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是怎么炼成的?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个人本来是特别关心国,不太关心家的。可是,有一次我接到老家打来的一个电话,说我的侄子欠了近30万的赌债,找他父母要钱,威胁要把房子给点了。我的嫂子说:“孩子,咱要不就都别活了,但是别害邻居。咱们开煤气,把窗户关上,我们憋死算了。你一点火,整栋楼都烧了,害人。”说完,嫂子就晕过去了。
  我突然意识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国破不破不重要,家亡不亡反而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国家没破,但家在相当程度上亡了。如果真要关心这个国的话,应该要关心这个国里头一个个的家。只有一个个的家健全起来了,这个国才真正牢固了,才真的是可爱的。国家的事情也许我们管不着,家庭的事情却可以从自己做起,而且家庭根本的问题还在我们家长身上。一个好妈妈,一个好爸爸,真的胜过好老师。
  为什么我们普遍不太会做家长呢?因为我们实际上是“反家长”出身的。“五四”运动开启了自由民主的大潮,这个大潮是“反政府”、反家长制、反家长的。巴金当年写了《家》《春》《秋》,全力抨击大家庭,认为家庭是牢笼、桎梏,压抑了孩子们成长的天性,影响了无数青年。这些青年后来成为我们的家长的家长。结果,我们就把家长给妖魔化了,把家庭给破除掉了。
  中华传统讲“百善孝为先”,讲孩子要孝敬父母,可但凡上过大学的人会认为“孝”是一个封建概念。现代社会倡导,孩子跟家长之间要像朋友一样平等自由地相处,孝敬父母束缚了孩子的成长。主流舆论告诉我们哪个孩子听话就是奴才,要培养不听话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有创造力。这么一来二去,就搞得我们不知道怎么当家长。本来会当家长的反倒显得是一帮土老冒,一帮封建余孽。
  但是,孩子出生了怎么办?那就只能学着当家长。我孩子已经十岁了,班主任还邀请我去介绍孩子教育的经验,我就列了12条“军规”。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12条“军规”是怎么提出来的,是针对什么问题的,解决什么问题的。
  子鼠、以家长为中心
  家长干农活,孩子就跟着去干农活;家长去做工,孩子跟着去做工;家长做生意,孩子跟着去做生意。而不是说孩子想出国,家长就送他出国;孩子想玩游戏,家长就送他玩游戏。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越成长不了;越是以家长为中心,孩子反而成长得好。这样家长很省力,因为孩子会是个小帮手。这样在日常劳动中,孩子的劳动观念不知不觉就培养起来了。
  但是,有人问,抱着六七个月大的孩子时,怎么以家长为中心?孩子要吃奶,就得喂奶;孩子要拉屎,就得把屎,有人会说这肯定以孩子为中心。但我是说,即使在婴幼儿阶段,最好也不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吃奶的时候,怎么办?饿他,至少饿他十分钟,他吃奶才香。母亲老是主动喂他,他不爱惜,不爱吃。这个十分钟就是以家长为中心,度就在这儿。
  要做到这一条实际上有难度。比如,饿到五分钟时,孩子哭了怎么办?当爸爸的就不忍心,就来干预了,两个人就这样吵起来了。如果有一个老人在,老人更心疼,结果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在那吵成一锅粥,而孩子在那儿偷着乐。所以,以家长为中心的前提,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统一意见:都要以家長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
  但统一意见也很麻烦。孩子天然会领导家长,他对家长的奖励和惩罚是非常鲜明的。你纵容他,他让你抱;你约束他,他不让你抱。当家长为了争取抱他的权力和机会,就纵容孩子。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是家长管着孩子,但结果往往是孩子管家长。意见统一的好处是,孩子没有缝隙可钻,也就会诚实。孩子要是有缝隙可钻,就不诚实,就会投机。所以第一是要以家长为中心,第二家长之间的意见要统一。
  可是,家长之间意见统一好像难度是挺大的。因为我们现在讲平等自由。家里面凭什么你说的是对的?凭什么要听你的?双方就会有各种意见分歧,可能就开始吵架,家里头的很多矛盾都因此而来。


  所以,过去讲家长制,实际上有他的道理。家长制,意味着家里权威是统一的。现在家里没有一个真的家长,权威是分裂的。权威分裂好不好?在我们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来讲,权威分裂是好事。为什么?这叫三权分立。很多人认为,美国三权分立搞得好,咱中国权力统一,所以搞得不好。把这样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带到家里以后,就主张家庭成员之间民主、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结果孩子就钻空子,孩子就领导家长。
  以家长为中心,家长意见统一之后干什么?
  第一,不轻易满足孩子的愿望、要求。现在很多家庭有钱,家里也有地方,孩子不提要求时家长还主动要满足孩子呢。但是我说,孩子不提要求不该满足,孩子提了也不该满足。钢琴、小提琴,抱歉,都不买。什么情况下才买?当孩子提了,提得很真诚,很认真,郑重发誓他一定好好学习,要表现出他认真的态度来,才允许买。而且拖延满足,给孩子一个台阶走。比如说,孩子想要买钢琴,别一上来就直接买钢琴,要让他懂得珍惜。先承诺买个笛子,如果笛子吹好,下回再给他买小提琴,再下回给他买钢琴。我们现在很多家庭很有钱,就怕孩子没要求。结果出来些什么人啊?就出来房祖名、令谷一类败家子。
  第二,不急于给孩子零花钱。十岁以内的孩子,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零花钱干什么?拿了零花钱,又掌握不住规则,容易犯错误。我家虽说没有将零花钱当奖励,但确实给孩子一定额度以内的零花钱,也就是五块、十块的。但最后发现孩子拿去干什么去了?有一次买回来一副扑克,其中有一些接近淫秽的图片。但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儿,说同学们都买这种扑克,她也买一副。怎么办?我当着我孩子的面,一张张地撕了。我说:“大家都得SARS,你想得吗?流行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你要分辨分辨啊。”几次类似的事情后就下禁令,不给你零花钱,因为你不会花钱。以后需要的东西打报告,合理的批准,不合理的不许花。
  钱多了是祸害。有德的可以支配钱。德还不足够的,钱越多祸害越大。对于大人都是这样,深圳、广州、北京的拆迁户,只要房子一拆迁,土地一征用,“啪”三五百万到手,真的就立刻败坏掉了。赌博、搓麻将、飙车、玩女人就全来了。因为他没有这个德去承受这份钱。   第三,不要把孩子当宠物养。把孩子当宠物养,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坏了。实际上我认为孩子很皮实,摔了、磕了、碰了,哪受伤了,都没什么大问题。孩子是一团阳气,生命力强着呢,要相信孩子的生命力。


  大家注意到没有,农村的孩子,鼻涕下来了,自己擤一擤,蹭一蹭;再抓个玉米棒子、挖个红薯什么的,洗都不洗拿起来就吃,没人管。城市里的人就觉得这样肯定不行,其实那种孩子健康着呢。以前,我们小时候上树掏鸟窝,摔下来的时候也有,站起来拍拍屁股就走了。假如胳膊摔断了,后来弄一弄也就好了。孩子阳气很旺,身体柔软,太容易调理了。现在呢?生一个孩子,老怕他出事,蚊子苍蝇什么的根本不让他沾,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超净化的环境,这样反而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身体成长都不见得是好事。所以要相信孩子内在的生命力。不管他,他就长起来了;越管他,他可能越脆弱。
  丑牛、以保护和培养学习兴趣为中心
  成绩不重要,兴趣最重要。很多家长都会纠结,要不要让孩子上课外的奥数班、英语班,大家都上自己家孩子不上,吃亏了怎么办?我的意思是宁可吃亏,也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至少在我家孩子身上,是取得成功的。她没上奥数班,没上英语班,但她成绩也还是领先的。
  其实,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把课堂内容领会了,课后做起题来就轻轻松松,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玩儿。现在一些学生,课堂上稀里糊涂混过去,课下再去补习。形成恶性循环,家长累死,孩子害死。
  寅虎、以激发孩子独立探索能力为中心
  以激发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能力为中心,兼顾安全、清洁和漂亮。
  一定要知道,安全、清洁和漂亮是我们做父母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让孩子不干这个,不干那个,让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孩子一天洗三次澡,这是我们父母擅长的。孩子是安全了、清洁了、漂亮了,可是内心却软弱了、空白了、空虚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世界探索的能力,如果错过了三四岁、五六岁这个时期还真不好办。中国的古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孩子今后怎么样,在幼儿阶段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那是性格品质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打基础的阶段,家长把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漂漂亮亮的,却抑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不就把孩子给害了给废了吗?


  一旦把安全放第一位,孩子就成长不起来了。比如组织孩子野营。不去野营,肯定是更安全;如果去野营就会有野营的风险。路上,可能有行车的风险;山上,有泥石流的风险;晚上睡觉的时候,有狼虫虎豹的风险。总之只要是在野外,一定比家里头风险大。现在很多中小学为了让孩子不出事,把春游取消了,秋游取消了,单杠取消了,双杠取消了……要不然出點事,家长一告,那学校吃不了兜着走。学校为了自保,干脆屈服于家长这种“安全第一”的要求,什么活动都不开展。孩子人身是安全了,但是,好奇心被废掉了。
  至于清洁和漂亮,更得往后放。首先说清洁问题。家里定了过高的清洁标准之后,朋友都不敢到你们家去串门,怕进去一踩,脏了你们家的地了。我在体会这种过分的清洁标准已经不再跟清洁有关系,而是跟社会地位有关系。越清洁,社会地位越高。看上去在追求清洁,实际上背后在追求社会地位。
  还有漂亮问题。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是从小培养他虚荣。其实孩子也不知道漂亮有多重要。实际上,衣服穿在孩子身上,漂亮在父母心上。孩子成了父母炫耀的装饰品。真是为孩子好吗?心灵美看不见,外表美看得见。一不小心,把孩子虚荣心给培养起来了。
  卯兔、以“实荣”为中心
  以“实荣”为中心,不虚荣、不跟风、不攀比。特别是不攀比旅游、出境游之类的事情。
  要区别实荣和虚荣。外表的、暂时地起作用的,叫虚荣;内在的、长久地起作用的,叫实荣。说让孩子不追求光荣,这不可能,孩子天生就是争强好胜的,要有面子。但这个面子往哪搁是要害。孩子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成绩好,懂礼貌,谦虚好学,这是实荣,长久地起作用。什么是虚荣呢?比如孩子说我去过迪士尼,我在香港待了多少天,这是虚荣。分清楚实荣和虚荣,不是一概地对孩子的争强好胜加以鼓励或批评。在孩子的阶段,为什么特别要强调“不攀比旅游、出境游”呢?大城市的孩子普遍有这个问题。看着人家去日本、去香港、去马来西亚,孩子就会琢磨,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去趟美国?实际上对于七八岁到十来岁的孩子来讲,美国跟中国分得清楚吗?分不清楚。有一次,我带我家孩子和她表兄去爬长城。结果,真爬长城的时候,就说累死了,不爬了。他们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呢?就是在西直门等火车的时候,在地上玩泥巴的过程,玩得最开心。对于孩子来说只懂这个。至于长城多么伟大,多么有意义,抱歉,他根本不懂。说爬长城怎么能锻炼意志、毅力,他也不明白。但当旁边有一堆泥巴,里头有几个蛐蛐,他玩得特别起劲。
  一些家长可能还停留在过去的一些眼光里。比如老觉得美国好,日本好,美国的汽车、大楼、房子怎么怎么好。其实我们早该调整观念了。真要看建筑、道路、桥梁、机场、港口、码头,中国的就是最先进的。中国不先进的是我们的飞机制造技术,发动机制造技术,但是这些看得着吗?结果孩子去了一趟东京,七天时间待在旅馆里玩iPad,你说这个钱花得冤枉不冤枉?
  不是我们大人喜欢的,孩子天然喜欢。大人喜欢的,孩子可能不喜欢;大人不喜欢的,可能孩子很喜欢。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大人要思考孩子在这个阶段活动的特点、思维的规律,这样才能真为孩子着想。否则的话,往往其实是满足我们大人的攀比心。孩子还真没这么强的攀比心。孩子顶多比个铅笔盒,比个书包,这是孩子的攀比心。比房子,比汽车,比出境游,是大人的攀比心。   辰龙、以劳动为中心
  以劳动为中心,鼓励家务劳动和田间劳动。
  我先说“以劳动为中心”。田间劳动有很多,可以趴在地上抓菜青虫,可以去打蝴蝶,可以去地里抓刺猬,这些活动在城市里还真找不着。田间劳动既是劳动,跟娱乐也很像,但同时还会蕴含着一些创造力在里头。所以,“寓教于勞”是比“寓教于乐”更好。
  城市里的孩子就没有这个便利条件。顶多只能做家务,拖个地,涮个碗,就不错了。但这些劳动确实不如农村的劳动更丰富、更接近大自然、更能激发好奇心。但是,生在城市,就只能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了。此时,当妈妈的要善于往后退,学会当教练,而不是大包大揽。自己“懒一点”,能让孩子更勤快。
  巳蛇、以生产创造为中心
  今天是一个消费社会。大人喜欢的是什么?逛商场。上商场去,我们很高兴,衣服一件件地试、一件件地穿,买回来往衣柜里放,再也想不起来了。但是小孩儿不喜欢逛商场。小孩子天生有创造性、生产性。玩泥巴、玩沙子他很高兴,捉到蟋蟀了,打着麻雀了,他都高兴。我小时候就特喜欢弹弓,专门拿个弹弓去打麻雀,也没打下来多少。当你悄悄地接近它,屏住呼吸跟它比静,你一动它就飞了。这个悄悄地接近它的过程就锻炼了你的毅力、意志,是吧?探索麻雀活动的规律,对世界的好奇心就在其中了。所以,让孩子以生产、创造为中心,比送孩子去国外旅游,重要得多了。
  午马、以阅读为中心
  午马,以阅读为中心,少看或不看电视、电影、电脑、手机。
  这一条可能争议就大了,但是我们家就是这么做的。我们家就没有电视,不让孩子看电视,也限制孩子上电脑、用手机。刚刚给她配了个手机,就是最简单的那种手机。打电话可以,想干别的不行。
  为什么我做得这么严格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先说一个小故事。咱北京小西天那有一个环幕电影院,360度的环幕电影。摄像的时候是九台摄像机往九个方向摄,放映的时候是九台放映机从九个方向打到屏幕上。环幕电影好吗?好。问题是看不过来。环幕电影只有一个功能,就是放映风景片,四周的景色都可以看得过来。一旦有故事情节,很抱歉,环幕电影就不行了。如果是故事情节,就只能盯着一块屏幕看,对不对?所以,其实是信息量越大,人越处理不过来。
  我们要学习,信息量要相对收缩,主题要鲜明集中,孩子才有受益。实际上电影的信息量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太大了,他还是处理不过来。书本的信息量就比较单纯,它是文字,是概念。文字概念显得比较枯燥,但是文字概念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一旦想象进去,这个文字概念就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就能够培养你的想象能力。


  假设我们要拍部电影《火烧赤壁》,我们得耗费巨资,排多少战船,拍摄熊熊大火的镜头,可那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可如果说在书上读火烧赤壁,百艘战船怎么被火烧的,书上一通描述,孩子可以去想象那个场景,反而非常丰富。所以很多人为什么会迷书啊?因为书看上去只有文字,却展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给人去想象。反过来电影、电视因为信息量丰富,反而束缚人的想象能力,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未羊、以诚实为中心
  以诚实为中心,反对说谎。不以见风使舵、察言观色为聪明。
  这里头可能也有点争议。中国的传统文化,翻来覆去讲一个字——诚,要诚实。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实社会是充满了谎言的。比如白沟,白沟是个小商品的集散地。白沟的定价规则是什么?就是卖方漫天要价,买方就地还钱。究竟多少钱?看你会不会讨价还价。卖家说:“30!实在不能再低了。”你真走了,他又追上来说:“25,行不行?”他哪句是真的?哪句都不是真的,这叫会做生意。所以,市场经济的特点——讨价还价,我们天天在进行,说谎也天天在进行。
  所以,当孩子开始学会说谎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会认为孩子真聪明,这么小就会说谎了。殊不知千万不能让孩子说谎,今天是骗外面,明天就是骗家长,最后,他连自己都骗,没一句真话了。
  短期来看,诚实吃不少亏;长期来看,诚实真的是占大便宜。诚实意味着不单诚实地面对外部的世界,还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做人踏实。否则,一旦说了一个谎,很抱歉,就要用十个谎去圆它。最后自己说着说着,都不知道哪句是真的了,累不累?诚实的人,说的话句句是真的,生活轻轻松松。这一条要从孩子的时候开始培养起。
  申猴,以信人助人为中心
  以相信他人、帮助他人为中心,学会与陌生人说话。
  今天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不安全,今天哪个孩子被绑架了,明天哪个孩子被拐走了……搞得我们就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就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从小生出一双魔眼,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必然相信性恶论,必然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可信的,要相信大多数人的善意。孩子有这种善意,就不怯生,不害怕。今天到这个同学家去玩,明天到那个同学家去玩,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再说了,孩子对陌生的事物天然是有警惕性的。要相信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不是要再去增强它。这个叫相信他人,帮助他人,这样慢慢才能把别人都变成好朋友,甚至亲如一家。
  酉鸡、以集体为中心


  以集体为中心,学会服从集体,激发集体荣誉感。
  这一条是针对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家里有很多个孩子的时候,大的带小的,小的带更小的,孩子知道听年长的人的话,知道服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以后,孩子不知道听谁的,也就不懂得服从。学会服从很重要。学会服从是不是培养奴才?我认为不是培养奴才。学会服从恰恰是让孩子学会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教训,把他人的经验化作自己的经验,把他人的教训化作自己的教训。如果谁的话都不听,就回到原始社会了。   我以前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十岁的小男孩谁的话都不听,看人斜着眼看,这种孩子就是被废了。哪个单位、哪个企业、哪个公司、哪个部队能接纳这样的人?如果从小不懂得服从,将来就会成为啃老族。进这个公司不知道服从,进那个企业不知道服从,到这个机关不知道服从,到那个研究所不知道服从……在哪儿干觉得在哪儿受束缚。最后家里头没人束缚,孩子就啃老吧。可一个人真到了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再想让他形成集体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再想让他懂得服从、学会尊重,来不及了,人已经报废了。
  戌狗、以激发理想为中心
  以激发理想为中心,不把舒服、开心、健康当人生目标。
  这条可能争议更大。我就有个朋友,两个孩子,孩子生下来后,老大取名叫闹闹,老二取名叫叫蹦蹦,就是图好玩儿,把孩子当宠物了。因为他们俩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定在健康、舒服、开心,所以给孩子定得也就是健康、舒服、开心。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当目标定得高高的,即使达不到,达到一半也可以。如果目标定得不高,让一个人往哪儿去?目标定低了,他就堕落。如果目标定在平平安安过一生就行,他肯定堕落给你看。一个人肯定得把目标定得高高的:要当共产主义接班人,要为祖国做贡献。目标定得高了,他心气儿就来了,就会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浑身的能量都激发出来了。这就是每一个孩子内在的特点,天然地有向善和向上的动力,作为家长则要善于激发他的这个动力。所以,理想不是国家需要的,理想是我们孩子成长需要的,要害是在这儿。
  一般家长会告诉孩子,你考多少分给你奖励多少钱,干成什么事情奖励多少钱。如果已经得到惯了,下回不给,孩子还闹情绪。这其实意味着家长天天得给孩子行贿,但行贿能有个尽头吗?用个好听点的比方,孩子就像一辆汽车,有时开着开着就没动力了,加50块钱进去它又开了,开了几公里,又要加油。父母有多少柴油、汽油給它加啊?怎么办呢?就要给孩子装上核动力。装上核动力之后,他能奋斗一辈子。核动力是什么?核动力就是理想。所以理想不是祖国需要的,不是人民需要的,是孩子自己需要的。当然,祖国人民也需要。那不就是两全其美,各得其所嘛,为什么一定要对立起来?所以,一定要把目标定高了。哪怕你自己没那么高,千万一定要让孩子有高目标。这是当家长的要诀。
  亥猪、以培养敬畏、感恩、珍惜、谦虚、礼貌的态度为中心
  以培养敬畏、感恩、珍惜、谦虚、礼貌的态度为中心,反对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更反对用自由平等、造反有理等观念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做辩护。
  现在的孩子取得成绩以后,往往认为得到这个成绩全是我自己怎么努力,怎么优秀。我以前参加一个颁奖仪式,当老师宣布我家孩子得了第一名时,她上来嘻嘻哈哈就领走了。这就是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敬畏,不知道谦虚,不知道珍惜。连鞠个躬都没有,以为自己的成绩跟老师、跟家长、跟环境都没有关系,这不就培养了自我中心的观念吗?
  我当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总是不懂敬畏。比如说,一个劳动模范上台说,“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党的信任、人民的信任,才有我今天的成就”,总是觉得他那是套话。今天想一想,是套话吗?不是套话!我们今天贪官污吏怎么养成的?就是老觉得自己贡献大。我给这个企业省了一笔钱,这笔钱一千万。抱歉,我拿五百万可以吧?如此,不去珍惜党和国家提供的舞台和环境,老觉得自己能耐有多大,手就伸得越来越长,然后把自己给害了。可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心理就是这样。有了成绩都是自己的;有了责任都是党和政府的。结果一个个都自我膨胀得不得了。
  所以,从小就得让孩子学会感恩、珍惜、谦虚、敬畏和礼貌,是对孩子未来走正道最好的保障。
  有一次,收音机里说,地铁出了一次小事故。孩子顺口说:“地铁这帮工程师是干什么吃的?”我说:“抱歉,孩子,这话大不敬。你首先要知道我们的地铁怎样高效、怎样精确地在运行,分秒不差地在运行,偶尔出一次小事故是难免的。那些工程师们,首先值得你感恩和尊敬,你哪有资格去批评他们?”这次及时地给她提醒和批评,我看她以后就能谦虚一些了。对于孩子那些不当的言和行,要及时地给予批评,如果等到放过去之后再去教育,就来不及了。孩子不可能像我们大人,有这种抽象思维,可以用概念去反省思考。孩子一定要及时指出他的问题,要及时肯定他的优点,这才能够健康成长。
  我相信,这十二条“军规”,慢慢去领会它,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就都成变得真优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