虚词在能指上具有纯粹价值,即虚词在音响形象上与实词形成了价值差异和对立。
  独出的词没有意义。单独的句子是否有意义呢?维特根斯坦早期认为独出的词没有意义,只有在句子中词才有意义,他的这种看法取自弗雷格,“不能孤立地解释一个词的意谓,而必须在一个句子的联系中解释它”④ 。弗雷格对句子的重视点醒了维特根斯坦。他们认为词虽然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但句子才是意义的基本单位。“和一个符号(名称、词组、表达式)相联系的,不仅有该符號意指的对象,它也可以称为该符号的指称对象,而且还有我所谓的这个符号的意义,其中包含了该符号的呈现样式。”在弗雷格看来,语言符号的意义包含了这个符号的呈现样式,即语言符号的意义包含了语言形式。弗雷格所谓的“意义”与语言的形式相关,和本文的意义概念大相径庭,若依弗雷格这样使用“意义”概念,则又须区分语言系统内部意义和外部意义,造成不必要的繁琐和混淆。我们从语言系统内部看符号的“呈现样式”,就能理解此处弗雷格所说的“意义”,语言符号的“意义”在于其在语言系统中的“呈现样式”,符号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符号的排列组合呈现了“意义”,所以,没有语言符号的“呈现样式”,何来“意义”?弗雷格的“意义”概念囿于语言系统内部,其视角来自语言系统的内部呈现机制。反之,若从语言系统认知外部世界的角度来看,哲学家或许会说,语言的最大功用在于认知世界,因而语言符号的“意义”通过认知外部世界得以体现,若无助于认知世界和真理,词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以上述两种方式使用“意义”概念均有不当之处,意义不在语言系统内部,单独的语言符号与意义非直接关联,语言符号只能通过语言游戏获得意义。意义连接的是语言系统和生活世界。单独的句子也不具备完整意义。
  如果一个词的呈现样式不符合语言系统的规则——语法(语法绝不是僵死的法则),则这个表达式无意义,且其意思的呈现样式亦存在问题。如果一个词既符合语法规则,又试图描绘或解释世界,那么我们能说这个独出的词一定有意义吗?孤零零的概念有意义吗?刨除语境,我们说出词语“雪”,其他人怎么知道我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是句子将一些独出的词联络起来,使它们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词必须在更大的单位上呈现自己,词在句子中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单元,词因而更为明晰了,好像离意义更近了。同样,单独的句子也不具备完整意义。在未知的语境中,我说“下雪了”,显然这比独出词“雪”包含了更多的意思,因为词语“雪”的呈现方式更为明确了,但在语境缺失条件下,这句话也没有完整的意义,虽然这句话有明确的意思。说话者的动机、目的、情绪、场景、时间,一切都是未知的,都有待填充,甚至这句话的意谓都不明确。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可能意谓降温了,需要添衣服;可能是一句无心的独语;可能是言语者欣赏雪的美景;或抱怨下雪有碍出行;可能是雪勾起了怅然的回忆;可能是雪带来了悲伤的情绪。总之,孤独的句子没有明确的、完整的意义。意义的最小单位不是句子,更不是词,意义的最小单位是语言游戏,只有语言游戏才能构建意义整体。
  什么是“语言游戏”呢?维特根斯坦用这个经典概念沟通了语言系统和生活世界。“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作为语言游戏。”⑤ “这里我用语言游戏一语意在强调:讲一种语言是一种活动或者一种‘生活形式’的一部分。”⑥ 维特根斯坦的表述读者须注意如下两点:其一,语言游戏作为整体构建了意义。“整体”包含了语言系统和语言游戏所涉及的人类活动,独出的词和句子没有意义,因为它们没有构建整体,没有整体也就谈不上意义。其二,语言作为桥梁。语言命名和辨认存在物,没有语言人类沟通世界的方式将极有限,极粗浅。没有语言我们无法理解世界,无从认知真理。语言游戏将语言和人类活动织成一片,将人类和世界融为一体,语言深深嵌入生活,和生活相互依存,有时语言比庸常的生活更真实。语言游戏本质上要求践行,绝非仅仅停留在语言系统内部,其必与生活世界发生关联,二者相互影响。语言游戏是一种实践活动,受制于生活形式。“那种必须接受的东西,给定的东西——可以说——是生活形式。”⑦ 这样说来,似乎生活形式决定了语言游戏。“我们的概念好像受到事实框架的制约”⑧,但与此同时,语言游戏产出的语言事实不断形成新的概念,产出新的语言价值,影响、丰富、改变、形成新的生活形式,改变了生活世界,而生活形式本身又包含着人生的意义。   二、词语“雪”的分析
  当我们在心中唤醒“雪”这个词的时候,不是存在物雪来到了我们眼前,也不是我们的意识里映射出雪的固定概念,而是出现了词语“雪”带来的浮动印象,我们称之为雪的“心象”。“心象”不稳定,未定型,是浮动的表象,是带有潜在情境因素的有待构建完整意义的感性印象。心象是由符号引出的知觉意向的不稳定状态,是一种初步的有待指引、展开、完成的模糊辨认,这种辨认需要意向持续、深入地聚焦语言构造的范畴对象。心象由词语引出,包含图像性质,因为意向活动的最初阶段就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有待辨认的,而图像本身就包含着杂多。胡塞尔认为:“图像表象的构造表明自己要比单纯的感知表象的构造更为复杂。许多本质上不同的立义看起来是相互叠加、相互蕴含地被建造起来,与此相符的是多重的对象性,它们贯穿在图像意识之中,随注意力的变化而显露给偏好性的意向。”⑨ 心象的这种模糊性,在语言游戏中由词语来导引。
  我们不会记住一片无意义的雪,这雪必然出现在某种情境之中,与我们的生命密切相关,因而我们记住了此情此景中的雪,雪的心象存储在我们脑海中,是昔日整体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现在词语“雪”唤醒了潜在的昔日的整体情境,唤醒了记忆中的生命状态。词语“雪”不仅仅是音响形象和概念的结合,它还必须与世界发生关联来获得意义,要有时间、空间、人、物、情绪、事件,要在综合的整体中得到它的意义。
  雅各布森区分了“一般意义”和“语境意义”,一般意义即符号本身具有的共性意义,语境意义指由整个语境、话语域所给定的意义。布龙菲尔德区分了“一般或核心意义”和“边缘或转换意义”。他们的观点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我们认为他们的区分是没有道理的,好像词是随语境变动的概念,没有具体所指,难以捉摸。我们认为,词没有什么意义,但词有意思,将词的意思和语言游戏的意义区分开来极重要。共时态同一言语社团里,词的意思相对恒定,词只是语言游戏中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语言游戏才是意义的载体。词语“雪”出现在诗句中总是带着强烈的情感,给读者的错觉是“雪”的意思在不断变化,其实并非如此,词语“雪”的意思不变,指称对象也没变,是词语“雪”的呈现样式变化了,词语“雪”出现的意境变化了,雪在不同的意境中带有不同情绪的心象,在意境中,心象有所指向,通达意义。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之处是诗歌的语言符号在理智和感情上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开,即诗歌产出的是高价值的语言事实。
  我们无法全然理解存在物雪和雪背后的存在世界,以及雪与其它存在物的完全关系;我们用词语“雪”指称存在物雪,只是试图命名一种存在物,是对存在世界的一次辨认;存在物雪的本质和词语“雪”的本质具有非等同关系,存在物雪的本质科学的认知是晶体,词语“雪”的物质外壳是声音或字形;我们用词语“雪”描写和解释,做语言游戏;语言游戏中词语“雪”的意思不变,使用和意义各异;词语“雪”不是意义的最小单元,独出的作为语言符号的词语“雪”无意义;词语“雪”的意义来自语言游戏,其根本在于使用,于語言符号而言,使用才是超越性法则。
  三、纯粹价值先于意义
  索绪尔的著名论断:“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除它的各项要素的暂时状态以外并不决定于任何东西。”⑩ “如果不能理解索绪尔‘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的思想,就不能真正理解索绪尔的符号观,以及能指-所指、消极-积极等一系列二元对立概念,也不能真正理解索绪尔所批判的传统语言观的实质”{11}。因此,索绪尔的“纯粹价值”概念非常重要。前文已述,意义是语言系统和世界的桥梁,纯粹价值则是从属于语言系统内部的概念,无关外部世界,其与世界和真理没有直接关联,因而,索绪尔称之为“纯粹价值”。“纯粹价值系统”概念的提出受当时经济学的启发{12},强调语言符号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对于一个词来说,重要的不是其音响形象本身,而是使这个词区别于其他所有词的音响差异,因为正是这些差异承载着词的意指。”{13} “文字的价值只靠它们在某一个由一定数目的字母构成的系统中互相对立而起作用。”{14} “语言像任何符号系统一样,使一个符号区别于其他符号的一切,构成了该符号。”{15} “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16} 当我们谈到索绪尔的纯粹价值时,不能忘记纯粹价值的体现对象——符号。正是符号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形成了价值。能指的差异形成了音响形象的差别,所指的差异造就了概念的区别。须注意,同级单位才能形成价值,能指和语言符号不能形成价值,语言符号和句子不能形成价值,它们的差异不是同级单位的差异,算不上纯粹差异,无法形成区别性特征。索绪尔纯粹价值概念的实质是语言系统中符号的差异和对立所形成的相对价值。如中古36字母中唇音“帮”母和“滂”母,因吐气和非吐气形成了“帮”母和“滂”母的相对价值。唇音和舌音因发音部位不同形成了相对价值。索绪尔强调“纯粹价值”形成的基础是语言系统,没有系统谈不上价值,“纯粹价值”不可能脱离系统而存在。汉语无时态,英语有时态差别,这种差异绝非“纯粹价值”,因为英语和汉语非同一语言系统,须在同一系统中比较符号的相对差异,否则,这种比较是无意义的。“明白意义如何取决于价值而又有别于价值,这也许是语言学中进行的最为微妙的活动”{17}。对词而言,纯粹价值先于意义。作为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语言符号是语言游戏产出的语言价值的基础,语言价值则是语言游戏意义的体现。“不言而喻,这概念没有什么初始的东西,它不过是由它与其他类似的价值的关系决定的价值;没有这些价值,意义就不会存在”{18}。纯粹价值只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意义则关联了语言系统和生活世界。
  我们区分三种价值:“语言价值”、“语言学价值”和“纯粹价值”。这三者的差别在于:第一,语言价值指语言游戏产出的语言事实的存在价值。语言价值和生活世界密切相关,也是语言游戏的重要标准。语言游戏产出的语言事实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语言事实有不等的语言价值,这类价值是一种绝对价值,不同于纯粹价值是一种相对价值。比方说《诗经》的语言价值高于流行歌曲,语言价值是语言事实存留的根本标准,其价值的高低决定了语言事实的存活时间,经典有高绝的语言价值,这是经典长存的理由。高价值语言事实的价值范围远大于语言学,经典诗歌不仅有语言学研究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语言价值。低价值的语言事实会自然地消亡,语言系统不停地演变,不断地产出新的语言价值。第二,语言学价值指作为语言研究对象的价值,这类价值的受众有限,往往局限于语言学研究者。现代汉语方言和《诗经》的语言同样具有语言学价值,在这一点上不分贵贱。第三,纯粹价值是语言系统的内部概念,不同于上述两种价值。   四、意象、意思与意义
  “符号的指称和意义都必须和与之相联系的意象区分开来。如果一个符号的指称是感觉的对象,则我关于它的意象是一种内心图像,这种内心图像来自对于我的内部或外部的感觉印象与活动的记忆。意象往往充满感情;它的各个部分变化不定。即使对于一个人来说,同一种意义也并不总是伴随着同一意象。意象是主观的;一个人的意象不是另一个人的意象。所以,和同一个意义相联系的意象之间也是有各种差异的。画家、骑手、动物学家对于名称‘亚历山大大帝的战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非常不同的意象。因此,意象在本质上不同于符号的意义。”弗雷格在此区分了“意义”“指称”和“意象”,指出“意象往往充满了感情”,诚然,意象充满感情,这是其与意思的重要差别,意思具有客观性和明晰性,意象是主观的联想。亚历山大大帝的战马的指称对象是确定的,即这个词的意思是确定的,虽然它的意义有待补充,但由它所引出的个体的意象却各不相同。同样是词语“雪”,有相同的意思,却呈现出迥异的意象,因为意象是主观的,意象的理解本身包含了诗歌文本对读者的要求。同一首诗,读者的阅读背景、知识结构、生活阅历不同,理解起来相差就很大。是否如弗雷格所言,意象是内心图像?来自对于我的内部或外部的感觉印象与活动的记忆?我们认为意象比内心图像丰富得多,若意象仅仅是内心图像,诗歌就是远低于绘画的艺术,诗歌则从属于绘画,语言符号的最高价值也将低于视觉图像了,何况有些意象所呈现的是逻辑世界不存在的内心图像。意象是内心图像的叠加组合吗?在柳宗元《江雪》这首诗里,意象是不是由如下图像叠加而成:“无鸟的山”“无人的路”“孤舟”“蓑笠翁”“江”和“雪”,这种叠加确实产生了奇特的语言效果,然而意象在此呈现的不仅仅是视觉图像,也不仅仅是视觉图像的叠加,意象始终是语言符号产生的综合整体,因为我们无法用视觉形象或视觉形象的叠加所呈现出的效果等同于这首诗的意象。读者还须注意这首诗的韵尾“绝”“灭”“雪”,均属“薛”韵,绝句入声韵少见,但此诗恰适合入声韵,入声短促,此诗意境清冷,入声韵和全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在音乐性上极相称,不能想象这样的意境用后鼻音韵,所以,意象不仅仅是内心图像,意象也与语音相关,好诗的韵律和意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剥离。可惜的是律诗的音乐性只能在部分方言中有些许体现,我们也只能从语音知识的角度来想象它们的音乐性。韵律不仅形成了语音的美感,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效果。弗雷格将意象视为内心图像虽有助于对诗歌本质的分析,但也有肢解整体的危险倾向,诗歌以整体显示于人。意象不是图像,意象由语言符号直接呈现,不需要图像作中介,这一点尤为重要。
  分析了意思和意象的区别,那么意象和意义有什么关系呢?读者会问《江雪》的意义是什么?在此先引入弗雷格的论断:“句子的意义是句子的思想,句子的指称是句子的真值。”诗有思想吗?如果有,这首诗的思想是什么?是此诗所体现的一种高绝的人生境界吗?是对存在世界的一种领悟吗?是一种清冷的理智吗?按弗雷格的说法,《江雪》的思想就是这首诗的意义。弗雷格又说:“为什么仅仅有思想是不充分的呢?回答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关心的是真值。”弗雷格最终关心的还是真理问题。既然“句子的意义是句子的思想”,且仅有思想无真理也是不够的,那么,读者会继续问,《江雪》包蕴了真理吗?我们倒是有把握说《江雪》是有意义的,甚至也有信心说《江雪》包蕴了真理。弗雷格又说:“听一首史诗的时候,我们被语言的和谐悦耳、语句的涵义以及被唤起的想象和热情强烈地吸引住。至于真理问题,我们就不会考虑艺术欣赏而要探求科学见解。”但我们依然要追问,诗歌难道没有本质和真理吗?我们在阅读的体验中暂时忽略了它,但它确实存在,不可略过不谈,诗歌有点像康德的“本体”,我们能体验却不能认知。
  我们认为意象包蕴着感情和理智的缠绕,对意象的理解包含了感情和理智的双重感知。“意象”这个术语也不过是我们试图解释诗歌之神秘时的一种必然有失的言说尝试罢了,诗虽由人创造但其秘密却拒绝给予人类,因为人没有智性直观的能力。语言符号感性直观是阅读者得以感受诗歌的前提,知性分析是探索诗歌真理的重要方法,但知性先天固有的界限限制自身不能突破界限达到智性直观,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全然洞悉诗歌的秘密和语言的秘密。“我们的本性导致了,直观永远只能是感性的,也就是只包含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那种方式。相反,对感性直观对象进行思维的能力就是知性。”{19}阅读诗歌是一种感性直观,语言符号以一种特殊的为它所独有的刺激方式作用于阅读者的感官,这种作用方式带来的是不同于绘画之图像直观的语言符号的感性直观。弗雷格认为意象是内心图像的误解,显然是由于没有区分图像直观和语言符号直观所致。读者想领悟《江雪》的魅力,只能以感性直观的方式,不可能用分析一首诗来代替“读”一首诗,因为“读”首先就是一种感性直观,先于知性分析而存在。可以有感性直观而拒绝知性分析,但不可能用知性分析来替代“读”的感性直观。不过,当我们通过感性直观体悟到《江雪》的境界之后,再试图用知性分析解读这首诗,会发现依然无法穷尽其中的道理,甚至恍惚觉察到有时我们的分析和诗歌的本质与真理越走越远,不得不接受的一种无奈是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人類创造的作为最高语言价值的诗歌,我们没有智性直观,无法认知“本体”。“智性直观是一种‘本源的’、能动创造性的直观,如果有一种‘原始存在者’如上帝,他就不需要由外在的客体给他提供杂多的材料,能够仅仅凭着自身的‘自发性’而由自己的知性直接把对象提供出来。换言之,由于他‘想到’一个对象,该对象就直观地被给予出来了。”{20} 这其实就类似于诗歌创造,“上帝”创造了人和万物而人类无法完全理解;人类创造了语言和诗歌,人也无法完全理解。因为,诗人正是能动地创造了客体,被创造的客体存在于诗歌文本之中,连创作者本人也不知道客体的真正本质,诗歌就是康德所谓“本体”之一种,我们能感知本体,但不能认知本体,诗人能创造“诗本体”,却不能全然认知“诗本体”,这是一种奇怪的悖论。回过头来,我要说《江雪》的意义在于它作为诗歌的语言价值,在于词语构筑的语言游戏,在于《江雪》联络了人与生活世界,在于《江雪》所呈现的境界。
  注释:
  ① Bertrand Russell,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p.47.
  ② 陈嘉映:《简明语言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1页。
  ③⑩{13}{14}{15}{16}{17}{18}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93、111、158、161、163、165、154、158页。
  ④ 弗雷格:《算术基础》,王路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20页。
  ⑤⑦⑧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272、202页。
  ⑥ Ludwig Wittgenstein,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trans. by G. E. M. Anscombe & P. M. S. Hacker, New York: Wiley-Blackwell, 2009, p.15.
  ⑨ 转自倪梁康:《图像意识的现象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1} 肖娅曼:《索绪尔符号“价值”系统理论在21世纪的发掘与超越——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100周年》,《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2} 参见夏登山、蓝纯:《索绪尔语言价值理论源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3期。
  {19}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页。
  {20} 邓晓芒:《康德的“智性直观”探微》,《文史哲》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刘礼堂,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2;张子帆,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
  (责任编辑  刘保昌)
其他文献
与台湾奕埴国际股份公司合作举办《宝岛台湾》展。  与北京中视搜寻天下节目策划中心合作拍摄100集电视片《中国佛教文化》。  举办“中国文物之春”画展义拍活动。  与企业界建立联系。  与海外组织个人建立联系。  “中国文物之春”预计3月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
期刊
展观陈少梅先生的作品,用笔遒劲峻拔,爽利酣畅,或老辣苍润,或秀丽工致,繁简自如,能收能放,略无滞涩。陈少梅先生在继承传统方面主要取法“北宗”,从明人唐寅、仇英得其秀逸之气,从浙派戴进、吴伟取其滂沛生动之致,再溯源而上直步南宋马远、夏圭的门庭。晚明以降,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区分过分,褒贬近乎极端,人物选择也不完全恰当,然以他“天下文章司命”之地位,趋附者滔滔乎天下皆是,以至300多年来画坛崇南贬
期刊
鼻烟壶是一种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在清代工艺中,不仅被视为精致工艺中的明珠,同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清代鼻烟壶制作精美、式样繁多,为雅好者珍贵文玩欣赏之瑰宝。      一、鼻烟壶的由来和发展  烟草,约早在明初由吕宋传入我国。据记载由商船的往来和贸易交流开始在南方沿海一带流行,明万历时期闽南沿海一带开始种植烟草,烟草逐渐流行于全国。  鼻烟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世纪后半期,自广州传入,据现存史料如赵之谦
期刊
摘要:在社区治理话语体系下,需要树立社区研究的“主体视角”,对基层社区场域中的多元主体加以关注。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但在当前的治理实践中处于对社区居委会的依附状态,从而造成了社区治理的内卷化困境。案例分析表明,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是破解社区治理内卷化困境的关键所在。而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定位的转变、单位意识作用下的情感化工作以及伙伴双方的积极互动与资源交换等
期刊
紫砂器,又称“紫砂陶”,简称“紫砂”,是一种以特殊陶土制成的陶器。其所用陶土,出自江苏宜兴,为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由水云母和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等矿物成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颜色有多种,被主要分成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泛称“紫砂泥”,可单独烧制成陶。因含铁、硅量较高,烧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砂器”。它始于唐宋,风靡明清,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著名社会学家陈达從1928年起探索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初步提出全国人口选样调查计划,中间经过抗战时期主持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时以云南人口调查为例的地方性实践加以深化,抗战胜利后至1950年初,他在与国民政府内政部人口局关于《第一次全国户口普查计划草案》的论争中不断呈现其最终成熟方案的部分内容。陈达的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虽未能付诸实施,但其学术价值依然突出,其中凸显出来的这位政策型社会学家
期刊
摘要:区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国家治理的一般性,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参与即治理的解说,强调治理的多主体参与,强调区域共同体建设。从治理圈层来考察,深度贫困地区应然的治理主体强调更大圈层的作为。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藏族地区,治理主体结构的理想模型是政府主导体系、本地社会支持体系、区域外社会支持体系的结合。但在现实中,藏族地区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却是只有政府与当地民众的“二元结构”。在藏族地
期刊
摘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当倡导以下基本道德理念;一是人民健康至上道德理念,即把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伦理最为根本的道德理念。二是人道主义道德理念,即每个人必须尊重受灾群众作为人所应享有的道德权利,不应对受灾群众的命运漠不关心;同时要把受灾群众当作目的,而不是当作供利用的工具。三是求真务实道德理念,即要按照“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的要求开展防控工作。四是志愿服务道德理念,
期刊
摘要:社会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均以保障居民健康为根本宗旨,二者具有目的的一致性。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为了适应公共卫生应急服务的需要,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应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保障应急预案,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先行救治与医药费豁免政策范围,整合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明晰财权
期刊
摘要:在2020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本不是焦点的乡村却因为防疫知识宣传获得了“硬核话语”的赞扬。在官方机构看来,农村的卫生和防疫问题从来都是政治制度的题中之义,它们更习惯于以知识下乡的方式进行防疫。但是此次疫情中,正是这种被送上门的知识却因为与乡村心理情绪不契合而遭遇了拒绝。在拒绝中,乡村实现了防疫知识的再制作,并悄然地把卫生和防疫问题从私人领域拉回到了公共领域。从防疫知识的宣传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