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们过去对于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心脏病以及肾脏病等,合并大量腹水,产生压迫症状而需放液者均采用套管针放液术,手术较繁,需作皮肤切开、缝合、拆线等过程,且由于腹壁营养不良,创口较大术后易招致续发性感染。个别病例放液后,创口流液不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过去对于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心脏病以及肾脏病等,合并大量腹水,产生压迫症状而需放液者均采用套管针放液术,手术较繁,需作皮肤切开、缝合、拆线等过程,且由于腹壁营养不良,创口较大术后易招致续发性感染。个别病例放液后,创口流液不止。
其他文献
气胸及大量血胸同时发生于一侧胸腔者约占自发性气胸之4%,截至1955年止,国外文献中已有150例报告。自发性血气胸一般起病急骤,病人突感呼吸困难、患侧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对侧、肩部或腹部,有时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溃疡病急性穿孔或其他急性腹症,甚至有因误诊而行剖腹探查者。由于肺叶萎陷,肺循环障碍,使血氧饱和度减低;同时因大量内出血,血容量原已不足,加以胸内压增加,静脉回流受阻,心排血量益趋减少,短期内即
亚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国内外教科书内很少描述;其临床特征是患者比较迅速地发生原因难明的右心室衰竭症状,有明显的且与心肺体征不相适应的呼吸困难与发绀;其病原大多是由于肺部瀰漫性转移癌引起广泛性肺小动脉与淋巴管的浸润或阻塞,从而导致肺循环障碍及右心室衰竭。远在1874年法国Troisier氏曾描述过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后Schmidt氏(1903年)及Krutzsch氏(1920年)各报告本
读了“奴佛卡因青霉素封闭疗法治疗泰齐氏病”一文,回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颇有不同的看法。愿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略申拙见,与黄振江同志及读者商榷,以期有助于临床医学的实践,敬希指正。
单纯性肺动脉狭窄是指具有完整的室间隔的先天性肺动脉狭窄,伴有开放性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后者虽可发生由右至左的血液分流,但并不改变单纯性肺动脉狭窄的主要特征和治疗方法;故多数学者都认为可归类于肺动脉瓣狭窄中。对本症虽早经Brown,Taussig及Currens等氏的描叙,但其临床表现至1948—1950年始有较详细的报道。Selzer,及Allanby等氏皆认为本病系属常见,并着重指出开放性卵圆孔
于某些急性或慢性肝疾患者常可出现一系列的特殊症状,诸如性欲消失、不育、蜘蛛状痣、肝掌等;于男性尚可有胸毛及腋毛脱落、睾丸萎缩、乳房发育,而于女性则可有月经障碍、经闭、子宫功能性出血、乳房酸痛等。一般学者均认为此类症状之出现系由于在肝疾时性激素代谢受到障碍之故。Zondek氏于1934年已证明肝脏对于体内求偶素有灭能作用,而当肝脏罹有某些疾患时,则此作用消失。故于男性门脉性肝硬变患者可有一些女性化症
近年来关于抗生素所引致的皮肤过敏反应乃至于致命的休克已屡有报告,然而对于抗生素所致的呼吸道过敏反应的报道却甚少见,此种变态反应的发生率事实上可能并不少。
近年来,由于梅毒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上的巨大成绩,在天津已见不到早期梅毒病人,但在解放以前传染遗留下来的梅毒病人还是比较多,特别是心脏血管梅毒还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且在治疗方法上各学者还存在着分歧。因此,收集天津市立总医院(现改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皮肤科住院的心脏血管梅毒病例作一分析与研究,并对治疗上作重点的讨论。
肝脓肿在内科临床中并非罕见,其病原可分阿米巴感染及细菌感染两种,前者病发率较高,而后者病发率较低。有时则可见二者合并存在。其中常见之细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有时亦可由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其他沙门氏细菌或胆道蛔虫病所引起。然由绿脓杆菌引起之肝脓肿,近年来国内文献中报告极少。本院于最近几年中仅见一例,因该菌株对常用之各种抗生素均不敏感,故虽经积极治疗,但终因无效而死亡。今将此例
作者等测定脾内压力,认为脾内压力可以反映门静脉压力。利用含Ⅰ131的球蛋白进行脾内注射,连续测定肝区的放射量,并用肝静脉导管测定肝静脉“嵌入”压力(相当于门静脉压力),取肝静脉血液测定血氧及放射量等,由此决定肝血流量,肝动静脉血氧差别,肝氧气消耗量及门静脉循环时间等。
自抗生素发明以来,由于能减低死亡率,缩短病程及预防感染,在临床应用上已有卓越功效,人们除继续寻找新的具有更好效果的抗生素之外,更欲并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抗生素,以求降低毒性和防止或延缓耐药性菌株的发生,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目的,至于如何合理而正确地并用,便须对抗生素的基本特性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有较详尽的了解,然后才能用得其当;不然,如果不适当地并用抗生素,非但得不到良好的疗效,反而只得到与单个药物使用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