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星系中的星系际尘埃

来源 :天文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椭圆星系中尘埃起源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尘埃大小的分布及其组成、椭圆星系恒星质量损失速率、尘埃的两种加热机制(恒星辐射加热和电子一尘埃碰撞加热),以及由此导致的尘埃温度分布;尘埃的总质量估算;由热离子导致的尘埃破坏速率,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椭圆星系热气体分布,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作者认为热气体分布对于椭圆星系中尘埃存在和破坏的影响不可忽视,椭圆星系中星系内部恒星质量损失产生尘埃的起源可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他文献
Balmer发射线是研究星际无碰撞激波物理性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星际无碰撞激波的Balmer发射线包括宽线和窄线两个明显的成分。通常认为,这种双线成分是与激波联系在一起的,宽线产
质量是恒星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它在恒星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星天体的形成机制以及早期演化过程是彻底解决恒星形成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年轻星天体
太阳银心距的测定对一些领域的天体物理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人们通过各种互相独立的途径,不断提高太阳银心距R0测定(包括绝对测定和相对测定)值
近红外偏振是研究恒星形成的有效工具。该文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分几个方面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红外反射云能很好地示踪年轻星天体及分子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
介绍了天体物理过程中的甚高能γ射线(TeV能段)的发射机制、探测方法和甚高能γ射线天文学对于宇宙线和天体物理学研究的意义。还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的甚高能γ天文学探测实验以
利用当前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星系形成领域流行的暗晕模型,对宇宙速度场两点相关函数进行精确的描述。暗晕模型能给出宇宙速度场无论是在线性还是非线性尺度上的估计,而且,模型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