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初期,国民党官办剧团常以“百人大戏”的形式演绎“抗战剧”,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仪式性场面,引导观众与演员完成对战争苦难的集体体验,从而激发其“抗战”意识。由于早期的“抗战”剧本八股化问题严重,这就导致“百人大戏”虽然受到欢迎,但舞台意象浅薄,导演需要借助较高水准的舞台装置去塑造仪式性场面以迎合观众,从而埋下了演剧失衡的隐患。