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展示方式不断更新,展示技术和手段更加多元立体。文章以山西博物院为例,通过其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对数字化展示手段的探索和应用,探讨数字化展示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
1 时代背景
博物馆是每个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征集、收藏、保护、展示以及研究文物的空间,是城市的文化会客厅。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文化机构,免费为公众提供文化知识和教育,对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发挥着积极作用。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博物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围绕博物馆藏品及博物馆的日常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数字资源,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已无法展示现有的数字资源,也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文化的进一步需求。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对现有的数字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字化展示,立体化、多元化、全方位地对博物馆馆藏数字资源进行展示,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满足观众对博物馆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不断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是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2 数字化展示的必要性
2.1 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部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文物变化和损耗,文物数字化会对文物进行保真记录,对文物的纹饰、色泽、形状进行翔实记录。文物数字化工作完成后,在以后的展览、学术研究、教育工作中,需要哪件文物,只需搜索提取相应的文物数字资源即可,可以减少文物来回搬动的频次,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
2.2 实现文物资源信息的共享
文物数字化展示让参观展览不受地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且打破了传统的点对点的传播,实现了点对面的传播。参观者不必拘泥于通过现场观展获取文物资源信息,参观者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电脑、平板就可以参观展览。文物数字化展示辐射范围更宽广,传播速度更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文物资源信息传遍世界各处,实现文物资源信息共享。
2.3 增加数字资源展示手段
隨着移动数字科技在博物馆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展示手段应用到博物馆中,且很多技术已完全成熟。图片展示系统可以展示文物的高清图片;三维展示系统可以360度展示文物的结构、纹饰、内部铭文;视频系统可以通过讲解、动画的形式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游戏系统可以增加文物展示的趣味性,调动观众了解文物的兴趣。
2.4 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现代展览中,策展人经常会策划互动式的展览,参观者不仅可以听讲解、看图片、赏文物,还可以实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展览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让整个观展过程在互动中完成。
2.5 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文物数字化展示给文物展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参观展览不局限于在博物馆展厅内完成。利用新媒体技术,博物馆工作者可以带展览下乡,把博物馆教育带入偏远山区学校,让学生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3 山西博物院数字化展示探索
2014年山西博物院被确定为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山西博物院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立足于本院特色藏品资源,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展示手段,建立博物馆和管理者、参观者之间的密切互动联系。
数字资源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核心支撑。截至目前,山西博物院共积累数字资源40T。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重新梳理了全院的数字资源以及各部门业务需求,形成了覆盖全院数字资源以及业务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全院信息共享。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平台对山西博物院的数字化成果图片、视频、三维数据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展示,同时增强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文物知识图谱是我国博物馆行业内的首次尝试,提出了博物馆知识图谱表达的数据模型和标准规范。山西博物院通过微博、微信、网站、App、抖音等对数字化成果根据各媒体特征进行相应的宣传,让观众随时随地共享文物数字化成果。
3.1 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数字资源管理平台整合了全院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包括业务数据资源、文物数字化资源、展览展陈资源、教育研究资源、讲座活动资源、票务预约资源、客流监控资源、微环境检测资源、文创信息资源,并且把所有的资源纳入统一的数据资源池中,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全院数据资源共享(表1)。
3.2 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平台
3.2.1 主馆中央大厅精品查询系统
主馆中央大厅精品查询系统简称“魔墙”,位于山西博物院一楼大厅,是观众参观了解山西博物院精品文物的第一个窗口。该系统展示了山西博物院12个展厅的近400件精粹文物,文物类别涵盖了瓷器、玉器、青铜、书画、钱币、佛像,数字资源种类包括文字信息、高清图片、三维展示、视频展示。
主馆中央大厅精品查询系统将文物数字资源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瀑布流的方式呈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信息展示方式,弥补了传统馆藏文物展品信息的局限性,观众可以多元化地了解文物,更好地实现了博物馆的传播教育职能。观众可以多人同时操作、自由浏览任意文物,还可以根据类别、年代、质地、资源类型等属性检索文物,对喜欢的文物进行点赞,或者是扫描文物专属二维码,将文物信息下载到手机。
3.2.2 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展示和共享平台
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基于山西博物院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对各展厅的一些精品固定展项进行改造升级,对其进行数字化展示,以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展示能够全面地对文物进行展示,对文物的传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主馆一楼的信息发布屏可以让观众快速了解我院举办的教育活动、展览信息(表2)。 3.3 文物知识图谱与知识平台
山西博物院文物知识图谱与知识平台建设是我国文博行业内知识图谱的首次尝试,提出了中国馆藏文物知识图谱知识表达的数据模型和标准规范,建成了文物知识图谱的存储、检索功能,并结合智能问答、计算机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语义搜索、文物知识问答机器人等知识图谱应用。
文物知识图谱中文物资料包括:文物本体信息描述、历史背景、考古报告、展览展示、出版情况、研究成果、修复记录、博物馆教育、文创研发、史实故事、参考文献、其他博物馆的相关文物。文物知识图谱底层数据可以为其他业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陈展部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文物知识素材,为App智慧导览提供个性化路线推荐,为新媒体平台提供文物扩展知识,为文物知识问答机器人互动问答提供知识支撑。
3.4 文物数字化的新媒体展示
新媒体的发展让观众接受信息的平台和渠道越来越多,观众的选择也增多了,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平台接收信息。山西博物院数字化形成了以微博、微信、网站、App、抖音为主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官网就是一座虚拟博物馆,通过对展览进行数字化采集,制作成360度全景虚拟网上展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西博物院推出了14个网上展览,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宅家期间的文化需求,这也是山西博物院多年来数字化工作成果的体现。
微博可以围绕展览、文物等信息自由创建话题,让观众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同时可以发起直播,让专家对展览或者文物进行专业讲解。微博是观众参与度最高、热门话题最多的平台。
微信作为最主要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多数数字化成果都可以在上面進行传播推广。山西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以音频、视频、文本等不同形式发布解读展览的“走进展览”信息。
App被称为“掌上博物馆”,博物馆馆藏精品资源、博物馆参观路线、博物馆文创产品,所有资源统统放在App里,观众可以在手机上逛博物馆,欣赏精品文物。
抖音正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第三大新媒体传播平台。抖音联合山西博物院推出多场直播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讲解员带您VR看展”活动,国际博物馆日推出“云端博物馆”活动,让观众线上看展,让更多观众走近博物馆文化。
4 数字化展示发展趋势
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是当前数字化展示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逼真的虚拟世界,让体验者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完全融入环境中,全方位沉浸在虚拟的氛围中,并能实时反馈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很好地实现了参观者与虚拟环境的互动,此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各大博物馆、展览馆。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极其注重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会吸引参观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中,在体验中参观者的求知需求会得到不断满足。同时,沉浸式体验越来越注重参观者的情感体验,让参观者融入情境所营造的氛围中,与参观者形成情感上的互动。
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山西博物院也在积极进行探索。2020年7月,山西博物院举办了“壁画的平行世界—山西博物院馆藏珍贵壁画文物数字展”,大唐“神探”狄仁杰化身导游,带领参观者穿越回北朝时期,体验1500年前北朝的社会风貌。观众可以互动体验北朝时期的着装打扮,用手机扫描带走自己的形象设计,还可以体验北朝人一天的生活,早上乘坐马车出城,在山间引弓射箭进行狩猎,晚上载歌载舞,欢聚宴饮。
5 结语
数字化展示是未来博物馆展览的重要展示方式,也是博物馆展览的新亮点。数字化展示改变了观众对文物简单的解读,对博物馆文化、文物知识有更全面深层次的信息获取,同时多元化的展示方式也会让观众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来博物馆参观展览,了解历史,增长文物知识。数字化展示让博物馆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在知识传播、文化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开阔。
参考文献
[1]曾一果,陈爽.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播研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9-37.
[2]王圣洁.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8.
[3]田芳.沉浸式体验应用于博物馆展示设计探究[J].大众文艺,2020(11):111-112.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
1 时代背景
博物馆是每个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征集、收藏、保护、展示以及研究文物的空间,是城市的文化会客厅。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文化机构,免费为公众提供文化知识和教育,对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发挥着积极作用。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博物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围绕博物馆藏品及博物馆的日常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数字资源,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已无法展示现有的数字资源,也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文化的进一步需求。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对现有的数字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字化展示,立体化、多元化、全方位地对博物馆馆藏数字资源进行展示,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满足观众对博物馆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不断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是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2 数字化展示的必要性
2.1 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部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文物变化和损耗,文物数字化会对文物进行保真记录,对文物的纹饰、色泽、形状进行翔实记录。文物数字化工作完成后,在以后的展览、学术研究、教育工作中,需要哪件文物,只需搜索提取相应的文物数字资源即可,可以减少文物来回搬动的频次,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
2.2 实现文物资源信息的共享
文物数字化展示让参观展览不受地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且打破了传统的点对点的传播,实现了点对面的传播。参观者不必拘泥于通过现场观展获取文物资源信息,参观者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电脑、平板就可以参观展览。文物数字化展示辐射范围更宽广,传播速度更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文物资源信息传遍世界各处,实现文物资源信息共享。
2.3 增加数字资源展示手段
隨着移动数字科技在博物馆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展示手段应用到博物馆中,且很多技术已完全成熟。图片展示系统可以展示文物的高清图片;三维展示系统可以360度展示文物的结构、纹饰、内部铭文;视频系统可以通过讲解、动画的形式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游戏系统可以增加文物展示的趣味性,调动观众了解文物的兴趣。
2.4 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现代展览中,策展人经常会策划互动式的展览,参观者不仅可以听讲解、看图片、赏文物,还可以实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展览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让整个观展过程在互动中完成。
2.5 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文物数字化展示给文物展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参观展览不局限于在博物馆展厅内完成。利用新媒体技术,博物馆工作者可以带展览下乡,把博物馆教育带入偏远山区学校,让学生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3 山西博物院数字化展示探索
2014年山西博物院被确定为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山西博物院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立足于本院特色藏品资源,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展示手段,建立博物馆和管理者、参观者之间的密切互动联系。
数字资源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核心支撑。截至目前,山西博物院共积累数字资源40T。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重新梳理了全院的数字资源以及各部门业务需求,形成了覆盖全院数字资源以及业务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全院信息共享。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平台对山西博物院的数字化成果图片、视频、三维数据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展示,同时增强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文物知识图谱是我国博物馆行业内的首次尝试,提出了博物馆知识图谱表达的数据模型和标准规范。山西博物院通过微博、微信、网站、App、抖音等对数字化成果根据各媒体特征进行相应的宣传,让观众随时随地共享文物数字化成果。
3.1 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数字资源管理平台整合了全院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包括业务数据资源、文物数字化资源、展览展陈资源、教育研究资源、讲座活动资源、票务预约资源、客流监控资源、微环境检测资源、文创信息资源,并且把所有的资源纳入统一的数据资源池中,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全院数据资源共享(表1)。
3.2 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平台
3.2.1 主馆中央大厅精品查询系统
主馆中央大厅精品查询系统简称“魔墙”,位于山西博物院一楼大厅,是观众参观了解山西博物院精品文物的第一个窗口。该系统展示了山西博物院12个展厅的近400件精粹文物,文物类别涵盖了瓷器、玉器、青铜、书画、钱币、佛像,数字资源种类包括文字信息、高清图片、三维展示、视频展示。
主馆中央大厅精品查询系统将文物数字资源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瀑布流的方式呈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信息展示方式,弥补了传统馆藏文物展品信息的局限性,观众可以多元化地了解文物,更好地实现了博物馆的传播教育职能。观众可以多人同时操作、自由浏览任意文物,还可以根据类别、年代、质地、资源类型等属性检索文物,对喜欢的文物进行点赞,或者是扫描文物专属二维码,将文物信息下载到手机。
3.2.2 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展示和共享平台
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基于山西博物院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对各展厅的一些精品固定展项进行改造升级,对其进行数字化展示,以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展示能够全面地对文物进行展示,对文物的传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主馆一楼的信息发布屏可以让观众快速了解我院举办的教育活动、展览信息(表2)。 3.3 文物知识图谱与知识平台
山西博物院文物知识图谱与知识平台建设是我国文博行业内知识图谱的首次尝试,提出了中国馆藏文物知识图谱知识表达的数据模型和标准规范,建成了文物知识图谱的存储、检索功能,并结合智能问答、计算机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语义搜索、文物知识问答机器人等知识图谱应用。
文物知识图谱中文物资料包括:文物本体信息描述、历史背景、考古报告、展览展示、出版情况、研究成果、修复记录、博物馆教育、文创研发、史实故事、参考文献、其他博物馆的相关文物。文物知识图谱底层数据可以为其他业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陈展部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文物知识素材,为App智慧导览提供个性化路线推荐,为新媒体平台提供文物扩展知识,为文物知识问答机器人互动问答提供知识支撑。
3.4 文物数字化的新媒体展示
新媒体的发展让观众接受信息的平台和渠道越来越多,观众的选择也增多了,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平台接收信息。山西博物院数字化形成了以微博、微信、网站、App、抖音为主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官网就是一座虚拟博物馆,通过对展览进行数字化采集,制作成360度全景虚拟网上展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西博物院推出了14个网上展览,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宅家期间的文化需求,这也是山西博物院多年来数字化工作成果的体现。
微博可以围绕展览、文物等信息自由创建话题,让观众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同时可以发起直播,让专家对展览或者文物进行专业讲解。微博是观众参与度最高、热门话题最多的平台。
微信作为最主要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多数数字化成果都可以在上面進行传播推广。山西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以音频、视频、文本等不同形式发布解读展览的“走进展览”信息。
App被称为“掌上博物馆”,博物馆馆藏精品资源、博物馆参观路线、博物馆文创产品,所有资源统统放在App里,观众可以在手机上逛博物馆,欣赏精品文物。
抖音正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第三大新媒体传播平台。抖音联合山西博物院推出多场直播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讲解员带您VR看展”活动,国际博物馆日推出“云端博物馆”活动,让观众线上看展,让更多观众走近博物馆文化。
4 数字化展示发展趋势
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是当前数字化展示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逼真的虚拟世界,让体验者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完全融入环境中,全方位沉浸在虚拟的氛围中,并能实时反馈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很好地实现了参观者与虚拟环境的互动,此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各大博物馆、展览馆。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极其注重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会吸引参观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中,在体验中参观者的求知需求会得到不断满足。同时,沉浸式体验越来越注重参观者的情感体验,让参观者融入情境所营造的氛围中,与参观者形成情感上的互动。
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山西博物院也在积极进行探索。2020年7月,山西博物院举办了“壁画的平行世界—山西博物院馆藏珍贵壁画文物数字展”,大唐“神探”狄仁杰化身导游,带领参观者穿越回北朝时期,体验1500年前北朝的社会风貌。观众可以互动体验北朝时期的着装打扮,用手机扫描带走自己的形象设计,还可以体验北朝人一天的生活,早上乘坐马车出城,在山间引弓射箭进行狩猎,晚上载歌载舞,欢聚宴饮。
5 结语
数字化展示是未来博物馆展览的重要展示方式,也是博物馆展览的新亮点。数字化展示改变了观众对文物简单的解读,对博物馆文化、文物知识有更全面深层次的信息获取,同时多元化的展示方式也会让观众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来博物馆参观展览,了解历史,增长文物知识。数字化展示让博物馆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在知识传播、文化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开阔。
参考文献
[1]曾一果,陈爽.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播研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9-37.
[2]王圣洁.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8.
[3]田芳.沉浸式体验应用于博物馆展示设计探究[J].大众文艺,202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